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

王太監死了,做了近二十年教坊令的王公公被罵死了,朝野震驚,武清如墜深淵,他第一次出現在了百官們的視線中。

在年終總結的時候,朝會一般比較長。當有太監偷偷報給殿中副監,再報給殿中監,殿中監在耳語給高宗皇帝的時候。

高宗皇帝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大聲問道:“給朕傳喚武清!”

正在御階下搖頭晃腦彙報工作的戶部侍郎張欽被打斷了,張欽嚇了一跳,還以爲自己出錯了,忙拜道:“陛下,可是微臣有何不妥之處?”

高宗皇帝一愣,便笑道:“沒事,你繼續念。”

武后皺了下眉頭,悄聲問道:“皇上,何事竟如此激動?”

高宗興奮地說道:“武清在教坊司把教坊令給罵死了。”

“嗯?”武后秀眉微皺,一張嬌豔而頗有威嚴的臉上也出現了一抹不可思議的神情,低聲說道:“那也不應該把武清喚到朝堂上啊,萬一......”

高宗笑道:“你這侄兒都能把人罵死,這張嘴實在是厲害啊,到如今我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啊,再者,這朝會都快兩個時辰了,也該調劑下了。”

武后一愣,便明白了高宗的用意,看着百官們雖然依舊站立着,但有的人在打盹了,於是笑道:“皇上,我看今日何不在這朝堂奏對呢,讓大臣們看看,皇上你的眼光是沒錯的呢?”

高宗皇帝一想,說道:“這倒是個好辦法。”

不到半個時辰,殿中監在高宗耳畔說了句,而後高宗大喜說道:“宣武清進殿!”

“宣武清進殿!”

“宣武清進殿!”

如此從宣政殿,一直傳到了含元殿。武清在含元殿裡披散着頭髮,**着上身,讓雲韶們幫忙綁了手臂,揹負着兩根荊條,已經等候了很長時間了,其實連一炷香時間也不到。

武清如坐鍼氈,一臉愁苦之相。當值殿太監來引後,武清沉重地邁開了腳步。他沒有感受到大明宮的宏偉壯麗,心中卻是充滿了恐懼。是的,就是恐懼。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太監可是皇權的一部分,他罵死了一個正七品的教坊令,這算不算死罪呢?如今他只能寄希望於武后了,也只有她纔會保住自己的小命。

進了宣政殿,在百官們的齊聲驚呼中,在高宗和武后的驚訝中,武清遠遠地匍匐在地,高呼皇上萬歲皇后萬歲。

而這一個呼聲,讓武后的眼中頓時放光,而後瞬間隱沒。

高宗皇帝大笑道:“你這小子,隨時都不忘了巴結朕的皇后啊,好了,起來了,別負荊請罪了,這個已經不時興了。”

武清依舊低着頭,說道:“罪臣不敢起身。”

高宗皇帝站起身,下了御階,而後脫下袍子,披在武清的身上,扶起武清說道:“小愛卿快起來,凍壞了身子可是朕的損失啊。”

武清鼻子忽然一酸,眼淚啪一聲掉了下來,說不出話來。高宗一愣,也是頗爲激動,像一個父親一樣慈祥地說道:“小愛卿,你是我大唐少有的天才少年,我大唐的未來就要靠你們了,你雖有罪,但朕不怪你。”

武清很騷情地哭出了聲,這個時候,武后也下了御階,對着武清說道:“皇上如此厚愛你,你倒哭起來了。”說罷,武后取出絲帕,給武清擦起了眼淚。

這一幕很詭異地出現在了朝堂上,讓大臣頓時失去了方寸,這活脫脫一家三口嘛。

“陛下!”右相劉仁軌看不下去了,出聲提醒高宗應該注意帝王儀表。

刑部尚書盧承慶也看不下去了,說道:“陛下,不可失了朝堂威嚴。”

左相許敬宗說道:“右相大人,這纔是皇上與臣子的真情顯露,如此方顯我大唐之天子風範,可謂君正臣忠,是我大唐君臣之典範,何來失了朝堂威嚴?”

武清被拿下了那兩根荊條,又披着高宗的袍子,感到溫暖了許多,這才謝過高宗皇帝。

高宗和武后回到了御座之上,正好殿中監遞給高宗皇帝一張竹紙,可以看出,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高宗和武后一起閱罷,露出了莞爾地笑容。

武清偷眼瞧見高宗和武后露出了笑容,不禁大爲疑惑,就連百官們也是極爲不解。

高宗大笑道:“列位臣工,可傳閱一觀。”

而後便笑着問道:“武清,你可知罪?”

武清一愣,立馬跪伏道:“武清知罪,但無罪!”

“哦?那你倒是說說,何爲知罪,爲何又無罪?”高宗皇帝決定先考校一番,看看這傳說中的神童,是否真有那麼神奇。說實在,高宗對於神童也是頗爲好奇,如那駱賓王、王勃等人,都是號稱神童的,如今王勃在沛王府作陪讀,那駱賓王卻因犯事,被貶出京師。

武清拜了拜,而後整理了下衣衫,雖然有些寬大,但也不影響武清發揮,沉思片刻,說道:“首先,罪臣沒有殺死教坊令的動機;第二,罪臣沒有作案工具,沒有殺人兇器;第三,罪臣先受了教坊令的辱罵才予以還擊;第四,教坊令忽然猝死,說實在也是年歲大了的原因,罪臣措手不及;第五,罪臣沒有用武力,也沒有跟教坊令發生身體接觸,這一點教坊司雲韶可以作證。至於要治臣之罪,那也是臣無心罵死了教坊令。”

這一番言語,讓百官們暗皺眉頭,有的甚至大搖其頭,有的則是不屑一顧,而且此時那張竹紙也在百官之間傳閱。但高宗皇帝和武后卻暗暗點頭,這武清思路清晰,果然是不可多得的良才美玉。

“啓奏陛下,臣有話說!”正是那御史大夫郝處俊。

高宗皇帝一愣,便知道,一定有臣子出來說話,於是便問道:“郝愛卿請說。”

郝處俊一臉嚴肅加正義,武清瞥了眼,看來這位倒是一個忠臣。只聽得郝處俊說道:“剛剛微臣讀了案卷,也聽了教坊使的自辯,臣覺得,教坊使實爲惡毒之徒,一個七歲孩童便能說出如此之言語,其心可誅,微臣認爲,要加以嚴懲,以儆效尤!”

“嗯?”這孫子,老子剛贊你一臉正義,心中誇你是忠臣,這老不死的,竟然要置我於死地!武清心中大怒,但沒有說話。高宗沒叫自己說,就不能說,不然是很失禮的行爲,再被這傢伙安個咆哮朝堂之罪,那就大樂了。

“陛下,微臣有話說!”中書侍郎李敬玄拜道。

高宗自然應允,說道:“愛卿請講。”

此時武后對郝處俊那可是深惡痛絕,以前清理異己的時候竟然漏掉了這條魚,沒想到如今這條魚變成了大魚,一時間還動不了,但如果就這樣讓武清坐實了罪名,往後可不好辦了,對武清的仕途將會有斷送的危險。遍觀武家兒郎,自己還真沒有能看得上的,好不容易看上一個,可不能就這樣給毀掉了。

說來慚愧,武后的家族勢力實在是太弱了,幾乎可以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這也是高宗皇帝自有頭風病後願意讓武后執掌朝政的重要原因。

李敬玄是李氏宗族旁支,在高宗皇帝爲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在東宮的崇賢館做了侍讀。所以高宗對李敬玄是很喜愛的,而且很放心。

李敬玄說道:“對於郝御史的說法,微臣不敢苟同。先說說這案卷上所言,微臣認爲,武清字字珠璣,字字發人心省,字字都無不讓人驚歎,何況最重要的是,武清之言並無不忠不孝不義之言,這些言語或許聽在某些人耳中是很刺耳,但微臣想問,這些話語究竟何罪之有,說它有罪者,恐怕心裡有鬼吧。”

高宗點頭說道:“愛卿所言甚是,愛卿請繼續。”

李敬玄繼續說道:“再說說武清剛纔的自辯,微臣認爲武清條理清晰,每一條都合情合理,微臣敢言,武清若定罪,那百官皆有罪,微臣說完了。”

靜默片刻,吏部侍郎高智周出班奏道:“陛下,微臣有話說。”

高宗心頭一跳,依然平靜地說道:“愛卿請講!”

武后則是暗皺眉頭,這高智周可是跟郝處俊一路貨色,如今也是一條大魚,動也動不得,實在心中不爽。武后很生氣,一雙鳳目不禁看向了許敬宗。

許敬宗隨時察言觀色,瞬間便感受到了武后的目光,而後捕捉到了他需要的信息,當下便沉思起來。

只聽得高智周說道:“教坊令是朝廷官員,如今死於非命,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而武清也是導致教坊令直接死亡的原因,這一點想必百官都無話可說吧?微臣提議,此事交由御史臺審理。”

御史臺?武后心中冷笑,要是交給御史臺,那我武家兒郎還能出來纔怪呢。

許敬宗得了武后示意,便出班奏道:“皇上,臣有本奏。”

高宗皇帝一愣,這左相怎麼也要攙和,但還是允許了,“愛卿奏來。”

許敬宗說道:“諸位大臣,想必你們很多人已經看過這案卷了,案卷上也記載了武清之言。想必你們清楚,其中武清說了教坊令在昨日怡紅院之事。至於平康坊怡紅院,我想在座的列位大人應該很清楚是什麼地方吧,想他一太監竟然帶衆太監去了怡紅院,這算怎麼回事?是做feng流之事呢,還是去聽曲兒?要說他聽曲兒,就是微臣也不信,教坊司專職俗樂,莫不是這教坊令聽膩呢?皇上,此微臣之言,還請聖上斟酌。”

在場朝官,都知道太監是怎麼回事,也知道怡紅院是什麼地方,於是,就連原先咄咄逼人的御史大夫郝處俊也不說話了,那吏部侍郎高智周也息聲了。

武清對李敬玄和許敬宗心中是大爲佩服,自己那罵人之言,在兩位的一番說辭下,竟然成爲了發人心省的至理名言,厲害啊,這纔是吾輩之楷模啊。大唐果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啊。

武后很滿意,高宗皇帝很欣慰,難得再次起身,說道:“列位臣工,還有誰有異議?”

“請皇上定奪!”

高宗笑道:“好,武清聽旨!”

武清一愣,而後跪倒在地,激動地大聲道:“微臣接旨!”

“教坊令德行有虧,年事已高,因勞成疾,猝死於教坊司,武清身爲教坊使有監護下屬之責,令你安葬了教坊令。教坊二丞德行有虧,撤職留用,李秋水李秋香暫代教坊丞,其餘樂正暫時留用,以觀後效。另封武清爲英王府陪讀。”

武清好不容易聽完,而後大舒一口氣,拜道:“謝皇上隆恩。”

這一關算是過了吧。

可是武清不知道是,自己這份案卷不止在百官中傳閱,更是在太監中廣泛傳閱,從此,武清算是被太監給惦記上了,而且被上百位太監記在了黑賬上。

(今日有事,先這麼多了,另求下推薦票,這推薦實在好可憐啊)

第170章 賜婚(續)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139章 面試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11章 神童光環第296章 報紙的威力第156章 牛王寨三雄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241章 臨幸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452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第390章 來俊臣之死(二)第52章 非常之事第355章 姚元崇的決定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19章 逃出生天第489章 一代帝王(二十七)第172章 立家法第369章 郭元振火油顯神威第339章 薛師傷心了第261章 新發現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365章 武成殿廷議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89章 昔日金陵第294章 太后雌威第394章 來俊臣之死(六)第319章 逃出生天第351章 部 署第467章 一代帝王(五)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夢第423章 廬陵王風波(完)第86章 枯燥之科舉第45章 教坊歌舞顯盛世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430章 帝王之路(一)第30章 生意是逼出來的第397章 來俊臣之死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429章 帝王之路第160章 清心書院第三九十五章 來俊臣七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90章 縣衙風波第177章 出征(二)第78章 一晃五年第276章 廢立第479章 一代帝王(十七)第117章 衛士第219章 天后臨幸第257章 花家田產案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178章 出征(三)第42章 無品之官第95章 一路屠殺第51章 弘文館風波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375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三)第429章 帝王之路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200章 寶藏消息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33章 秋風悲歌送英靈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11章 神童光環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267章 夏侯瑾軒第42章 無品之官第149章 蘭陵蕭氏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364章 吐蕃議和第78章 一晃五年第288章 揚州平叛(三)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213章 醉香樓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120章 醉酒第81章 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28章 婉兒是個女漢子第82章 天后手段第16章 官逼民反第105章 主薄想下海第136章 茶之道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75章 論武功第302章 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