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

永安二一年九月二五日

已是半個月後,正午時分,老村正和幾個老人家雙手輕顫,輕輕撫摸着已經矗立而起的大水車,前頭的水堵住還未通,自然還沒開始運作。

有些嫌棄的看了一旁顯得簡陋不堪的竹製筒車。“還是這個好啊!一看就知道耐用!結實!”老村正讚歎道。衆老附和着。

林易心想,能不好麼,您老都把準備修祠堂的柱子拿來用了。因着作爲軸的木材難以烘乾,也不知要多久。老村正可不想等,便和七個耆老商量。

哦,不,是通知了下七個老人家,便把原本準備修祠堂的柱子挪用了。還說了要是不夠,先拆祠堂外面的柱子拆了用,差點沒和八十來歲的老爺子打起來。

從一開始的十來人,到後面有農閒的二三十人,歷時半個月終於完成了。

“把前頭的石頭清理了,咱們讓他轉起來。”老村正發話。

“諸位叔叔,記得把清理的石子弄到右邊河牀。”

“省得。”

根叔等十來個漢子幹勁滿滿的清理起來。岸邊三三兩兩的小孩有的嬉鬧,有的則和婦人一同興致勃勃的看着河上的龐然大物。

隨着清理進度逐步完成,通水後的水車慢慢的轉動起來,看着裝滿了河水的水斗慢慢升起,臨頂,水斗傾斜,將水注入渡槽,隨着竹管引至高處的岸邊。不多時,小牛歡快的小跑而來,邊喊

“有水,有水,易哥,老村正,水通了。”小牛跑到了衆人身邊又道:“不過有點小,竹子的筒車更小。”

“不急,還沒好呢。”林易道。

隨着清理完畢,衆人便一同前去岸邊渡水處查看。

“比剛剛的水大很多了。”小牛說道。

兩根竹管,竹筒車的出水很小,木製的水車則出水穩定,水量大很多。

衆老嫌棄的看了眼竹製筒車,老村正指着八米高的大水車道:“還是這個好啊!祖宗保佑,早知道用祠堂的柱子,說不定水能更大些。”

“有道理!”八十多歲的老爺子點頭道。

林易:“……”

您老當初可是差點和老村正打起來了,現在居然說有道理……

“這個咱們剛剛是把右邊的河道擡高了一些,這河水大部分都往左邊流動,這水越是湍急,水車轉動的也就越快,這引來的水也就越大……”

林易苦口婆心的講解着。

恍然大悟的老村正說道:“原來如此,那成,咱們右邊修個壩,讓水都往左邊流。”

衆老點頭稱是!

您老真能鬧,林易心道,趕忙勸阻:“可別,老村正啊,現在這水量可以了,剛剛好。”“這要是右邊修壩,這要是下暴雨,河水大漲,說不定把水車都衝沒了。”

“現在這樣剛好,暴雨了也衝不掉水車。”

“也是,那就這樣,可我感覺這水還是有點小啊!”老村正搓了搓鬍子說道。

“不小了不小了,這一天十二個時辰,這可是源源不斷的。”

“也是,那就這樣。”

“這百米的亂石子路,咱們用劈開的竹子,就能引水過去了。”林易補充道。

衆人點點頭。看着不遠處的早已準備好的竹子,老村正說道:“這個容易,咱們一兩個時辰就能折騰完。”

說完,便吩咐根叔等人去劈竹子。

“這個不急,地還沒開墾呢。老村正,諸位老爺子,咱們再商量個事。”林易說完,隨手便撿起地上的小木棍,邊看荒地,邊蹲下畫起草圖來。

“說說看。”老村正回道。

衆老見狀,也跟着蹲下。

“這個是這片地”林易指着地上的草圖,又指了指一塊角落“這個就是咱們要引水過去的地方。”

“這邊比其他地方高一些,咱們挖幾個魚塘,養養魚。”

“可咱們沒養過啊!”“能成?”“養什麼魚?”衆老有些疑惑的問道。

“能成!這是活水,能養,這魚麼,最好養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這些。先養養,等看哪些更好咱就養哪些。”“咱們村呢也就讓兩個人每天割點草喂喂就成了。”

“我覺得行!”“讓劉二鐵他們家來管吧。”……衆老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起來。

劉二鐵,林易倒是知道,早年生了大病後,身子骨便一直不太好,幹不了重活,割草這種倒是完全沒有問題。

家中有點像那‘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孩兒’,這些年村裡時常接濟,婆娘也勤快,日子勉強過得下去。

“成!這魚塘算咱們村裡大夥的,村裡出工錢,讓劉二鐵家負責管理這魚塘。”老村正狠狠一拍大腿,決定道。

疼得咧牙的林易,有些幽怨的看着身邊的老村正,嘀咕道:“我說老村正,你這不厚道啊!幹嘛不拍自己大腿。”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