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由到那裡去做什麼?
鹽湖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理由,不過在已經有太昊鹽供應的情況下,他有必要去和那些鬼族部落直接面對嗎?畢竟目前利益和安全受到威脅的,並不包括他姜氏在內啊!
呵呵!利之所在,理由是不需要太充分的,估計姜由並沒有想過和鬼族在不到五天的路程(騎馬)內和平共處,何況還有鹽湖這個大得不能再大的理由。
罷了,太昊目前還沒有必要急於參與進去,且等姜由去玩這個遊戲吧。
太昊七年元月27日,我正在宗廟內安排近期的工作。
“農部的長老們商量得如何了?”我問風餘。
“沒有問題,已經有專人負責去接大元城那邊去學習紡織的族人,並運輸一些麻線回來。種麻的地已經規劃出來,還在匠作區專門安排了新房子的建設,紡織坊應該在春天就可以開工了。”他剛參加了農部的會議,而我則在兵部那邊和長老、木芒他們一起討論新春的第一場“太昊軍事比武”的安排,所以只有從風餘那裡得到農業的消息了。
“那工部的長老知道了麼?”這件事情不僅是農部的事情,還有匠作區的管理。
“這一次是由農部和工部的長老一起磋商的,兩邊都統一了方案,應該沒有問題。”風餘答道。
“不過有一件事情,農部的長老們讓我問族長,今年的菽種多少?”風餘小心翼翼地問道。
“唔——這個——”我猶豫了一下,按眼下的菽種數量看,種個幾千畝是沒有問題的。但關鍵是我地副產品還沒有產出來,目前只有豆漿和豆芽得到大家的認可,醬油還在試製中,宗廟內還有一百多甕豆子沒有用呢!來年應該種多少?
“種一千畝吧!”反正豆漿很快就要普及了,僅此一項就會有不小的消耗,但畢竟不是主食,所以量少一點,保證一旦有新產品開發出來。能夠很快地上規模就行了。
“還有,牲畜的放牧問題定下來了麼?”這個也是我比較關心的問題,一直以來,放牧是諸部族內少數族人的工作,後來農業大發展以後,願意辛苦放牧的族人越來越少,多數部族裡,派遣出去放牧已經是族長懲罰族人的手段之一。這種方式極不利於畜牧業地發展。
今年初,我乾脆讓諸部族把牲畜都集中在一起。向所有的部族“招標”,工部負責爲這些牲畜建設必要的放牧設施,將這些牲畜交給一個單一的部族放牧,該部族可以從此不用再種莊稼,全族只負責放牧工作。作爲交換,該族應該將開墾的土地和收穫的糧食交出來。用於向原來擁有這些牲畜的部族作出補償。
“須句族人負責所有的牲畜放牧!”風餘回答。
呵呵!這也是一個不小的部族,足有近千人之多,在太昊族內也是數得着地。
“他們的青壯年輪流地在牧場那邊照料牲口,其他族人還是住在城裡面。”風餘補充道:“只有住在城裡的族人才參加訓練。照料牲口的就暫時不用了。在牧場的族人就等到回城才參加軍事訓練。”
“工部那邊修的製紙和墨地作坊開工了麼?”這兩樣東西在太昊的消耗量越來越大,總是從大元城運也不是辦法,這一年來已經採用海鹽換大元城的紙和墨,但長途運輸也是個大問題,今年無論如何也要讓太昊自給自足了。
“都還沒有正在城外選址呢,主要是有松樹的地方比較遠,所以墨要過一段時間纔會有。紙則需要石灰,得靠近採石場和水源,還得有陡坡,所以不好選,倒是粟杆多地是,原料方面沒有問題。工部的長老們和土魯的徒弟天天都在忙這個事。”
“族長!——”一名宗廟衛隊士兵衝進來打斷了我們的談話“驪山族的人來了,帶了好多錫錠呢!”
“知道了,讓風塵長老去安排接待,接收一下錫錠,讓梓燁算一下要多少鹽。”
呵呵!我正在收拾行裝呢。可巧嚮導就來了。
“什麼?太昊族長要到驪山族去?”帶隊的小隊長瞪大了眼睛。
“對!不僅如此,我還要爲驪山族帶去一些禮物!”我微笑道。
驪山族人互看了一眼,都面有喜色。
從我教會驪山族人冶煉錫錠以來,在驪山族人中,太昊族長已經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能讓族人看來平平無奇地東西變得神奇而新鮮。所以太昊族長的到訪將給驪山族帶來什麼,的確很讓驪山族人期待。
我在此前也爲這禮物傷了一陣腦筋。
目前驪山族已經是一個農業與牧業並重的部族,據說也已經在規劃建城,部族的生存環境正在不斷改善,加上有了太昊的鹽供應,不需要飲血來補鹽,族人的身體也一日好過一日,加上沒有在姜氏的衝突中繼續損傷,驪山族目前狀態還是不錯的。
最後決定送給他們的是一幅城鎮建設規模圖,並派遣部分工匠,教給他們製作磚瓦和建房地技術,簡單的陶器目前也已經被驪山族所掌握,不需要我再教給他們了。
公孫氏的有熊城和姜氏的牛神城都是按太昊的統一建築風格建設的,但都先後得到太昊匠人的支持,現在驪山族人要建城,可能再沒有其他東西比這個禮物更貼合他們目前的需要了。
元月30日,我帶着一個騎兵小隊,跟送錫錠的族人踏上了赴驪山族的路。
風餘直送到西門外,一面有些不捨,一面也可能有些不放心,讓我頗有些失笑——到驪琴那邊去一趟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畢竟我也是30大幾的人了,不會這麼沒有原則的。
一行五十餘騎,卻有近百人,幾乎每匹馬上都馱了兩個人,除了驪山族的人以外,主要是從太昊去的工匠。按驪山族人的說法,從大山上翻過去近得多,但也可以從南邊繞過山脊,走平緩一點的山路,那就可以騎馬了。
按太昊族人遠行的習慣,我們選擇了騎馬,儘管路遠了兩倍,卻要早得多到達。
11天以後,我們才遠遠望見驪山族人所在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