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不僅是朱明王朝的祖廬之所,同時也是太祖洪武皇帝的龍興之地,政治意義不論怎麼強調都不算過分。
從張啓陽決定攻打中都鳳陽的那一刻開始,太子等人就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只要能夠攻佔鳳陽,就等於是邁出了復興大明的重要一步,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爲了配合這個重大的軍事行動,包括太子在內的所有舊有官員全都參與到了動員之中。
短短二十幾日短時間之內,就動員了一萬四千士兵,還有一萬八千多輔兵和民夫,浩浩蕩蕩的衝向鳳陽府。
對於太子等人而言,鳳陽志在必得。
但是,對於張萬三、劉春生、唐建熊等毅勇軍骨幹營官們,卻非常的不看好這次軍事行動,甚至連羅長腿、大紅狼和萬迎風這樣的友軍將領都對這次規模龐大的作戰計劃表示質疑。
原因非常簡單:現在的毅勇軍還不具備強行攻堅的實力,即便是從羅長腿和廉金斗的隊伍中抽調了大量士兵,依舊很難啃下鳳陽這樣的硬骨頭。
駐守鳳陽的是馬連超的嫡系軍隊,真要是硬碰硬的話,就算是勉強攻打下來,也一定會損失慘重,實在有點不划算。
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不僅會帶來大量的傷亡,會極大的挫傷士氣,還會引來更多的敵軍。
鳳陽府是江南小朝廷的地盤,若是不能夠速戰速決,江南弘光新朝一定會派遣大量援兵,到時候攻堅不克,又有大量敵軍,弄出個進退兩難的局面,那就得不償失了。
張啓陽素來精明,從來都不肯吃虧,爲何在攻打鳳陽這個事情上會如此的一意孤行,竟然會聽從那些個文官們不切實際的想法?
甚至連許文才都建議張啓陽在這個事情再慎重一些。
作爲毅勇軍的監軍,許文才絕對算是太子的代言人,連他都不怎麼看好這個軍事行動,可見確實有些操切了。
許文才這麼說並非無因,毅勇軍擴張的太快了,一半以上都是沒有經歷過戰陣廝殺的新兵,雖然人數飛速膨脹,但戰鬥力卻下滑的厲害。
而且又是和萬迎風、羅長腿等人並肩作戰,各部之間能不能實現協調指揮,能不能做到無懈可擊的並肩作戰,真的很值得懷疑。
唯有兩個人看好這次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
第一個當然的以“軍師謀士”自居的江湖騙子劉乾龍。
“張萬三練兵還行,劉春生他們也不過是衝鋒陷陣的營官,充其量也就是個將才,他們知道個屁呀!”
劉乾龍一邊剔牙一邊說道:“多鐸的二十萬大軍已迫近徐州威脅淮揚,一旦淮揚有失,整個江南就會門戶洞開,就全他孃的完蛋了。這個時候還不趕緊把鳳陽捏在手心裡邊,怎麼打通去往淮揚的通道?
沒有這個通道,又如何染指江南?
這些個目光短淺的傢伙,又如何能看出張大帥的壯志雄心?
咱們的張大帥這是要進取江南了,只可惜他們根本就看不到。也只有我老劉這般胸懷天下目視四海之人才能看透,要是沒有這點本事,又怎麼能當得起毅勇軍的軍師?又怎麼能成爲張大帥的謀士!”
不管是不是看好這次軍事行動,攻打鳳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是出於全盤的大局觀。
另外一個看清了這次重大軍事行動之人,就是金絲雀了。
金絲雀雖然冰雪聰明,卻沒有劉乾龍那樣的眼光和大局觀念。
但她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資源”,可以知道張啓陽的很多秘密。
張啓陽準備了一件秘密武器,保證可以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那是攻堅的利器。
不管是看好也罷,不看好也罷,這次行動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了。
若攻鳳陽,必取淮南,只有攻克淮南,才能兵臨鳳陽城下,這也是當年張大賊攻取鳳陽的老套路了。
毅勇軍東進的動靜弄的很大,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欺騙,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毅勇軍的戰略意圖:只要他們朝着東邊運動,必然是要打鳳陽了。
在這之前一定會首先攻打淮南,所以,鳳陽守軍在淮南集結重兵,就算是不能打退來勢洶洶的毅勇軍,也肯定可以堅守幾個月。
從江南征發過來的援兵一到,兩面夾擊一定可以打的毅勇軍灰頭土臉。
淮南守將給江南小朝廷立下了軍令狀,發誓一定堅守到援軍到來之際,事實卻不是那個樣子。
毅勇軍號稱“五萬”人馬,其實真正的戰鬥士兵只有一萬多人,總共分前中後三個部分,作爲前置力量的三個營兩千多人馬剛一到達預定位置,根本不等後續的主力趕上來就開始攻城了。
當作爲預備隊的羅長腿部和萬迎風部趕上來的時候,淮南城已在毅勇軍的掌控之下,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天三夜,戰鬥就已宣告結束,兩千多淮南守軍幾乎無一漏網,全都成了毅勇軍的俘虜。
這樣的速度,堪稱閃擊,快的讓人不敢相信。
毅勇緊接着就準備要攻打懷遠時,懷遠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甚至不知道突然出現在城下的毅勇軍是怎麼過來的,倉促組織防禦,效果可想而知。
僅僅只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懷遠小城就一戰而下,換上了毅勇軍的旗號。
淮南、懷遠既下,鳳陽城頓時就慌了。
太快了!毅勇軍攻堅的速度簡直難以置信。
淮南城是馬家軍經營多年的堡壘,雖不敢說萬無一失,也絕對當得起固若金湯的說法了,就算是使用三倍的兵力強行攻打,至少也能守禦百日以上,再怎麼不濟也能守一個月吧!
結果卻只用了不到三個晝夜的時間,淮南城就落入毅勇軍的手中。
至於張啓陽到底怎麼打下淮南城,則是一個衆說紛紜的事情。
有人說張啓陽事先在城裡安排了許許多多的細作,城外大軍剛剛擺出攻打的架勢,城內的細作就蜂擁而起,斬殺了城中的指揮使和十幾個高級將領,癱瘓了整個指揮系統。
這個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兒,聽着好像真的一樣,但真正的內行卻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要說以刺殺的手法幹掉某個將領,確實存在這種可能,但要是說幹掉整個指揮系統,那純粹是胡說八道了。
要是能夠這麼簡單手法就能夠佔領一座城市,誰他孃的還辛辛苦苦的訓練軍隊?大家都是訓練刺客好了。
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尤其是這樣的攻堅戰,說到底就是綜合實力的比拼,指望行刺討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淮南和懷遠陷落的實在太快,根本就想象不到,而且絕大多數守軍都沒有能夠逃出來,直接做了毅勇軍的俘虜,至於戰鬥細節也就無從考證了。
當然,張啓陽根本就沒有留給他仔細考證的機會和時間。
在攻破了懷遠之後,鳳陽城已在馬足之下,充分發揮兵貴神速的優勢,馬不停蹄毫不猶豫的掩殺過來。
在鳳陽城守將的心目當中,爲了避免出現久困堅城之下的局面,毅勇軍必然會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猛烈的方式強行攻城,以實現速戰速決的效果。
爲此,鳳陽守軍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
爲了防止早就潛伏在城內的細作搗亂,爲了避免再次出現淮南、懷遠瞬間陷落的情形,鳳陽守軍嚴密排查一切有嫌疑的外來人員。
只要稍微有些不對勁,立刻就當場斬殺,免得這些不知道是不是毅勇軍細作的傢伙和外面的毅勇軍來個裡應外合。
但戰鬥的情形卻和守軍的想象完全不同。
根本就沒有激烈的攻城戰,更沒有萬千士兵扛着雲梯不顧死傷蟻附爬牆的慘烈,毅勇軍就好像是在遊山玩水一般,優哉遊哉的象徵性的攻打了幾下之後就退下去了。
只有在守軍露頭的時候,才使用大量弓箭進行壓制。
這根本就不是慘烈而又血腥的攻城戰,反而更像是在看戲。
鳳陽守將也是個久經戰陣的老手了,馬上就意識到了不對頭,並且很快發現了不對頭的地方:毅勇軍使用了大量的民夫和輔兵,要是仔細觀察的話,還會發現城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土丘”。
那些土丘在以很明顯的速度增長,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
鳳陽守將終於明白了,明白了淮南和懷遠爲什麼會出現瞬間失守的情況。
原來毅勇軍在開挖地道。
攻打堅固的城市之時,使用大量民夫和輔兵挖掘地道是很常見的手段。
只要地道挖的足夠深,就可以繞過護城河,甚至可以挖塌城牆。
只要挖的足夠遠,就可以直接深入到城內,這確實是個很不錯的攻堅手法,但也是個很笨的法子。
作爲一個經驗豐富的守將,有的是辦法對付這樣的“地道戰”。
發現了毅勇軍在大規模的挖掘地道之後,鳳陽守將沒有絲毫猶豫,在第一時間徵調大量民夫,做起了和毅勇軍一樣的事情:挖地道。
先是開挖出一條“人”字型的淺道,在淺道中倒置了大量的水缸,甄選聽力敏銳的士兵把耳朵貼在水缸壁上,偵聽從地底傳來的動靜。
水缸的聚音效果可以清清楚楚的聽到從地底傳來的震動,甚至可以感覺這些細微的震動判斷出毅勇軍地道的位置和深度。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順着這條“人”字型的淺道繼續開挖,敵我雙方的地道相向而行。
等到毅勇軍的地道挖過來之後,直接把內河水道里的水灌進去。
到時候那些個地老鼠一般隱藏在地道里的毅勇軍士兵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會被淹死,辛辛苦苦挖掘出來的地道一定會被灌塌!
城外的毅勇軍不時鼓譟,做出一副即將強行猛攻的姿態,其實根本就是爲了掩護正在挖掘過程中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