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章 烏巢禪師
如此歇息了一段時間之後,劉能接着又飛到了樹下。化回原形,悠哉悠哉的躺在樹下,綠草如緞,軟軟的極爲舒坦。
劉能先是伸了一個懶腰之後,才把伸入了僧衣裡面的口袋之中,取出了剛纔在山洞之中靈芝偷偷塞給他的小瓶,看當時靈芝偷偷摸摸的樣子,他也沒好意思在楊嬋面前打開,便順手塞入了懷中。此時纔想了起來,便從懷中又把那小瓶取了出來。
小瓶乃是羊脂美玉雕制而成,瓶塞製成如意靈芝形,觸手溫潤,上面更泛着一層霧氣,一看便是難得的寶物。
把瓶塞打開後,馬上就聞到一股草木的清香,清香中又帶着一點淡淡的體香,那味道與靈芝身上的香氣完全相同。
“這小妮子,我要吃的是你嘴裡的口水,可不是這種!”劉能衝着瓶口看了一眼,見裡面裝着滿滿一瓶,晶瑩透亮的液體,哪裡還不知道里面裝的乃是靈芝的口水。不由的一聲苦笑,再想想剛纔靈芝滿臉微紅,羞澀無比的誘人之形,心中一片溫暖。
如此又飛了兩天時間,劉能終於飛出了八百里黃風嶺,看到了遠處的一片高山。生的高大巍峨,青松碧檜,綠柳紅桃,漫山遍野的奇珍異獸,澗下有滔滔碧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直如人間仙境彷彿。
看此情形,劉能便知到達了浮屠山。便化回原體,老老實實的順着山路行走。所謂禮多人不怪,還是小心點爲妙。
在他看來,不管這烏巢禪師是誰?對方總有一點不會變,但便是他對西遊取經之後,如來佛祖手下多了幾個強力的戰力感到憂慮。因爲他曾經打算收豬八戒入門下修行,只可惜這個呆子錯過了這個機會,否則的話,不會只混到淨壇使者這個地位。不說成佛做祖,混到菩薩的業位,應當沒有問題。
最關鍵的是烏巢禪師借殼上市,藉着如來佛祖向東傳經的機會,把自己的佛經通過唐三藏傳到了東土大唐。至今一提心經之名,依然如雷貫耳。別說佛家子弟,就連俗世衆生也有耳聞。若說西遊記取經之後,最大的勝者是誰,除了如來佛,順利的把自己的佛經傳到東土大唐,搶佔了原屬於道教的地盤,更成功的清理了靈山周邊的惡劣生存環境之外。便屬這位只出現一面的烏巢禪師,把自己的心經也傳到了東土,更是搶奪了比如來佛祖更多的信衆。
劉能沿小徑而行,走了約有兩個時辰之後,突見前方出現在一棵高大的香檜樹,在樹枝上搭着一個鳥窩,在烏窩上端坐一人。
“想必這就是西遊記中排名第二的神秘人烏巢禪師了,他的愛好真奇怪。不坐蓮臺,不坐椅,偏偏要呆在一個鳥窩裡。”劉能單看此情形,便知道對方就是自己想要找的烏巢禪師。
再看烏巢禪師周圍清氣濛濛,身後一圈佛光光芒萬丈,與他後世在寺廟中看到佛教畫相中的高人一模一樣。
劉能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佛教的高人,心中也起了好奇之心。瞪大雙眼,拼了命的想看清對方的長相,但佛光耀眼,他無論如何努力,都只如霧中看花一般。反而被佛光刺的雙眼昏花,看什麼都是一堆亮晶晶的星星。
劉能知道這是對方故意爲之,無法強求,只能老老實實的拜伏在地道:“貧僧見過烏巢禪師。”
“小子爲何而來?”烏巢禪師聲音極爲飄渺,根本聽不清東南西北,上下左右。
“爲傳經而來。”劉能恭敬的回答道。
“心中無佛,如何傳經?”
“心中無佛,口中有佛。久聞烏巢禪師乃是有道高僧,小子久慕《多心經》大名,特來到訪,請禪師指點!”劉能回答道,接着又補充道:“願大唐四百八十寺,處處地地聽心經。”
心經就是《多心經》,他許願向東土大唐傳經,便是希望藉此來交換烏巢禪師傳授佛法給他。西方靈山一直對東土大唐這個巨大的市場垂涎三盡,西遊便是因爲這個原因纔會成行。一旦傳經成功,如來佛祖在西方佛教的地位必然更加牢固。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就算是佛界也一樣。不管烏巢禪師是誰?都不會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那就證明如來坐穩了佛教老大的位置,到時靈山就是他的一言堂。
而且傳經之事,是劉能主動提出來的。就算如來不滿意,也無法藉此來爲難烏巢禪師。畢竟對方有個堂堂正正的理由,如來向東傳經也是一樣,理由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去西天取經。
劉能說完之後,久久未能聽到烏巢禪師的回答。他也不着急,他能做的全做了。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烏巢禪師不肯接受他的好意,他也沒有辦法。
突然之間,劉能覺面前一亮,點點星星的光輝從烏巢禪師腳下香檜樹上灑落下來,身體周圍光華流轉。
緊接着便是一陣若有若無的梵音傳來,好似天癩之間傳來一般,虛無飄渺之間,又帶着一種浩大廣博之意。而後聲音愈大,如同洪鐘大呂一起敲響,整個浮屠山就好似變成佛國聖地一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