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

bookmark

從百工院溜達一圈兒回來,朱由校吩咐陳洪道:“你去一趟都察院,將右僉都御史餘懋衡給朕找來。”

陳洪連忙道:“奴婢這就去。”說完他轉身跑了出去。

看着陳洪的背影,朱由校臉上的笑容緩緩地收了起來。

這個右僉都御史餘懋衡,其實是朱由校選定的接替鄒元標的人。

說白了,就是朱由校有意讓這個人接掌都察院。

要知道,都察院這個衙門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朝廷的監察部門,作用毋庸置疑。

當年朱元璋設立都察院,爲的是讓都察院成爲天子的耳目風憲,說白了目的就是讓都察院爲自己監察百官。

只不過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都察院變味了。

都察院的官員們開始盯着皇帝參奏,爲了求名不顧一切,整個風氣被搞的烏煙瘴氣。

尤其是在東林黨上位之後,都察院就成了這些噴子的大本營。

這一次朱由校將他們弄下去,都察院自然是要換上自己的人的。

這個餘懋衡就是朱由校選定的接班人。

既然魏忠賢那邊開始了,那自己這邊也可以開始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可以安排人了。

這個餘懋衡朱由校瞭解過,字持國,江西婺源人。萬曆二十年中進士,授職永新知縣,升爲御史。

當時因爲修建大殿,礦稅使被派往各地,驕橫異常,餘懋衡上奏說:“與其騷擾平民,榷稅至於雞豬,還不如明明白白告訴天下人,稍爲增加田賦,共同贊助大殿工程。現在避開增加賦稅的名聲,實際上是竭澤而漁的辦法,這樣的害處比增加賦稅要大十倍。”

因爲違背聖旨,餘懋衡被停發俸祿一年。

朱由校想用他,其實就是因爲看到了這件事情。

這個人有點意思,他對賦稅的看法讓朱由校很喜歡。

可以改賦稅,但是不能以皇權納私稅。

這裡面朱由校看到了他對制度的捍衛和堅持,這個人可以培養一下,只是不知道他對官紳一體納稅這件事情怎麼看。

不過現在也無關緊要,可以先考察一下,不合適再換人唄。

現下都察院的日子並不好過,可以用人心慌慌來形容,大家都怕這一次的案子影響到自己。

所以陳洪到了之後,引發了整個都察院的關注。

這次整件事情都是圍繞着都察院的,從最開始的誣陷熊廷弼案,到後來查出來的結黨營私案,所有的事情都是從都察院展開的。

現在都察院裡邊可以說是謠言滿天飛,誰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

有的人說那些人收受了賄賂,說他們勾結邊關將領,落於現今的地步是罪有應得;有的人則說所有的事情都是東廠的誣陷,無中生有想要置他們於死地。

各種說法都有,起先大家在事情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怎麼慌亂,可是隨着事態的發展卻越來越嚴重了,隨着鄒元標和楊漣被停職歸家,都察院所有人都意識到情況不妙,都開始慌了。

雖然大家平日裡噴這個噴那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種升官的途徑罷了,沒人真的想在都察院幹一輩子,也沒有人真的想拼命的得罪人。大家要的無非就是升官升官升官。

現在都察院遭遇了這樣的大事情,兩位大佬全部被停職,原本是和他們也沒什麼關係。

畢竟如果有人停職,或者有人被罷官,對大家來說也沒什麼損失。

反正不是我,反倒是自己還有機會往上爬一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好事情,要知道平常可空不出這麼些職位來。

但是這一次的事情實在是太大了,大到牽扯到了整個都察院。

如果這一次的事情被坐實了,那麼陛下對都察院還有什麼信任?他們這些人可以說就是城門失火被殃及的池魚。

於是都察院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基本上就是分爲了兩個派別。

硬扛派別認爲這一切都是東廠的誣陷,堅持硬剛到底,以保全自己的名聲和官職。

反對者則是認爲那些人死有餘辜,他們勾結邊將、誣陷朝中大臣、收受賄賂、貪污軍餉,簡直就是罪大惡極,認爲都察院現在要做的就是和他們切割開,我們都是被矇蔽的。

這一派的人主張向陛下妥協,從而贏得陛下的歡心,保住自己的官位。

雙方誰也說不服誰,於是在都察院展開了劇烈的爭鬥。

雖然目前大家還沒有將這種爭鬥弄到外面去,那是因爲大家誰也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麼樣。

因爲鄒元標和楊漣只是被停職,並不是被罷官,更沒有被問罪。

一旦事情出現了轉機,這兩個人官復原職,那麼反對派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反對者也不敢把事情做絕。

在整個都察院裡邊,現在還是硬扛派佔據上風。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總會出現轉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陛下的貼身太監陳洪來到了都察院,任何人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這可能是就這次事情的轉機。

沒有人不擔心,都關注着陳洪的動態。

陳洪沒有搭理都察院的其他人,而是徑直走向了右僉都御史餘懋衡的值班房。

所有人都沒想到,陛下的這位貼身太監居然是去找餘懋衡的。

雖然餘懋衡在都察院也算是大佬之一,但事實上誰都知道,他已經被排擠到邊緣了。

雖然表面上沒人說,但是大家的心裡都知道,現在都察院做主的就是東林黨。這就是結黨營私。

餘懋衡這個人並不是東林黨,他在都察院的地位可想而知。誰也沒想到在這個時候他居然露頭了。

難道他要被陛下重用?

這代表着什麼所有人心裡邊兒都明白,一旦餘懋衡被重用,就代表着東林黨在都察院徹底倒臺。

所有人都關注着陳洪和餘懋衡的談話,大家都想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陳洪似乎也沒有揹着人的意思,見到餘懋衡之後笑着拱了拱手。

雖然不知道皇爺爲什麼要召見他,但是陳洪看得出來,皇爺很看重這個餘懋衡。

自己與他之前沒有什麼交集,這就代表着自己雖然跟他沒交情,但是也沒什麼仇。如此一來就有了交好的餘地。

魏忠賢要乾的事情,陳洪是知道的。

第二十九章 如何處置第二八四章 殺無赦!第三三七章 行刺第八十五章 古人尸諫第二八六章 大棚開摘了第九十二章 我的女人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五七三章 血祭演武(故夢飛雪生日加更)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八十一章 好人壞人第六二九章 張餘出使朝鮮第三六五章 衍聖公,我們來救你!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六七二章 驗屍第一九二章 我張餘字退之,可我不會退!第六零一章 大明有多少地?第三七三章 撈了很多錢第二一三章 這手下不錯(萬字求賞!)第四四零章 交易不成功第六零二章 清查全國田地第四十四章 翻供第十六章 姚宗文被捕第二十五章 張修德招供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五五零章 叫吳克善到山海關第四零三章 書院談判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六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四五九章 準備去遼東第六四二章 鄭芝龍第五十一章 朱童蒙第四六三章 王在晉的謀劃(拂袖沾風生日加更)第七十五章 攪屎棍第五九三章 諸部請罪第五十七章 豁出去了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第一一二章 餘大人,你甘心嗎?第五六八章 朱由校到瀋陽了第二三九章 末將,願爲陛下世代赴湯蹈火!第一七三章 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第二八六章 大棚開摘了第五十八章 天之立君,本以爲民第二七三章 攻下遵義城第一八八章 太康伯的煩惱第四六一章 我大明皇帝富有四海!第七十章 李如禎認罪第一九零章 兩個背鍋俠第三三一章 告魯王府和曲阜第六六一章 松浦大郎被嚇壞了第二四七章 解決溫飽才能談工商業第一八二章 刷一波聲望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第六二七章 誰算計了誰?第二二三章 廢宋儒,學漢儒(萬字,盟主雲哥的fans加更)第六七二章 驗屍第三二二章 張維賢砸了自己的腳第六四二章 鄭芝龍第五六九章 和大明爸爸一起對付倭國第三八八章 熊廷弼的猶豫第五三五章 成立揚州商會第四零五章 義憤填膺的讀書人(三更求打賞求月票)第九十二章 我的女人第四六七章 代善的策略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五十章 圍三缺一第三五零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一八章 娘西皮!第四七三章 大決戰第六九八章 奪嫡變造反第四五四章 十歲新娘(日萬求賞!)第一六三章 舉薦左光斗第四二六章 發賣房產的準備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四九八章 秦淮河邊吃花酒第三一四章 要離京第一六零章 新的團隊第五六七章 分化蒙古諸部第三二二章 皇帝要離京第五七零章 瀋陽城演武第三章 人主之患第六零四章 想解決用工荒第一零二章 抉擇第一九六章 國丈頭上兩口鍋第五零二章 第一刀,魏國公府第二十七章 壽命最長的后妃第二十三章 打臉第六四九章 方正化上船第三零二章 摸底各地衛所第四二一章 拆遷隊隊長——朱由校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六五七章 色中餓鬼第六十九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六五章 改革的綱領第七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九十三章 開宗立派第六四四章 鄭芝龍投降第四零九章 鬥閹狗第四零七章 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