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置身事外

?李恪回到府中的時候已經月到中天了,他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回來的,只記得在高陽的婚禮,他們這批人的最後離開公主府的。當時高陽和房遺愛向他敬酒,當他看到高陽那不喜不憂的面容時,心裡不由的一疼,他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這個妹妹。所以,當時他便讓人拿來大碗喝酒,喝了房遺愛和高陽兩人的六大碗酒,李恪就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李恪搖搖頭,將自己腦海中的思緒驅逐,睜開眼睛四下張望的時候,發現已經日上三竿了。這個時候,阿史那雲輕輕走進來,看到李恪醒來,便服侍他梳洗和沐浴更衣。

李恪在長安的事情還有很多,而太原長有狄知遜坐鎮,陸軍學院也有陳其鎮撫,太原的問題他不需要擔心。所以,他也就沒有了及時回太原心思,安心的待在了長安城,只要兵部或者李世民不催,他就準備不會太原。

高陽和房遺愛的婚禮結束,正是六月時節,李恪在長安待的沒勁,就天天去城外打獵,要麼就去球館踢球,這讓他的生活過的倒也舒心。而兩個兒子李仁和李毅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倒是漲了不少見識,在太原的時候,除了教授兩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外,他沒有閒暇的時間跟自己的兩個兒子單獨待過,所以在長安這段閒暇時間,李恪刻意的將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以彌補往昔繁忙而沒有照顧和教育的職責。

這天,李恪剛從城外打獵回來,人剛進王府,就見楊恩匆匆而來。

“殿下,王公公宣召你進宮議事,已經在府中等候多時了!”楊恩說道。

“進宮議事?”李恪疑惑不解,他現在只是一個外臣,根本沒有資格去議事,現在議事的人都是中樞大臣。

所以,他倒是不急不忙,將兩個兒子交給了楊恩,緩步來到了聚義殿。

“殿下,你可回來了啊!老奴等你好久了,皇上召你進宮議事呢!”王德急切的說道。

“王公公稍等,本王準備一下這就跟你進宮!”李恪恭敬的回答道,他也沒有向楊恩詢問到底議什麼事。

少卿,李恪的朝服穿戴整齊,便跟王德一同進宮來到了兩儀殿。到兩儀殿的門口時,王德沒有通知裡面議事的李世民,而是直接將他帶到了大殿內。

李恪走進兩儀殿時,發現大唐中樞我大佬們都在,像中書令蕭禹,門下省侍中王珪,尚書省兩宰相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像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岑文本,像秘書監魏徵等。但是,讓李恪驚訝的時,除了這些人之外兵部尚書侯君集也在列,東王李泰也在,除此,便是聽政的李承乾。

“參見父皇!”李恪向李世民施禮,見李世民微微點頭,他起身又對衆人施禮問安。

“三弟倒是來的還真是時候啊!”李承乾卻開口說道,話中盡的責備之意。

“臣弟不參與中樞政事,故而來遲了!”李恪也沒有辯解,就實打實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話。

“討論政事吧!”李世民淡淡的說道,語氣平淡,但臉色顯得很不悅。

“諾”李恪向李世民拱手行禮。

“北王殿下,吐谷渾跟大唐的戰爭不可避免,今日朔方傳來消息,說吐谷渾多次犯我大唐邊境,蓄意挑起事端,兵部已經跟皇上商議提前備戰,只是這主帥的人選難以確定,還想聽聽你的意見!”侯君集作爲兵部尚書,向李恪簡單的說了一下討論的主題。

李恪在看到侯君集的時候隱隱的猜到了這次朝議的主題跟突厥有關,現在聽侯君集這麼說,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他倒是表現的很平靜。

“不知道兵部舉薦的那幾個人?”李恪向侯君集反問道。

“長安新軍主帥李績、幽州大都督蘇定方、禮部尚書李道宗和金州刺史柴紹!”侯君集不暇思索的說道。

其實,這幾個人選是兵部擬出遞給李世民和重臣討論的主帥名單,只是大家對這幾個人都持不同意見,才遲遲沒有決定,纔會將李恪召集到兩儀殿,想聽聽他的意見。

“幽州的漠北的北大門,扼了突厥北進的咽喉,突厥新降不就,保不準他們會有趁此機會起兵攻打的心思,故而幽州大都督蘇定方不能離開駐地!”李恪淡淡的說道,對於這纔跟吐谷渾的作戰,他自己打死也不想參與,也不想讓自己手中的百戰將軍蘇定方參與。而且,他說突厥會有不軌之心,他這不是誹謗突厥,相反突厥在陰山一帶,他的勢力不在幽州附近,李恪說的幽州附近是突厥人則是阿史那部王族中被李世民分王的幾個都督們。

“幽州附近難道也不安分?”魏徵開口問道。

“本王沒有擦覺到,但吐谷渾大軍犯邊,大唐跟突厥開戰,北府精兵必須要西調,幽州重鎮必須謹慎行事,不能大意!”李恪向魏徵說道,在討論朝政的時候,李恪表現出他的沉穩和睿智,說話的時候也不謙虛,沒有因爲問話的人的魏徵就禮遇他,給他留面子。

“確實,殿下考慮很周全,幽州不能不防,幽州大都督蘇定方也不宜離開幽州!”長孫無忌很贊同的符合李恪。

李恪對長孫無忌拱拱手,又開口說道,“至於,其他幾名將領,本王接觸不多,不易多做評價,很難說出他們誰適合做行軍統帥!”

李恪這次抱定了打死不參與的目的,纔會這麼搪塞。其實,這幾個人選之中讓他確定行人統帥的話,他第一個會選擇蘇定方,因爲歷史上的記載,蘇定方可是百戰名將,他一生從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可見他的統軍能力;其次,他會選擇李道宗,這名宗室名將爲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能力,威望足以擔當重任。

“殿下就真的沒有適合的人選嗎?”。房玄齡開口問道,他通過房遺愛的口述對陸軍學院的情況瞭解的很清楚,通過房遺愛舉止和表現,他很清楚李恪心裡肯定有何事的人選。

“房相,恪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舉薦!”李恪誠懇的說道。

其實,在這四個人選之中,蘇定方和李道宗兩人只是一種裝飾,大家自然而然的忽略了兩人,大家討論最爲激烈的是李績和柴紹。因爲,李績是太子黨一系的人,是長孫無忌手下的軍方人物,太子黨一系全力舉薦李績,說李績在朔方戍守多年,熟悉吐谷渾的軍備和戰鬥力,他又是大唐立國的名將,有資格擔當大任;而李泰的東王黨自然不想看到太子勢大,便極力阻攔,說李績在長安已經編練新軍三年,可這三年的時間新軍的戰鬥力依舊低下,難以在此大戰中擔當重任,這足以證明李績的統兵能力一般,不能堪當行軍總管的職務。除此之外,房玄齡沒有標明自己的態度,蕭禹根本就不支持李績出任行軍統帥,魏徵也是沉默不語。這樣,反對和支持者人數相當,李世民也左右爲難,政事堂的衆人之中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他認爲這已經說明了李績能力不足。再者,通過王珪和蕭禹等的反駁,李世民心裡雖沒有說什麼,但對李績編練新軍三人,新軍戰鬥力低下,難以一戰的情況很是不滿,他覺得當年侯君集用了四年就訓練出了一支可以打敗突厥的鐵軍,而且還是在大唐最爲困難的時候,現今你李績訓練新兵已經三年時間,大唐用雄厚才財力支持你,你倒是連侯君集訓練的鐵軍的一般戰鬥力都沒有,李世民這麼一想,就覺得很氣憤,這次使得他對兩方的討論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大家討論難以達成共識,他便下令王德將李恪召集到兩儀殿議事,想聽聽李恪的見解。

其實,李績的練兵能力還是有的,但跟侯君集相比,自然弱了幾分。還有就是,當年打敗突厥,主要依靠的是幷州和幽州鐵騎,大唐新軍只是協同作戰而已,而這次則是以大唐新軍爲主,北府鐵騎協同作戰。所以,李績也不敢保證自己訓練新軍的絕對戰鬥力,纔會被大家誤會。

李恪的表現明顯就是想置身事外,不參與這一戰,這點就連李世民自己也看得出來,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這件事情上不能責怪李恪。因爲,以這次大唐跟吐谷渾的一戰爭情況,李恪纔是最適合的主帥,可他心裡也不想李恪參與這次戰爭,他不想李恪的軍功太過耀眼,想將李恪安置的太原讓他沉寂一段時間。所以,他也清楚這是李恪在向他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委屈。

“關於主帥的人選就先放放吧!你們說說備戰的問題吧,大唐給出多少兵馬,該準備多少糧草輜重!”李世民開口說道。

“吐谷渾是遊牧民族,下可放牧,上可上陣殺敵,而這幾年的發展使得他們的控弦之士達到了四十萬,大唐想戰勝他們,總兵力不低於四十萬!”侯君集開口說道,他是兵部尚書,這些問題他是最清楚,李世民一問,他自然要第一個說話。

“四十萬?”李世民也開始沉吟不已,“那需要多少糧草?”

“這樣看戰爭持續多久!很難定論!”侯君集認真的答道。

侯君集的軍方名將,的久經沙場的老將,他說出了這一番對話,別人自然沒有意見。

“你說呢?”李世民思量了一番,擡頭向李恪問道。

“回父皇,朔方現有守軍十多萬,只要朝廷再出二十萬兵馬,足矣!”李恪淡淡的說道,“至於糧草輜重,這要看戰爭持續多久!”

李恪說的基本跟侯君集是一個意思,大家在這個問題也不語辯解。

就這樣,隨着李世民的沉默,兩儀殿裡陷入了沉默。 шшш▪тTk án▪C 〇

李承乾是很想說幾句,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便不敢多話,生怕自己說錯惹得李世民不高興,李泰則是將自己放在打醬油的位置,只要不是討論主將人選問題,他絕對不會開口說話,他不懂兵事,也不想逞能在李世民眼裡留下壞影響。而其他的大臣們,則是真的沒什麼話要說,沒有主將,就難以確定多少大軍,難以確定糧草輜重,他們能說什麼呢?

“你們下去在討論討論吧!我們三日後再議!”李世民淡淡的說道,他也清楚幾天的議不出什麼結果。

“諾”

衆臣答應一聲,依次退出了兩儀殿。

李恪跟在衆人的身後出了兩儀殿,便漫步走在最後,低頭不語,突然聽到有人喊自己,舉目一看,原來已經遠去但又折回來的李泰。

“四弟有事嗎?”。李恪笑道。

“青雀這幾天剛從揚州新進了幾斤好茶葉,想請三哥去府上品茗!”李泰淡淡的笑道。

“正好本王也口渴了,那就去四弟府上叨嘮半刻了!”李恪笑道,他很清楚李泰請自己去東王府不是喝茶這麼簡單,肯定還有其他的目的。

李泰一笑,兩人聯袂離開了皇宮!

第350章 班師回營第475章 死間還是活間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637章 青唐城(一)第211章 四國使團第50章 李世民的誇獎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49章 演練比賽(四)第347章 梟雄的心——硬啊第708章 攻克長安城第361章 戰爭就是藝術第205章 國士之心,兄弟之情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295章 李恪到訪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676章 本王該怎麼辦第378章 背水一戰(四)第108章 突利的心思第704章 發兵長安城(六)第330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六)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28章 王府宴會,褚馬歸心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535章 殿下哥哥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246章 各懷心思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15章 練劍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694章 這是第一戰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676章 本王該怎麼辦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511章 名將各有所歸第609章 血戰到底第73章 孫寧的目的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29章 各懷心事第559章 到了涼州,形勢不妙第68章 驗屍結果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181章 組建鬼面騎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682章 遼東危局第129章 妒第426章 洞房花燭夜第352章 頡利的動作第301章 你的話,我信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95章 燈謎緣分第393章 雲妹妹又漂亮了啊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63章 黑衣雙煞第272章 我們一起回太原第177章 嚇唬你們滴第458章 八方名動第350章 班師回營第611章 慘勝第22章 王府易主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157章 頡利親衛第361章 戰爭就是藝術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365章 精兵簡政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56章 ‘唐’和百騎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675章 這隻老梟第623章 又要結婚了第692章 北上第467章 叔舅,咱別這樣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548章 你覺得李績敗的蹊蹺嗎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473章 方天戟對鎦金钂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177章 嚇唬你們滴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575章 這是個大章節啊!第287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516章 見到李治了,不知道該怎麼說啊第474章 戰鬥吧!騷年第411章 還有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