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本來想在上海進些生絲,可是誰想價格已經變成了5兩,所以我只好找英德公式助手問問行情,誰想國外的價格也如此之高!”魚兒已經上鉤,李寧宇怎麼還會拖拉呢,隨後等到胡光墉的話一出,李寧宇的下一句便說了出來。
“呵呵,小老弟,其實生絲的生意風險比加大,其實靠着背景做點適合的生意也是不錯的,何必一定要執着於做生絲呢?”胡光墉一邊品茗一邊含笑的說道。
而他的這話一出,李寧宇就明白他的意思,背景靠山自然是指恭親王,適合的生意也就是瓷器、茶葉、鴉片,雖然以後這些生意李寧宇都會做,但是現在李寧宇卻要反客爲主,隨後李寧宇便直入主題道:“不知道可否找胡財東借調一些生絲?”。
“借調?生絲?”一聽李寧宇這樣說,胡光墉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而這時李寧宇繼續說道:“有些事情別人不知道,可我還是知道的,不然我能讓兩國公使助手爲我做事嗎!”。
就在李寧宇一波波的話語中,胡光墉的臉色已經煞白,因爲此時他只是在暗中囤積生絲和擡價,而李寧宇的話不但給胡光墉帶去了震驚,同時就連椅子上昏昏入睡的許國棟也帶去了影響,知府許國棟的手指抽動了幾下之後,又平復了下來,而李寧宇則是繼續緊逼道:“胡財東你大可放心,你的事情我是不會告訴洋人!我只想做點小生意,賺點餬口錢!”。
這句話有三個意思,第一:是說消息來源不是洋人,第二:我沒有興趣參與他們的鬥爭,第三:封口費,說完這些李寧宇便笑着喝着茶,而臉色不斷變化和盯着李寧宇的胡光墉,也漸漸從驚駭中反映過來。
看着不準備在繼續說話的李寧宇,胡光墉用深沉的眼神盯着李寧宇道:“小兄弟真是交友廣泛,不過有些事情都是市井之言,不準確的很!”。
“呵呵,是呀!是呀!我也就是聽幾個朋友瞎說,不過我已經罵過他們了,畢竟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嘛!”李寧宇也順着胡光墉的話說了下去,見到李寧宇明白事理,胡光墉又說道:“剛纔聽小兄弟說想買點生絲,我剛好有些朋友也是做生絲生意的,要不要我幫你引薦!”。
既然他同意了李寧宇的要求,李寧宇自然順着話說道:“好呀!不過我的資金比較少,可能不適合生絲生意!”。
一聽李寧宇同意了條件,胡光墉立即裝作生氣道:“你說什麼呢?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小兄弟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你說需要多少生絲,我給你作保!”。
這話一出,李寧宇擡起頭看了看胡光墉,又看了看一旁昏昏睡的知府許國棟,李寧宇伸出3根手指,在胡光墉看明白之後李寧宇才放下,而隨後胡財東就試探的問道:“30萬!”,再看到李寧宇搖了搖頭之後,胡光墉的臉色變的很不好看,一種殺人的衝動從他的心底冒出,可就在他臉色難看到極點的時候,李寧宇又添火加油的說道:“300萬兩白銀!”。
拳頭緊握,臉色發紫的胡光墉,死死的瞪着李寧宇,似乎下一秒就準備把李寧宇吃掉,可就在兩人僵持之時,李寧宇又笑呵呵的緩緩說道:“我可以用東西抵押!”。
隨後蓉兒就像李寧宇的百寶箱一般,又拿出了一些地契、房契之類的東西交給了李寧宇,李寧宇看也不看就遞了過去,隨後胡光墉也伸手接了過去,大約30分鐘之後,胡光墉原本醬紅色的臉色緩和了下來,變成了吃驚的樣子,因爲李寧宇的抵押之物中有很多是他熟悉的東西。
四地上萬畝的土地地契、三個工廠的地契和幾處房契,雖然不足價值300萬兩白銀,可是至少也值個100萬兩,同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現在大清暢銷的幾種產品都是李寧宇的工廠生產出來的,每年保守利潤在120萬兩。
看着眼前的這名年紀只有10歲左右的孩童,胡光墉的腦子開始了自己的計算,這次生絲囤積戰,他計劃囤積2000萬兩的生絲,如果成功之後大約有800萬兩的利潤,可是自己的囤積生絲計劃,只有少數幾個和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知道。
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個孩童如何知道,不過隨即看到的地契、房契、廠契,胡光墉多少有點明白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但是事情還是要解決,雖然是第一次見面,李寧宇已經帶給了他太多的震撼,隨後大約10多分鐘之後,他緊盯着李寧宇道:“小兄弟果然是出手不凡,300萬兩的借貸,我保下了!不過、不過……”。
再聽見胡光墉答應了300萬兩白銀的借貸之後,李寧宇還是狠狠的鬆了一口氣,但是聽到他說不過的時候,李寧宇便立即道:“東西我就交給胡財東了,只要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可以見到生絲就行!”。
“哈哈哈!好!沒問題!小兄弟放心,這件事交給我老胡!”聽見李寧宇給出的一個月時間,胡光墉立即爽快的點頭答應道,隨後便又閒聊了一會,才叫醒知府許國棟,隨後三人便離開了香脂樓。
離開之時,李寧宇當然不會忘記跟胡光墉說找自己的地方,而在李寧宇說出玉滿記之後,一旁的許國棟也暗自記下了這個名字,隨後李寧宇便和兩人分手,帶着福叔、蓉兒、鐵兵和一隊親兵離開。
而就在當晚,胡光墉上海的府邸和上海知府衙門同時就有兩道密信送出,一封是朝着西南方向,而另一封則是被送到至大清的權力中心,紫荊城的慈寧宮,隨後還在自己房間內開心的不得了的李寧宇,卻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已經跑到慈禧老佛爺的眼前。
說真的,當最後李寧宇知道的時候,才感覺到自己不能太依靠歷史,因爲總有些不是自己能通過歷史資料知道的,每一個細微觀察纔是李寧宇成功的關鍵,而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李寧宇便在靜靜的招兵買馬、訓練親兵、家丁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