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一樣的景象

本來康柳在坐完月子以後,就打算把客棧開起來的。閒了那麼長的時間,康柳迫切的想要找一點事情來做。只是這個時候卻並不是適合客棧開張的時機,剛剛做完月子,兩個小傢伙還不能長時間的離開康柳的視線。

而且室外的氣溫也越來越低,也不能讓他們長時間的呆在室外寒冷的地方。不過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還是搬到了四合院裡面來住。

只是老爸和老媽在四合院住到正月十五以後,就堅決的搬回了下面的房子去住了。因爲四合院裡面雖然是按照居家的功能設計的,可是卻並沒有下面那大房子那麼大的地方,主要還是沒有堆雜物和家裡農用工具的地方。

四合院改造,本來就參考了那些民宿設計的,以前用來堆放雜物的房間,現在也改成了客房,另外院子後面的道路也硬化過了,路的兩邊全部都種上了各種各樣用於觀賞的花卉。

以前的農家小院,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客棧了。

“住在這樣的地方,每天只是做一點飯吃,然後玩一下的話是很好,可是要是經常下地,住這樣的地方那是自找麻煩,我可不想一回來還要先刷鞋才能進屋子。”這是老媽的原話,反正就是住的不自在。

因爲四合院改造完成以後,地面差不多全部都做了硬化和鋪上了大青石板。這些青石板大部分都是一切就存在於院子周圍的,改造四合院的時候又專門找來了不少的青石板,有些還是專門找人買來的。

不過就算是這樣,青石板也還是不夠全部鋪滿四合院,所以有些地方就拿鵝卵石鋪了上去。

這樣看起來是好看了,不過對於經常要下地幹活的人來說就有點不方便了。

天晴的時候還好,地裡的泥巴不會沾很多在鞋子上面,就算是沾上一些,走路的時候跺跺腳也就把泥巴去掉了。麻煩的是下雨的天氣,溼泥巴粘在鞋子上面根本就跺不下去,一定得用刷子刷才能刷乾淨。

就算是簡單的刷一下,從卵石路上面或者是青石板上面走過的時候,也會留下一串長長的泥巴腳印。而每當看到本來乾乾淨淨的路上年留下一串髒兮兮的腳印以後,老媽總是忍不住拿起掃把去打掃,掃完以後還要用水沖洗一遍才放手。

一次兩次還可以,可是時間長了以後,老媽就有點煩不勝煩了。而且因爲過完年以後的那一段時間,來家裡買魚買菜的人每天都絡繹不絕,地上就沒有多少乾淨的時候,老媽每天看着漂漂亮亮乾乾淨淨的地上被踩的髒兮兮的,心裡總是有點不舒服。

只是按照吳飛他們當地的習俗,正月十五以前還是在過年的時候,並不適合搬家,所以一等到過完了元宵節,老媽就把鍋碗瓢盆全部都搬回下面的新房子了,留下康柳和吳莉他們住在四合院裡面。

自從老媽他們搬回下面去了以後,四合院裡面果然安靜多了,每天除了自家幾個人和偶爾來串門的人以外,就很少有人進出了。

而大家買魚買菜,也都換到了下面的家裡,而吳飛他們吃飯的地方,自然也換到下面的房子裡面。

現在家裡種瓜種菜的生意已經差不多穩定下來了,而村裡種菜的面積也增加了很多。年前在吳飛把那三十多畝大棚建起來以後,楊雪梅也終於說服了那些還在猶豫的村民,最後全村總共有81戶決定修建大棚,面積最少得也有半畝面積,最多的是吳青友和周國龍,兩家每一家都決定修建10畝面積的大棚。

周國龍去年種西瓜也賺了不少錢,雖然價錢沒有賣得有吳飛那麼高,可是比起外地的西瓜和本地其他地方的西瓜,價錢還是要高上不少。

周國龍去年賣得價錢最低的西瓜,也是兩塊錢一斤。而且去年周國龍種的西瓜,產量和吳飛家種的西瓜比,也差不了多少,畝產都在8000斤以上。

而周國龍前前後後總共種了差不多四畝面積的西瓜,最少都有三萬斤的產量。按照周國龍自己說的,就是賣西瓜都賣了8萬多塊錢。

而且除了實在是忙不過來的時候,周國龍會找人幫忙外,平時地裡的活都是兩夫妻自己乾的,從天剛剛亮一直幹到天黑的看不清楚了,纔會回家做飯,自從開始種地以後,他家就沒有在晚上八點以前吃過晚飯的。

當然了,下雨天和過年過節的時候除外,而且家裡兒子兒媳回來的時候,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躺家裡吃現成的了,都得幫忙下地去幹活。

而且周國龍他兒子兒媳也都在年前就辭工回家了,並且決定過年以後不再外出打工,就留在家裡和周國龍他們一起種地種瓜。

村裡這樣的人家有不少,特別是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一大半都決定留在家裡,除了打算留在家裡種地的,村裡居然開始有開出租車的了。當然了,牌照自然是沒有的,都是黑車,而且是連人帶貨都拉的那一種。

至於村裡的公路,緊趕慢趕,總算是敢在過年以前全部都修好了,而且聽說通向國家森林公園的高速公路,也會在五一節的時候正式通車。

像周國龍這樣,因爲在上年的種菜種瓜中嚐到了甜頭,而決定全家留在家裡種地的,並不止周國龍一家,很多人家都決定回家發展大棚種植。

加上楊雪梅一次兩次的上門做工作,到了最後81戶決定修建大棚的人家,加起來的大棚面積有210多畝,平均下來一戶有2畝半多的大棚。

而且楊雪梅也說話算數,只要大棚建起來了的,補貼也都在過年以前就全部到賬了。吳飛總共修建了50畝面積的大棚,最後審批下來,每一個平方加起來補貼了6塊錢。

吳飛50畝大棚,一共領到了20萬塊錢的大棚補貼。而周國龍和吳青友兩家,每家也領到了4萬塊錢的大棚補貼,都是直接打到個人專門在農村信用社開設的賬戶上面的。

所以過完年以後,村裡呈現出一種和往年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第三百九十三章 裝修的事兒第三百三十七章 建議生二胎第八十章 大富豪買魚(2)第六百八十三章 老爺爺的鬍鬚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興土木第六百八十九章 拜晚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種草莓(2)第四百零一章 長勢都很好第四百四十四章 桿秤與電子秤第六百四十六章 未來規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抓魚(3)第二百三十九章 鬥牛第四百八十四章 年終總結第二百八十六章 清理沼氣池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的銷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魚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拜新年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好伺候的小傢伙第四百三十七章 收菜洗菜第三十六章 承包水庫 (3)(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園生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交第一百二十七章 流失的計劃(第二更)第二百三十七章 縣城的菜市第一百四十八章 超便宜的桔子第四百九十章 農場大變化第四百九十八章 醜醜的印記第三百九十章 難產的雞棚第一百二十六章 種草莓(3)(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種菜的風險第二十一章 抓田雞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補的甲魚第四百六十二章 飯店利潤(2)第四百零七章 剝皮豬第三百二十六章 專家說吃飯第六百七十三章 跟風養魚第三百一十二章 黃姜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分錢第二百零四章 栽葡萄苗第六百七十七章 超高的手續費第三百四十二章 老虎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地方話第二百九十五章 冬放魚苗長三分第四百七十三章 催生二胎第九十二章 耕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見的老鴨第二百五十六章 小蔥和大蒜第三百零七章 簽訂合同(1)第一百一十二章 草莓苗(2)第二百六十四章 種菜也能發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民宿計劃第四百六十二章 飯店利潤(2)第三百零二章 買魚苗(3)第八十四章 買房第六百零六章 開獎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吃不起肉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小蔥和大蒜第三百九十五章 慢工細活第二百三十章 超級大水庫第三百二十四章 催促第五百五十章 夾層第三百一十二章 黃姜風波第四百四十八章 賴牀第二百七十一章 手足口病第四百一十一章 殺豬 (4)第三百零五章 蔬菜行情第一百零一章 火氣重第九十二章 耕地第三百九十八章 康柳父母的擔心第五百九十章 改造進行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老班老陳第五百九十一章 門面與車位第六百九十章 匆忙結束的旅程第四十章 買漁網第一百七十八章 二手房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見了的書店第五百五十四章 出乎預料的產量第六百六十一章 客棧開業(3)第一百六十七章 魚的銷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長大就不好玩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拜晚年第一百六十章 就怪魚太好吃第十九章 反季節蔬菜第二百七十三章 姐夫買房第三百二十四章 催促第四百二十二章康柳家的親戚 (2)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上心的吳飛第六百二十七章 楊雪梅的來意第七十五章 樹苗(3)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華書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見的老鴨第一百六十一章 分錢第二百四十章 推銷草莓第二百七十二章 入學條件第一百六十一章 分錢第六百零三章 買彩票第四百六十章 飯店歇業(2)第八十一章 做老師很好第三百一十章 賺錢要看運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巨多的銀元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