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

河間。

故名思議,河之間,位於子牙河與寇水之間,兩河四季流量充沛,故而河間的糧食產量也不錯,如此沃土,但基本上被世家大族等佔據,真正的自耕農人是非常少的。

當夜幕降臨之際,武柲領中軍來到河間城外,武柲望着河間那低矮的城牆,說道:“諸將,這河間地界,本王最佩服之人,便是那三國曹魏名將張郃,此人雖曾三次擇主,但自跟隨曹操之後,便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可謂功耀千古,你們可知本王最看重他哪一點?”

諸將自然不知,便拱手道:“屬下不知!”

武柲面色一沉,道:“不是他能夠忠心耿耿,而是他能夠因勢利導,能夠把握戰機,故而能夠立下赫赫戰功。你等經歷戰事不多,但爲將者,不能因此而懈怠!”

“殿下教誨,末將等銘記於心!”諸將齊齊答應。

武柲面色稍緩,雖然他不知道這些個將領能夠聽得進去多少,但等自己登上帝位,不僅要進行括戶,土地改革,政務改革,還要進行軍隊改革。他要求不高,在第一個五年內,爭取把糧食產量搞上去,第二個五年後,吐蕃必須成爲一個州!那麼第三個五年內,如果可以,那麼大周的對外擴張將真正開始。

當然,這只是武柲的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只存在於他的腦中,是否可行,還需要跟大臣一番商討之後,再做定論。

如此。武柲便命令道:“城外安營紮寨,不得驚擾河間百姓!”

“是!殿下!”隨即,諸將各回本部。督促安營紮寨。

幽州。

刺史府,此時被契丹人佔據,爲首之人自然是自封大將軍的孫萬榮,被女皇下制,更名孫萬斬,但對於孫萬榮來說,連一根汗毛也沒有損失。而且“萬斬”之名更加霸氣!

此刻。孫萬榮召集諸將,他緩緩說道:“大周太子親征,按照時間。已然過了冀州,你們說說,該怎麼辦!”

“打他孃的,太子親征又怎麼呢?我契丹兒郎是唬大的?”諸將開始紛紛罵了起來。

大堂內一片嘈雜。孫萬榮眉頭緊鎖。啪一聲,一手拍在了案桌上,厲聲道:“吵什麼吵!那武柲要是一尊泥菩薩,我們便可扔進河裡,你們難道不知道武柲是誰嗎?”

頓時,諸將沉默了下來。

如今天下,不知魏王武柲的人,是非常少的。有人在報紙上曾說。爲人不識魏王柲,便稱英雄也枉然!

“大將軍。此事需從長計議!”一個沉穩的聲音傳來。

孫萬榮隨即一看,是李楷固,此人一向以沉穩著稱,但由於善待大周俘虜,使得契丹諸將排斥。但此時孫萬榮不得不問,“李將軍可有良策?”

李楷固捋須說道:“大周太子此番將兵二十萬,按照以往來看,至少不下十萬,但朝中消息傳來說是新募了十萬兵,以末將來看,那至少有十三萬,其中有太子柲的左羽林衛近一萬肯定會跟隨,還有早些年募集的二萬士卒也不會落下。所以我軍若想取勝,則必須盡滅這其中三萬舊卒,方能有一線生機。不然,我等還不如早些投降,若以此來談判,我契丹族不至於滅族。”

“李楷固,你如此想投降,就去投降,說這些話作甚?”有人不答應了。

李楷固微微搖頭,心中一嘆,便不再說話。這些人是真不知道大周那龐然大物不是自己一個弱小民族抵擋的嗎?難道非要等滅族之時,才能搖尾乞憐嗎?但經過多年對太子殿下的研究,李楷固自己深知大周太子不能等閒視之。他根本不會憐憫而放棄滅殺對手,看看後突厥,偌大一個帶甲二十餘萬的汗國,說滅就滅。他契丹族能比得過後突厥?

孫萬榮心中雖有一絲不滿,但他不是傻子,能夠成爲契丹人如今的掌控者,他就不是一個普通人。李楷固的話雖然有些讓人感到喪氣,但也確實是實話,大周太子此番親征,必然不會如同武攸宜那樣的貨色在河北毫無作爲。如果不能有很好地防禦措施,那麼或許,契丹人也會步上後突厥汗國的後塵,煙消雲散。那麼,他便會成爲契丹一族的罪人!

“好了,都閉嘴!”孫萬榮豁然站起身,而後來回踱步,隨即,猛然轉身,道:“李將軍留下,其他人都散了!”

於是,諸將躬身,便一一退出了大堂。

等諸將走後,孫萬榮道:“李將軍請先坐下。”

李楷固不知孫萬榮留下自己要做什麼,但可能跟自己剛纔之言有關,難道大將軍早已有心乞降?

孫萬榮讓婢女上茶,如今契丹貴族深受大周影響,基本上都喝起了茶。在打下幽州後,得了不少好茶,這讓孫萬榮十分高興,但此刻心中卻萬分失落,喝着茶,也品不出什麼味道。

李楷固見孫萬榮不說話,怕是有難言之隱,於是,便當先問道:“大將軍留下末將,是……”

孫萬榮這才緩緩說道:“自可汗駕崩後,我恬居大將軍之位,每日盡心竭力,生怕讓我契丹族人落入萬劫不復之地。當初大周邊患煩憂,北有後突厥,西有吐蕃大軍,本將軍與可汗才揭竿而起。如今可汗也已故去,吐蕃大敗,後突厥被滅。我契丹獨木難支啊。奚人首鼠兩端,不可依爲盟友,難啊!”

李楷固一愣,難道大將軍有投降之意?但隨即搖了搖頭,如今投降,若沒有足夠的實力,太子柲是不會答應的,攻城掠地,殺了不少漢人百姓,這筆血賬可不是用簡單的“投降”就能抵消的。

“大將軍,可否聽卑職一言?”李楷固面色堅毅,一雙老眼裡透着堅定不移的目光。

孫萬榮盯着李楷固,而後說道:“李將軍請說!”

李楷固緩緩說道:“若將軍想向大周乞降,卑職可保我契丹無虞,也可讓大將軍封侯拜將!”

孫萬榮豁然起身,道:“老將軍說來聽聽!”

李楷固拱手一禮,緩緩道:“大周太子柲此番親征,必然早就打算滅了我契丹,以解除邊患。我契丹人殺漢人百姓頗多,此乃血仇,若此時乞降,必然會遭到大周朝廷的拒絕,太子柲也不會答應。而眼下之際,卻有一個機遇……”(未完待續……)

ps:今晚十分困頓,就這麼多吧,先睡了

第370章 後突厥末路(上)第254章 答劉三小姐問第284章 娶妻素娥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473章 一代帝王(十一)第67章 洛陽城中思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439章 帝王之路(十)第274章 到宮中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183章 出征(八)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485章 一代帝王(二十三)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三一十七章 賜名延安大長公主第一七十五章 玉漱第130章 滕王閣之宴第119章 清學漸起地三百五十章 到臨洮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86章 枯燥之科舉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94章 夜襲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170章 賜婚(續)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253章 劉家有女叫三娘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66章 梅香園驚變第36章 開館講書第94章 夜襲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369章 郭元振火油顯神威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96章 闖水寨第16章 官逼民反第298章 出征在外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73章 收僕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241章 臨幸第106章 來自洛陽的驚喜第133章 喜當爹第158章 理學之爭(續)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101章 命不該絕第368章 鐵勒破突厥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24章 師姐到來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473章 一代帝王(十一)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245章 李治病重第38章 鋃鐺入獄誰知禍福第70章 一擼到底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5章 國公之後第418章 廬陵王風波(十九)第252章 到任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316章 擴編爲千騎第71章 左手太平右手婉兒第351章 部 署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第73章 收僕第241章 臨幸第84章 情何以堪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56章 除夕夜宴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809章 廬陵王風波(十)第121章 藏寶之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38章 鋃鐺入獄誰知禍福第13章 施粥救民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269章 收官第171章 賜婚第79章 晴天霹靂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358章 宰相議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