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遙出三郡有賢妻

始皇三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始皇帝連昭三條,首曰::“顧念民生艱難,山東諸郡律法於民不合,着大皇子扶蘇出鎮雲中郡、雁門郡、代郡郡守,兼領三郡郡尉,官秩萬石。節制地方,統領軍政。有便宜黜陟之權……”

古代寫字不方便,一個字一個字都要在竹簡上刻下去,所以很多事情都儘量用最精簡的文字來表述出來。如文言文就是這般發展下來的,到後來書寫成本和印刷成本不斷下降以後,白話文就越來越普及了。除了少數特殊的地方用文言文外,其餘地方就越發少了起來。

始皇帝嬴政此次下詔,連續有三條。

首先,便是對扶蘇的任免處置。扶蘇作爲大皇子,這職位當然不會低。一來就是郡守,而且更爲彪悍的是,扶蘇的官秩要遠超過一般的郡守。官制和官秩是不同的,雖說兩者讀音一樣卻意思不同。扶蘇眼下是皇長子,可皇長子本身是沒有級別的,要說起來始皇三十多個兒子難不成都要封官封爵?要知道秦朝堅定實行郡縣制的結果就是使得宗室,包括皇帝的直系宗室都失去了封王封國的可能。最多,只是用國家來供養並且保持很高的地位。除此之外,那種封地之內幾乎獨立的情況根本是沒有的。

扯遠點說,後世也有人認爲就是秦朝宗室力量太弱才使得秦國驟亡,這也讓漢時封國說十分走俏。

撇去扯遠的,扶蘇身爲皇長子,在諸多皇子之中地位當然是最高的。就憑扶蘇以前擔任宮內宿衛長官的資歷,扶蘇的官秩【注意不是官制官職是官秩】也比得上一般地方的郡守之職了,有兩千石。到後來扶蘇監軍北方軍團,扶蘇的官秩已經升級到了五千石。

北方軍的大帥是蒙恬,蒙恬是誰?那是眼下秦國頭號帥臣,在領北方軍以前就是內史地區的長官了。內史可是位比九卿的存在,當了北方軍三十萬精銳的統帥後,那更是官秩比擬丞相了。扶蘇要去監軍這麼一個人,官秩太低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話。於是,扶蘇的官秩從兩千石提升到了五千石。

這個多少多少石是薪俸的意思,意思是扶蘇的年薪是五千石。而蒙毅的年薪是一萬石。按照一石相當於現在一百塊的樣子算,扶蘇的年薪是五十萬,而蒙毅這等丞相級別的大將就是年薪一百萬。秦朝在對高級官員的薪酬上,是歷代之中相當高的了。

話說回來,扶蘇在去隴西的時候就已然是朝中位比九卿的了,除了在官秩五千石還少了些以外,扶蘇的品級已經比得上其餘九卿了。而胡亥,眼下雖說混的風生水起,勢力遍佈朝中遠超扶蘇,可要論起他自身的官秩,也就搖領的幾個虛銜恐怕比起公子高也強不到哪裡去,撐死不過兩千石。

扶蘇在去隴西的時候已經有了九卿級別的身份,不過官制畢竟還只有五千石,比不上那些九卿萬石年薪的高官。眼下,既然要出鎮雲中當然不會吝惜官秩。

於是,扶蘇的官秩終於功德圓滿成了人臣之中最高的萬石水平。在秦朝,官員品級上九卿當然是弱於三公的,不過在官秩上卻是兩者同級。九卿和三公算是官職,而萬石和兩千石則算是官秩。前者是自己幹活的位置,後者是自己的工資水平。官秩演化到後代就相當於在秦朝體制內的級別如同後面魏晉後的一品大員和九品小官一樣。

眼下,再回去看始皇帝嬴政的詔書。前面兩句都是虛的,名號罷了。後面,扶蘇出鎮雲中郡就是實的了。說到這裡,先撇下後面的說說第二道詔書。也就是關於秦朝內行政劃分的更改,怎麼個更改呢?竟然都是因爲扶蘇一人而發生的變動:代郡、雲中郡、雁門郡三郡合一,郡治扶蘇自己看着辦。原先的那三個郡的軍政兩大長官調回咸陽,官秩不變依舊兩千石。

原來啊,扶蘇在奏章中想要將雁門和雲中郡合併了,這樣就便於對北方異族的防守反攻。要知道,除了蒙毅要面對匈奴人,在代郡、雲中郡、雁門郡、漁陽郡等等這幾個郡縣還要面對北方東胡人的襲擾。

扶蘇可不想自己安心修養民生的時候有林胡來騷擾,故而就提出了這麼一條。結果始皇十分大方,還將代郡給弄了進來一併給了扶蘇。三個郡雖說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地方很小,還比不得李由治下的三川郡一個郡大。

於是,儘管朝中對扶蘇一走便如此厚愛有些不滿,可皇帝一力推動胡亥又不反對下,結果便默視其合併了。

這時候,再看扶蘇其後兩條。兼領郡守、郡尉有節制地方、統領軍政之權,並且還有黜陟之權。

前者好說,除了監察之權扶蘇沒有外,軍政兩面大權扶蘇都有了。有了錢,還有了兵這下扶蘇在三郡之中幾乎可以說是成了獨立王國了。最最關鍵的,還有最後一條:黜陟之權。黜陟爲何意?就是官員的升降問題,扶蘇儘管有了軍政兩面大權,可並沒有細分。要說軍,扶蘇手下將不過兩三名,兵不過千餘。要說政,扶蘇手下不過蕭何、房翩以及幾個水平一般的門客。軍事上還好說,畢竟有蒙恬可去打秋風,可政就難辦了,沒有人事權,扶蘇就算有了名義上的政務主官的身份,恐怕連下面的縣丞都不買你帳。

眼下有了黜陟之權,扶蘇想要動誰就動誰,若要對付一個不聽話的縣令也不必隔着千山萬水跟着朝廷打文字官司了。

眼下,再看第三條詔令。詔令爲何?那便是始皇嬴政要東巡天下!這一條比起前兩條的轟動還要厲害,不過朝中都是支持。當然,這些支持者並不包括那些被山東之地豪族餵飽了的官員。這一條詔令的影響,也許要貫徹其後的數十年時間。

隴西叛亂一起,儘管影響被封鎖在了隴西一郡之地。可隴西發生了叛亂還是被山東六國故地那些豪族知道了,這些豪族中大多是由六國貴族轉變而來的。如此,也就是說這些人隨時都可以搖身一變成了反秦先鋒,復國英雄!

嬴政要東巡天下,隨行的當然有一整套的軍政班子甚至南北兩邊的大軍都可以藉此調回來一部分跟着始皇東巡,震懾天下不軌分子。

始皇三十四年四月六日夜。晉陽,一處精緻華美的池中亭臺中。一襲白衣的扶蘇席地而坐飲着清酒,剛剛送別太原郡郡守、郡尉、監察御史的扶蘇眼下喝的有些醉人。擡眼望着天,扶蘇不知想着什麼,神情有些飄忽目光遊離着沒個定性。

從扶蘇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差不多一年了,瞅着這個世界卻發生了於之前幾乎兩樣的變化。一直以來,扶蘇都擔心着自己這隻有些過分肥大的蝴蝶扇起來的風會扭轉了歷史的大車輪,那樣,扶蘇能夠居於這個世界所有人最強BUG的預測也就失去了作用。

歷史上的扶蘇這時候應當老老實實自怨自艾地在北疆跟一大羣兵頭子談天說地,或許年關時節還在哪一齣跟匈奴人激鬥,然後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磨礪成爲一代皇者。

不過扶蘇知道,這些都沒了。眼下的扶蘇在和胡亥的爭奪戰中儘管挽回了一局卻仍舊逃脫不了北出咸陽的境遇,儘管九原那數十萬大軍與扶蘇擦肩而過,換成了三郡之地的新土或者說是一塊用來安慰扶蘇爭奪失敗的撫慰品。

的確,歷史在這一年中已然發生了改變。焚書坑儒果然如那些磚家叫獸一般所言並非是坑了儒生,而是多爲術士而儒生寥寥的陰謀戰。那些藏身其後的六國遺族獠牙鋒銳得還得扶蘇出手。而蒙恬北戰匈奴中扶蘇也友情出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順便還撈到了一個心愛的絕代美人兒。甚至一回到咸陽就掀起了一個豪族的叛亂,並且一舉平叛。

這一年若要從諸家史書中翻,根本就不會翻出來。可扶蘇就是這般做了,歷史也隨着變了。似乎扶蘇的擔心真的就要成真了,好在,當始皇第三條詔令出來的時候,扶蘇重重出了一口氣。這個世界還沒有變,歷史上的大事件中的確不會變。始皇將要在天氣初暖的時候東巡天下,如歷史上那般,始皇建立了聯通天下的馳道去鎮壓山東六郡暗潮洶涌。

扶蘇抿着杯中的薄酒,心想,也許那兩個指着自己父親車駕說:大丈夫當如斯的未來王者也會開始發光了吧。

一身簡裝,膚若凝脂眉黛若畫的王芙在幾個女婢的簇擁下走到了池中的亭邊。揮手製止了身邊侍女的跟隨,王芙拖着絲質長裙到了池邊。看着扶蘇眼中的遊離,王芙心中輕嘆,盤膝坐下,開始靜靜爲扶蘇酌酒。

“夫君這是介懷咸陽之事嗎?”王芙凝視着扶蘇,有此一問。

扶蘇搖頭:“當日與娘子出咸陽時變與娘子說了。父皇無決斷之志,我留在咸陽與救國無益。既然如此,咸陽也就無可留戀。與其留在那裡讓外臣看我皇家笑話,還不如自出咸陽,爲這天下多做點實事。”

王芙拖動着身子將杯子遞給扶蘇,若是尋常女子也許此刻就勸扶蘇不喝了。可王芙卻知道扶蘇心中定然有些故事,故此反而主動幫扶蘇酌酒解開心結:“那,夫君能與妾身述說爲何抑鬱寡歡麼?”

扶蘇心中暖流涌動,忽然想到了那日對月芷所言:我非扶蘇,非大秦皇子,而是一介每日爲糧米奔波的平民。時至今日,扶蘇突然脫口而出道:“我若不在是皇子,也沒用一個倚靠的皇帝父親,芙兒還會與我共患難嗎?”

王芙心間一動,似乎想到了扶蘇心中的擔心。也對,扶蘇此時不過是一個失去皇帝寵信的皇子。而且還是被“貶出”咸陽的皇子,顯然是沒有奪嫡的希望了。既然沒有立嫡的希望,王家當然不會在講扶蘇當做一個重要人物來看待。若是日後胡亥登基將扶蘇嚴厲打擊甚至逼死,王家裡的宗老恐怕也會主動把王芙帶走吧……

王芙忽然覺得眼角有些溼潤,的確,身在帝王家衣食無憂,富貴無邊。可同樣的,哪裡會有尋常人家那般的歡樂呢?

有些哽咽,王芙將柔軟的身子倒在扶蘇柔聲道:“妾身既嫁夫君門中,自身爲夫君人,死爲夫君鬼。”

扶蘇閉眼深吸王芙身上的清香,心間的柔軟被不斷觸動。

手腳也有些不規矩起來,小帳篷的高度也漸漸立起……

“那今日……定要好好疼惜芙兒……”

第49章 三尺不爛圖堅城(上)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下)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下)第1章 魂歸大秦 公子扶蘇第91章 劍斬王逄解朔方(下)第63章 紛亂舞人心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上)卷終章奇恥大辱奪妻恨下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上)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上)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上)第92章 膚施城外變幻事(上)第17章 三川南郡恨難平(下)第61章 狄道哪處平第1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上)第33章 捲起長袍持秦戟第2章 呂公美眷虞美人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上)第1章 沛縣現風雲人物(下)第22章 風雲激盪卷兵鋒(上)第54章 陰差陽錯反資敵第112章 大秦雄獅威武哉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上)第15章 聖旨召回 咸陽紛擾第41章 問計蕭何 暴怒陳澶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下)第85章 堅守初告捷第18章 官人來做偷兒事(上)第89章 隴西一枚釘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下)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下)第16章 此去營中有悍卒第59章 獵人出擊第19章 太子之位 朝堂鉅變第20章 城北一戰轉乾坤(上)第7章 頭痛的扶蘇,咸陽的變幻第2章 呂公美眷虞美人(上)第97章 烈火染盡帝王怨(上)第3章 盛宴誰得煥佳彩(上)第61章 狄道哪處平第47章 田租口賦愁白首(上)第9章 懷王薄恩奪兵權(上)第3章 快意復仇鎖奸吏(上)卷終章營門狗眼看人低一第54章 血雨染身衣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上)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上)第57章 府兵老卒夜襲敵(下)第100章 繳獲解燃眉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5章 秦楚兵鋒韓信處(上)第88章 琉璃眼眸現狼手第6章 營嘯始由兵將論(上)第6章 英雄男兒露崢嶸(上)第43章 蒙恬疑慮 陳澶冒頓第22章 月芷的憂思,匈奴亂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下)第10章 王族後裔羞入鞘第93章 大河兩岸勝負事(下)第1章 徒然崩亂國紛擾(上)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下)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下)第42章 皇者風範惜良將(下)第57章 咸陽風雲起第73章 手寬猶當身板橫第8章 淡淡桃花香第78章 檄文起烽煙第18章 鉅鹿詭局安陽變(下)第20章 北去九原 城門惡人第24章 荊楚三川何懼之(下)第6章 ,蕭何初威 儒道招供第106章 纔出地獄又陷絕路第5章 佳人美眸流溢彩(下)第20章 北去九原 城門惡人第50章 梟雄亡命英布擇第99章 死中覓生途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上)第115章 斷後爲袍澤第71章 中原激盪風雲東(下)第98章 自古梟雄常多疑第36章 金蟬脫殼起白蛇(下)第41章 問計蕭何 暴怒陳澶卷終章營門狗眼看人低一第5章 秦楚兵鋒韓信處(上)第23章 身後萬里誰承得(下)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下)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83章 巨倉有萬粟第41章 天下諸侯霸王封(上)第44章 秘密會見 七千人馬第43章 男兒何曾惜懼死(下)第89章 化外小臣請入藩第48章 旌旗招展話北伐(上)第47章 君臣猜忌離間計(上)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上)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下)第42章 縱橫風雲天下變(下)第49章 歸得晉陽納人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