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

bookmark

爲什麼楊銘會說,楊諒只要離開晉陽,就註定會輸呢?

因爲楊諒如果想要割據北齊舊地,那麼晉陽絕對不能是首都,因爲距離關中太近,稍微不注意,就有被偷襲的可能。

可是北齊曾經的首都鄴城,在經過尉遲迥叛亂之後,楊堅已經下令燒燬,眼下整個北齊故地,沒有比晉陽更大的堅城。

所以楊諒很大可能在割據之後,依然選擇定都晉陽。

只要他捨不得離開晉陽,河北山東又處在朝廷的整個包圍之中,北邊還要擔心突厥,根本成不了氣候。

何況大隋立國二十餘年,天下人心已變,無論門閥士族,商人百姓,大家更認同大一統的國家,而不是分裂局面。

你的親大舅哥,都能反水給朝廷遞送情報,下面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不願意跟着你混了。

衆所周知,大隋各州郡一把手,都是關中人,這些人裡,有幾個願意割據?以至於自己將來連家都回不去,死了以後都埋不進故鄉的土地。

所以從一開始,楊素就看清了形勢,認爲擒賊先擒王,只要拿下晉陽,捉了楊諒,其它地方都不用管它,就會老老實實投降朝廷。

而楊素從一開始,就只擔心一件事,那就是楊諒離開晉陽,後撤進入河北,那樣一來,戰線就被拉長,平叛也就會變得更爲艱難。

「那麼殿下認爲,楊諒會不會離開晉陽呢?」楊素問道。

當然不會,歷史上記載的清清楚楚,這小子把晉陽當成大本營,根本捨不得走。

楊銘笑道:「不會!他從一開始,便攻略河北和山東,必然是想着要穩定後方,以做前方兵員軍需補給,現在河北山東未定,他不敢去,實際上,他如果親自前往山東鎮撫,才最是讓我們頭疼。」

【穩定運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huanyuan】

李靖沉吟片刻,說道:「所以長孫公和郭大將軍此番北上,無論裴文安是否情願,他都必須回師,因爲楊諒在短時間內不會離開晉陽,所以晉陽不容有失。」

楊素笑道:「如今看來,老夫這一趟根本就不用出來,有殿下和藥師,足以。」

「不敢不敢,恩師折煞弟子了,實乃殿下洞若觀火,對形勢瞭然於胸,」李靖趕忙道

蒲津關朝廷大軍,河東縣虞鄉叛軍,眼下都極爲默契,並沒有各自派出小股部隊騷擾,但是兩邊的斥候,卻已經殺的昏天暗地。

戰場之上,首重情報。

楊素的幕僚,都是收集和分析軍情的高手,大廳內,除了楊銘楊素史萬歲等人之外,也就是他們各自的幕僚了。

至於那些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他們只需聽受調遣即可。

大隋就是這種古怪現象,有本事的,沒權利,有權利的,未必有本事。

幕僚門客,大多出身寒微,入仕的可能性非常小,他們最好的歸宿,就是跟在大老身邊混。

….

像楊素這樣的,幕僚多達兩千餘人,文武兼備,很多都經歷過滅陳之戰,北擊突厥,以及南方平叛,是實實在在有作戰經驗的。

但是這些人,就算你本事再大,最多也就是被楊素舉薦到地方軍府,做個將軍什麼的,再往高了,也不好混,而且楊素本身,就不願意放人,這是私心作祟,很正常的。

這些幕僚們,依據戰場形勢,做出部署安排,然後交給軍府那幫貴族頭頭們去做。

所以楊銘這邊的斥候,損失雖然不小,但也帶回來極爲重要的情報,甚至連裴文安帶了一隊人離開河東縣,前往虞鄉與喬鍾葵碰頭,他們都探查到了。

而楊銘這邊,大軍外圍派出去大量斥候,以保證腹地部署情況不被敵軍探查清楚。

依照斥候的損失數量,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哪裡會出問題。

比方說,如果蒲津關外的斥候,出現減員,那麼蒲津關的形勢,很有可能就會被裴文安所掌握。

相反,楊銘方派出去深入河東縣周邊區域的斥候,損失雖然巨大,但也從側面說明,他們已經對那一帶的情形,有了大致的瞭解。

「郭衍的動向,裴文安絕對已經知曉,現在就看他走不走,什麼時候走,」史萬歲說道:「他找喬鍾葵碰頭,很有可能是商量此事,若不然,大可以信使傳信即可,沒必要親自去。」

信使傳信,有被截獲的可能,不安全,所以史萬歲認爲裴文安親自出面,肯定是要商量大事。

楊素皺眉道:「我們不能僅憑猜測,裴文安、喬鍾葵都是生面孔,沒打過交道,不瞭解兩人的性子,老夫雖然平日裡目中無人,但於戰場上,卻恰恰相反,現在我們最多再等兩天,他們不動,我們就得動了。」

翌日清晨,有斥候來報,裴文安從虞鄉返回的路上,遇到襲擊。

楊銘緊急召集楊素等人商討。

李靖聽聞消息後,大喜道:

「多半是蕭摩訶,他手裡的全是殿下部曲,戰馬齊全,爲了輕快,皆穿皮甲,軍士大多出自本地,對周邊地形極爲熟悉,也只有蕭摩訶有能力做到。」

蕭摩訶手底下,也就兩三百人是他的門客,剩下的都是來到河東郡之後,才招募的土匪盜寇,這些人都是地頭蛇,哪裡有小路可走,門清。

這些人都是吃的楊銘給的飯,屬於楊銘的直系部隊。

而蕭摩訶之所以流散在外,神出鬼沒,都是李靖的安排。

所以這份功勞,李靖起碼得分一半。

楊素直呼可惜:「差點就把裴文安給宰了,蕭摩訶終究是南陳的驃騎大將軍,懂得把握形勢,裴文安去往虞鄉的時候,一定會小心謹慎,回來的時候反而會放鬆戒備,伏擊的時機沒有任何問題,只能說裴文安命大,該逃過此劫。」

「那麼諸位看,眼下我軍該當如何?」楊銘詢問諸人道。

….

史萬歲皺了皺眉,搖頭道:「傷和死,是兩回事,不過裴文安既然腿上捱了一箭,勢必影響河東縣叛軍的指揮部署,我們既然已經佈下郭衍這支疑兵,眼下就不能冒頭,還得靜等。」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作戰方陣是永恆的,唯有根據眼下情形,隨機應變。

楊銘他們還不錯,自打離開京師之後,每天都有十餘封軍情奏報送往大興,而皇帝楊廣的回覆,永遠都只有四個字:爾自決矣。

這是完全的放權,出征在外,最怕的就是皇帝遠程指揮,楊廣當過統帥,曉得這個道理,所以從不干涉楊銘他們。

事實上,楊廣肯定放心,因爲他這次安排的人,都是信得過的。

楊素、郭衍,這是楊廣的親信,長孫成算半個楊銘的人,而史萬歲又是楊銘的師父,統帥又是親兒子,完完全全就是一套自己的班底,沒什麼不放心的。

而且五人當中,除了楊銘沒有作戰經驗之外,剩下的都是身經百戰的沙場勐將,只要楊銘不要瞎比指揮,問題不大。

當天深夜,楊銘被陳奎喊醒,說是有緊急軍情。

他和衣而睡,一個勐子起身,趕往軍情大廳。

「裴文安動了,」楊素終究年紀大了,雖然一臉疲倦,但神情頗爲興奮:「殿下料事如神,河東縣駐軍趁着天黑,已經於入夜時,離城北上。」

楊銘問道:「喬鍾葵方向有沒有新的消息?」

「暫時沒有,」李靖道:「裴文安選在夜裡行軍,是出於謹慎起見,讓我們摸不清他們的動向,我們現在追的話,等於夾在了裴文安和喬鍾葵中間,如果喬鍾葵遲一天北上,那麼我們原先的計劃就需要變通一下。」

形勢又變了。

一個已經走了,另外一個可能還沒走,所以楊銘眼下不能去追,一旦被喬鍾葵發現,他們就會被南北夾擊。

據斥候打探來的消息,喬鍾葵部大概有四五萬兵馬,而且已經紮營休整兩天,正是士氣正盛的時候,史萬歲未必能拖得住,畢竟人家都已經擺好陣勢了。

李靖這番話,完全是出於謹慎起見,楊銘也比較認同,他是三軍統帥,大意不得。

誰知道楊素和史萬歲,卻不這麼認爲。

楊素道:「機不可失,我軍當立即北上,史萬歲率一萬兵,負責阻截喬鍾葵。」

「沒問題,」史萬歲答應的非常痛快,就好像他是四萬人,喬鍾葵是一萬人。

這兩人的話,讓楊銘大跌眼鏡。

「一萬人,怎麼拖住四萬人?」楊銘好奇道。

史萬歲道:「我是拖延,又不是決戰,只要阻止喬鍾葵接近你們的中軍即可,打打停停,頻頻襲擾,以拖延他們的行軍速度,但你們別指望我能拖太久。」

「這點你放心,郭衍大軍的後方滿布斥候,只要發現裴文安追兵,立即就會掉頭,而且郭衍故意拖着行軍速度,想來並未走遠,」楊素看向楊銘道:「殿下應早下決定。」

….

說實話,楊銘是有點猶豫的,他不放心的是史萬歲,不是擔心他的能力,是擔心他人手過於劣勢。

史萬歲當然能看出楊銘的擔憂,笑道:「老夫當年以兩千人,於江東(浙江)轉戰千餘里,殺敵無數,一萬人於我來說,算富裕了。」

楊銘沒什麼好說的了,果斷道:「即刻傳我軍令,大軍開拔向北,太平公過河東縣,阻擊喬鍾葵。」

一時間,四萬三千人的大軍(楊素殺了一千延誤軍機的),撥出一萬給史萬歲,剩下的一個不留,全部北上。

如果這一次,能順利吃掉裴文安部和喬鍾葵部,那麼晉陽與河東之間,將不會再遭遇大規模的叛軍。

成敗在此一舉

想要靠兩條腿追上裴文安大軍,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機會在郭衍。

只要郭衍發現追兵,掉頭阻擊,楊銘他們纔有機會從南邊完成對裴文安的合圍之勢。

戰場上,最怕的就是腹背受敵,就算你人數絕對佔優,但因爲前後被夾,中心腹地的大軍將完全施展不開,只能乾瞪眼,眼睜睜看着先頭部隊和收軍被逐漸蠶食,收軍就是殿後的。

何況大軍一旦出現敗象,內部首先就會出問題,自亂陣腳。

這也就是爲什麼,裴文安會先一步北上,而喬鍾葵部依然駐留原地,就是怕被夾,因爲他的斥候,並沒有打探清楚蒲津關的具體情形,進逼晉州的大軍有多少人,留守蒲津關的又有多少,他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這就是戰場經驗不足,裴文安這輩子,只跟着楊諒打過一次高句麗,那一戰,毫無經驗可言。

郭衍部,本來的任務就是誘敵,所以他將最精銳的都做爲收軍殿後,一旦出狀況,也好從容佈陣。

裴文安部有騎兵,郭衍除了斥候之外,清一色的步卒,所以他不能走開闊地,免得被騎兵撕裂防線。

大軍行軍,一旦超過萬人,必然要分兵,郭衍這邊分成了三路,分別由三個方向,逼近聞喜縣。

聞喜縣依然處於河東郡,裴文安南下的時候,直接給繞過去了。

聞喜縣,那是老裴家的大本營,縣令就姓裴,楊諒不願意跟河東裴氏翻臉,而裴文安更不會領兵打自己的老家,不然家鄉父老不會饒了他,所以聞喜縣一切照舊。

縣城周邊,都是開闊地帶,郭衍下令大軍停止行進,而是加派斥候南下,查看追兵情況。

他是不敢往前走了,一旦進入聞喜縣地界,被騎兵追上的話,他必敗無疑。

所以此番派出的斥候,將會深入南下,後面有沒有追兵,追兵距此多遠,都需要打探清楚。

過了一天一夜,郭衍收到情報,後面已經有騎兵追上來了。

於是他趕忙吩咐三路大軍尋找有利地形,列陣以待。

正常情況下,騎兵衝擊步兵陣,是有先天優勢的,但是郭衍佈陣的幾個地方,地形狹窄,山林密佈,不利於騎兵作戰,以至於裴文安的先鋒騎兵發現郭衍後,只是遙遙對峙,並沒有衝陣的意思。

這倒把郭衍給弄湖塗了,姓裴的這是什麼意思?不拿騎兵打我,難道還指望步兵衝陣?

事實上,裴文安是不敢打。

因爲郭衍這邊,楊銘楊素史萬歲的旗號,全部被隱藏起來,只剩下他自己的旗號。

裴文安當初收到的消息,是朝廷大軍主力北上。

那麼,主力在哪呢?楊素和史萬歲又藏在什麼地方?還有那個死鬼秦王?

瞻前顧後,以至於先鋒騎軍根本不敢衝陣。

因爲他直到現在,都沒有見過朝廷的主力騎兵。

圓盤大佬粗

四六章 一敗塗地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91章 謝恩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588章 豪放派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三二四章 談判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597章 木棉花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一九六章 亂戰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603章 依律而行第628章 誠信第一四八章 個子最高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一一章 妾妃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622章 監門將軍七一章 朱雀大街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592章 水車軸承二三六章 偶遇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587章 門當戶對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一章 三胎第689章 巨馬河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九七章 吃軟飯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766章 體面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701章 自命不凡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653章 江淮羣賊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二五零章 武士彠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674章 頂級投機者第526章 形勢複雜第754章 高玥求子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三四章 造化弄人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491章 軍府亂象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