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有翟華這個大姑子的好處來了。
翟華在做生意,生意場上的事兒,她知道得比喬楠多多了,最重要的是,她認識的人多啊。
知道喬楠要購買大批的物資,有過冬用的,還有藥物,什麼一堆孩子的學習用品以及課本兒,這批數量真的不少,特別是藥什麼的,想談下來,不容易。
可有了翟華的幫助之下,該找誰買哪些東西,根本就不用喬楠去費心,翟華會提前先幫喬楠安排妥當。
有時候,翟華知道品種和數量的話,還能幫喬楠談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下來,方便喬楠用最少的錢,買到所有需要的物品。
好在這些人跟翟華特別熟,跟翟升也是認識的。
又不是沒的賺,只是賺得少一點而已,再加上喬楠買這些東西是爲了做好事,幫助山裡那些窮困的學生,那麼翟華的朋友更願意摻一腳了。
除了差不多以本錢的價格賣給喬楠的東西之外,這些人經過了解情況之後,自己也相對捐了一些東西出來,讓喬楠拿到手的物資越發得多。
入秋之後,幾場秋雨下來,溫度降起來是非常快的。
喬楠擔心山裡的那些孩子沒有保暖內衣禦寒,要受苦,所以集到物資之後,也不敢拖,用最快的速度過到了山裡頭去。
毫無疑問,因爲路不好走,物資又不少,光是把這批物資運進山裡頭,都是一個不小的動靜。
當週老師看到喬楠真的兌現承認,帶了許多孩子們需要的東西回來時,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哭得跟個三歲孩子似的,難得自控。
周老師是參加支教纔來到這個地方,也是才知道,那麼發達的中國,原來還有這麼貧困落後的地方,學生們想堅持上學,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
周老師是來支教的,事實上,早幾年前,周老師支教的時間就已經滿了,可以到外面去一些好的學校教學。
但是周老師一旦走了的話,這就代表着這些孩子即將失去老師,沒法兒繼續學下去。
這個地方太困難了,哪怕是支教老師,都不願意來。
看着自己相處了幾年的學生,周老師也不記得自己當年是用了多大的決心,才拒絕回去,一直留到今天的。
常常看到學生們的困難,自己卻無能爲力,多少次,周老師覺得自己都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作爲老師,他是幸福的,可看到學生有困難,自己一點忙都幫不上,他又痛恨自己的無能。
在這種矛盾的情感的折騰之下,每一天的堅持對於周老師來說,都是極爲困難。
但是,這一天讓周老師盼到了。
這個學校學生的情況,不光再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一個人堅持,一個人關心。
他相信,只要有更多的社會人士來關心,他的這三十幾上學生一定會有機會上初中,上高中,最後當上大學生。
“謝謝,真的謝謝你們。”
見到孩子們歡快地圍着課本轉的時候,周老師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周老師,一直以來,很感謝你的堅持,感謝你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些孩子們。不該是你謝謝我,是我該謝謝你,謝謝你堅持到我的出現。”
喬楠很感動於周老師在面對個人前途的時候,選擇了爲這些孩子付出。
如果說,喬楠是大齡剩女的話,周老師應該說是大大齡剩男了。
三十好幾的大男人,沒有老婆孩子就算了,連一個談戀愛的女朋友都沒有。
周老師爲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喬楠可以猜得到。
周老師與這些孩子們相處的多了,有了感情,所以寧可犧牲個人前途也想留下來繼續教這些孩子。
可這種事兒換在別人的身上,誰都不能道德綁架地要求對方做得跟周老師一樣偉大。
其實在周老師來支教之前,他是有女朋友的。
支教本來就不是遙遙無期的,周老師最初的打算就是自己先支教,幾年後回來能夠進的學校,反而會好一點。
好的學校,好的學生,好的工資,存幾個的工資,自己就可以跟女朋友湊夠首付,買一套房子。
周老師對未來那麼有打算,女朋友覺得周老師這樣的辦特別好。
一般情況來說,男女分居兩地,異地戀的話,感情很容易出問題。
可週老師的女朋友一點都不擔心,因爲她知道周老師支教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她不用害怕周老師會變心,至於她,她也不會的。
她會利用男朋友去支教的時間,好好工作,多賺一點,早日湊夠了首付,然後跟周老師一起組建一個家庭。
可惜,兩人的戀情隨着周老師拒絕回去而宣告分手。
周老師有這付出和犧牲的精神,喬楠不能要求周老師的前女友也必須有,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只要周老師的前女友的選擇不會傷害到其他人,那麼她決定跟周老師分手,並不是她的錯,最多隻能說是她跟周老師的觀念不同而已。
這一堅持,周老師差不多已經堅持十年了。
分手之後,周老師沒再跟前女友聯繫,但想也知道,女人的青春是耗不起的,已經等過一個三年了,後面的七年,周老師的前女友怎麼可能還會乖着周老師反悔回頭的一天呢。
周老師知道,自己的前女不但結婚了,還跟她的那個老公生了一個女兒。
周老師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也不覺得自己的前女友要分手有什麼錯。
他現在唯一想的就是,希望他們倆人彼此都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安安生生地過日子。
周老師不確定,就自己的堅持,自己這輩子是不是還能夠找到一個志同道合可以結婚的對象。
哪怕真的找不到了,他也願意把自己的一輩子獻給這些大山裡的孩子,送這些孩子一個個地離開大山,去接觸外面一個更精彩繽紛的世界。
“周老師你看,這是新的筆,全新的,喬阿姨說是給我們用的,我有新的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