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太后令

翌日,裴炎取出大帝遺詔,宣讀詔書,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但要等七日後才能由禮部正是受冊位爲帝。

太平公主翌日一早便回到武府,見武清於昨夜離開,便長出了一口氣,而後囑咐武玉兒一番後,便回到宮中爲父皇守喪。

如此便過兩日,第三日,裴炎上奏天后,以爲嗣君尚未正是受冊位皇帝,也未聽政,未應發令宣敕,故請宰臣奏議,望宣“天后令”於門下省施行。

天后在貞觀殿中看罷奏摺,大出了一口氣,面露喜色,說道:“婉兒,裴炎真貴人也!”

上官婉兒看到奏摺,心中不禁大嘆裴炎之愚蠢,精曉《春秋左氏傳》和《漢書》的裴炎,不知道依據哪條先例來上了這樣的奏疏。太宗皇帝死後,太子李治也是柩前即位,七日後才受冊即皇帝位,期間未聞不可發令宣敕。這一刻,上官婉兒看到了一個本是良臣的錯誤之舉和一個權勢危重的天后的崛起。

她是聽到遺詔的,遺詔上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這說明天皇對天后已經有了防備,而且基本上剝奪了天后參與朝政的可能。

如今裴炎恭請“天后令”於門下施行,這不是給了天后機會嗎?

太子沒有正式受冊,天皇還未發喪,這意味着什麼?上官婉兒不寒而慄。

於是,各種奏疏又回到了貞觀殿,天后再一次拿起了硃筆,一道道“天后令”發到了門下省施行。

第七日,太子李顯在乾元殿中正式受冊爲皇帝,天皇駕崩發喪天下,祭天敬太廟,昭告萬民,大赦天下。百官慶賀暫且不表。

天后被尊爲太后,可依舊處理國政。依舊有“太后令”下發到門下省施行。

新皇帝李顯彷彿被遺忘了一般,按照遺詔,即位後便應該處理國政,可除了東宮老臣陪伴他守喪之外。朝廷和各地奏疏也幾乎到不了李顯手中,於是他便每日裡跪在父皇面前沉默不語。

太平公主也在爲李治守喪,所以看到三哥這個樣子,也很傷心,她沒想到阿母的權力慾望竟然那麼大。縱使皇帝不過接觸國政三年,但不應該如此對待吧,何況三哥也已經二十七歲,難道還不懂得爲帝之道嗎?

“三哥,我去問阿母!”太平起身說道。

李顯自小與太平公主交好,儘管心中很願意此時此刻有這麼一個人站出來替自己說說話。可他不願意這個人是太平,因爲阿母的脾氣他太明白了,若忤逆了,那麼太平很有可能就遭殃了。

“小妹,不可。你坐下!”李顯站起身拉住了太平的手臂,說道:“爲兄自有主張,他裴炎身爲託孤之臣,唯一的輔政大臣,竟能如此做,他日死後,有何面目見父皇?”

“父皇啊。你看看這個皇宮,兒臣雖爲皇帝,可有哪個大臣願爲兒臣說話啊!”李顯竟然叩首不止。

太平面容悲慼,她是太后的女兒,可她更是李家的公主,她跪在李顯身旁。對李顯道:“三哥如此哭泣,總該想些辦法。不如把駙馬召回,若駙馬在,想那些大臣再也不敢造次。”

李顯一愣,想到父皇之言。雖然武清當天晚上出了城,家眷也留在了城中,可那是在太后沒有掌權的情況下。如今自己被太后和中書門下兩省架空,又如何敢召回。一時間,竟愣住了。

太平看着三哥竟然如此優柔寡斷,便有些氣苦,說道:“如今我李家天下由得旁人折騰,你爲新皇,卻如此優柔寡斷,豈是男兒所爲。”

再一看李顯絲毫沒有動容的樣子,不禁大怒,太平朝李治靈位三叩首,便出了皇宮,朝着武府走去,她徹底失望了。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駙馬,要是駙馬身處此境,會如何做呢?

第十三日,天后令下達中書省,加授皇叔祖澤州刺史韓王李元嘉爲太尉,霍王李元軌爲司徒,石州刺史舒王李元名爲司空,豫州刺史滕王李元嬰爲開府儀同三司,絳州刺史魯王李靈夔爲太子太師,皇伯父相州刺史越王李貞爲太子太傅,皇叔父安州都督紀王李慎爲太子太保。

這一太后令發後,給這些宗室親王們一律加封爲一品大員,就連朝中大臣也大感太后之大手筆,因爲新皇帝即位,安撫親王是必須的。

武太后的內心的滿足感,比之天皇年輕時帶給她的身體上的快感更加強烈而充實。她第一次品嚐到了獨立政權的滋味,竟是如此地甘之如飴,她所做的只是在拿起硃筆在那奏疏上添上批示,或者乾脆令上官婉兒擬旨敕書。

又過四日,武太后決定要籠絡下官員,於是把太子少傅同三品劉仁軌轉爲左僕射同三品,仍爲西京留守。侍中裴炎轉爲掌握出旨權的中書令。

很快便在當日,裴炎投桃報李,便把政事堂由門下省直接移到了中書省,以方便其議政擬旨。

武太后覺得這樣的效率還是慢了點,決定把宰相班子打上自己的烙印。

於是三日後,原先的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劉景先升爲侍中成爲宰相。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岑長倩升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黃門侍郎檢校右庶子同章事郭待舉升爲左散騎常侍。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魏玄同轉爲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一下,中書門下,全部都換成了武太后的人,太后旨意暢通無阻,便能傳令各部,及至大唐各州各縣。

毫無疑問,武太后這是要讓這些人感激她了,她就是明明白白告訴百官,新皇不通政務,她要掌權,她要臨朝稱制!

如此過了七日,新皇帝李顯守喪期滿前一日,武太后遣左威衛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分往並、益、荊、揚四大都督府,與府司相知鎮守,以備不虞。

翌日,嗣皇帝守喪期滿。

太后令,將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郭正一罷知政事,改任國子祭酒。

翌日,元日。改元嗣聖,冊立太子妃韋氏爲皇后。

第299章 第一男寵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424章 魏王的缺點第134章 且讓奴家寬衣吧第435章 六第234章 天后宴請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74章 武一刀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29章 帝王之路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494章 一代帝王(三十二)第24章 逛長安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352章 高舍雞立功第200章 寶藏消息第128章 他鄉遇故知第222章 整軍建言(一)第376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四)第389章 來俊臣之死(一)第237章 武清關於生命的思考第222章 整軍建言(一)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16章 官逼民反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136章 茶之道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382章 回師第70章 一擼到底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277章 新皇立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185章 出征(十)第39章 武氏家族第340章 夜探河內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351章 部 署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487章 一代帝王(二十五)第65章 武清的心思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33章 秋風悲歌送英靈第244章 房中術第98章 驚變(二)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171章 賜婚第46章 清心館初授課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116章 公輸後裔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75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三)第206章 羽林衛(四)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137章 桃李之天下第43章 教坊使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189章 出征(十四)第244章 房中術第133章 喜當爹第33章 秋風悲歌送英靈第428章 國之儲君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132章 到揚州第92章 長江幫董小宛第119章 清學漸起第450章 帝王之路(二十一)第352章 高舍雞立功第77章 危機與榮耀第278章 開學典禮的意義第239章 油墨第99章 驚變(三)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166章 歡樂與鮮血第454章 帝王之路(二十五)第134章 且讓奴家寬衣吧第333章 西域政略第240章 銅活字第429章 帝王之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92章 長江幫董小宛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9章 四步成詩第96章 闖水寨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179章 出征(四)第34章 人走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