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登高之門

bookmark

長孫無忌和他媽,在月華殿吃過飯之後,就被帶出宮了。

楊茵絳派人來打發的,意思是你們讓楊瑞來幫忙求情也沒用,太子不可能枉顧法紀,徇私幫忙。

這就是楊瑞陰暗的一面了,是他讓自己的母親去將人打發走的,他自己反而還落了一個人情。

等人走後,他纔去找老二楊瑾,將長孫晟爲啥不能封的事情,也告訴了自己的弟弟。

終究是嫡長,楊銘是最有耐心給楊瑞指導的,以至於這小子的心機城府,已經跟當年十二歲的楊銘有的一拼了,可那會的楊銘是帶着前世記憶的,楊瑞可沒有。

其實大理寺的鄭善果猜對了,楊銘就是要借大理寺的手,將長孫行布踢出去,長孫家今後有長孫無忌,而長孫無忌現在又被他那三個哥哥打壓,這不好。

楊銘是要幫長孫無忌在家族樹立威信的,也就是說,長孫家的家主,將來必須是長孫無忌。

翌日朝會,魏徵提出了削減食邑,以解當下國庫之難。

而他的建議當中,王、公、侯三等爵,都得削減。

這下好了,朝堂上一幫子人恨不得就地打死魏徵。

“一個小小的六品主客都事,誰給你的膽子妄議朝政?給我退下去,”楊玄感怒斥道。

他是禮部尚書,魏徵又是禮部的,他這是脫干係呢,免得別人以爲,是特麼我指使的。

我可沒有指使他啊。

吏部侍郎崔君肅冷笑道:“你知道大隋的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有多少嗎?爲博直名,動搖國家根基,魏徵,你不想活了?”

“人家又沒爵位,也沒有食邑,自然不在乎,”衛玄呵呵道:“所以啊,得給人家封個爵啊,不然人家打算把咱們吃飯的碗,都給砸了。”

左驍衛大將軍段達陰陽怪氣道:“扒了他們家祖墳瞧瞧,看看他們祖上有沒有這個德望,夠格封爵的。”

“言重了言重了,人家祖上也是顯赫望族,只是在我大隋,難登大雅,”右武衛大將軍裴仁基道。

門下省給事郎韋挺也冷笑道:“鉅鹿魏氏眼下在京師任職的,一個魏徵,還有一個內史省的中書舍人魏澹,都沒有爵位,你知道我們京兆韋有爵位的,有多少人嗎?聽好了,四十三個,拿命換的。”

朝堂上,各路大佬紛紛口誅筆伐,唾沫都快把魏徵給淹死了。

要不是因爲對方是東宮出來的,早就有人忍不住動手了。

今天的朝會,因爲議的是大事,所以參加朝會的有一百多人,楊銘望着下方這副場景,心知世家的利益有多難動。

這就是爲什麼,他一開始就沒想着削減國公的食邑,會惹衆怒的。

因爲國公,是大隋王朝的董事會成員,人家們分紅,是理所當然的。

楊恭仁心裡明白魏徵不過是出來擋箭的,一開始搞這麼大是爲了最後的大事化小。

因爲只有大事能化小小事直接就化了了。

“國庫艱難,四方皆等着用錢,西北東西突厥戰事已啓,一旦影響商路,今年年初民部的預算,就要出大問題,”楊恭仁主動站出來道:

“臣身爲宗室,願減食邑,解國家暫時之難,至於公、侯,皆爲我大隋功勳之臣,還是不要削了。”

他這話一出口,大家都愣住了,當然了,除了宗室子弟,因爲他們早有心理準備。

楊約開始打量殿內衆宗室子弟的表情,立時判斷出,這是太子在背後主使的,於是他直接起身道:

“臣贊成恭仁,這個時候,宗室應做表率,國家只是一時之難,也不是難到無下炊之米,真要有那一天,臣願上繳食邑,爲國分憂。”

楊廣大封宗室的時候,就是楊約最早提出弊端的,他認爲封王太多,國家難以負擔。

那麼適當削減一下食邑,肯定是有益處的,畢竟一個親王的食邑,是國公的三倍還多。

其他人聽到楊約這麼說就算不明白的,現在也看明白了,這哪是魏徵的主意啊,分明就是太子的。

但是想要他們削自己的食邑,那是沒門的,而楊約這個建議,正中他們下懷。

於是紛紛有人表態,意思是國家也不是很艱難嘛,真要是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你再削我們也不遲啊。

實際上,真有那麼一天的話,他們也不會認削,而是聯手換個皇帝。

於是楊銘假模假樣的訓斥了魏徵一頓,大概是說,你一個禮部的,也敢議論這事?

“你能體諒國家的難處,想法是好的,但是過於激進無知,”楊銘看向魏徵,道:

“念你經驗尚淺,就不怪罪了,我大隋立國三十三年,政務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有這個心,那就去門下省吧,門下省掌審查政令及封駁諸事,適合你。”

衆臣頓時愕然。

這特麼還升官了?

門下省給事郎蘇夔政皺眉道:“稟殿下,門下省眼下無缺啊。”

“散騎常侍由原本的四人增設至五人,”楊銘淡淡道。 好傢伙,量身打造了都?

蘇夔一臉吃癟的退了下去。

楊銘這麼做,其實是保魏徵,畢竟對方是幫自己擋箭,已經招惹重怒,他不表態,其他人會收拾魏徵的。

曝屍市井,也不是沒有可能。

接下來,樑王楊浩、滕王楊綸、蜀王楊孝、衛王楊集等人也紛紛站出來,附和楊恭仁,願意削減食邑。

“削多少,你們自己定吧,孤不爲難你們,”楊銘道。

於是衆人將約好的數字報了上來,楊銘批准了。

接着,楊銘繼續甩鍋道:“今天之所以召集諸位,其實是要議論一件大事。”

他的意思是,平時朝會就那二十來個人,今天一百多人,可不是因爲魏徵提出的這事啊,我是另外有事,魏徵屬於意外,我也不知道他今天會來這一出。

楊銘繼續道:“我大隋立國之初,定下了地方州郡主官,三年一換,縣主官,四年一換,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國策,孤欲完備,諸公以爲如何?”

這個政策,是以防地方官與當地世家勾結,形成一股壟斷地方的勢力,可以說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直到如今,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因爲關係戶太多了。

你想挪人家,人家轉頭就託關係走門路,糊弄過去了。

這個政策,來源於一個人,華陽郡公樑彥光,樑毗過繼出去的長子。

開皇年間,這個人是地方官員考覈當中的魁首,早年在岐州做刺史,賢名遠播,天下稱譽。

於是楊堅當時說了一句,這樣的官,不該只造福岐州的百姓,應該讓他去其它地方也幹一幹,三年後,楊堅讓他轉爲相州刺史。

就此,朝堂以高熲爲首的諸位大佬,提議天下地方官員,州郡三年一換,縣令四年一換,本來還打算將佐官的任命權收回中央,但是阻力太大。

不過從那時候開始,地方很多佐官,比如郡丞、郡尉,朝廷已經開始直接任命了。

“本就是國策,自該推行到位,”楊約是開皇老臣,人家開皇年間是裴矩在內史省的下屬,參與過大隋各項律法的制定,屬於是大隋行政機構以及國事改革策劃的參與人之一,他是完全贊成楊銘的。

楊銘繼續道:“天下九品官員任命,收歸朝廷,由吏部考覈,佐僚迴避本郡,任期四年,不得連任。”

宇文述趕忙站出來道:“太子英明,地方行政權力,確實應朝廷直接任命,方保我大隋國祚萬世平安。”

其實這些政策,開皇年間就已經這麼幹了,但是當時剛剛立國,阻力太大,現在時機已經漸漸成熟,是時候落實到位了。

而朝堂上這幫人,肯定是同意的,一來,這本就是國策,很多人也都是參與者,比如崔仲方。

二來,地方任命收歸朝廷,對他們只有好處,因爲會有更多的人,走他們的門路。

就是有一點,不太能適應,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

於是楊恭仁提議道:“佐僚迴避本郡,應將京兆和東都劃除在外。”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因爲京兆郡和洛陽,本地人基本掌握了大部分的崗位,你換不動的,而且這裡又是國家的根基,不能輕易去換。

換了,是弊大於利。

楊銘微笑點頭:“自該如此,那孤就發佈第一項任命,光祿寺少卿樑文謙,轉河東太守,原太守竇慶,轉光祿少卿。”

這個屬於是平調了,光祿寺少卿,一寺的二把手,不比河東太守差。

但是竇慶肯定不樂意,但你不樂意能咋滴?你坐在這個位置上多少年了?我十二歲的時候,就是你,我今年二十六歲,還是你,你該挪挪屁股了。

樑文謙是樑彥光的長子,論輩份,還是樑師都的大侄子呢。

“先奏報陛下,然後三省合議,增改入大業律當中,任何人不得違律,”楊銘沉聲道:

“吏部負責覈查,當下有任期滿三年四年之地方官員,即刻調任,有留連不遵者,降品一級,觀其後效,再做錄用,縣級佐僚優先錄用科考進士。”

其實就是互相換個地方,繼續當太守縣令,想要進中樞,沒那麼容易。

想要保證國家穩定,這個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比魏徵那個事可大多了,而對進士的優先錄用,勢必會讓天下士子趨之若鶩。

一扇登高之門,就此打開。

大隋王朝開中華科舉之先河,在歷史上只有寥寥幾筆,楊廣也是倒黴,歷史上乾的蠢事太多,以至於這麼牛逼的功績鮮有人知,殊不知,他爲後世萬千士子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

沒有隋末大亂鬥,楊廣可稱一代明君。(本章完)

十四章 太子妃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594章 雙子同出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480章 太師李穆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九九章 黑吃黑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89章 折辱武舉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十三章 老實人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14章 野心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07章 捨己奉公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505章 猶豫不定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701章 自命不凡二六一章 寡婦六九章 舉薦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563章 有失遠迎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第657章 一步登天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578章 舊時父女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九五章 返京三七一章 裴看穿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519章 終極目標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二九零章 鞭罰第534章 臨洮縣公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511章 兵械優勢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二七九章 透心涼五三章 楊廣進京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40章 沒錢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724章 傳染第659章 將功贖罪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