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雄踞萬嶺瞰九州
一道彩虹出現在了天的盡頭——萬嶺神教的山脈······
蔚藍的天空一隻巨型金雕盤旋在萬嶺山脈上空,九州之巔奇石林立,纏纏綿綿數百里的萬嶺神教映入眼簾,
數不清的山脈高俊雄偉,連綿起伏數千裡之遙,數條溪流交織在一起穿山而過,激流突然停頓了下來,在一半山腰止住了腳步,在海拔數千米之上的山脈中,出現了一塊百里之大的平原,平原碧水藍天,連綿起伏。
撥開迷霧,一座宮殿似的建築,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着耀眼的光芒。
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頂,顯得格外輝煌。
宮殿南側,數十座山寨摸樣的建築映入眼簾,每座山寨定有兩處遙相呼應的崗哨,崗哨頂端烽火臺上堆滿了乾柴枯草,這便是萬嶺神教的九寨十八哨。
山寨四周山林蔥翠濃郁,池塘波光粼粼,嵐靄悠悠縈繞在山間,炊煙裊裊升騰於寨子的上空,山連着天,水連着山,山水草木、巍峨建築、……都在威嚴不懼風霜的萬嶺神教山脈中靈動着······
山寨盡頭數條溪流匯聚於此,咆哮着滾滾浪花飛流直下,宛如一條狂龍凌空而降,瘋狂地肆虐、猥褻、侵蝕着承載重負而不懼重壓的山腳。
水域經過的半山腰處那狂龍不甘寂寞,伸出龍爪形成了一個浪高淵深的漩渦,咆哮着發出“嗚嗚”的呼嘯聲,晝夜不息地哀號着在山谷間回鳴,悽楚嗡嗡,彷彿向江湖九州證明着天底下數它最爲威名天下。
此起彼伏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原最北側,巍峨綿延的山嶽,險峰俊秀地深谷令人敬畏三分,白雪皚皚的山腳下依然花香草綠,萬花叢中赫然映入眼簾的便是萬嶺神教總壇。
只見在千珠青松的包圍下,一塊巨型玉石鐵鉤銀劃書有“萬嶺神教威震九州”八個正楷大字。
玉石一側便是萬嶺神教總壇的入口,那萬嶺神教入口並沒有修築門框,卻被一塊巨石堵住了去路。
只見左右兩側依次排列着九名威猛大漢,門的頂端更有數名樓羅兵把守,手持各種兵器維護着萬嶺神教的秩序。
旭日東昇照射着萬嶺山脈,被數名萬嶺神教教衆把守的大門只聽到一聲“轟隆隆”的巨響,那塊巨石緩緩的向兩側移動,頃刻間打開了大門。
緩步進入大門,穿過一條石橋,萬嶺神教的雪蓮宮就修建於此。
華麗的雪蓮宮中央一潭天壇聖水蒸發着陣陣寒氣。聖水池中,一朵千年紫金雪蓮花散發出道道的真氣,令人不覺的清爽了許多。
浮萍滿地,碧綠而明淨,兩側各有九根石柱鼎力支撐着十丈之高的屋頂,且九根石柱活靈活現的雕刻着九隻威猛的飛禽走獸,似是即可便要離柱而去。
雪蓮宮數米之高的寶座前的兩條金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似欲騰空飛去,數百隻珊瑚色的蠟燭金光紫暉映射着整個雪蓮宮。
寶座之上,一身材魁偉的壯年表情肅穆注視着臺下的教衆們,那壯年濃眉似墨,俊美非凡的臉龐紅潤且帶有一絲的憂慮,黑金色的深邃眼眸露出堅定的目光,舉手投足都流露出渾然天成的霸氣,看了叫人難以抵擋他的駕馭衆人的氣息,烏黑的頭髮直達肩膀,披散在朝霞般的盔甲上。
這人便是萬嶺神教教主刑天賜。
刑天賜在女婢的服侍下正坐在寶座之上,正在接受着臺下左右護法,左右先鋒官,九大長老,四大金剛,黃河五祖,九寨寨主,十八哨哨長,以及衆教徒的跪拜。
“刑大教主一統九州,橫掃天下,稱霸武林,唯我獨尊······”
雪蓮宮傳來了震耳欲聾的朝賀聲。
從那閃爍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刑天賜對於今日的成就甚是滿意。
刑天賜滿意的點了點頭,猛地伸出右手:“停······”頓時廳堂內鴉雀無聲。
這時候刑天賜雙眉突然緊鎖,衝着臺下石柱捆綁的一人大喝道:“你背叛萬嶺神教該當何罪?”
被綁之人面色憔悴,不知何時雙眼已被挖了去,露出兩個血淋淋的黑洞,凌亂的絲髮早已被幹枯的血跡粘合在了一起,身體上原本深紅的衣袍也四處破裂,露出傷痕累累的體膚,雙手的十指已失去八隻。
此人正是萬嶺神教十八哨哨長、排行老五的風疾馳沈百川。
衆人默默的注視着即將受五馬分屍的沈百川,隱隱生出一絲的驚恐。
只聽到沈百川吞吞吐吐吃力的回道:“教主,我···我死不足惜只···只望教主看在···看在我數年來爲神教效力的份上···饒了···饒了我的家人······”
刑天賜聞聲猛地擡頭,雙目露出一道寒光盯着沈百川。
道:“哼······竟敢給我提條件,簡直膽大若天?”
一到真氣從刑天賜袖中射出,頃刻間穿透沈百川的胸膛,頓時沈百川口吐鮮血露出了驚恐的笑容。
“呵呵······呵呵······”沈百川微微的苦笑起來。
九寨寨主之中無風寨寨主童千雀,此人腰跨青銅狼牙棒,身披紫紅教袍,腳蹬紫紅戰靴,橫眉翹眼,顯得威風凜凜,然而在刑天賜的注視下他倒顯得渺小了許多。
此人與沈百川私交不淺,他斜視了一眼沈百川,當看到好友悽慘的下場,鼓足勇氣向前兩步。
下跪道:“刑大教主一統九州,橫掃天下,稱霸武林,唯我獨尊”
刑天賜怒視了一眼童千雀,早就料到了童千雀的用意,嚴肅的說道:“童寨主有何話要說?”
童千雀謹慎的言道:“教主,沈百川私下打聽教主行蹤實則爲大忌,罪該處死,然而沈百川乃是酒後失言才犯了此罪,論忠誠,依在下看來沈百川絕不亞於教中的任何一個人,看在沈百川忠心耿耿爲教主多年效力的份上,還望教主明察秋毫,暫且饒了他一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