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趁着這時候,吞下了董卓和程遠志的兵馬,何進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將軍了,朝權和兵權,一手在握。
坐擁百萬兵,權傾全朝野。
何進說完,喚人拿來紙筆,大筆一揮,就書寫了兩份手令,同意程遠志和董卓領兵引軍,進入京城洛陽。
何進難得秀了一次書法,結果剛給了程遠志和董卓,門外就有府兵急急地闖入,抱拳稟報何進,說道:
“報!大將軍,宮內來了小黃門,說是太后宣大將軍入宮。”
何進還以爲是自己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宮裡的何太后怕了,開始服軟了,宣召何進入宮,要來一番安撫。然而在這關鍵節骨眼上,這種宣召入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何進大張旗鼓地召集了這麼多人來,高調地說要誅殺閹豎,而是針對何太后,或者自己當上禁軍統領的弟弟何苗。
這世間,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還是在京城洛陽這一畝三分地上面,何進剛派人去叫袁紹、曹操等人,號稱要誅殺閹豎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宮內的張讓等人耳裡。
張讓等人頓時就震驚了,一開始擁立了劉辯上位,讓何氏兄妹兩人一內一外,掌管乾坤了,想不到何進這麼狠,還想着誅殺掉張讓等人,這就過分了。
於是,張讓聚集了十常侍,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先下手爲強,利用何太后的名義,宣召何進入宮,直接在宮裡殺了何進。
當然了,張讓可比何進果斷了,張讓事先找了何苗,收買了何苗,答應了何苗,一旦何進死了,那大將軍的官職自然就落到了何苗的身上,何進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是何苗的。
何苗不想誅殺何進,但對於張讓拋來出的條件,何苗沒法拒絕,誘惑實在太大了,便想擒獲了何進,將何進無限期地關押起來,然後按張讓所說的,繼承何進的所有權力。
“大將軍,萬萬不可入宮,此時入宮,恐有兇險,怕是那些閹豎收到了風聲,想要謀害大將軍。”
主薄陳琳忍不住還是說了最後一次,要是何進再不聽,陳琳就打算離開何進,另尋明主了。這屠戶何進掛着大將軍的頭銜,然而卻鼠眼寸光,根本就看不出任何陷阱或者陰謀,關鍵還不聽人勸,再留在何進這兒,分明就是明珠暗投,耽誤自己的人生。
果然,何進還是何進,給陳琳最後的失望,致命的一擊地說道:
“孔璋,你想多了,這是太后喚本大將軍入宮,與閹豎何關,應是太后服軟了,知道沒有本大將軍,舉步維艱,想宣大將軍入宮委以重任。孔璋,你淺聞識少,莫要多言,中傷本大將軍和太后之間的兄妹之情。”
幾句話下來,氣得陳琳連何進賞的這雞肋主薄都不想當了,要不是怕這屠戶何進脾氣極差,一旦落了何進的面子,恐怕何進會下手殺害陳琳,陳琳早就想拂袖離去了。
一開始,何進惦記着陳琳的才氣和謀略,三番二次地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地招攬陳琳,想不到陳琳一時心軟,投奔了何進之後,卻從不曾得到重用,甚至還被何進說是沒有見識的人。這口氣,阿琳怎麼可能忍得了,陳琳已是打定了主意,等這酒席一散,當下就速速離開何進。
席無好席,豎子不足以謀。
“大將軍,如若大將軍執意前往宮中,末將請求領兵隨行,護衛大將軍。”袁紹唯恐天下不亂,仍是站起了身子,希望何進能夠同意讓袁紹領兵。
帶着兵馬前去皇宮,就算只是侯在宮門之外,那也是一種震懾,萬一中常侍張讓等人真的勾結皇宮禁軍,暴起殺人,將何進斬殺於宮內,那袁紹剛好手頭有兵,還能打着替何進報仇的晃子,進攻皇宮,要是攻下來了,那收穫就大了。
拿下皇宮,挾持了劉辯和何太后,到時是廢物新帝,由袁紹自己登基上位,還是像現在一樣,將劉辯拿來當傀儡漢帝,不管怎麼操作,受益的始終是袁紹,縱然攻不下皇宮,也能搏得一波美名。
忠臣能士,肝膽之人,這些名聲平時可不好撈,要混到沒那麼容易。
袁紹想着何進入宮,哪怕什麼都沒發生,真像何進說的,是何太后找何進敘舊,增強彼此的兄妹之情,重新分配一下朝中大權,袁紹同樣不虧,還能向何進表一表忠心,反正在京城洛陽閒着也是閒着。
另有謀劃,也不急於一時。
何進心裡不爽,還想拒絕袁紹,畢竟就算真要讓人領兵護衛,那也輪不到袁紹冒頭,何進自己的心腹部將吳匡可比袁紹來得適合多了,更讓何進能夠放心。
不過,何進知道今天否定或拒絕太多人了,袁紹、曹操和陳琳都被何進反駁過,繼續拒絕袁紹提議的話,恐怕會讓衆人離心,說不定下回何進再宣召衆人前來大將軍府議事,來的人可能就寥寥無幾了。
“本初,此言有理。就由本初率領本部兵馬,爲本大將軍充當先鋒,部將吳匡統領大軍隨後而行,坐鎮中軍,震懾宮內那些宵小閹豎。”
何進聽從了袁紹的提議,依然沒有將兵權交給袁紹,而是讓袁紹自帶乾糧,爲何進驅使,跑在前面當先鋒,而真正的心腹部將吳匡才能率領大將軍府麾下的兵馬,替何進掌兵。
何進說完,揮了揮手,讓衆人各自散了吧,何進還等着穿戴官服,入宮面見何太后呢。
於是,衆人紛紛退下,出了大將軍府。
大將軍府,門外,程遠志帶着典韋剛走沒多遠,突然背後傳來一陣聲音,喊道:
“程司空,請留步。”
程遠志停步,轉身回頭,發現剛纔喊住程遠志的人,竟然是坐在大將軍府裡的陳琳陳孔璋。
陳琳少有才名,善作文章,但陳琳揚名的地方大多在京城洛陽這一個小圈子裡,況且這年頭寫詩賦,寫得好的人,往往會被認爲是不務正業,真正的大儒皆以讀書解集自豪,治經注史爲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