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遼東經略再手書一封。”張慎言在一旁說着。
於文秀這時也拿出一封信來:“此人會在朝中暗中幫我們,但一定要秘密聯絡。”
孫傳庭出發了,帶足了劉澈準備的各種人造的寶物。
至於那封信,自然是孫秀額寫給孫承宗的信,信中說的很清楚,孫家要不惜一切幫助嶽武,理由只有一句,爲了野豬皮的人頭。
嶽武以大明朝廷官員的名義進京獻禮,七鷹陪他一起進京,另外挑選了二百精銳騎士,以及普通士兵五百人。用嶽武的話說,自己想要回來,在京城沒有人能夠留得住自己,那怕此時京城有二十萬人馬也一樣。
那些京營的人馬已經頹廢的不堪一戰了。
城門外,劉澈還在交待着:“回來比什麼都好,能帶工匠們回來最好。如果有可能的話,繞道天津衛,再弄一些船匠回來。那什麼琴,能搞到就搞,搞不到別爲難。”孫傳庭不斷的點頭,可心裡卻想的是,劉澈雖然這個作法沒有錯,但秀夫人頭一次開口,只不過一把琴而已,應該沒什麼難度。
孫傳庭離開了,劉澈一回頭對張慎言說道:“張大人,孫大人逃走了。過年的事情你落在你的肩膀上了,這事是個苦活,怎麼樣也要讓百姓與軍士們感覺到新年的喜慶,這事情,辛苦了。”
“自當效勞!”
劉澈嘴上說不管,可依然每天都在外面奔波着。
食品工坊區,劉澈把年賞分成了三個等級。首先是良民匠的,每人三斤羊肉、五斤白麪、三顆大白菜、兩根白蘿蔔,然後是白麻布七尺、花布三尺,家裡的小孩子的,還有一捆玉米棒,以及幾根紅頭繩。
領年賞的工匠們排着隊,而劉澈卻拿着一根紅頭繩在發呆。
“大司馬!”張慎言在旁邊催了一聲。
可劉澈臉上卻有一滴淚水滑落,這可把張慎言與在場的工匠緊張壞了。
“沒事,沒事。想到一個苦兒的故事,來!”劉澈把紅頭繩放在那些東西上,然後交給了第一個工匠。
張慎言示意旁邊的軍士接着發,因爲這一個個遞過去,很辛苦的。
“大司馬,不如講一講這個故事?”
“那就講講!”劉澈讓出了位置,讓軍士們繼續發,然後聲音不大的講了起來:“這個故事其實文秀也知道,估計講得比我好。這是在講有一個佃農,過年的時候家裡沒錢,出去作苦力掙了幾文錢,過了,買了一根紅頭繩給自家的閨女喜兒……”
白毛女的故事,劉澈講的時候停頓了數次。
在後世的時候,這樣的故事後面總要加一個萬惡的舊社會,佃戶是非常苦的,可大明還有事實上的奴隸呢。
末了劉澈又說道:“沒有佃農,家家有田。今年怠慢大家了,辛苦了大半年了,也只有這麼一點東西,明年我們會更好。”
劉澈說了一句心裡話,結果當場黑壓壓的跪下一大片。
就是那些沒有拿到戶籍,只領七成年賞的難民們都感動的眼淚嘩嘩的。劉澈去拉一些年長的起來,可那些比劉澈父親年齡還大的老者,硬是要給劉澈磕頭纔起來。結果是越拉越亂,如果不是李克泰緊急調兵過來,現場就有可能出現踩踏事件。
次日,劉澈又去了鐵匠坊發年賞,結果人還沒有靠近呢,鐵匠坊就黑壓壓跪倒一大片。
再一天發年賞,張慎言和李克泰把劉澈堵回家了:“大司馬,您還是休息一下吧,這個心意到了就行,這樣讓秀額夫人,和孫大人的夫人,以及我夫人代替您,去布坊發年賞。然後我和老馬帶人去屯裡發年賞,這個城中總要有人坐鎮的。”
“也行!”劉澈知道這幾個人怕麻煩。
自己要去,光是維持秩序的軍隊就要過去一千人,要自己不去,連拉貨的一千人就夠了。
劉澈在大明住了十天,這邊各工坊依然還在天天加班,沒有幾個百姓在爲過年開始作準備,按大明這邊的規矩,過年最少要休息十五天,要是放在其他的地方,這個時候百姓們已經是各回各家了。
可工坊這邊卻自發的要幹到大年二十九,年三十纔開始準備過年。
屯裡也一樣,農戶們每個屯裡也有織機,除了織布的農戶之外,屯裡把工坊工匠們過年要準備的也幫着準備了。
羊排裹是麪粉炸出來,遼東的百姓原本就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還有些在製作着各種麪食。幾萬人從早到晚的在準備這些吃食,香味能飄出幾裡地。甚至有人誇張的說,瀋陽城內都可以聞到這裡飄香的味道。
瀋陽城是聞不到,但瀋陽裡卻是人人知道,鐵嶺在準備過年了。
有許多好事的人甚至跑到鐵嶺農區的禁區邊緣上,那裡可以聞到陣陣香味。
劉澈又回現代了,現代的時間軸在他離開的時候是停止的,劉澈這次回來,就準備好好休息半個月,過了年再回大明去。
帶不帶蓮、荷二人呢?
劉澈糾結了,而且是無比的糾結。
這一次,孫秀額不是纏着於文秀了,而是守在了劉澈身旁。“帶上我嘛,帶上我嘛!”孫秀額竟然學會了撒嬌,這讓劉澈很無語。
“不行,過年的時候,家時會有外人來,怎麼介紹呀。”
“就說,我是你的小三,外面的情人!”孫秀額明顯是故意的,還特別衝着月蓉來了一個鬼臉,月蓉知道一些,她也想去,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劉澈氣得不輕:“你再胡鬧。我會揍你的,來呀!拿家法來。”
“你捨得呀!”於文秀當真給劉澈遞了一把尺子,然後又說道:“其實很好解釋,就說她們是我的乾妹妹,幫着我作文玩生意的在校學校,各有才能,特別換上了古裝打扮,就是爲了拍一個廣告的,在咱們家裡住一段時間。”
“不行!”劉澈很直接就拒絕了。
“別忘記了,會有一個人幫你圓這個謊言的。”於文秀又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