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

bookmark

嶺南西道,一共劃分了八個郡,也就是桂州地區加上交州地區。

這兩個地方和廣州地區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個窮一個富,朝廷流放嶺南的罪犯,是往廣州流放的,再加上廣州的地理優勢,所以那地方非常富有。

《晉書》記載:廣州包出大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

所以廣州一直以來都是整個嶺南的首府,而廣西的欽江縣,不過是老寧家發家的地方。

桂州地區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除此之外,還有養魚、種果、種桑、育蠶,桂東地區還有大量金礦,但是因爲靠近雲南,也就是東爨(cuan)和西爨,所以衝突不斷,死人的事情屢見不鮮。

開皇年間,雲南地區設置南寧州總管府,治所在南寧州,也就是現在的雲南曲靖,韋衝爲總管,自從韋沖走後,這個地方基本上朝廷屬於半放棄。

沒法管啊漢人不願意去,水土不服,地方烏蠻又太野蠻,根本管不了,所以眼下雲南的情況是,東爨和西爨兩大部落,繼續掌控這裡,每年給朝廷上貢,叫土貢,就是你有什麼給什麼。

這兩大部族,基本上就是彝、納西、僳僳、白族的祖先。

所以在這個地方做行臺尚書令,是件苦差事。

楊銘當然知道李世民幹不了,所以他最近在東宮召開的會議,基本都是在談嶺南的事情。

“整個嶺南的在冊人口,只有四十九萬戶,戶均五人算,人口總計245萬,如果加上大量的隱瞞戶籍,人口也就三百萬多一點,”太子冼馬劉炫道:

“而且主要集中在嶺南東道,世民所在的西道,在冊人口只有十五萬戶,總計75萬人,甯越郡爲人口最多,爲十五萬,這裡地廣人稀,其實比較適宜遷民開墾。”

李綱也認同道:“嶺南西道,地廣人稀,有大量的荒地可以開墾,可從狹鄉遷徙百姓。”

大隋關於寬鄉和狹鄉的區分:田多可以足其人者,爲寬鄉,不足者爲狹鄉。

中華自古以來耕地主要就集中在那幾個地方: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關中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南方丘陵。

這其中,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開發,眼下正在啓動,歷史上經唐一朝,都沒有足量開發,被宋朝開發了,而東北平原開發,是明清時期的事情。

所以眼下大隋的主要耕地,來自於華北平原、關中平原,以及正在開發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至於南方丘陵,還沒有開發,這裡也是在宋朝纔開發的,這就是爲什麼宋朝疆域最小,耕地面積卻不弱於隋唐。

楊銘問道:“從哪裡遷徙比較合適呢?”

“應該從牂牁(zangke)郡、明陽郡、黔安郡、沅陵郡遷徙,”李綱道。

這四個郡加起來,面積非常大,開皇年間歸益州總管節制,現在嘛,屬於巴漢地區,在最南邊,其實就是貴州省。

巴蜀,是巴漢和岷蜀加起來的統稱。

貴州省直到明朝時期,耕地數量爲91萬畝,同時期的浙江爲5631萬畝,廣西1032萬畝,可見這個地方確實沒耕地。

所以貴州被戲稱爲“地無三尺平”,也就是說這地方一塊平原都沒有,不過在後世科學水平的支持下,貴州的耕地面積得到了很大的開發。

“那麼遷徙多少人口合適呢?這四個郡,也沒多少人啊?”李百藥問道。

大隋一直都是北方人多南方人少,而南方人主要還集中在江南,貴州屬於西南地區,這地方也是少數民族的集中地,跟嶺南的情況差不多,都不好管。

但是,畢竟古代人民以食爲天,食物從哪來,還是耕地,你只要答應給人家地,人家肯定願意去。

何況貴州和廣西本來就是鄰居,民俗雖有差異,但不像與北方那麼差距大。

李綱解釋道:“不用多少的,五千戶就可以了。”

差不多就是兩萬五千人到三萬之間。

狹鄉的賦稅,與寬鄉比,是減半的,如今貴州算是狹鄉,廣西算寬鄉,所以遷徙過去之後,是要繳納全稅,對朝廷有益。

其實寬狹的區別,並不是固定的,如果你這個地方人口一直在增長,超過了屯田數量,那麼就是狹鄉,如果人口大量流失,比如戰亂,人口少於田畝數量,那就是寬鄉。

楊銘點頭道:“可以試一試。”

他現在是西南行臺省尚書令,貴州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遷徙人口完全可以自決。

接着,楊銘又道:“嶺南這一次,要循序漸進,不能再逼反地方,朝廷已經無力再派大軍鎮壓了,伱們議一議,誰下去合適?”

李密笑道:“世民點名要房玄齡和杜如晦,不如就讓他們去吧。”

這倆人願意去嗎?願意個鬼。

我現在是太子近臣,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你讓我去輔佐李世民?開什麼玩笑。

房玄齡皺眉道:“安撫山東的事情,東宮一直都是我在處理,我走了,山東不管了?”

“沒了你,山東就安撫不了嗎?”李密反問道。

楊銘淡淡道:“你們繼續吵。”

兩人同時一愣,不說話了。

古代士子,非常看重一個忠字,房、杜二人已經是太子的人了,只要楊銘不死,這兩人就不存在改換門庭的事情,就算楊銘死了,人家也是會跟着楊瑞繼續混,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成爲李世民的人。

所以就算兩人去嶺南,楊銘也不會擔心。

李密那也是在楊玄感死後,才投靠的翟讓,而且人家這個不叫改換門庭,他從投靠瓦崗軍開始,就想着據爲己有,李密是看不上翟讓的。

“嶺南西道行臺省,左右僕射都空着,你們誰下去了,幹幾年就可以回來,如果幹的好,什麼都好說,”楊銘環顧衆人。

他不打算點名,誰願意去誰就去,畢竟他的東宮屬官,都是他精挑細選的,每一個在歷史上都不是吃素的,只要秉承東宮的意願在下面施行政策,就可以了。

明擺着許諾好處了,但是大家還是不樂意。

跟着太子混的好好的,誰願意跑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楊銘繼續道:“五個人去。”

主事令史喬淳已起身道:“臣願意去。”

喬淳已的爹喬鍾葵,眼下在臨汾郡已經幹了好多年了,一點升官的希望都沒有,所以對長子喬淳已寄予厚望,而介休喬氏呢,屬實不上臺面,靠着慢慢混,喬淳已幾乎沒有上升空間,所以去嶺南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

楊銘微笑點頭:“嶺南西道行臺禮部尚書,是你的了。”

“臣謝恩,”喬淳已揖手道。

李世民寫給楊銘的信,明說了希望楊銘自己安排,只要給我人就行,做什麼官你說了算。

廢話!我是太子,皇帝不管你,那麼也就是我說了算了。

趙長文也起身道:“臣也願意去。”

這個人在歷史上,算是個忠臣,楊廣死後,在洛陽擁護越王楊侗稱帝,與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輔佐幼主,號稱七貴,後來被王世充殺了。

他現在是典書坊的宣令舍人,非常有能力,出身天水趙氏。

“還有誰呢?”楊銘看向衆人,目光在房玄齡和杜如晦身上故意停留了一下,笑容狡黠。

這倆人算是太子元從,早早就跟了楊銘,所以對楊銘是非常熟悉,他們知道太子的目光中,並沒有讓他們去的意思,不過是打趣而已。

“那就我去吧,”頂替封德懿成爲典書坊右庶子的王珪起身道。

楊銘笑了笑:“你不能去,我有重用。”

王珪本來還垂頭喪氣,覺得自己來得晚,在東宮吃不開結果太子這麼一說,頓時讓他心花怒放。

“那臣就不去了,”王珪笑呵呵道,他本來就不想去。

而楊銘不讓他去,是因爲對方與李淵家裡關係很近,來東宮的時間又短,比較容易成爲李世民的人。

半晌後,楊銘笑道:“既然都不願意去,我直接點名了,李密、高表仁、韋福嗣,你們三個去。”

李密一臉吃癟的樣子低頭不語,不過接下來,他又樂了。

楊銘道:“李密爲左僕射,高表仁右僕射,韋福嗣兵部尚書,趙長文吏部尚書,再加上喬淳已,正好五個人,你們下去該怎麼做,要聽門下坊和典書坊安排,眼下不着急走,把下去之後該做的事情捋順了,再走。”

五人齊聲領命。

李密,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而且可以幫着楊銘盯着李世民,以李世民眼下的心智,還不是李密的對手,畢竟年齡還太小,以後嘛,肯定是秒殺李密。

高表仁是高熲的三子,娶了楊勇閨女的那個,人家的水平也是很高的,雖然有點虎父犬子,但人家這個父太虎了,纔會顯得他犬。

他要是給楊玄感當兒子,那就不是虎父犬子了。

至於韋福嗣,人家原本就是民部戶部司侍郎,以前就在尚書省,當年因爲和同樣官職的堂弟韋義節去河北征調糧食,逼出了民亂,被楊廣免職了。

過了一兩年,楊銘把他們兄弟倆都召進了東宮。

這五個人一下去,李世民也就能欺負欺負喬淳已和趙長文,剩下仨,根本不尿他。

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六四章 高玥第529章 進退無路五五章 吃剩飯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707章 尊師重道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四二七章 捱打第666章 天寒地凍第519章 終極目標第517章 嚴防死守六六章 是非之地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482章 老少談心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四五三章 苦肉計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733章 狼頭大纛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753章 重在民部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十章 爽約八五章 手起刀落七七章 孤魂野鬼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484章 僧籍道戶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540章 沒錢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第499章 羈縻政策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第531章 手起刀落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一一九章 撮合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532章 一觸即潰二三六章 偶遇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758章 清理門戶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491章 軍府亂象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四三二章 七貴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489章 北部大人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九八章 洗白第505章 猶豫不定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六八章 入山剿匪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735章 創造需求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