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康王的雄心

bookmark

靖康十五年四月十五日清晨,東京城。

薄霧籠罩街頭,路邊的櫻花開得正盛。

一輛奢華招搖的馬車安安靜靜向城南行去。

督察御司使劉彥宗從馬車上下來,在小巷子裡上了另一輛古樸的馬車。

當下時局,東京城內到處都是各派的人潛伏在街頭,監視朝廷要臣的一舉一動,找到證據就相互揭發。

周朝的人指責虞允文的人在街頭攻擊皇后,攻擊三司使官員,竟在市井街頭妄議朝政大事,製造禍亂。

虞允文的人則指責周朝的人顛倒黑白,妄圖顛覆聖武皇帝陛下新政。

雙方的口水戰愈演愈烈,最後乾脆連對方上個廁所都罵。

“我親眼看見三司使裡有人不扶老人過馬路,尊老愛幼是我們華夏的傳統美德啊!”

“我還親眼看見政事堂還有人隨地吐痰,真是沒有公德心啊,有什麼樣的下屬就有什麼的領導,這種人怎麼能入主中樞執政天下呢!”

“我還看到三司裡有人偷看隔壁的姑娘洗澡!”

“哼!我還看到政事堂有的李員外勾引城東的寡婦!”

“呵,那誰,鹽鐵司的張郎中,你是不是趁着周相公不在,跑到他傢俬會他的小妾了!還不承認,周相公,您最好自己回去覈實一下……”

“……”

朝中兩派越罵越離譜。

老奸巨猾的劉彥宗並沒有參與進來,他兩派都不得罪,並且在皇貴妃和皇后那裡都說了一些討巧的話。

一時間,原本名聲非常臭的劉彥宗,竟然獲得了不少大臣的稱讚。

而實際上,劉彥宗這一段時間都在秘密會見康王趙構。

劉彥宗在康王府的後門下車後,被康王的侍從迎入府內。

也許是受到了自己兄長的影響,趙構每日都起來得很早,也非常愛看書,且每天都會抽時間出來鍛鍊。

他的身形清瘦,目光有神,端坐在茶案前。

劉彥宗進來後作揖道:“大王好氣神。”

“劉御司,請坐。”

兩人坐下來喝了一會兒茶,趙構一直拿着趙桓寫的《國富論》看,這本書他已經看了不下十遍了。

這種學以致用的書,在他看來,比四書五經要靠譜得多。

現在大宋的士大夫們也普遍都接受了這種類型的書。

趙構道:“劉御司,當年王介甫變法,以富國強兵爲由,推行新法,但司馬君實卻罵他禍亂國本,收刮民脂民膏、疲敝天下的奸臣,天下財富有定額,若在朝廷,則百姓必貧。但現在聖武皇帝陛下的新政已經證實司馬君實實爲僞論。”

劉彥宗當然知道趙構是什麼意思,聖武皇帝陛下對商貿的核心理解都在這本書裡。

書是好書,新政是好的新政。

短短十五年,大宋也實現了富國強兵。

但是,其中也有諸多問題。

例如最近被拿到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的鐵路死人案,據督察院調查,死亡人數超過了五百,都是在重工之下暴斃。

一般情況,死這些人,當地官員爲了保住烏紗帽,通過各種手段捂住了,不會傳到京師來。

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朝中明顯有人要搞事情。

鐵路案現在就成了周朝黨死咬虞允文不放的籌碼。

而調查鐵路案的人是劉彥宗,爲了不參與到兩位大佬的鬥爭中,劉彥宗很聰明地在朝堂上將所有的細節全部公開。

說起來,這鐵路案還是康王私下提出來的。

但沒有人知道,這個深水炸彈是向來深居簡出的康王扔出來的。

虞允文下臺,對誰最有好處?

周朝?

即便虞允文下臺,周朝依然還是三司使,他做不了太宰。

但眼下時局動盪,遼王造反,太子依然佔據正統,周朝質疑要迎遼王入京師也不可能。

所以大臣們一定會再推出一個德高望重之人出來主持大局。

這個人是誰?

非康王莫屬!

但趙構的心思卻不止於此。

若是以前他的兄長還在,他斷然不敢有任何御極天下的想法,但得知趙桓戰死西域的那一刻,隱藏在心裡最深處的野心,瞬間暴長出來。

趙構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

這才發現,原來這些年自己一直生活在兄長的威壓下。

自己那位兄長的光芒實在太強盛了,強盛到蓋過了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

現在,太子尚小,遼王看似強大,但實則輕佻昏聵,朝野人心動盪,眼看新政積累下的新局面正在瓦解,正是他趙構出世的好時機。

這些年,他雖然沒有全面參與政事,卻在一旁觀測新政之變,每日潛心研讀兄長必生精華。

他自認爲自己也可以作一個讓天下富強的雄主。

如今大宋這樣的局面,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最聰明的士大夫,最勤勞的百姓,最有活力的行政體系,最多的戰艦,商賈如雲,匯聚天下財富,又有最強盛的軍隊。

誰不願意接過來呢?

趙構也不例外啊!

趙諶他非常瞭解,輕佻浮誇,優柔寡斷,志大才疏,眼下看似兵鋒強盛,實則內部混亂。

燕雲戰區以詭計詐取,解潛等人不過是被一時被矇蔽,燕雲戰區的核心將領都是效忠朝廷的。

一旦發現遼王所謂的剷除奸賊、匡扶正流致天下大亂,民間凋敝,這些將領必然對遼王離心離德。

無論怎麼鬧,天下大義在此,順者昌,逆者亡,自古皆是如此。

東京城尚有御林軍三萬,南方又有張浚這樣的封疆大吏隨時調兵北上勤王。

趙諶沒有勝算。

趙構絕不看好趙諶。

眼下,他便要時局更加混亂一些。

最好能借此機會除掉虞允文,如此以來,他就有機會出來輔政。

畢竟,這天下還是趙家的天下。

劉彥宗道:“聖武皇帝陛下之新政自然是千秋之仁政,真正開萬世太平,然朝中奸臣妄圖借新政斂財,實爲可惡。今日子時,本官已經收到江南西路傳來的信,洪州鐵道局司丞王之山已經招供,洪州知府張志堯私吞公款,在景德鎮採上好陶瓷,準備贈送給虞允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岳飛三軍壓境,銳不可當!第五百一十八章血染平原第九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可惡的人販子!第二百八十四章吳玠征討党項右路軍第一百二十五章一律打入死牢第五百三十九章朕的刀子已經爲卿磨好了第二百五十八章皇城司拿人!第四百零九章彪炳古今,震動宇內!(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朝堂上的爭議第六百四十二章官商第六百四十七章耶律大石稱臣?第六百五十八章南邊要衝富樓沙城第四十五章殺紅眼的宋軍!第一百三十五章糧價第二百九十一章吳玠的大迂回奔襲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二百七十章韓世忠那個渣渣!被山賊追着跑!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二百二十七章滲入軍方?第四百六十七章全國動員,八十萬大軍北伐第四百五十四章牛肉政策第七十章燕雲復!第十三章廢徭役的明君?第一百二十一章遷移和農業第二百四十六章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給陛下跪了!第五百零九章上京的漢人望族第三百零七章岳飛對戰野利青哥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一百八十四章陰謀?幕後黑手?審問!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二百三十七章深夜出城的皇帝!(桜花,大家都很想念你)第三百六十章江陵府的浪濤(七千字,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五章伴君如伴虎啊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一百八十三章發怒的皇帝(三千三百字的中章)第二百六十七章一片片割肉!第三百二十章趙桓的毒計,釜底抽薪!第五十章堅決主戰!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議第二百三十八章長安城出了逆賊!第五百九十三章昭順義郡王入京第二百章大理出兵!第六章太上皇第一百七十二章軍隊裝備第三百一十章皇帝的野路子第三百三十七章迎接金國使者!第二百零一章交趾十萬大軍入侵!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五百二十一章就地斬首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二百一十章新軍無敵!交趾右路軍崩潰!第九十一章與新軍痛飲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九章殺無赦!第二百一十六章岳飛三軍壓境,銳不可當!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殺人案第二百八十章邊關告急,党項三十萬大軍南下!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親王開刀第三百三十二章趙桓有錢了!第一百三十五章糧價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一百一十三章驚恐絕望的徐處仁第三百五十二章是他!就是他!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六百零六章慫恿第六百六十三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九十七章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第四十四章天子親上陣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四百零二章肅州兵變第六百三十七章挑撥第三百三十六章曹昇必須死!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五百六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九章最好的時代第四百三十一章萬民同心,中華永固第五百三十二章陳氏案第五百零九章上京的漢人望族第二百四十五章天子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三百一十九章趙桓對日本國的“待遇”第三百七十八章四矩陣戰略第二百六十四章老子是皇帝親軍!第二百八十七章血戰神堂堡!正面硬撼仁多保忠!第八十四章新的軍政和稅政第三百四十二章不受控制的黃河第五百五十八章滅注輦第一百八十一章你們少在朕面前裝逼!第四十五章殺紅眼的宋軍!第三百一十五章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二百五十三章這麼賤的要求,不答應怪不好意思的!第一百二十章擴建東京城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鐵路第一百五十九章岳飛東進第二百零一章交趾十萬大軍入侵!第三十六章堅壁清野與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