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命中剋星

早朝結束,李世民回到兩儀殿,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王珪、高士廉、魏徵和岑文本還有李靖等幾人得到王德的通傳,慢了幾步跟着李世民來到了兩儀殿。衆人剛走進大殿,李世民就開口說道,“北征突厥軍情刻不容緩,中書省要立刻擬旨,兵部要儘快出兵。”

“諾”兵部尚書李靖道。

李世民掃了衆人一眼,將目光定格在李靖身上,語重心長的說道,“藥師,北征突厥就靠你了,朕和諸位臣工還有大唐的子民等待你們凱旋歸來,不知道大軍需要準備幾天,什麼時候出發?”

即便是作爲帝王,李世民對李靖很尊重,軍事方面還是要詢問李靖的意思。

李靖本真韜光養晦的策略不想北征,不是說他推卸責任,只要他覺得李恪能夠勝任。如果沒有李恪這個異數出現的話,李靖會毫不猶豫的擔任北征的行軍大總管,就因爲李恪的異軍突起,他知道以李恪的才能能夠勝任這個任務纔會多方拒絕。現在,朝中有那麼多大臣在舉薦他,李世民又很倚重他,他豈能推辭呢?再說李世民讓李恪作爲副總管,李靖很明白李世民的心思,李世民就是在告訴他的一個道理:你放心,不會有人妒忌你的功勞,你就當成是給我兒子保駕護航吧!

所以,李靖想通了這一點,對北征突厥心裡沒有芥蒂,見李世民詢問自己,便嚴肅的回答道,“回皇上,定襄道,通漢道,金河道,暢武道思路兵馬都在邊塞,都跟突厥接壤,只要兵部發詔書,他們收到詔書就可以立即出兵。而且,定襄道,通漢道的大軍都在漢王手中,他們已經出了漠北,進入了突厥腹地。所以,現在緊缺的就是糧草輜重問題,臣認爲該儘快送到邊關纔是。至於老將我,新軍隨時都在準備着北征突厥,隨時都可以出發,老將準備明天就想率兵儘快趕定襄城。”

“恩——藥師,辛苦你了,朕明天就拜你爲行軍大總管,爲你和新軍將士們送行。”李世民聽到李靖豪言壯志,頗爲佩服李靖的對待戰爭的態度,語氣凝重的說道。

然後,他看了一眼房玄齡和岑文本,對兩人道,“玄齡,你和文本要儘快組織民夫將糧草和輜重送到前行。文本,糧草輜重涉及到前方戰事的勝敗,你要嚴格督查。”

“微臣遵旨!”房玄齡和岑文本拱手道。

“皇上,兵書尚書李靖率軍出征突厥,兵部沒有主事不行啊!”房玄齡繼續說道,錢糧方面需要和兵部打交道,現在李靖這個兵部要統兵出征,兵部沒有了主事的人,房玄齡負責錢糧方面的事情,他不能不考慮到這個問題。

“恩——這倒是一個問題!”李世民淡淡的道,他看了一眼自從走進兩儀殿都沒有啃一聲的長孫無忌,開口對杜如晦道,“克明,你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杜如晦是吏部尚書,主管就是官員的考察和調動,李世民首先問的人必然是他。

“回皇上,臣暫時沒有舉薦的人!”杜如晦道,可以說能當兵部尚書的人不少,但是真要讓他舉薦,他倒是不好舉薦,不想得罪任何一個人。畢竟,李靖現在已經做了行軍大總管,李恪做了行軍副總管,岑文本又升職爲尚書右丞,以往那種的權利平衡局面已經被打破,現在舉薦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說都是各方都要角逐的位置,是要重新分配權利的位置,他杜如晦可不能在這個時候除差錯。

李世民聽對杜如晦的回答顯然有些不滿,但他沒有說話,看了一眼魏徵,問道,“玄成你有沒有推薦的人呢?”

“回皇上,微臣倒是認爲侯君集可以暫時入職兵部當差。”魏徵回答道,他倒是不推辭,自己心裡有了合適人選就說了出來,不管什麼現在是各方權利角逐之類的利害關係,不像杜如晦那麼思量太多,還體現出了一個錚錚鐵骨的諫臣的風範。

而在歷史上,魏徵確實舉薦過侯君集,他曾經力薦過侯君集,說他有宰相之才,正是因爲魏徵的力薦,侯君集纔會官至檢校吏部尚書。而魏徵不知道的是,等到他死後侯君集會牽連到太子李承乾謀造反事件之中被下獄被殺。

所以,剛纔在李世民徵求他的意見的時候,即便是歷史有了偏差,但是部尚書的問題上魏徵還是舉薦了侯君集,可見歷史還是有很多不可改變的地方。

“克明認爲呢?”李世民又問杜如晦,他這次徵求杜如晦的意見,不是問杜如晦是否同意,而是杜如晦做爲吏部尚書,他有職責考覈官員的才能和政績,李世民問他的目的就是想知道侯君集是否達到這個要求。

“皇上,侯君集編練新軍有功,可以入職兵部,只是現爲他的官職是左衛將,官職從三品,要是讓他入住兵部做侍郎的話,侍郎可是正四品下啊,這個在官階上有衝突啊!”杜如晦爲難的說道,畢竟現在李靖還是兵部尚書,侯君集要是在主管兵部事宜,只能單人兵部侍郎的官職。

“侯君集編練新軍有功,這次大唐能夠打敗突厥,他的功勞不小,那就讓他檢校兵部尚書吧!”李世民思考了一下開口說道,“等到大軍凱旋而歸,再做封賞。”

“諾”杜如晦道,他知道侯君集和長孫無忌之間的關係,既然李世民這麼說,他就不在猶豫便答應了,他心裡在想自己算是賣長孫無忌一個面子吧,就當的自己這次跟他爲行軍大總管上爭鋒相對的補償。

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檢校兵部尚書也是爲了安慰一下長孫無忌,這次爲了行軍大總管之爭,讓長孫無忌落了下風,在羣臣中的威望有所下降,他這樣做算是對他的一種補償吧,畢竟誰都知道侯君集和長孫無忌因爲候若依的問題而關係比較近,升侯君集的官職算是增強了長孫無忌的勢力。

只是李世民自己也知道安慰了長孫無忌,就不能對不對李泰一黨做出補償,所以他便對李靖道,“侯君集入住兵部,新軍方面將領會有所欠缺,朕覺得程名振不錯,這次出征就讓他跟你一起去吧!”

誰都知道程名振是李泰的人,是李泰魏王黨唯一的一位在軍方任職的人,李世民讓程名振跟隨李靖出征,凱旋的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他封官,可見他對李泰確實是不錯。

“諾——”李靖自然清楚裡面的貓膩,所以他也沒有反對,恭敬的答應道。而作爲李泰魏王一黨的黨魁,王珪心裡自然很高興。

“岑文本的中書舍人就讓褚遂良頂替吧!他文采斐然,又寫的一筆好字,很適合這個位置。”李世民不暇思索的說道,“至於玄齡任職尚書僕射之後還中書令的位置就一直在空缺,下旨任命蕭禹爲中書令,蕭禹是兩朝老臣,他有能力個資歷做這個位置。”

“諾——”兩儀殿裡的衆人恭敬的答道,這次對除了侯君集之外的人的任命沒有跟大家商量,可見是李世民勢在必行的結果,衆人也不敢在這時候觸眉頭。

而蕭禹,作爲隋朝的臣子,跟隨李淵立國大唐,又在李世民的時候任職尚書左僕射,只是當初在李恪問題上被罷官免職,現在又被李世民重新啓用,而且做了中書省的最高長官正二品中書令,職權比尚書左僕射的要小,但官階別從二品的尚書僕射要高半級,也算是一種升遷!但是,大家考慮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蕭禹爲什麼罷免了他的尚書僕射?那是因爲李恪的關係。現在又被任命爲中書令,也肯定是因爲李恪的關係。再加上李恪和蕭禹的關係,衆人不能看出這是李世民給大家的一個信號,同時讓李恪在中樞有了一個可以爲他說話的人。

李世民一連任命了好幾個人,看似是權衡各方勢力,但長孫無忌自己心裡清楚,他在這次的權利角逐中已經失敗了,而且敗的很慘。很多認爲侯君集是他的人,是太子李承乾一黨,但是長孫無忌知道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當初他跟侯君集是合作關係,互惠互利,但現在候若依沒有當上太子妃,侯君集跟他的關係就淡了,根本不是朝中大臣想的那樣。所以,任命侯君集爲撿校兵部尚書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李恪和李泰在這次權利角逐中得到了不少好處。

所以,即便長孫無忌想淡定,這個時候他也忍不住開口道,“皇上,李績頗爲熟悉朔方軍務,他在幷州的時候也經常跟突厥人接觸,微臣認爲他可以充當行軍副總管,可以統帥新軍協助李尚書。”

“李績?”李世民淡淡的問道,不由的冷哼了一聲道,“大軍出征突厥,吐谷渾那邊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性,而朔方既要出兵攻打突厥,又要防守吐谷渾,壓力不可謂不小,李績又是軍中老將,論資歷和威望都很高,就讓他繼續待在朔方負責監視吐谷渾的動向吧。”

“諾——”長孫無忌從李世民的話語中聽出了他對李績的不滿,只能苦嘆一聲沉默不語。

而李世民對李績很不滿由來已久,他在幷州佈下釘子可以刁難李恪的事情他有所耳聞,這點小問題可以當做是考驗李恪,他李世民可以容忍。但是,李績在事發之後倒向長孫無忌,這就讓他很惱火,李世民覺得李績也是跟隨東征西討的老臣子,再怎麼貪圖權勢,你還是自己的臣子,你是老臣,你要是倒向自己是某個兒子,自己倒是讓夠容忍,至少朝中很多老臣都選擇了輔佐一些出色的皇子。但是,你倒向了長孫無忌,這不就是說自己的幾個兒子不值得你輔佐,或者說你看不上自己的幾個兒子嗎?再說長孫無忌再怎麼欣賞你,他也是自己的臣子,你倒向他不是公然要結黨營私呢?

現在自己還沒有死呢,你李績就看不起自己的幾個兒子要跟倒向長孫無忌,那自己死後你豈不要反看天了啊?

而且,李世民認爲李績這次爲了能夠擔任行軍大總管的軍職讓長孫無忌跑到自己面前舉薦他,不惜爲此動用這麼的勢力,這是李世民不能容忍的。長孫無忌李世民可以容忍,畢竟關係擺在那裡,但李績就未必就有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要是不看在老臣的份上,李績估計已經被李世民免職了呢。

所以,綜合李世民對李績的這些不滿因素,他纔會在說出李績兩字的時候表情很冷淡,目的就是希望藉此敲打敲打李績,讓他明白誰纔是皇帝,誰纔是大唐真正的統治者。同時,李世民提拔李恪一黨的人,重心蕭禹就是對李恪大公無私的一種補償。可憐的李績,怎麼說也是大唐僅次於李靖和李道宗的名將,沒想到因爲李恪的關係,會在李世民的心裡留下這麼惡劣的影響。而長孫無忌這次輸的這麼慘,李績輸的這麼慘,跟李恪有很大的關係,直接關係就是他的這份奏報。但是,湊報是許敬宗寫的,李恪只是讓他提議李靖爲行軍大總管,沒想到許敬宗將李績爲副總管的也給寫上了。奏報李恪推薦李績爲行軍副總管,說自己甘願做先鋒大將這點明確的寫在了上面,這就讓李世民看到李績和李恪之間的區別,李績貪權,李恪心裡想着大唐,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結合李世民心中以往對李績的不滿纔會有今天的結果。

不過想想許敬宗政績,再想想長孫無忌結果,長孫無忌輸的還真不冤枉。許敬宗是誰?歷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的寵臣,是爲武則天搬倒長孫無忌的頭號功臣。能夠在武則天這個狠辣的女人手裡做到權傾一時的大官的人還真不多,但許敬宗是其中一個人,可見他的政治才能。

而能夠搬倒當時已經權勢滔天、堪比皇帝的長孫無忌,足以說明許敬宗的手段和權謀。如今,許敬宗雖不是武則天的臣子,但是是李恪的心腹,可以說的長孫無忌命中的剋星,長孫無忌這次輸的還真不冤!

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700章 發兵長安(二)第682章 遼東危局第569章 鬼面騎的血戰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697章 繼續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274章 內幕第29章 各懷心事第417章 過年纔是王道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349章 火攻第627章 秘術第366章 真正的決戰(一)第205章 國士之心,兄弟之情第585章 慘戰(二)第471章 震撼的三連射第61章 蠢蠢欲動第111章 朝廷的對策第279章 北伐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532章 正軍備戰,先發制人第575章 這是個大章節啊!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86章 待到相會是幾時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370章 真正的決戰(五)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137章 殺回大漠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585章 慘戰(二)第85章 渭水相會第137章 黑衣雙狼第631章 破除秘術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704章 發兵長安城(六)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第20章 漢王府第349章 火攻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593章 退了嗎?第499章 房二的爆發第192章 訓話第590章 亂戰第263章 聖心難測否?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131章 殺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591章 黑夜裡,像一陣風一樣的騎兵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76章 血戰到底(二)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525章 唐幣第474章 戰鬥吧!騷年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26章 校場訓話第126章 威第61章 蠢蠢欲動第299章 公主的心思第270章 罷黜和貶黜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214章 你想單挑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41章 鼎漢蹴鞠隊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545章 太宗的反應第486章 魔鬼王和無常虎第274章 內幕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544章 李恪心裡的疑惑問題第586章 慘戰(三)第24章 名將歸心第128章 自薦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700章 發兵長安(二)第172章 朝局分析第92章 扶持衛王第433章 甘泉宮所看到的第396章 擴軍計劃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78章 皇子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