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

其實武清也知道,自己這徐州刺史是做不了太久的,只是李治的病情不知如何了,如果還活着,那麼他將在這徐州任刺史至少半年,如果死了,那麼他就會很快回到中樞。

在這歷史性的變革中,自己處於事外,將會永遠被排除出核心!這是他武清所不願意看到的,因爲這是一個官本位的時代,這個時代是權力至上的,所謂士農工商,就是這個道理,雖農民排行第二,但遠遠無法跟士人相比。

整肅徐州吏治,只是順手而爲罷了,世人都在看着他,理學到底能不能治理這個國家,就連那些正在研讀理學的人都在探索階段,更不要說那些儒家和法家,甚至是道家佛家了。

這個夜晚,有十九個官員先後來到了書房中,而後在哭了一鼻子並懺悔後纔出府而去。其中有三個是顏如玉沒有查到的。

武清這才明白,大唐的官場已經到了什麼樣的地步了,一個七八品的縣令貪污都能從五萬貫到十萬貫不等,那麼那些州官呢?

徐州有四姓,徐家、劉家、夏侯家、陳家,還有不少的大中戶。這些都有賄賂各級州官,他們壟斷着徐州的糧食、酒樓、妓院、鹽鋪、布匹、貨運、鐵器、鹽場等等。

武清有些沉重,壟斷不是好事,但也不是什麼壞事,長遠來看不好,但在短期內卻並不壞。而且每年這些家族出資捐錢修廟架橋也做了不少善事。

但是,原則不能改變。整肅吏治,不僅要整肅官場,還要給這些世家大族出出血。讓他們明白,魚肉鄉里要適可而止。該受到懲處還是要受到懲處。

寫下了幾個條子,命人喚來司法參軍孟非。

不多時孟非來到,看着這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武清並沒有說話,而是沉着臉背過身看向了窗外,半晌。這才沉聲說道:“桌上有條子,給我一夜之間,全部抓捕!”

聽着武清那不容置疑的語氣。孟非渾身一顫,他感到一種緊張感,或者是一種興奮感,他這纔看到。書案上有一摞條子。他拿到手中,數了下,竟然有二十四張。

二十四個名字,二十四顆腦袋!

“下官遵命!”孟非不敢停留,隨即躬身退出了書房。

這一夜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武清看着漆黑的窗外,雖是給他們三天時間,若第一天不來。那就說明心中有猶豫,說不定正在藏匿貪污錢物。這樣的貪官不死。能有天理?給了你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可你們竟然不珍惜,那唯有殺之,那就只有用你們的血液染紅我邁向更高的官袍!

長史孔祥是聖人孔子後人,孔家家教極爲嚴厲,故而孔子後人爲官者也多是勤政愛民之輩。而且孔氏雖爲孔子後裔,家業也頗大,但人丁並不興旺,所以爲官者也不多。像孔祥爲長史的更是不多,至於貪污,孔氏家族家財不知多少,爲了貪污沒得辱沒了先聖祖。所以孔祥是一個非常廉潔的官員,即使武清是一個新任刺史,也是全力配合的。

武清讓其明日一早審案,也毫無怨言。

翌日一早,當一輛輛囚車進了徐州城後驚動了早起的徐州百姓,當有人認出,那是某縣縣令或者縣丞時,不禁揉了揉眼睛。

“親家啊,那狗縣令終於得到報應了,被刺史大人給抓了!”

“快去告訴你娘,那個挨千刀的狗官被刺史大人關進了囚車!”

於是乎,徐州城百姓相互轉告,不到半個時辰,刺史府門口來了數千百姓,呼喊着要見刺史大人。

武清感嘆一聲,這就是人望!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爲官者如果愚弄百姓,盤剝百姓,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被百姓碾成粉末。

武清命錄事參軍寫出告示,有冤情者可到縣衙告狀,他將親自坐審。

這個時候司法參軍孟非來到,見到孟非,武清問道:“可有拒捕者?”

孟非拱手道:“昨夜抓捕之時,很多人都正在藏匿財物,有幾個還藏在女人的被窩裡。不過刺史請放心,條子上的人一個都不漏,家資封藏,都有州兵看守。”

武清點了點頭說道:“傳令下去,不得騷擾家眷,等審問之後,一併上奏朝廷再行發落,敢有違抗者,立斬!”

孟非一陣哆嗦,趕緊退去,傳達命令,他可是知道那些州兵們的脾性了,壞了刺史大事,自己這司法參軍也就別幹了。

武清看向一旁的長史孔祥,說道:“孔長史,你且去牢中先審理一番,若有頑固者,你且記下,一併呈報給本刺史。”

孔祥拱手說道:“刺史整肅吏治是朝廷之福,下官一定鼎力協助。”

“如此便好,這就去吧。”

等到孔祥出去,武清這才吩咐錄事參軍道:“你們隨我去縣衙,這縣令和縣丞被抓了,我還得坐鎮縣衙。也好過過縣令審案的癮!”

錄事參軍等人自然不敢笑出聲,他們明白,這刺史一來便整出這麼大的動靜,就可以看出他絲毫不懼地方豪強,而且更重要的是朝中有人,他是誰?他是曾經令長安世家公子們黯然神傷的太平公主駙馬!他能夠怕誰?他曾經是北衙禁軍左羽林衛大將軍,誰人敢動?他是理學開創者,至此幾乎名滿天下,誰不想結識這樣的人?

刺史府外,百姓太多,武清只好走後門,坐着馬車,不過片刻,便來到了縣衙。地方事務一般都由各縣處置,刺史府只是居中協調,監察軍政。所以爲了樹立形象,也是爲了讓徐州城不至於混亂,他只有坐鎮縣衙。

武清自然不會去後宅,那裡是縣令家眷,到了縣衙大堂,武清便命人封了從前廳到後宅的門。讓後宅的人只走後門。

衙役們站在門口戰戰兢兢,生怕被那黑臉大漢那腰間的大板斧給活劈了,不敢進堂。

武清沒有理會那些衙役,他看着縣衙後面的那副日出東方升海平的巨圖,有着說不出的言語,自從《三俠五義》問世後,這大唐的縣衙也改了不少,上面匾額上嚴謹工整地書寫着“明鏡高懸”四個大字!左右兩邊立着“肅靜”、“公正”、“嚴明”、“無私”等牌子。

武清點了點頭,大聲說道:“擊鼓升堂!”

第43章 教坊使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89章 昔日金陵第122章 海船試航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59章 武敏之獸血沸騰第4809章 廬陵王風波(十)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201章 早朝第498章 一代帝王(三十六)第274章 到宮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來第2章 赤貧人家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452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第364章 吐蕃議和第73章 收僕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121章 藏寶之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108章 大戰丐幫第385章 置天策府第273章 回家第5章 國公之後第275章 閒來無事專學問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176章 出征(一)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398章 家宴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328章 徵西域(一)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66章 有女玲瓏第8章 買牛第268章 師姐第177章 出征(二)地二百四十九章 輸了第209章 五勇士第4809章 廬陵王風波(十)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241章 臨幸第44章 用計謀初治教坊第276章 廢立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79章 晴天霹靂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439章 帝王之路(十)第177章 出征(二)第152章 三大才子第445章 帝王之路(十六)第437章 帝王之路(八)第65章 武清的心思第207章 玉樹不見了第273章 回家第378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六)第29章 槍術如神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216章 吏部 銓選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358章 宰相議軍情第455章 帝王之路(二十六)第166章 歡樂與鮮血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446章 帝王之路(十七)第201章 早朝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388章 魏王的愛情觀第31章 清心館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467章 一代帝王(五)第152章 三大才子第290章 江南一夜第433章 帝王之路(四)第459章 出征之前(二)第213章 醉香樓第340章 夜探河內第404章 廬陵王風波(五)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78章 一晃五年第298章 出征在外第479章 一代帝王(十七)第204章 羽林衛(二)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269章 收官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368章 鐵勒破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