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出征(九)

武清率軍趕到馬邑城北,此時薛仁貴三萬大軍已然在城北二十里之外,嚴陣以待.這馬邑城北地勢較爲平坦,適合騎兵衝鋒,大唐自建國以來,爲了對付突厥,大力發展騎兵,最終一舉滅掉突厥.由此可見大唐騎兵戰鬥力,不在突厥人之下.

對於數敗於自己的突厥人,大唐士兵是沒有絲毫畏懼的,所以,放棄被動守城,而選擇主動出擊不失爲一個提升士氣的好辦法,這也就只有薛仁貴纔敢如此做.而換做其他將領,在如此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大都會選擇守城.

武清手握長槍,心中有些緊張,但胸張充滿了一種豪氣,大丈夫在世,不就應該縱橫沙場,金戈鐵馬踏平賀蘭山嗎?武清領軍來到了薛仁貴大軍左翼,並派傳令兵稟告薛仁貴.

此時,地面忽然震顫起來,緊接着遠處一條黑線緩緩由細變粗,最終只見突厥士兵騎馬殺奔而來,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天際彷彿形成了黑白分明的界限,一股肅殺之氣充盈整個狂野,武清的眼中泛起了一抹激動之色,他緊緊地握住長槍,死死地攥着馬繮,雙目注視着狂奔而來的突厥騎兵.

突厥人顯然沒意識到,唐軍竟敢出城作戰,於是便緩緩地放慢了馬速,最後在兩裡地外停了下來,亂糟糟一片,與紀律嚴明軍容整齊的唐軍形成鮮明對比.

此時突厥軍中飛出一騎,來到中央,勒住馬繮,大喊道:";唐軍主帥是何人!";

薛仁貴馬鞭一揮,雙腿一夾,而後飛出中軍.身後薛訥等諸將緊跟其後.薛仁貴飛馬來到離那人兩百多步,說道:";本將薛仁貴是也,若爾等識趣,即刻退兵.再到朝中負荊請罪.不然,朝廷大軍一到.爾等灰飛煙滅!";

那突厥將領是一個葉戶,自然知曉薛仁貴的威名,微微動容,但卻不信.便說道:";我聽說薛仁貴被髮配象州,早就死了,你可敢取下頭盔讓我瞧瞧?";

薛仁貴大笑,而後取下頭盔,只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但雙目中爆射出精光.那突厥人大叫一聲,";果然是薛仁貴!";而後打馬便跑.後面突厥人早聽到了";薛仁貴";三個字,一陣騷動.

薛仁貴見時機成熟,手舉一杆畫戟,大吼一聲:";殺!";

武清遠遠看到薛仁貴竟然用的是方天畫戟.心中不禁大嘆,凡歷史上使用方天畫戟的人,都是臂力過人,武藝超絕之輩,往往以力勝人一籌.

武清打馬向前,調轉馬頭,高舉長槍,大吼一聲:";全軍將士,建功立業,當在今日,殺!";

一時間大唐數萬士卒,衝向了突厥人,突厥本來聽到";薛仁貴";三字後就是一陣大亂,軍心不穩,如今見大唐騎兵衝殺過來,有士兵調轉馬頭,開始往後撤,一時間亂作一團.阿史那骨拙祿在金狼頭旗下看着亂作一團的突厥戰士,憤怒異常,一連斬殺數人才穩住了陣腳,但唐軍已然殺到.

彷彿轟的一聲,兩軍撞在了一起,展開了激烈地廝殺!

武清一馬當先,身側是十名護衛,擋住側面攻擊,武清一槍刺出,七個槍頭,瞬間,前面的七個士兵被挑飛,竟無一合之將.一名千夫長見武清是一名主帥,大笑一聲,衝殺過來,武清冷笑一聲,只一槍便刺穿了千夫長喉嚨,自有護衛割下人頭,掛在馬鞍上.薛仁貴遠遠看到武清帥旗竟然已經殺入敵軍深處,不禁大爲吃驚,再仔細一看,不禁驚歎道:";武清何時有了如此超絕武藝?";薛訥在身邊保護父親,隨手一槍打掉一支冷箭,便說道:";武清自幼習武,如今恐怕大成了.";

薛仁貴看着武清那一槍一個的狠勁,眼眸中露出了一抹凝重.

樊梨花使得是一杆長槍,取名風嘴梨花槍,見到武清竟然殺到自己前面,不禁笑道:";真個兒羨慕死人了!";

武清心中只有不斷地衝殺,右武衛將士見主帥都如此奮勇殺敵,士氣大振,瘋狂地砍向了突厥人.一時間突厥人大亂,開始後撤.

";大將軍,金狼頭旗!";一名護衛說道.

武清放眼一望,果然一杆金狼頭旗在自己十丈之外緩緩後撤.金狼頭旗,那就表明頡跌利可汗就在軍中,若取了頡跌利可汗的人頭,我看你李治封不封我官.

當下,武清大吼一聲,突厥士兵大叫一聲,竟然嚇得讓開了道,武清長笑着,長槍指天,直奔金狼頭旗.

頡跌利可汗一臉鬍子,瞬間眼皮一跳,這纔看到有一小將朝着自己衝殺過來,而自己的突厥兵,竟然紛紛躲開.不禁大怒,";給我擋住!後退者,死!";

";可汗,那員虎將是對方另一名主帥,他是朝着可汗而來的.";一旁一個頗爲猥瑣的漢人說道.

頡跌利可汗雙目爆射出恨意,說道:";那你說怎麼辦.";

";可汗,我們來個‘金蟬脫殼’!";那猥瑣漢人面露奸笑.

頡跌利可汗也是研究過大唐文化的人,知道這是《孫子兵法》中的計謀,便說道:";那好,就依你之言.";於是便命護衛換上自己的金甲,而後自己成爲小兵,丟下金狼頭旗向後撤去.

武清大殺四方,殺到金狼頭旗跟前,拔出長劍,一劍砍斷了金狼頭旗,隨.[,!]即便被護衛收入背囊.武清見有一金甲士兵,說道:";你可是頡跌利可汗?";

那小兵屋裡哇啦說了一通,武清沒聽懂,武清命人把他綁縛在馬後.

突厥人見金狼頭旗沒了,一時間亂作一團.紛紛後撤,唐軍大肆殺戮,到此時戰場上成了一邊倒的趨勢.

這個時候,從側翼又殺出一彪人馬,正是右武衛中郎將程務挺,不過盞茶功夫,突厥人被截爲兩段.

突厥人見前後都有唐軍,紛紛跪地乞降,不過一個時辰,投降突厥人達到了兩萬人.

薛仁貴見突厥大敗而退,便鳴金收兵,武清也只好收兵,並命錄事統計傷亡,打掃戰場.

此一戰,殺死突厥兵一萬多人,俘虜兩萬人,薛仁貴兵力損失兩千多,右武衛損失兩千.

武清不禁大嘆,這冷兵器時代,果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啊.但右武衛只有兩萬人馬,一下子損失了兩千,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右武衛熊渠士卒是比不了薛仁貴的威衛的.更進一步說,那就是人家薛仁貴統兵有方,自己是比不了的.

爲此,武清準備加強士卒訓練,同時還得提高自己軍事素養.

經過審訊,那金甲小兵不是頡跌利可汗,讓武清大爲失望,但好在奪得了金狼頭旗,算是自己第一次出戰的彩頭.

第479章 一代帝王(十七)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184章 出征(九)第452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第439章 帝王之路(十)第237章 武清關於生命的思考第361章 素羅汗山之戰前夕第321章 秋官尚書第194章 新收弟子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77章 危機與榮耀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240章 銅活字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328章 徵西域(一)第195章 上陽宮夜宴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頌德第337章 守孝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324章 爲魏王第210章 絕美的出塵姑娘第420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一)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176章 出征(一)第340章 夜探河內第368章 鐵勒破突厥第366章 魏王的策略第三百二六章 魏王的偉大事業第221章 再相逢第211章 肉夾饃第17章 與狄仁傑談第139章 面試第314章 麗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314章 麗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66章 梅香園驚變第268章 師姐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196章 帝王之路第413章 廬陵王風波(十四)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50章 越人歌聲起第59章 武敏之獸血沸騰第2章 赤貧人家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85章 太子死了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92章 長江幫董小宛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429章 帝王之路第467章 一代帝王(五)第148章 蘭陵蕭氏第299章 第一男寵第324章 爲魏王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145章 新的戰略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240章 銅活字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28章 婉兒是個女漢子第133章 喜當爹第三一十七章 賜名延安大長公主第348章 婁師德之言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夢第67章 洛陽城中思第170章 賜婚(續)第70章 一擼到底第130章 滕王閣之宴第55章 席捲之飲食風暴第7章 縣城安家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149章 蘭陵蕭氏第223章 整軍建言(二)第34章 人走茶涼第37章 生意火爆第116章 公輸後裔第364章 吐蕃議和第216章 吏部 銓選第7章 縣城安家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89章 昔日金陵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274章 到宮中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13章 施粥救民第352章 高舍雞立功第424章 魏王的缺點第161章 又是一個五年第293章 契約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377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五)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269章 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