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戰結束,匈奴萬餘精銳盡數被殺,此一役可謂大勝。
一勝,陸城軍有效斬殺萬餘匈奴精騎,向太原郡百姓宣揚自己的武力,陸城軍有能力守護他們。
二勝,劉備到達了以匈奴騎兵削弱太原士族的勢力,祝智之亂的爆發也讓許多太原士族牽扯其中,勢必要殺一批立威,他們死後,他的家財、土地都成了無主之地,劉備正好拿他們分給黑山之民和流民,家財賞給有功之士,使得陸城軍在太原根基深固。
三勝,新軍得以成長,而且對劉備擁護度大大提升。
總而言之,此一役後陸城軍在太原郡的根基已成,劉備佔據三晉大地只是時間問題。
梗陽城,左原連夜從介休趕來,當然他不是爲了爭功,介休郭別說不作戰,就是像陰斐一樣坐山觀虎鬥都是大功一件,何況左原跟隨黃忠大軍奔波,又親自前去介休坐鎮,堵住了匈奴騎兵的退路。
“先生,爲何來的這麼匆忙?”
黃忠對左原的到來有些詫異,左原亦不矯情,開門見山問道:“匈奴已滅,接下來中郎有何打算?”
黃忠道:“自然是清剿餘孽、山匪,而後率軍北上,支援雁門、五原。”
“中郎差矣!”
左原恨鐵不成鋼的道。
黃忠一愣:“那不知先生何以教某?”
黃忠總體來說還是對儒士很敬重的,觀其一生,秦頡、劉磐、韓玄都是儒生,斬夏侯淵時也是法正督軍,可見他是很能聽人言的。
黃忠的態度左原很滿意,左原道:“匈奴渡河而來,經離石而入太原,如果中郎不像河東白波軍殺來,應當率先派人佔據離石,重建離石大寨。”
“先生所言甚是。”
黃忠爲之一振,如果自己率軍北上,弄不好白波軍真的會從離石沿匈奴人的老路殺來,那時太原還有兵力趕走十萬白波軍嗎?不見得。
“先生以爲派何人去離石的好。”
黃忠誠懇求教,眼前諸將都想去雁門殺匈奴騎兵立功,讓誰去離石那地方真是個難題。畢竟黃敘已與張燕率軍北上,只留陳到率部看押匈奴俘虜與傷兵。
夏侯蘭、秦宜祿、李嚴亦三番五次的請命,黃忠確實也透露出消息,只要打掃好戰場,他就揮軍北上,這個節骨眼上他真的不知拍誰去離石。
左原道:“這件事本來某該避嫌,不過中郎既然求教,某真有一人,那就是介休尉郝昭,郝昭乃太原人,少爲遊俠,後投在原介休尉文聘麾下,文聘率部隨軍出征,薦其爲介休尉。”
左原故意說的這麼明白就是要告訴黃忠,這個郝昭可不是我的人,他是文聘一手提拔上來的,文聘亦南陽人,與你可是同鄉。
黃忠點頭:“郝昭,此人某也聽說過,主公特別關照過,可以信任,不過兵從何處出?”
左原一驚,一個小小的介休尉郝昭劉備也特別關照,看來他的野心不是一般大。
左原不知,其實劉備知道郝昭以後的成就纔會特別關照他,當然還有不知所蹤的孫資都是劉備特別關照的對象。
“介休有私兵三千,可去離石。”
郭氏三千私兵送給郝昭雖然心疼,可是左原認爲值得,劉備一統三晉已是大勢所趨,郭氏再保留這麼多私兵,對郭毅的發展可不利,還不如都獻給劉備。
黃忠感激的作揖:“先生大度,此事某必報告於主公知曉,某這就下令,讓郝昭進擊離石,組建離石大寨以防白波。”
太原郡之戰波瀾起伏,而幷州北方的匈奴之亂卻席捲雁門、五原、定襄幾郡,當然相比黃氏父子威風,張遼兄弟與高順卻像受氣小媳婦。
話說高順至五原,五原乃高順起身之處,五原太守乃王智,嚴若兒的姑父,因此五原兵馬向來不缺甲械,這裡還是向匈奴、鮮卑、休屠等胡人賣武器的中轉站。
雖然呂布帶走大部分精銳,可五原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勇士、遊俠,因此王智早就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鐵騎以震懾諸胡。
高順一到五原,王智就大力支持他,又是給兵、給糧、給兵器,總之一句話只要劉備要的他都給。
當然這不僅是因爲劉備救過他,跟他是姻親,而是劉備乃幷州刺史,又是靈帝親封的陸城侯,這讓王智看到劉備奇貨可居。
匈奴騎兵圍城,王智死守五原不出,不是怕了匈奴騎兵,而是不願損傷自己的兵力,只是一味守城,畢竟劉備沒出援軍,枉自與匈奴血拼,只會便宜其他胡人。
王智傭兵自重,雁門太守郭蘊卻急得上火,趕緊把在雁門募兵的張遼請來,張遼本雁門人,又以武勇在雁門揚名,他來募兵,郭蘊本來還有些抵制,可如今卻當成救命稻草。
他不管張遼同意不同意,直接授命張遼爲雁門郡都尉,統領雁門郡兵抵禦匈奴騎兵,至於他自己一邊給張遼募集糧草、甲械,一邊給張遼要援軍一邊招募兵員。
雁門向來多悍勇之士,又有單身入匈奴殺匈奴貴族的張遼募兵,應徵者如雲,還大多自備馬匹、兵器而來。
本來張遼還瞧不起這些毫無軍紀的遊俠兒,不過時間容不得他去挑選兵員,張遼只能用戰場來訓練他們。
張遼率數百遊俠兒襲擊匈奴騎兵,數戰數勝,就連隊伍也擴展到兩千餘人,隨着陸城的裝備從幽州方向送來,張遼將盔甲、兵器分發給屬下後,張遼部的戰力猛增,別說數百騎的匈奴部落,就算擁有數千騎的大部落張遼也敢衝擊。
一時間張遼的大名在雁門幾郡響徹雲霄,幾郡來投者絡繹不絕,張遼毫不費力擴張到幾千人,直讓郭蘊又喜又急。
喜得是雁門可以無憂了,急得是軍械、糧草大大的不足,單單靠雁門一郡根本無法承擔這麼多的消耗,至於戰後的賞賜郭蘊已經想推給劉備了,不過現在糧草之事還得想辦法解決。
郭蘊正着急上火,太原郡傳來消息,入侵太原的匈奴已敗,援軍不日可到。
又來援軍?這可怎麼辦?
郭蘊第一次爲援軍太多而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