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施粥救民

回到家中,武清倒頭就睡,心中煩悶,只好暫時用睡覺來忘記,前世他就是這麼幹的。

武大娘本來在作坊,當看到悶悶不樂的武清,便來到寢室,看到兒子躺在牀上,便輕輕地坐了下來。

“我兒今日爲何悶悶不樂?”

武清嘆息一聲,坐起身,眼中出現一抹不合年紀的憂傷,說道:“母親有所不知,蜀中、關內大旱,來到這裡逃難的百姓很多,那張記米行不說賑濟百姓就算了,可他們竟然調高米價,前日我記得大米也不過三十文,今日我去米行,看到已經漲到七十文,如此下去,官府再不賑濟,那些難民怕不是要餓死了。”

武大娘還以爲是什麼事,原來是這麼一件事情,這孩子從小就有愛心,而且那種愛心是很真切的,眼睛裡時常流露出那種憂傷,讓她都不忍拒絕,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對兒子是百依百順。

“我兒是一副菩薩心腸,咱家米也不多,我再去買些豆麪,豆麪可以做成豆餅,咱家的米可以熬成粥,讓那些路過咱家的逃難百姓吃上一口,你說好不好?”

武清是真心想爲那些逃難的百姓做點什麼,因爲前世的他小時候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在那場地震中他親眼目睹了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是何等的絕望,眼睜睜地看着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也沒有辦法,曾經讓他很傷感。

愛,應該是一種無私的,縱使是爲了賺取聲望,但出發點也是好的。

武家距離西城門口也就一條街而已,從門口路過的難民也是有那麼些的。當武清母子支起了一個簡易的篷子,在鄰居和過路百姓駐足圍觀的時候,一大木桶米粥推出了門,放在了篷子下面,而後緊接着武大娘取出了一大籮筐豆餅,還有一個被白疊布包裹地嚴實的大木箱。

大木箱裡是冰棍,本來自開賣後,本應該每日都會去賣的,可是拿了那遊俠的錢,只好專給他做了,沒想到到如今人也尋不到,冰棍的名氣也沒有打開,施粥也是一個不錯的宣傳措施。這也是武清沒辦法的,刷聲望要做,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武清看到幾個小屁孩在玩耍,有幾個甚至盯着自己的冰棍箱子,大聲說道:“你們幾個小子,聽好了,你們現在出去大喊,就說武家門前有粥喝有餅吃,還有非常便宜的冰棍解渴消暑。等有人來了,我給你們一支冰棍。”

幾個小屁孩一鬨而散,一路上像是唱兒歌一般,把那一句散播了出去。

“武家門前有粥喝,有餅吃,還有那非常便宜的冰棍嘍。”

一時間整個城西的大街上,被這樣一句貌似兒歌的內容給吸引了不少人,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有人施粥的。而且還貌似有那前幾天出現過一次的新鮮玩意兒冰棍。

不管是難民還是城西百姓,還是本着看熱鬧的人,都向着武家而來。

武清從外表看也不過是一個六七歲孩童,但從他眼睛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孩童,他內斂含蓄,從不做出格的事情,但他又不失調皮,從他那雙充滿智慧的眸子裡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孩童都難以企及的睿智。

當第一個難民或者說是乞丐走近粥篷後,武清低聲說道:“娘,今日要辛苦了。”

武大娘慈愛地一笑,讓人心中暖暖的,說道:“爲娘曾經也經歷過苦難,做這些是應該的,更何況有我兒作陪,爲娘很是欣慰。”

在前世,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心,爲了做表率,當遇到乞討者的時候,總要拿出一塊錢讓自己的孩子親手放到那隻破碗裡。這個時代也一樣,而且更甚,在科舉之前,都有舉孝廉爲官。所以儒家經典裡那句“百善孝爲先”成爲了經典中的經典,考察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也是看看他是否有孝心。一般對父母至孝的人,都會在這個時代被人們誇讚。

更何況是大唐帝國,大唐帝國之所以深入後世人們的內心,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大唐的文明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無論軍事還是文化,讓世界望塵莫及,特別那種無與倫比的大氣,那種大海一般包容萬象的胸懷,那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扯遠了。

武清取出一個豆餅,武大娘盛了一碗米粥,都遞給了前來的難民,難民也不道謝,拿在手裡直接走到一旁蹲下便吃。圍觀的百姓有些不岔,以爲這人也太沒禮貌了,人家施粥給你,你總得道聲謝把。

“這什麼人啊,人家施粥,竟然連聲道謝都不說。”

武清一愣,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想想這些人背井離鄉的,於是說道:“略微盡下綿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說,都身爲我大唐子民,理應相互幫助纔對,今日我施粥,保不準哪天我和娘落難時,說不定也會有人施捨的。”

圍觀的百姓見武清這黃口小兒竟然也能說出一番道理,也就不再說什麼,畢竟那一句“身爲大唐子民”讓他們都有些汗顏。

那一旁正吃喝的難民眼中更是爆發出奪人的目光。

隨着第一個難民的到來,其他難民也陸陸續續到來,依然是一碗米粥一張巴掌大的豆餅,這對於逃難的難民來說,不啻於給了一次活命的機會。

看着這些千恩萬謝的難民,武清絲毫沒有因爲賺取了聲望而高興,他眼中露出了憂傷,他在這個時代的能力真的很有限,沒有龐大的財力,也沒有強大的權利,他只能賑濟幾十個人。而那些高門大戶能夠賑濟千人萬人,卻根本不會理會這些所謂的“賤民”。

等到天色漸黑,三大木桶的粥也完了,三籮筐的豆餅也完了,可是還有將近幾十個難民正在等待。

當最後一碗粥送出後,武清敞開嘶啞的聲音說道:“各位父老,各位姐妹,今日家中已無存米,還望諸位能夠理解,在下與母親已經盡力了,在下深感慚愧。”

難民沒有發出不滿,也沒有怒罵,只是唉聲嘆氣,而後面無表情地蹲在了原地。圍觀的百姓也慢慢散去,他們爲武清母子的仁義而感慨,他們是不會救濟這些難民的,因爲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就在武清和武大娘收拾傢伙什的時候,背後傳來了一個女童的聲音。

“武家哥哥。”

第365章 武成殿廷議第91章 江寧倉中主薄的秘密第138章 考試第152章 三大才子第375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三)第216章 吏部 銓選第17章 與狄仁傑談第476章 一代帝王(十四)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183章 出征(八)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126章 出遊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33章 西域政略第462章 出征之前(五)第90章 縣衙風波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15章 一語驚人第459章 出征之前(二)第484章 一代帝王(二十二)第96章 闖水寨第99章 驚變(三)第35章 一羣蘿莉也第147章 女想男隔衣衫第74章 武一刀第428章 國之儲君第31章 清心館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294章 太后雌威第37章 生意火爆第247章 太后令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178章 出征(三)第456章 帝王之路(二十七)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499章 一代帝王(三十七)第68章 二王鬥雞第362章 素羅汗山之戰第284章 娶妻素娥第159章 御賜牌匾第87章 流放第169章 賜婚第266章 有女玲瓏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208章 研香閣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來第50章 越人歌聲起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161章 又是一個五年第81章 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52章 非常之事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117章 衛士第265章 全面開刀第254章 答劉三小姐問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248章 黑臉漢子第424章 魏王的缺點第394章 來俊臣之死(六)第309章 天下祥瑞第39章 武氏家族第275章 閒來無事專學問第315章 夜宿美人殿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443章 帝王之路(十四)第211章 肉夾饃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314章 麗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260章 事情沒那麼簡單第224章 差點**了第102章 鳳凰臺上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152章 三大才子第176章 出征(一)第222章 整軍建言(一)第19章 李績收徒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72章 再遇遊俠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111章 珠算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150章 武氏親友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277章 新皇立第302章 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