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鮮卑檀石槐

一提到胡人,公孫瓚剛纔的溫和忽然便不見了,他怒形於色,揮舞着手臂,幾乎要破口大罵:“這些胡狗,天生蠻夷,不識禮義忠信,便是對他們再好,也是白費功夫。這些年不僅是鮮卑人年年入侵,便是得了我大漢無數賑濟的烏桓人也不是好東西,一有機會便來劫掠,或是自行,或是與鮮卑人一道,實在是可惡之極,不殺不足以解心中怒氣……”

不僅盧敏詫異不己,就連劉備和劉修都有些詫異。公孫瓚在這之前給他們的印象很不錯,雖然有些傲氣,但總體來說還是知禮的,人又長得漂亮,是個俊朗如玉的年輕人,怎麼一提到胡人就這麼大的火氣,憤怒得象頭被人踢了要害部位的公牛?

公孫瓚雖然一提到胡人就憤怒,但是他不僅僅是憤怒而己,很快就讓人領教了他的能力。他向盧敏細述了這十年來鮮卑人、烏桓人歷次入侵遼西的情況,包括他們的進攻方向、兵力分配,都是些什麼人帶兵,各人的帶兵風格有什麼變化,遼西每次有什麼損失,都說得清清楚楚,連幾年前的事情都如在眼前,好象他眼前有一本帳似的。

劉修等人幾乎是瞠目結舌,對公孫瓚的印象大有改觀,盧敏的目光中露出了讚賞之色,劉備則近乎崇拜,劉修也感慨不己。他原本覺得公孫瓚是不成器的武夫,不過趁着亂世賭了一把,現在看來,公孫瓚不僅是能帶兵打仗,文的方面也有一套,就算是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做一任太守也應該不成問題。

成見害死人啊。劉修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有些上了不求甚解的當,慶幸自己沒有和公孫瓚交惡。

盧敏細細的聽了,最後又問道:“伯珪,在你看來,這鮮卑人如此氣焰,究竟是什麼原因?”

公孫瓚脫口而出:“還不是那些讀書讀傻了的書生害的。”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有些尷尬的看着盧敏,掩飾的咳嗽了兩聲,低下了頭。

盧敏不以爲然的笑笑,輕聲解釋道:“你對朝庭的安撫之策有看法?”

“嗯。”公孫瓚點點頭,見盧敏沒有生氣,這才鬆了口氣:“這些胡人生性野蠻,他們不知道感恩這回事,想要靠仁德感召他們,我覺得收效甚微。前使匈奴中郎將張君然明對他們那麼好,他們可曾有所收斂?只不過讓他們越發看低了我漢人,更加張狂而己。朝庭派人去和親,卻被那檀石槐羞辱了一番,當年便率大軍入塞,大加鈔掠。依瓚愚見,朝庭的招撫、通關之策不過是徒耗錢帛,以肉飼狼罷了,白白讓這些胡狗取了無數的鹽和精鐵去,爪牙更鋒利了些。”

他停頓了片刻,又瞟了一眼盧敏道:“此外,這幾年常有避禍之人逃出塞外,據說有一些人爲了自己的私利,還做了鮮卑人的走狗,教他們兵書戰策,告訴他們我漢地的山川河流。有了這些畜生的幫助,鮮卑人更是如魚得水,難以對付。”

劉修愣了一下,心道這大概便是所謂的漢奸了,原來讀聖賢書的人也照樣做漢奸啊。他偷偷瞟了一眼盧敏,見盧敏眉頭微皺,臉色也不太好。過了片刻,盧敏又問道:“你對那個檀石槐有什麼瞭解?”

“瞭解不多,只是道聽途說的一些消息而己,而且大多浮誇不實。”公孫瓚搖搖頭,有些不屑的說道:“胡狗不知天高地厚,不過出了一個略有才具的人,便添上無數的虛妄之詞,把他誇上了天去,其實以我看來,他最多也就是個當初冒頓、伊稚邪一類的人物,在蠻夷中還算個人才罷了,真要面對我漢人的英雄如衛霍之輩,他也只有望風而逃的份。”

公孫瓚隨即說了一些有關這個鮮卑大王檀石槐的事情。此人是個說不清來路的野種,他父親叫投鹿侯,在匈奴人中做僱傭軍三年,回去之後發現自己的老婆生了個不知來歷的兒子,當然是暴跳如雷,就把他給扔了。這小子長到十四五處之前一直在放牛放羊,有一次來了一夥馬賊,把他的牛羊全搶走了,這小子一氣之下,居然追上去將這些馬賊全殺了,他老子投鹿侯聽了大爲驚異,總算認了他。

沒過多久,投鹿侯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檀石槐順理成章的繼承了他的人馬,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五六年間就收服了十幾個大小部落,做了大王,更在離漢境不到二百里的彈汗山立了王庭,明目張膽的和漢人做對。朝庭不勝其擾,不知道哪個傢伙出了個餿主意,又重提和親之策,要嫁一個公主給檀石槐,希望他能安穩一點,不要年年生事,結果檀石槐把使者羞辱了一頓,反倒搶得更厲害了。

更讓人生氣的是,強大的漢朝都向他低頭,給他帶來了更大的名聲,不僅鮮卑人越來越多的聚攏在他的帳下,就連匈奴人和烏桓人都和他眉來眼去,暗中溝通。檀石槐勢力更大了,越發不可一世,這些年幾乎是一年不空,一到冬天就來,而且兵分幾路,讓人防不勝防。他還把北方遼闊的草原分成了三部分,從右北平以東到遼東爲東部,右北平以西到上谷爲中部,上谷以西爲西部,分別立了一個大王,全部歸他統屬。

盧敏眉頭越發皺得緊了,他雖然是涿郡人,但很早就跟着父親盧植在外地爲官,只知道這些年鮮卑人勢大,卻沒想到事態這麼嚴重。對於公孫瓚十分憤概的讀書人出塞幫助鮮卑人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但其中有些原因他不想對公孫瓚說。

光武皇帝中興以來,標榜名節,鼓勵道德,以經取士,讀書人揚眉吐氣,但是好景不長,從章帝以後,先是外戚掌權,後來又添了宦官,他們之間爭權奪利,把本來最應該治國的讀書人反而擠到一邊去了。讀書人當然不滿意,抗爭不斷,但說來慚愧,他們雖然讀了一肚子書,這些卻不是外戚和宦官的對手,屢屢被打得一敗塗地。這十幾年更是連走黴運,兩次黨錮讓讀書人元氣大傷,那些原本意氣風發的讀書人關的關,死的死,象公孫瓚說的那樣逃出關去的也不在少數。

作爲讀書人中的一份子,盧敏雖然對那些橫議朝政,動不動就聚衆生事的讀書人不喜歡,但是總的來說,對這些年讀書人遭到的打擊還是報有同情之心的,對那些逃出塞去的讀書人也不會象公孫瓚這樣恨之入骨。然而對這些人幫助鮮卑人來侵攏漢境的行爲,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表示容忍的。情有可原,理不可恕。爲了保命逃到胡地也就罷了,怎麼能反過來幫助胡人殺漢人呢?一想到讀書人中的這些敗類,盧敏就覺得臉上發燒,渾身不自在。

話題說得太沉重,幾個人不約而同的陷入了沉默,好久也沒有說話。最後還是盧敏先反應過來,對着公孫瓚表示感謝,最後留下了劉修。

第412章 見識第307章 各懷鬼胎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288章 水落石不出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152章 誰對誰錯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612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第7章 天生奇材第519章 一線生機第141章 突襲第272章 最強步卒第439章 以退爲進第407章 不白之冤第48章 風水輪流轉第62章 直道而行第36章 別了,公孫瓚第608章 當仁不讓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386章 你纔是首功第276章 又見鄉音第436章 兩隻狐狸第422章 慎重第614章 小天子的勝利第228章 鬼才第453章 幷州問政(下)第703章 臥牛之地第377章 搶人第597章 講規矩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400章 水渾了第464章 妙不可言第648章 巨盾的利與弊第686章 黑鍋第349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493章 守株待兔第759章 根基第207章 牢獄之災第34章 以牙還牙第126章 青牛角第665章 天意即民意第202章 意外第210章 有罪與無罪第710章 英雄有淚第492章 錦衣衛第714章 借雞生蛋第78章 來者不善第570章 打虎記(八)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201章 天意第655章 失落第541章 人心紛散第488章 以退爲進第185章 袁術的三斧頭第112章 太平道與太平經第338章 斬將第600章 人小鬼大第670章 心願第133章 雷霆一擊第48章 風水輪流轉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214章 拜師第179章 主動出擊第613章 夜語第38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730章 單刀直入第673章 帝王術第558章 西陵之戰(五)第222章 打黑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3章 此路是我開第40章 牆上美人第48章 風水輪流轉第169章 欠薪第571章 打虎記(九)第210章 有罪與無罪第275章 人外有人第571章 打虎記(九)第686章 黑鍋第31章 失之毫釐第525章 霸道之上是王道第45章 畫美人,我最牛第733章 最後的真相(三)第728章 勝劵在握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351章 黃巾與世家的聯盟第678章 以身說法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674章 好戰與忘戰第631章 蹋頓和彌加第213章 皇子落水事件第695章 天子借錢第69章 又相逢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67章 太平道第112章 太平道與太平經第767章 塵埃落定第528章 故布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