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指揮室中,基本上團以上的軍官都在這裡。
之所以是團以上的軍官過來,是因爲淮海軍的作戰是以團爲基本的單位。
“各位,時間緊迫,一會兒開船之後,大家就要回到自己的船上。我在這裡宣佈一下作戰任務。”
齊刷刷的一聲,全體參會的軍官都站了起來,向董書恆致意。
能夠在董書恆的親自指揮之下去完成一件任務,對於這些軍官來說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隨着淮海軍將領的逐漸成熟,以後董書恆親自指揮戰鬥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教導師二團第一個下船在寧波登陸。但是二團登陸之前,特戰隊二支隊三大隊要先行拿下炮臺。這是寧波府最難拔的一顆釘子。”說着董書恆看向婁志剛。
“是,請總統放心,特戰隊保證完成任務。”婁志剛站起來說道。
“特戰隊上岸之後,在攻佔炮臺之前和當地情報部行動局的人聯絡一下,他們會配合你們。我們在戰略人可以看不起朝廷,但是在戰術上不要過於輕視清軍。”
“寧波炮臺的守軍當年也是敢於跟英軍硬扛的!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二團的主要任務是接管炮臺,以及跟特戰大隊配合拿下寧波府的各個城池。”
“六師全體跟我南下,到了福州之後,顧克利帶領一個團的偏師繼續乘船向南,佔領漳州,切斷福建和廣東之間的路上聯絡。”
“剩下的跟我順着閩江溯流而上,直接在福州登陸,不求一擊而下福州,至少要切斷福州與外界的聯繫。”
……
會議很簡短,董書恆大概分配了任務,回答了將領們的一些問題。順便還提點了一下此戰的注意事項。
此時碼頭上的登船作業已經進入了尾聲。
在登船的隊伍中有一位頗有氣質的中年軍官,正在幾個隊列間穿梭,安排着手下的隊伍有序地登船。
這名軍官看起來非常的不同,他的身上剛毅中帶着一些柔和的書卷氣。即使他站在原地不動,也很容易就讓人注意到他。
此人名喚李秀成,今年31歲,他於清道光三年出生在廣西梧州府藤縣寧鳳鄉五十七都長恭裡新旺村。父親名爲李世高,母親姓陸,生有李秀成和弟弟李明成。
他們給別人墾山種植,“尋食度日”,生活貧苦。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教師,在八歲那年,把他帶去讀了兩年書,他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
到了十歲,家裡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讀下去了,把他叫了回來幫助父母幹活養家。李秀成從小就很有才能,做放羊娃時拿一根長長的鞭子,鞭梢上綁着石頭,讓一大羣羊服服帖帖的。
後來在舅父的幫助下,李秀成獲得了在村塾幫工的機會,在這裡一邊幫工、一邊自學。正是這段“幫工各塾”的經歷,磨練出了李秀成“外柔內剛”的性格。
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對家庭的幫助有限,不久李秀成就又回到家中,春天來了,就上荒山去種蘭,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樹、燒炭。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難”,受盡了“孤寒無食”的折磨。
清道光二十四年,廣西落第塾師洪秀全和馮雲山從廣東花縣進入廣西宣傳、組織拜上帝會,以桂平縣的紫荊山爲根據地,並向四周發展,招攬了大量廣西、廣東的貧困農民,每村每處都知道有“洪先生”。
清道光二十九年,李秀成全家加入了拜上帝會。後來洪秀全等人起義反清,李秀成順理成章地參加了太平軍,成爲了一名聖兵。
太平天國壬子二年五月,太平軍出湖南、攻武昌,下江南,於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二月十四日,建都南京,改稱天京。此時,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手下理事。
七月,經東王楊秀清親自提拔,李秀成成爲右後四軍帥,把守太平門外新營。
八月,又升爲後四監軍,在天京儀鳳門外高橋駐守。李秀成“勤勞學練,生性秉直,不辭勞苦”,對“修營作寨”之事都是盡心盡力。因此,各級上司都很賞識他。
淮海軍奇襲江寧之時,李秀成就駐守在江寧城外,後來同其他的東王府守將一起,在東王府幕僚的勸說下向淮海軍投降。
那時候,李秀成的心很亂,他不知道天京城怎麼了,爲什麼天京城的諸王會自己殺起來。也不知道,怎麼突然之間淮海軍就佔領的天京城。
沒有東王的命令,他們這些城外的駐軍只能駐守在原地。
後來東王妹帶着東王的幕僚來到了駐地,宣佈大家向淮海軍投誠。並且把城內的情況跟大家說了。
聽到天京城內亂,北王和燕王謀殺東王,李秀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麼好端端的就自己人殺起來了,清妖都還好好的,如何就作出了自相殘殺的事情呢?
如果是一般的底層將領,肯定想不明白。但是李秀成讀過書,書中這些高層之間的爭鬥再正常不過。
就像水滸傳中的松江,最後不也接受朝廷的招降,把一衆梁山好漢都給賣了嗎?
他只是心中有恨,這麼多兩廣的老兄弟跟着諸王北上,大部分都死在了前進的道路上。
但是這幾位高高在上的王爺,卻不思進取,帶着完成大業,完成弟兄們爲止奮鬥的理想,一心想着爭權奪利。
如果是別人來找他談,李秀成可能就直接帶着手下跑路單幹。
但是楊兮妹爲了東王的手下做了很多事情。士兵們都非常的信服她,甚至都超過了東王本身。因爲她對這些東王下面的軍隊有恩。
所以李秀成選擇相信她,既然她說投靠淮海軍對大家沒有壞處,那麼就沒有壞處。
當然的李秀成也不僅僅是因爲楊兮妹的一面之詞。對於淮海軍,李秀成也知道一些信息。
畢竟雙方本就接壤在一起,而且有過好幾次的交鋒。
他甚至知道淮海軍對北伐的太平軍進行過暗中支援,還有淮海軍在直隸廊坊一戰滅了勝保萬餘馬隊。
他敢篤定淮海軍是反清的,但是董書恆爲什麼還頂着滿清的官職,爲什麼明明實力雄厚卻不起兵直接滅了滿清呢?
這一點讓李秀成着實想不明白。
後來淮海軍在江寧的作爲,讓李秀成放下了顧慮。他們確實沒有殺人。包括原來天王、北王的家眷以及心腹手下,都沒有殺。不但沒殺,反而還給他們的都安排了生活。
淮海軍的勞動改造,在李秀成看來就是給他們安排一種新的生活。
除了不能離開勞動的農場,要接受教育意外,那些人至少還能夠吃上飯。
反倒是江寧城中趁亂鬧事的一些地痞無賴,被抓了一些,其中一些犯了重罪的被公開處決。
李秀成和身邊的弟兄等了沒多長時間,也都得到了安置。
一些軍中的老弱,還有不想繼續當兵的弟兄被安排進了淮海軍的農場或者工廠。
能夠安穩地種地,養家餬口,不就是他們的當初起義所追求的目標嗎?
在淮海軍的治下,只要你願意勞動就能夠吃飽穿暖,這樣的生活就跟他們以前嚮往的天國生活一般。
最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退伍,只有少數人看中了淮海軍的待遇,想要繼續留在軍中,這些人全部都被安排進了新兵訓練基地去參加訓練。然後統一安置在軍中。
而李秀成這些軍官同樣被徵求意見。
像他們這些打仗久了的人,也沒有別的一技之長,去做普通的農民、工人,他們也不甘心。自然是想要繼續留在軍中。
還好淮海軍沒有直接讓他們去從大頭兵做起,而是把他們送到了軍校。
早就聽說過淮海軍有一所軍校。在這之前,還從來沒有人專門給軍人開辦過學校。
不過李秀成平時喜歡讀書,甚至是一些洋人的書他也讀過。
因此他知道在洋人的國度一般都有軍校。軍人要經過軍校的培訓才能夠擔任軍官。
所以對於淮海軍的軍校,李秀成充滿了好奇心。他對於進入軍校充滿了期待。
他們是乘坐蒸汽輪船前往高郵的。
這種跑起來煙囪裡冒煙的鐵傢伙,李秀成知道叫蒸汽輪船,靠着裡面的蒸汽機驅動。
當初有洋人到天京城就是坐着這種船,但是李秀成就覺得他們太平軍也應該有這樣的船隻。
太平軍的勢力基本上都是在長江兩岸,大部分依水而建。
要是有這樣的汽輪,那麼太平軍早就把長江兩岸全部佔領了。
可是太平軍的高層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寧願把錢藏在府邸,藏在聖庫之中也不願拿出來跟洋人買船。
反倒是淮海軍在一開始實力還不強的時候就優先發展了一支可以縱橫大江之上的水師。
從此之後太平軍在江上行動都要仰仗淮海軍的鼻息。
要不是東王府同淮海軍談判達成了交易,太平軍估計早就被封鎖在長江以南了。
這就是李秀成的第二點疑惑了,爲什麼當初董書恆的水師這麼厲害卻不直接打擊太平軍呢?
不過這個問題,從淮海軍接收太平軍的地盤可以看到一點點的端倪。
淮海軍基本上沒有經歷什麼戰鬥就全盤接收了太平軍在江西、安徽的地盤,當地已經過沒有任何的清軍勢力。
所以說淮海軍接手的地盤完全是一張白紙。
但是這樣的話,又有了另外一個問題,難道董書恆能夠預料到天京城出現的變動嗎?
細思極恐!
進入了軍校之後,李秀成對淮海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從軍校的教育能夠看出,淮海軍極爲注重紀律。
每一名進入軍校的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背誦各種條例,有《衛生條例》、《作息條例》、《武器裝備管理條例》等等。
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將領被搞得頭大。不過這些都難不倒李秀成。
軍校的訓練和課程非常的緊湊。尤其是對李秀成這些人。
軍校還有一部分全日制的軍校生,那些的人課就沒那麼緊張。
李秀成他們每天除了參加軍事訓練,瞭解掌握淮海軍的各種軍事操典。
還要了解各種裝備的使用以及性能特點。
這一切都讓李秀成感覺到新鮮,他本就是好學的性子,所以他真的喜歡上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