第六六九章 中興名臣傳

坤寧宮裡,張皇后和朱由校兩人相對而坐,中間擺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是幾個菜,一壺酒。

並沒有多麼大的場面,只是尋常的家常菜。

朱由校端起酒壺倒了一杯酒,又給張皇后倒了一杯說道:“陪朕喝一杯。”

“好,陛下。”張皇后笑逐顏開。

夫妻二人對視着,一起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夫妻這麼多年了,張皇后很瞭解朱由校,也知道陛下這幾天的心情非常不好。

要知道,平常的晚上,陛下基本不喝酒。

今天晚上的酒也不是什麼好酒,只是普通百姓的尋常家酒。桌子上的菜也不是什麼好菜,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只是尋常百姓家的普通飯菜,尤其是在一旁的碗裡,居然還有一個啃了一半的鹹菜。

張皇后不知道陛下爲什麼要把這顆鹹菜放在這,但是她知道這裡面必有深意。

最近老大臣死得實在是太多了,別說是陛下了,即便是張皇后也是有些消沉,朝堂之上都瀰漫着一股悲傷的氣氛。

“知道爲什麼朕拿一個鹹菜出來嗎?”朱由校拿起鹹菜咬了一口。然後端起了酒杯抿了一口酒,臉上的表情頓時精彩極了。

所有的五官都彷彿聚在了一起,隨後舒服的舒了一口氣。

“妾身不知道。”張皇后笑着說道:“陛下可以和妾身說說。”

朱由校點了點頭,笑着說道:“那是朕第一次見張衝。可能在朕的這些官員裡面,每個人都很突出,名揚天下的人也不少,但是讓朕印象深刻的就是張衝。”

“那個時候,他只是戶部的一個管庫,每天領着微薄的俸祿,過着貧苦的日子。即便是那樣,他也沒有貪污戶部一分錢糧。”

“而朕和他交上朋友之後,他請朕喝了一次酒。那一頓酒,兩道菜,一道是眼前的這種鹹菜,另外一道便是這個,煮雞蛋。”

“當時朕還笑着問他,你這麼請人吃飯,難道不覺得沒面子嗎?”

“當時張沖和我說,我做的是大明的官,領的是皇帝的俸祿,一絲一毫皆是民脂民膏。我現在能吃飽穿暖,已經好過天下的百姓了。偶爾還能喝頓酒,這已經是超過很多人的享受了。喝窮酒也別有一番滋味,想當年我喝不上酒的時候,只能看着別人喝。現在每日濁酒一杯,我知足了。”

“這麼多年了,朕一直記得他說的話、他喝酒的樣子。”

看着眼圈有些發紅的朱由校,張皇后沉默了。

張衝這個人,張皇后知道,前幾天過去的。

章衝家裡麪人口不多,官做的也不大,到死了也只不過是百工院的一個總管,管着百工院的材料。

“這個鹹菜是朕從張衝家要來的。他的兒子說,他現在也還是那麼喝酒,一個鹹菜,一顆煮雞蛋。每次他都很高興,不像以前一樣。”

“張衝的兒子說父親以前喝的是悶酒,現在每次喝的都是喜酒。”

“雖然他的俸祿多,日子好過了,可是這個習慣他一直沒扔。用他的話說,現在大明好了,日子好過了,他高興,所以每頓都是喜酒。”

“張衝的兒子說父親經常提起當年他請陛下喝酒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兩個下酒菜。”

看着語氣平和、眼圈發紅的朱由校,張皇后伸出手直接握住了朱由校的手。

她能夠感覺到陛下的手在顫抖,甚至身體都在顫抖。

“當年跟着朕出來的人還有不少,這些人沒有高官厚祿,一直勤儉節約,甚至很刻薄。可正是因爲有了他們,大明纔有今天。現在,他們都離朕而去了……”

“陛下,妾身在、大明在,心懷天下、心懷陛下、心懷大明的臣子們也都在,大明會越來越好,天下百姓也會過得越來越好。”張皇后拉着朱由校輕聲安慰道。

“朕想建一個陵園。”朱由校看着張皇后輕聲說道。

“陛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張皇后看着朱由校,笑着說道:“無論陛下做什麼,妾身都支持陛下。”

“朕想爲這些人建造一座陵園,把他們埋進去,就建在朕的皇陵旁邊。等到朕百年以後,和他們睡在一起。”

聽了這話之後,張皇后笑着說道:“好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笑着說道:“朕要命人刻碑,把他們的事蹟都刻下來;還要找人修書,寫一本《中興臣子傳》,爲他們著書,讓他們流芳百世。”

“好好!”張皇后拍着朱由校的手笑着說道。

事實上,夫妻這麼多年了,張皇后還是第一次見到陛下的情緒如此激動。

張皇后臉上一直帶着笑容,她知道陛下一直以來都很累。

朝堂上臣子們的老去、不斷過世,實在是讓陛下的壓力有些大了。

這頓飯吃了很久,朱由校喝了兩壺酒,吃光了那一個鹹菜、兩個煮雞蛋。最後,朱由校被張皇后攙扶到了牀上,沉沉地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了一個大早。

昨天晚上雖然喝了酒,但是睡得並不算晚。今天還有事情,所以朱由校起得很早,在張皇后的伺候下換了衣服。

他穿得很正式,甚至穿上了冕服。

因爲今天早上,朱由校要上早朝了。

對於大明朝的皇帝和臣子們來說,皇帝上早朝本來應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當今的皇帝卻不是這樣的,剛登基的幾年還上過幾次,後來就越來越少了。最近幾年基本已經不上早朝了,早朝制度名存實亡。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皇帝居然突然要上早朝了?

這原本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在大明朝的這個時候卻成了盛大的事情。

沒有人敢怠慢,誰也不知道皇帝上朝要說什麼。

一時之間,百官也緊張了起來。

換好衣服之後,朱由校沒有在坤寧宮過多的停留,直接朝着前邊去了。

整個人都顯得很精神,爲了搭配,腰間還壓着一把長劍。

等到朱由校來到前邊的時候,臣子們早就已經等在這裡了。

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嚴肅,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裡,沒有人說話。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駕臨,等待着皇帝宣佈重要的事情。

朱由校一步一步走上臺階,最後坐在龍椅上。

所有臣子們一起跪下大禮參拜,同時口中高呼:“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諸位愛卿免禮。”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站到了一邊。

今天早上的早朝他們都參加了,卻沒有人準備題本,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討人嫌。

皇帝這麼久不上早朝,突然上了早朝,肯定是有事情要宣佈,而且肯定是大事。

在這個時候,沒有眼力勁的去上奏,這得是多麼不會做人的官才能幹得出來的事?

這麼幹了的話,估計這官恐怕也當不久了。

目光掃過所有人,朱由校緩緩的說道:“自朕登基以來,已有十一年了。朝堂之上,臣子兢兢業業,朕與諸位愛卿相處也頗爲相得。如今大明北掃蠻夷、內安社稷,實乃諸位愛卿之功勞。”

“很多臣子陪朕一路走過來,風風雨雨、盡心盡力。這半年以來,朝堂上的臣子離朕而去的離朕而去,回鄉養老的回鄉養老,朕的心裡面深感痛心。”

所有人聽着,臉上的表情鬆懈了不少。

顯然,皇帝說這些,就不是有什麼事情要懲罰大家。

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不過很多人還是心有慼慼焉。畢竟朝堂上站着的人,很多都已經老了。

朱由校的目光掃過所有人,繼續說道:“你們爲大明做的事情,朕都記着。今日朕要宣佈一件事。韓爌,這一次的聖旨由你來宣讀。”

這句話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包括韓爌自己。

顯然這一份聖旨肯定有不同尋常的地方,不然不會讓他來宣讀。

他在朝堂之上兢兢業業了這麼多年,這是陛下在酬勞他。

“是,陛下!”韓爌答應了一聲,連忙從旁邊的陳洪手裡面把聖旨接了過來。

把聖旨展開,韓爌清了清嗓子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三皇治世、五帝分倫,帝者以牧養生民爲社稷,當上體上天好生之德,循加萬物,君明則臣舉,朝野同心矣。”

“逖觀歷代之治,無右本朝之隆,充塞乎協氣之流,洋溢乎頌聲之作。朕無一日不舉皇綱,無一事不親聖覽,宵衣旰食,焦思勞神。禹跡混同,方致太平之運;堯心未倦,俄興不豫之災。”

這下面的臣子臉色都有一些怪異。

這是一份什麼聖旨?

前面說得都是挺好的,這後面怎麼就話鋒一轉吹捧起自己來了?

現在誰都知道大明是中興盛世,當今陛下是中興聖主。這事早有定論。

平常大家拍皇帝馬屁的時候也都這麼說,比這噁心的話都說得出來。可是誰能想到皇帝自己說?

你說縱觀歷史,無右本朝之隆,這沒人反駁。

當今大明之興盛,百姓之富足,縱觀歷史,的確是沒有。在這方面吹捧一下自己,也算得上是理所當然,不算什麼太過分的事。

可是你看看,你後面說的是什麼?

宵衣旰食、交思勞神,這話誰信呢?

可是沒辦法,皇帝這麼說,那你就只能這麼聽着。

衆人都面容嚴肅的低着頭,甚至有人還開始點頭了,一副“就是如此”的模樣。

朱由校看到大臣們的反應,臉上的表情倒是沒有什麼變化。

他就是故意這麼說的。這些日子,他的情緒很不好,朝堂上的情緒就更不好了。

甚至很多老臣子都已經萌生退意了,不想死在任上,準備回老家去頤養天年,休養一番,含飴弄孫,多活兩年。

比如孫承宗和徐光啓,這兩人居然都上了題本。真不知道他們兩人是怎麼想的?

於是朱由校纔想出了這樣的辦法,一方面修陵園安人心,另外一方面得鼓吹一下他們的功績,到時候爲他們寫書立傳,讓他們名留青史。

死了的人自然是榮耀一番,活着的人難道不想把你自己的功績寫得漂亮一點嗎?

這是對他們的勾引。

既然要吹捧臣子,那肯定就要把自己這個朝代吹捧得無人能及。

這些都是和李世民學的,論修改史書、貶低前輩,唐朝絕對榜上有名。

李世民貶低他爹、貶低他哥,擡高自己;武則天貶低李世民、貶低李治,擡高自己,篡改史書,看着那就一個喪心病狂。

到了清朝也一樣,按照他們的想法編寫。

朱由校都不知道那些史料裡究竟有沒有三成是真的?

估計三成都不上。

自己現在就吹捧一下自己,又能怎麼樣呢?

還沒說自己是十全老人呢。

在這種怪異的氣氛當中,韓爌的話鋒一轉,從吹捧皇帝和朝廷轉爲吹捧臣子了。

一句話,大明有這樣的功德,超越了所有的王朝。除了朕英明神武之外,也是離不開你們這些人的輔佐。

你們都是超越歷代千古名臣的存在!

朕要爲死去的大臣修一個陵園,放在朕的皇陵旁邊,讓他們享受後世的紀念。

同時還要著書立書,弄一本《中興名臣傳》,把你們弄上去,讓你們名留青史,讓後世人瞻仰你們的功績。

隨後就是話題一轉,爲了效仿唐太宗凌煙閣十八名臣的舊事,這中興名臣傳的第一批也只有十八個人,大家可以相互推舉。

這是朱由校給他們找的事,免得朝堂上整天死氣沉沉的。

死了那些人,自己也很不高興很不高興,自己可以獨自悲傷,但朝堂上絕對不能有這種氣憤。

朝堂整體上還是要積極向上的,大家要樂觀開朗,好好的工作、好好的幹活,這樣纔可以。

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哪有時間能留給你們悲傷?

於是朱由校才拋出了這個計劃。

看着下面那一張張興奮的臉,朱由校知道計劃成功了。

孫承宗和徐光啓也不會走,看這兩人的樣子就知道了,即便是要走也要等書修完。

這個書要編撰起來,那恐怕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幹完了。在這方面,朱由校有絕對的信心。

第六三九章 朝鮮君臣態度轉變第一七六章 賞賜丹藥和新書院第四四九章 給科爾沁一條明路第六三六章 朕也要去浙江第十二章 童謠第三一九章 整合軍方第九十八章 東廠抓人第一九四章 敲打太監和入學考試第四五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六九章 中興名臣傳第六十章 瀋陽大捷第八十五章 古人尸諫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一章 木匠皇帝第七十八章 派誰去遼東?第二九五章 輪到成國公進宮喝酒第一六八章 都察院開會第三四二章 誰都能做衍聖公!第三四五章 抓孔府大管家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一六六章 朕要建立新書院第五一三章 許顯純審人第八十四章 明明白白的打擊異己第六四零章 朝鮮募兵第二六二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二章 愛卿精善火器第六七零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二四九章 彈劾福王第四八零章 壓榨剝削洋人第五四二章 威望都是打出來的第五七五章 你去寫國書,朕來蓋玉璽第三一三章 選一個狀元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賊第四零九章 鬥閹狗第六三八章 給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六八九章 釘子第一一一章 豬隊友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三九九章 爵位改革第三九二章 瀋陽之戰第一七五章 洞房第二十三章 打臉第二零八章 陛下何故造反?(8200+大章,求全訂)第二三九章 末將,願爲陛下世代赴湯蹈火!第三二二章 張維賢砸了自己的腳第二六一章 封鎖福王府第八十六章 心學一脈的機會第三八三章 從首善書院開始改第三四五章 抓孔府大管家第五六五章 陛下不收破鞋第三三四章 魯王,你想造反?第五六四章 赫圖阿拉城花落誰家?第四四九章 給科爾沁一條明路第六六六章 裁撤衛所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第一九一章 第四巨頭:方正化(求全訂)第五十八章 天之立君,本以爲民第四一六章 非翰林也可入閣第四六六章 科技代差第八十八章 煉製的丹藥誰吃?第四二五章 新城規劃圖第七十四章 控訴!第二二四章 開天闢地第一皇帝第一二一章 錦衣衛,出發!第一五九章 討要職位第一三四章 東林黨的反擊(求打賞!)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六三八章 給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一八零章 請陛下暫停宮中營建第六七二章 驗屍第六七九章 江戶決戰(除夕快樂!)第六零七章 遼東隱患皆除第二七五章 安邦彥造反了!第四七一章 分歧與機會(直男123生日加更)第四六零章 京城聚衆鬥毆(日萬求賞!)第一三七章 化險爲夷(第七更,求打賞!)第四五九章 準備去遼東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五六四章 赫圖阿拉城花落誰家?第一六七章 改科舉第五四六章 左光斗回京第五十八章 天之立君,本以爲民第二一七章 徹查京營第三六二章 許顯純成了忠心的瘋狗第五一二章 一擲千金第二二四章 開天闢地第一皇帝第四一一章 誰在搞鬼?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第一六四章 孫慎行的交代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三五四章 徐鴻儒要造反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二零八章 陛下何故造反?(8200+大章,求全訂)第四四零章 交易不成功第五二九章 黃昌宗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