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偷襲是不可能偷襲的,關羽握着青龍偃月刀,迎戰提着大槊的公孫瓚。
大槊急刺,青龍偃月刀一個橫劈。
關羽的刀速實在是太快了,在陽光之下,僅僅留下一道殘影。
噗嗤!!
公孫瓚瞬間身首異處。
用出三成功力的關羽一刀陣斬了公孫瓚。
程遠志吐血了,真的吐血了。
這公孫瓚是假的吧?明明讓關羽收力了,居然還是被一刀給劈了。
關羽沒有趁勝追擊,而是拖着青龍偃月刀,拍馬回陣,一臉的傲氣。
“回刺史,某已用三成功力,力斬賊將公孫瓚,請刺史揮兵掩殺,殺進城內,奪取涿郡。”在關羽看來,敵軍主將被一刀砍死,下一步自然就是揮軍衝殺了,根本就不用提醒的,但程遠志卻是沒動,關羽不得不多說幾句。
程遠志怒了,這公孫瓚竟是如此不堪,連關羽的三成功力都抵擋不過,罵道:
“掩殺?殺個屁啊。本刺史讓你收力,是想生擒敵將,現在好了,雲長你捅了蜂窩了,不信你回頭看看。”
程遠志看到白馬義從開始發起自殺式的衝鋒,就知道被包圍的那一幕又要重演了。
關羽還真不信,一回頭,整齊而肅殺地口號,呼天搶地傳來:
“爲將軍報仇!白馬所至,生死相隨!”
白馬義從,從一開始組建,就是公孫瓚一點一滴籌備起來的。可說每一個白馬義從,都消耗了公孫瓚的大量心血,公孫瓚將這些軍兵視若兄弟,極其厚待。
因此,白馬義從一看到公孫瓚戰死,第一時間不是害怕地逃跑,而是追隨公孫瓚,爲公孫瓚復仇報恩。
“這...”關羽一時噎言,這不科學啊。按理主將身死,應該潰逃纔對。
想不到白馬義從如此忠烈。
程遠志看着如潮般撲來的白馬義從,埋怨道:
“這什麼這,做點事情都辦不好,活該你羞愧而臉紅。”
程遠志不想再跟白馬義從廝殺多一遍,腦海裡迅速地大喊:
“回退,回退,公孫瓚啊,你命不該絕,遇到了我。唉,暴躁,生活太難,想讓你活着那是難上加難。”
眼前的場景再次回退。
兩軍出征,旌旗遍佈,風揚而起。
公孫瓚騎着純白的戰馬,身穿白色的披風,猶如天神下凡,提着大槊奔來,喝道:
“大膽,黃巾逆賊,還不整整下跪投降,可保全屍,否則莫怪本涿守將爾等統統活埋。”
快馬如電,公孫瓚拼命地襲來......來送死。
看到公孫瓚來戰,關羽握馬,張飛提矛,就要上前迎戰公孫瓚。
程遠志氣得七竅冒煙了,關羽和張飛這下子居然兩兄弟都要出戰,一同戰公孫瓚,這太給公孫瓚面子了。
程遠志趕緊快馬加鞭,攔在關羽和張飛的面前,一臉怒氣地勸道:
“雲長,翼德,敵軍只派出一個將領而已,我軍怎麼可以同時有兩個大將迎戰呢?以一敵二,勝之不武,都給本刺史先回去,從長計議。”
被程遠志一說,關羽和張飛對視了一眼,覺得挺有道理,兩人都停下了戰馬,互相瞅了瞅,很快就有了定論。
關羽一擼鬍鬚,像喝醉酒,甕聲甕氣地說道:
“翼德,某是二哥,先讓某出戰吧。這公孫瓚好歹是涿郡的郡守,唯一的武將,不可輕視。放心好了,某定當用盡全力,與公孫瓚廝殺,要是事有不濟,三弟你再縱馬接應某。”
桃園三結義,定下的可不止是身份排行,還有地位高低。關羽拿出排行第二,力壓張飛,讓張飛不敢爭搶,只能殿後。
關羽說罷,就要提刀上陣。
啪!
程遠志對準關羽的戰馬,猛的就是一鞭,怒道:
“雲長,本刺史說過要派你上陣了嗎?你這兄長怎麼做的?翼德雖是年小,但武藝嫺熟,理應出戰,好好鍛鍊一番,你將翼德護在身後,沒有廝殺的經驗,他怎麼成長?”
“瞭解真相的人,知道你們兄弟和睦,互爲體諒。不知道的人,還以爲雲長你故意搶功呢。聽本刺史的,這一次讓翼德上。”
關羽沒程遠志說的那般不堪,趕緊勒住了戰馬,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出陣迎戰就是了。
關羽扭頭望了望張飛,希望張飛不被程遠志的一番話,就給挑撥離間了。
張飛可沒那些彎彎腸子,一聽程遠志說要讓張飛上陣,張飛笑得嘴巴都裂開,合攏不上了。
“嘿,刺史,二哥,放心好了。俺老張沒那麼矯情,看俺老張滅了這公孫小兒。”張飛一邊說,一邊策馬疾奔,差點就從程遠志的身邊溜了過去。
程遠志猛地將手裡的一對鐵錘用力往張飛的戰馬砸去,喝道:
“翼德,且慢!”
鐵錘,不出意料之中,再次沒砸中,掉落在地上,揚起一股灰塵。
幸好張飛剛纔沒有加速衝鋒,不然一匹好好的戰馬,就得在程遠志的鐵錘下面,報銷了。
失了戰馬,張飛還怎麼出陣與公孫瓚廝殺。
“刺史,又怎麼了?你剛纔不是說讓俺出戰嗎?二哥也同意了啊,怎麼還亂砸東西,傷了人或戰馬,怎麼辦?”
張飛不解。
劉備與公孫瓚是同學,有同窗之誼,絕對不願意出頭,恨不得躲得遠遠的。那就只有關羽和張飛能夠迎戰公孫瓚了,而且剛纔都說好了,這一波由張飛來頂上。
張飛還以爲程遠志又變卦了,內心極爲不爽。
“翼德,你這暴躁的性子,什麼時候能改改?本刺史踏馬有說不讓你出戰嗎?沒有,依然還是你迎戰公孫瓚,這點不變,放心好了。”
“本刺史是覺得公孫瓚的兵器太佔優勢了,是一支大槊,而翼德的兵器只是丈八蛇矛,長又沒人家的長,蛇矛還是彎的,本刺史怕你吃虧。來,把蛇矛換了,換成本刺史的一對鐵錘。一寸長,一寸強,我們的兵器不夠長,那就換成重的,這樣就各憑所險。”
“翼德,記住了,拿着本刺史的雙錘,瞄準機會,一錘子砸暈這公孫瓚,將其生擒回來,千萬不要往公孫瓚的腦瓜子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