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廢徭役的明君?

卻說這大宋,自開國以來便未殺過士大夫,更別說朝堂上殺人,但新皇登基才一天,卻讓這朝堂之上沾了兩個人的血了,蔡京父子也是夠倒黴。

皇城司衛動作麻利地將蔡攸的屍體清理出去,腦袋已經快馬送到了城門口掛起來。

趙桓又將名單中十二位揪了出來,這十二位跪在下面,哪還像昨晚那樣慷慨激昂共謀大事的樣子,比趙佶還慫。

樑師成瑟瑟發抖道:“陛下,都是道君陛下指使臣等所爲。”

朱勔也跟着喊道:“陛下,臣是被逼的!”

“胡說!道君陛下乃是朕的父親,剛禪讓帝位於朕,又怎會在朕剛剛登基一日後,便要做大逆不道之事,爾等亂臣賊子欲逆天而行,還敢往太上皇身上潑髒水,來人,將這些亂臣賊子打入天牢,誅九族!”

非他趙桓對趙佶有什麼親情,而是這件事發展到大臣忤逆作亂便到此爲止了,若是發展成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矛盾,這朝堂之上,不知又要多出多少風雨來,畢竟這滿朝大臣都是趙佶的舊臣。

趙桓之所以這樣說,便是在告訴衆大臣:以後你們他孃的老實一點,朕也不追究你們是誰的臣子了,你們現在就是朕的臣子,太上皇身體不好,以後會安心養病,少弄點幺蛾子!

“陛下,冤枉!”

“陛下,臣等冤枉!”

“……”

十二位大臣被皇城司拖了出去,剛開始還是求饒,到外面就變成咒罵了:“昏君啊!大宋將亡於你手中!大宋將亡於你手中!遺臭萬年……”

趙桓重新坐回皇帝寶座上,殿內鴉雀無聲。

十二個人都要誅九族,這牽連的人怕是沒有一萬,也有七千了。

趙桓覺得這並不算什麼,後世的放牛娃就藍玉案便殺了一萬五千多人,他趙桓今日也要舉起屠刀,讓這羣腐儒見識見識什麼是天子一怒浮屍百萬!

趙桓突然大笑:“諸位卿無需擔憂,朕只誅亂臣賊子,諸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朕愛惜還來不及!”

皇帝的聲音傳到耳邊,大臣們心狂跳不止,心中不停道:這絕對是嬴政、劉徹般的暴君無疑啊!

嬴政、劉徹這兩個皇帝在後世評價是非常高的,不過在宋朝,這兩個皇帝的名聲不太好,不是因爲別的,僅僅因爲宋朝出了一個司馬光,司馬光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保守。

他的政治主張也很簡單:以仁義治國。

著名的《資治通鑑》有這樣一句話:“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爲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司馬光這個人在北宋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崇尚節約,皇帝只要不亂花錢,老百姓就不會有太大負擔,國家自然就安定了。

所以啊,當趙桓在朝堂上舉起屠刀的時候,這不就和秦始皇與漢孝武帝一樣嗎?這是暴君所爲!

大概他們還不知道接下來趙桓要大修兵戈,不僅如此,還要大興特務機構皇城司,更是正在策劃推翻儒學的絕對統治,將整個北宋的那套選拔人才的科舉內容都給改了。

不知到時候趙桓心中一系列的想法推動下去,這些個士大夫又作何感想?

皇帝笑了一聲,卻是沒有人跟着高興,反倒更加緊張,這皇帝可真是喜怒無常,暴君無疑了!

這傢伙做太子的時候好好的,大家都看着眼裡,別提有多老實了,就連前天晚上聽說自己被當皇帝了,都嚇哭了。

你說,就這麼個傢伙,怎麼突然之間就變成這樣了呢?

皇帝都說話了,身爲人臣,不應和兩聲是不是也太不給面子了,皇帝若是覺得沒面子了,是不是又改發飆了?

衆大臣高呼:“陛下聖明!”

趙桓道:“既然諸位卿都認爲朕是明君,那朕再做一件事,諸位卿,你們看,朕將這天下的徭役都廢掉如何?以後凡是百姓出了勞力的,朕給錢!”

按理說,廢除徭役官僚們是不願意的,有免費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但現在問題來了,皇帝自己願意出錢,又不用他們這些大臣出錢,他們也犯不着和皇帝較勁。

況且,一旦免徭役的制度實行下去,以後凡是有大規模的工程,要請老百姓們來勞動,這些錢就要從國庫裡撥出來,到地方政府後,嘿嘿,豈不是說大家多了一條發財之道?

大臣們各個心思轉得飛快,皇帝啊皇帝,你就算殺大臣又如何?你還是太年輕了,誇你幾句聖明,你還蹬鼻子上臉了,搞出這麼個制度,以爲自己就是千古聖君了?

大臣們纔不管國庫還有多少錢,大宋每年都要調動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民修理黃河,而且各個地方的基礎建設也是需要人的,沒了徭役,就需要更多的錢從國庫撥下來。

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撥到地方上去,大臣們做夢都會笑醒。

李綱出列道:“陛下,若是廢除徭役,國庫壓力大增是小,臣擔心錢撥到地方,真正達到百姓手中所剩無幾。”

“卿所憂有理,朕自有辦法。”

見年輕的皇帝都想到這一點了,李綱也不多說什麼了,雖然不知皇帝接下來怎麼搞,但李綱對皇帝頗有信心,他感覺年輕的皇帝一定是一位有作爲的明君。

其他大臣就不這麼想了,皇帝,你有什麼辦法,無非就是殺,這個口一開,到時候全國上下官員手裡都不乾淨,難道你還能殺掉所有人不成?

諸大臣心中不以爲然,覺得皇帝還是太年輕,明顯是想一出是一出。

作爲後世人的趙桓,雖然正統歷史讀得不多,但小說也是看了不少,當然知道這羣大臣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宋朝這個朝代,無論是前期還是中期,朝野之上大臣們雖說大多是腐儒,對武力壓制得太厲害,導致宋的國力很弱,但你不得不承認,的確出了一些忠心爲國的文人,例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

至少那個時候的朝政有這些人,氛圍是端正的。

但經歷了宋徽宗趙佶這一朝之後,兩府三司被搞得烏煙瘴氣,御史臺不合蔡京等人口味的,一律都流放,宋徽宗本人只需要聽到他喜歡聽的,看到他喜歡看的。

此時留給趙桓的這些大臣,沒幾個真正有用之輩。

在趙桓看來,這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基本上可以換一批了,李綱也只是在這個非常時期趙桓用來向天下百姓表決心的,李綱其人剛正不阿,腦袋一根筋,以後能否做樞密使還是個問題,去御史臺做御史中丞又沒何也好用。

大臣們已經各懷鬼胎,皇帝卻已經動了殺乾淨大臣的想法。

這徭役是絕對要廢除掉的,不然人民怎麼能從繁雜的苦力中解放出來,真正的去做點能拉動經濟的事呢?

至於接下來官員們撈錢的問題,趙桓已經想好了對策,只是現在眼下最重要的是外患,凡是都要一件件來不是?

“既然無人反對,那就這麼定了吧,政事堂擬定細則,今日便昭告天下,退朝!”

殺完人之後的趙桓回到自己的寢宮,心情好多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災和人禍!(八千字大章)第六百九十二章攻心爲上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六百六十一章到底誰是魔鬼第四百二十章金國東施效顰第八十章大動干戈!第二百三十六章不惜一切代價殺掉皇帝?北宋可是標準的皇宋啊,皇權極大的朝代第三十二章大義凜然卻幹着害人之事的嘴臉第一百六十八章這皇帝腦子真的缺根弦?第八十九章肅王案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六百一十六章作死第三百六十八章又開始演戲的皇帝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三百二十章趙桓的毒計,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七章朕要滅掉交趾第三百零七章岳飛對戰野利青哥第一百六十三章清掃南方第一百六十四章全部處決,一個不留!第二百二十四章扶桑自古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午上限免,中午章節晚點更新第五百零五章炮轟瀋州第四百五十二章海上霸主,征服南海諸國第四百六十八章岳飛和完顏兀朮的對戰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六百零一章窮途末路的畢勒哥第二百零七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神武步人甲無敵!第五百七十八章草原上的異動第三十七章給朕拖下去千刀萬剮!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一十四章兵臨興慶府,大宋將帥們欲抓狂!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七百零二章拓邊第一百二十二章開墾南方?第一百六十一章皇帝萬歲,新軍無敵!第六百四十章皇帝對簿公堂第二百七十章韓世忠那個渣渣!被山賊追着跑!第一百七十二章軍隊裝備第四十二章興師黎城戰婁室第二百六十一章真正的燧發槍第二十二章任命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八十四章新的軍政和稅政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八十七章義與利治國?第六百零七章趙構的策略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護府第五百九十章皇帝的報復第六百五十章西域諸國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一百六十七章朕要滅掉交趾第七十章燕雲復!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二百一十七章諸君隨吾死戰!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一百二十七章英勇的大宋禁軍?第十八章禁軍空餉第二十五章原來是你個三姓家奴狗漢奸!第三百五十二章是他!就是他!第三百四十五章皇帝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東海盡頭找紅薯!第七百零八章李文正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動朝野的青州案第七百零五章兵臨羅馬,西方震驚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一章吳玠的大迂回奔襲第三百一十章皇帝的野路子第五百五十五章站隊第一百七十章果然是暴君!第四百八十三章朝堂上的聲音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第六百零七章趙構的策略第六百六十七章內亂第一百一十九章聯姻和婚嫁第六百三十八章遼東局勢第六十八章太原之盟第五百八十六章對啊!我們可以去搶啊!第五百三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三百六十五章宗室之禍?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五章鬱悶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九十二章以血肉之軀鑄造國之利劍!第二百七十三章皇帝的利劍!韓世忠兇名赫赫!第三百六十七章宗室的命運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七十七章當然是全部處死!第三百九十二章朕能給你,也能收回來!(第二更!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七章耶律大石稱臣?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親征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二百五十六章斬首張沅!新學與儒學之役!第四百三十一章萬民同心,中華永固第三百三十七章迎接金國使者!第六百一十五章激動的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