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高溫合金的重要性
“那就好,我們打電話的時候還擔心打擾了您研究呢。”劉全工鬆了一口氣道。
不止是他,魏國偉同樣也是真擔心影響到李暮的研究。
如果不是事情比較急,他們本來都打算放棄,等回頭再找關建民問問李暮什麼時候有時間再過去。
畢竟影響一位國寶級的科學家的研究,還是相當嚴重的事情的。
“那我們就直說了,李顧問,我們聽郭院長說您最近會外出,這事兒是真的嗎?”劉全工接着道。
李暮微微頷首,不過並沒有解釋爲什麼要外出。
但他這會兒也明白過來,應該是爲了氟氯氰菊酯和氮肥研究項目的事情。
如果他離開的話,兩者的研究,無疑會受到一定影響。
想了想,他說道:“劉院長,魏所長,你們放心,在我走之前,肯定會將研究都安排好的。”
“我們自然是相信李顧問的。”劉全工點了點頭,又道:“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您能夠多往實驗室跑跑,指導一下米教授他們研究。”
“好,好,那今天下午我過去怎麼樣?”李暮沉吟片刻,然後道。
火電機組那邊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過去應該兩三個小時便能夠解決。
剩下的時間都用在農學院那邊也不是不可以。
劉全工道:“那太好了了,我回去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米教授他們!”
“等等,我們不應該在農研所研究嗎?”魏國偉忽然叫停道。
兩人說話這意思,怎麼跟研究要在農學院開展一樣。
劉全工看了看魏國偉,眼睛瞪了瞪,恨得牙癢癢。
請人的時候畏畏縮縮,說什麼:
“李顧問肯定沒空”“他忙着別的研究,怎麼可能在搞農藥和化肥”“成功了功勞不大,失敗了還要背鍋,肯定不會來”的話。
這時候想起來搶人了?
但生氣歸生氣。
他也不得不承認,農研所的研究條件,要比農學院好得多得多。
“還是在農學院吧,地方大,方便在農田裡進行試驗,也能讓學生們跟着學習學習。”李暮考慮了一番後,道。
搞出農藥和化肥後,可不是用儀器測試幾樣數據,就能直接使用了。
農研所雖然設備儀器好一些,但是沒地。
最後的試驗,還是要跑到農田裡進行。
與其後面跑來跑去地費工夫,還不如都放在農學院裡幹。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李暮沒說。
——那就是方便他給米巧開小竈。
要是在農研所搞,他總不能特地跑到農學院去,那也太麻煩了一些。
“好,好吧,都聽您的安排。”魏國偉雖然有些遺憾,但還是很快地點頭同意下來。
……
得到了李暮的準話後。
魏國偉和劉全工也沒有久留,很快便起身離去。
李暮繼續打電話,讓關建民過來,帶着他前往京都火電廠。
開了半個多小時。
便看到了火電廠熟悉的大門,以及門口熟悉的門衛大爺。
這回他車都不用下,後者遠遠看到了車子過來,便麻溜地打開了大門。
在車子開進去的時候,甚至還帶着肅穆的敬了個一個標準的軍禮。
雖說李暮後面低調了,沒有開上次那臺CA70。
但他是“大人物”的說法,已經深入了火電廠每一個人的人心。
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他們不是沒見過。
可能夠坐上國慶禮賓車的,恐怕就這一位。
所以儘管沒有一個人說得出李暮的身份究竟有多大,也絲毫不影響他被津津樂道。
至少有一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李暮對國家的貢獻,絕對遠超他們的想象。
……
這邊,李暮的車子剛剛在廠內的空地停下。
收到消息的張琰,便急匆匆地迎了出來。
他小跑幾步,搶在關建民下車前打開車門。
“張廠長,您不用這麼客氣,再說我也當不起吶!”李暮見狀,有些哭笑不得道。
論級別,張琰可比他高得多。
而且對方的年紀也不小,四五十歲左右。
讓其給自己開門,怎麼看都有些不太合適。
張琰笑道:
“當得起,肯定當得起。李顧問您太謙虛了。”
“不說您幫助我們廠的火電機組進行了優化設計。”
“就說您在我們國家不同科學領域上的貢獻,都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給您開個車門,根本算不什麼。”
他對李暮,卻是相當敬重。
當然,也不全是李暮的地位高的原因。
主要還是新型火電機組的開發,讓他這個廠長,在上面狠狠露了一把臉。
一旦研究成功,他的仕途,也能獲得諸多好處。
“哈哈,張廠長過獎了。”李暮搖了搖頭,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而是道:“我們先去看看研究的進度吧。”
“好,好,您這邊請。”張琰連忙將李暮帶向新型火電機組的研究地點。
爲了給研究團隊騰地方。
他讓廠裡的工人們,日夜不休地建了一處新廠房出來,用作研究和實驗。
地方雖然不算很大。
但容納幾十名研究人員,也綽綽有餘。
至於新型火電機組所需要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和輔助設備等的製造,都安排在其他車間進行。
張琰一邊走,一邊爲李暮介紹。
看得出來,他的能力還是相當好的。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雖說有點“炫耀”的嫌疑,不過李暮也沒有在意,能將事情辦好就行。
……
待走到研究所在的廠房。
張琰的聲音便低了下來:“前面就是諸位專家和教授們的研究區域了。”
在研究的廠房附近,他特地吩咐過,不準大聲喧譁。
甚至還特地在牆上寫了標語,用作警示。
李暮微微點了點頭,上前幾步,果然聽到了裡面傳出的聲音。
他也不着急進去,而是站在門口,聽着裡面的討論,打算先看看衆人的研究情況如何,也省得一會兒慢慢去問。
聽了片刻,他基本瞭解了衆人遇到的問題。
旋即,李暮“咳咳~”地輕輕咳嗽了兩聲,走進廠房。
只不過大概是因爲討論得過於認真,並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到來。
見狀,張琰剛想開口提醒,便被李暮伸手攔下。
60年代夏國的汽輪機技術,和國外對比有着顯著的技術差距。
從老大哥引進的機器設備經過消化吸收後,雖然慢慢地搞出了10萬Kw汽輪機組和20萬Kw汽輪機組。
但在設計、材料、工藝、總裝、調試及試驗等多個部分,都存在不小的問題。
就拿材料精度來說,從捷科拿到的圖紙要求的葉根公差要求是0.9絲,而夏國最好的銑牀加工精度只到2絲。
如果沒有3+2軸數控銑牀的出現,現在都還只能靠人工才能實現0.9絲的葉根公差。
不過僅解決精度的問題還不夠,還有材料方面的問題。
此時,廠房中,衆人在討論的,正是關於適合F級燃機的高溫合金的問題。
一位教授頭疼道:
“我們現在的高溫合金材料水平有限,雖然有能夠生產,但是良品率太低,而且恐怕也達不到李顧問的要求。”
“低是低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用,不把F級燃機的問題解決,研究就進行不下去。”另一位專家道。
其他教授沒有說話,不過臉上都是一片愁容。
就在這時,有一位教授忽然擡頭,餘光發現了站在門口的李暮,以及張琰等人。
他連忙道:“李顧問,您怎麼來了?”
正在沉思的衆專家教授聞言,紛紛回過頭來。
看到李暮,先是露出驚喜的神色,繼而忽然又變得有些尷尬。
方纔他們爭論了半天,有不少人對於F級燃機的問題,都採取了相當“保守”的意見——降低要求。
這當然無可厚非。
畢竟按照李暮給出的研究方案中的F級燃機資料,現在他們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唯一的辦法,只有在材料上再次有新的突破。
但,這可能嗎?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這一刻,看向了站在門口,臉上帶着淡淡笑意的李暮。
在衆人的注視下,他緩緩走上前,對剛剛說話的教授道:“過來看看大家的工作情況,不過看來遇到了一點問題吶!”
“是有不小的困難,李顧問,我們在汽輪機組的F級燃機的研製上,遇到了問題……”教授將簡短地將方纔衆人討論的問題總結了一下。
雖然李暮先前已經聽了個大概,但仍舊耐心地聽完,還示意衆人可以進行補充。
一衆專家和教授見有人帶頭,也沒有繼續扭捏,乾脆地將問題說了出來。
待聽完之後,李暮才繼續道:
“我基本清楚了,大家遇到的問題,基本集中在高溫合金上。”
“我國的高溫合金以鎳基高溫合金爲主,產量較低,且質量較差,沒有辦法滿足F級燃機的研製需求。”
“不過大家放心,這段時間,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並且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這次來便是爲了拿出來跟你們一起討論,看看是否具備可行性。”
在他說完之後。
本來還有些眉頭緊鎖的專家和教授們,眼神立刻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