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

bookmark

六十多萬畝的田,開始授田給百姓了。

元文都派出五十多人分赴各地,在暗中觀察授田情況。

這其中,就屬江夏郡的楊玄感不會做人,他授田的時候,隻字不提楊銘,反觀其他三人,都在大力宣傳,此番授田乃是總管府的命令。

以至於荊州各地百姓,都在頌揚楊銘的功德,有些分到田的百姓,甚至已經在家裡把楊銘給供奉上了。

我還沒死呢楊銘聽到這些消息後,也是哭笑不得。

整治文家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楊銘這麼做,是想要在荊州地區收穫民心,爲將來打下基礎。

只要荊州一帶認他這個人,那麼在將來的大亂鬥中,這裡就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收穫民心是第一步,安插自己人,是第二步。

眼下江陵郡的郡尉、江陵縣的縣尉,都已經空出來了,這兩個位置,慕容三藏是可以自己任命的。

但是楊銘不放這個權。

要不是現在身邊沒有適合做太守的人,他都想把慕容三藏換了,當然,換一個太守也不容易,而且流程非常複雜。

慕容這個人,可以成爲老二楊暕的親信,卻不容易成爲他的,因爲老二跟京兆韋聯姻,而慕容三藏的後臺是韋氏。

這天,楊銘叫來元文都,詢問對方有什麼合適人選。

他對元文都這個人,談不上有多信任,不過元家目前已經沒有了舊太子妃元珍這個後臺,而老爹也已經順利繼位皇太子,那麼元家將來的重心,勢必會朝着這個方向傾斜。

也就是說,目前爲止,這個人值得託付一些事情,至於以後如何,還需觀察。

「殿下的意思,是您要安排這兩個位置的人選?」元文都問道。

楊銘點了點頭:「嗯,你有什麼可推薦的人選沒有?」

「下臣不敢推薦,」

元文都心裡看的很明白,這兩個位置對楊銘來說,無關痛癢,但人家既然想要自己任命,說明是要培植親信,那他還怎麼推薦?

他推薦的,還能是楊銘的親信嗎?所以他必須置身事外。

楊銘也能大概猜到元文都內心的想法,笑道:「你是本王的長史,本王對你是絕對信任的,而你對這裡也比我瞭解,推薦幾個人出來,本王自會斟酌。」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元文都再不說出幾個人名,就顯得有些矯情了,於是他道:

「我大隋開國以來,郡縣左官,皆從地方選拔,首重其德,非威望高者不能勝任,再重其才,無纔不足以論事,德才兼備者方爲上上之選。」

「眼下江陵,應首推沉氏、熊氏、蔡氏、張氏,殿下不妨在這些世家中酌選。」

楊銘點了點頭:「我會考慮考慮,你下去把。」

元文都知趣退下,他越來越覺得這位小殿下太厲害了,他這個長史完全就是個擺設。

楊銘清楚,選任左官,只能在氏族當中去選,因爲普通人識字都不多,更不要說讀過書了。

只有讀過書的人,才能當官。

楊銘喊來龐韜,讓其帶人去一趟沉家,把沉家做主的那位請至總管府。

傍晚時分,一名不足四十歲的婦人,被請至後堂。

楊銘站在堂內,微笑迎接對方:「婦人操持家事,實爲難得,請坐。」

沉氏連稱不敢,朝楊銘行禮之後,道:「能得殿下召見,是妾身的榮幸,也是沉家的榮幸。」

楊銘擺了擺手,示意侍女扶對方坐下,

沉氏也不好再推辭,禮貌的衝侍女點了點頭,然後在最末的一張椅子上坐下,腰桿挺的筆直,

坐姿端莊優雅。

楊銘早就打聽過此女底細,說起來也有點好笑。

眼前這個沉氏,原本是秦王俊府上的侍女出身,隋滅陳之時,楊俊的中路軍就在荊州一帶,沉家出錢出力,

於是楊俊便把此女賞給了當時沉家的家主沉興做妾,沉興這個人擅會逢迎,直接把自己的正妻給休了,讓沉氏進了正房,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

至於沉興,跟着楊諒打高句麗的時候,死在了戰場,於是沉氏就成了寡婦。

孤兒寡母能在諾大的沉家站穩腳跟,在這樣的男權社會中能夠服衆,並且成爲家族的話事人,足以說明此女手段之高。

而那幾幅展子虔的畫,就是她送的。

「聽說貴府做的是漕運生意?」楊銘笑問道。

沉氏起身答道:「回稟殿下,寒家在江陵做漕運,已有百年之久。」

「家裡的人,都讀書嗎?」楊銘問道,有些商人世家,是不注重讀書的,一門心思只想着賺錢。

沉氏答道:「讀的,族內弟子自小便讀中庸、論語、禮記、春秋。」

「藏書多少?」楊銘又問。

沉氏答:「一百一十卷。」

楊銘點了點頭,這算多的了,大隋立國之後,各地州、郡、縣都設置有官學,也就是官辦學校。

想要進入官學,得走關係,直白點,你爹得是當官的。

可惜上個月的時候,大興那邊已經傳下詔令,將所有地方官學一律廢止,只留下國子監這一家中央大學,原因是楊堅覺得地方官學,多而不精,皆濫竽充數之輩。

這是實話,楊銘上個月收到詔令後,令元文都關閉江陵官學的時候,學校一個學生都沒有,都不知道在哪飄着呢。

老爹當官,他們將來就有可能當官,還學個毛啊學。

不過沉家讀的這些書,還是太少了,想要通過科考入仕,路是走不通的。

大隋科舉,雖然只是華夏科舉雛形,但其考試內容卻頗爲駁雜,

首先是大、中、小三經,必須熟讀。

大經爲《禮記》、《左傳》。

中經爲《詩經》、《周禮》、《儀禮》。

小經爲《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

除此之外,《孝經》和《論語》是必須爛熟於胸的。

可是尋常百姓家裡,想要找齊這一套書,都是不容易的。

楊銘詢問之下,發現沉家的藏書缺了很多,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都湊不全。

於是他道:「總管府有些藏書,本王可送與汝謄抄,貴府子弟若是肯下苦功,明年江陵貢士名額,我可爲你爭取一二。」

沉氏一愣,趕忙起身,一臉感激的朝着楊銘跪倒:

「殿下恩情,沉家舉族難報萬一。」

她很清楚,她們這樣的小家族,想要入仕,只能靠着在地方的關係,混個左官,真的想要登堂入室,門蔭家族,只有科考一途。

可是難就難在,各州郡每歲的貢士名額,是落不到她們頭上的。

而且江陵之地的貢士,就算再有才能,也是得不到重用,大多隻能做個文武散官。

但眼下河東王既然肯保舉,那麼只要考中,沉家依附於河東王這顆大樹之下,不愁沒有出路。

可以說,楊銘的一句話,直接便影響到了沉家未來興衰大業。

「起來吧,本王只是給你們沉家指條路,能不能行,還得看你們自己,」

楊銘雖然發了話,沉氏卻仍是跪地,遲遲不肯起身。

「起身!」楊銘沉聲道。

聽到這句話

,沉氏才抽噎着站起來:「妾身失態,請殿下恕罪。」

楊銘澹澹道:「明日此時,來總管府取書,謄抄完畢原物交還。」

「是,妾身告退,」沉氏緩緩退了出去。

總管府的藏書,還是不少的,這些都是楊銘從大興帶來的,都是些基礎書籍,而楊茵絳身邊的,卻是難得的典藏了。

楊銘吩咐暖冬涼夏,從書庫中選出近百卷書籍,於第二天,讓沉氏帶人拉走。

而沉氏這一次來,又帶了滿滿兩車的禮物,楊銘大致瞅了兩眼,看得出,對方這是打算下血本巴結他。

沒有必要,我既然想用你,就不會收你這些東西。

於是楊銘令其拿走,把心思都用在讀書上。

沉氏無法形容自己眼下的心境,回家路上,仍彷彿做了一場大夢,給她一種完全不真實的感覺。

沉家是從她這條線傍上的總管府,所以她今後在沉家的地位更加無可動搖。

而她本來也就拎得清,在族內主事,一向都是一碗水端平,所以此番回去,她會讓各房都將書卷謄抄一遍,遴選好學子弟,加用苦功,爭取明天選拔之前,能出來一兩個冒尖的。

江陵郡去年的三個名額,都是慕容三藏定的,兩個給了蕭氏,一個給了文氏,應該是賺了一筆。

蘭陵蕭氏將家族發展的重心,已經隨着當年楊廣就任楊州總管,而轉移回了江南,留在江陵的,都是一些小旁支,畢竟江南纔是蕭家的大本營。

今年的三個名額,慕容三藏都給了文家,可惜文家上去的這三個,都被刷下來了,什麼也沒混着。

想被選爲貢士,得靠關係,但想考中舉人,那就要拿出真才實學了。

像房玄齡這樣,有門路有才學的,才能冒出頭,考中之後沒有貴人扶持,終其一生也是碌碌無爲。

而楊銘,無疑是就是一位貴人。

第二天,徐景在楊銘的授意下,領着十來個總管府衛士,去了西城的沉家。

整個沉家舉族出來迎接。

徐景站在院中,掃視眼前黑壓壓的一片人,問道:

「誰是沉綸?」

人羣中,一名青年愣了一下,趕忙上前行禮:

「小民便是沉綸。」

徐景上下瞄了此人一眼,道:「因乃嫂沉氏推薦,河東王令汝出任江陵縣尉一職,明日赴任。」

說完,徐景轉頭便走了。

沉氏也愣在當場,不知所措,我沒有舉薦啊?

這時,反應過來的沉綸突然朝她跪下,痛哭道:「嫂嫂不計前嫌,肯在殿下面前保舉,沉綸汗顏之至。」

沉氏趕忙上前扶他:「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今得殿下器重,你當好生做官,凡事三思,切勿令殿下失望。」

「弟弟曉得,必不負殿下盛恩,不負嫂嫂恩情,」沉綸哭訴道。

沉家時隔十年,家族中終於又有人出任江陵左官。

而楊銘的這一下,化解了沉氏與其小叔沉綸多年的矛盾,自此,更令沉氏在族內,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這樣一來,楊銘便成了沉氏最大的倚仗,也就獲得了對方的絕對忠誠。

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四八章 個子最高六二章 買賣難做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566章 以牙還牙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56章 兩全其美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九七章 吃軟飯第508章 冒失僭越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768章 值這個價五七章 胡姬酒肆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613章 氣暈了第517章 嚴防死守第540章 沒錢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89章 巨馬河三七章 我會等你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四九章 有求於人八六章 左右之爭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501章 指桑罵槐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四十章 爽約第六章 女賊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639章 舉個例子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八十章 有罪無功第560章 大封宗室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第761章 勸酒第517章 嚴防死守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540章 沒錢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七九章 負荊請罪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第716章 世民北上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60章 大封宗室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739章 隔代親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七五章 舐犢情深第478章 倚老賣老四七章 夫妻恩愛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16章 世民北上八一章 嚴重警告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