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火彌天

一陣狂風襲來,烈火蔓延的速度徒增三倍,落在後面的五人,頓時被席捲了進去。若單是這竄起的火苗,他們五人憑藉着渾厚的罡氣,還可以抵擋一二。最關鍵的是,他們跌入壕溝之時,全身下上沾滿了火油,此刻一被乘風而來的火焰吞噬,自己就燃燒了起來。

五人中,有兩人忍受不住烈火焚身的痛苦,舉掌自斃,三人則不認命的繼續向溢香院狂奔。黃堅的速度比他們快上一分,在火焰撲來之前,僥倖躍上了岸。他剛一落地,就立馬以罡氣震碎衣衫,並不停的在地上打滾。待火浪衝出壕溝,拍打在他身上之時,黃堅早已經成爲了一個泥人,其身上殘留不多的火油,也在燃燒了幾息之後,不甘的熄滅了。

黃堅鬚髮燃盡,但總算暫時保住了一命。風止,火浪退去,整條烈焰的壕溝,再次恢復了平靜,看樣子,那掙扎欲出的三人,已經葬身在火海之中了。

火焰彌天,完全將溢香院與外界隔絕開來,蔣驚天緩步走向半臥在地上,喘着粗氣的黃堅道,“你們到底做了什麼?能讓一向優柔寡斷的羅寸,不念舊情,對你們六人痛下殺手。”

黃堅炯炯的看着蔣驚天,就好像看到最後一絲生的希望一般,“你救我,你救我出去。只要你救我出去,我就將一切都告訴你。”

蔣驚天聞言“噗嗤”一笑,淡淡的道,“你不說,我也有辦法知道。”

蔣驚天話音剛落,一個火人就從壕溝之中攀爬了出來,其全身火焰熊熊,並伴隨着一股皮肉焦糊之味。從其身材可以判斷出來,這堅持到此刻,仍不肯斷氣之人,正是劉成林。只可惜就他此時的傷勢而言,其雖然從火海中爬了出來,但也絕無生還的希望。

蔣驚天見之不忍,便以殺戮劍氣,結束了他痛苦的生命,並以土石將其屍身掩埋,算是讓劉成林入土爲安了。

“你是……秦五!不,你是蔣驚天!”

蔣驚天並沒有理會黃堅驚駭的神情,回身以一招“輪迴”擊中了他的眉心。黃堅以往人神共憤的所作所爲,一幕一幕的出現在蔣驚天的腦海之中。

弒父、弒師、奪妻、殺友,強取豪奪,無惡不作。這種人活在世上,只能說是老天無眼。就連蔣驚天這個讀取記憶的旁觀者,都已經看不下去了,若不是他想知道黃堅等人到底是以何事觸怒了羅寸,他早已經一掌將其擊斃。

蔣驚天強忍着心中的殺意,將黃堅的記憶讀完,然後立即以殺戮劍氣將其分屍,並把殘肢盡數棄於壕溝之中。對於黃堅這種自私自利、壞事做絕之人,落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都已經算便宜他了。

斬殺了黃堅之後,蔣驚天的眉頭便皺了起來,他從這紛亂的記憶中,發現了馮長達揹負布袋,截住黃堅七人的場景。一種不妙的感覺涌上心頭,蔣驚天隱隱覺得,那布袋之中所裝的,就是耿衝。

火箭彌天,連綿不絕的射了進來,將蔣驚天從愣愣的失神中喚醒。此時房屋、宅院全都被火箭點燃,這溢香院內,已再不是久留之地。蔣驚天沉吟片刻,然後一頭扎進了主廳,直奔後廚而去。他在其中遍尋,也沒有發現可心的容器,最後便將目光投向了,整整齊齊擺在那裡的酒罈子上。

蔣驚天現在起碼有四五種辦法,可以應付眼前的危局。其一,就是利用殺戮劍氣墊腳,從火焰上空飛出去。但那鋪天蓋地的箭羽,卻是一個難纏的問題,再者就是落地之時,怎樣擺脫羅寸等人的追捕,和上萬衛兵的圍殺。

這方法雖然簡單明瞭,但變數太大,吉凶難卜,而且還會暴露蔣驚天的真實身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蔣驚天是不會鋌而走險,兵行此招的。

其二,蔣驚天可以控土搭橋,以土裹身,從這十丈的死亡之路硬趟出去。畢竟以他“縮地成寸”的本領,這一路,前後也不過就是兩三步,五六息的事情,但就怕羅寸在對面有所埋伏,備有後招,不給他登岸的機會。若是被迫調頭,從原路返回,將在火海中逗留的時間延長一倍,那蔣驚天可就危險了。

其三,乾脆就不逃了,直接就往溢香院最大的那口水井中一跳,等着大火熄滅。以蔣驚天現在的修爲,就算是將井水煮沸,也要了不他的性命。但如此太耗費時間,若是羅寸一狠心,讓這大火燒他個十天半個月,那等蔣驚天出來之時,恐怕他的西跨院,都已經被人夷爲平地了。

所以蔣驚天選擇了最後一種辦法,那就是掘穿岩石層,從玄重石下土遁離開。其實這種辦法,羅寸也曾想過,只是掘開玄重石層又談何容易。當初羅方在修建暗牢之時,動用了幾萬人力,耗時整整三年。如今僅憑“石龍”一個人,想要掘通石層,簡直是天方夜譚。

蔣驚天將一個個酒罈子全部倒空,一半用來裝水,一半用來封裝空氣。不過也幸虧溢香院的酒罈子,用的都是可以反覆使用的牛皮做封,而沒有采用一次性的紙封。否則他還真找不到適合承裝空氣的容器。

蔣驚天此時也可以說是在與時間賽跑,因爲他每多裝一罈子水,多裝一罈子空氣,此次逃生計劃的成功機率,便會多上一分。

火勢滔天,“轟隆”一聲巨響,房樑傾斜而下,這屋子眼看就要坍塌。蔣驚天不敢再此多留,立即擊碎地磚,遁入土中。

蔣驚天以溫度爲指引,尋到了溢香院的中心之處,然後土遁至地底,開始了自己的掘石大計。若是直接生鑿硬挖,效率當然不高。但若是在一丈之外遠攻,結果便判若兩然。

玄重石對罡氣的特殊效果,讓它具有了一個神奇的屬性,那就是免疫一切罡氣的攻擊。所以就算使用遠攻,其效果也不會十分顯著。這也是玄重石難以開採的原因,只能靠**的力量,和工具的銳利,一點點的切割。但這條鐵律,對於蔣驚天來說,卻並不適用。因爲他手中掌握着威力極大,卻又與罡氣不屬於同一體系的力量,殺戮劍氣。

蔣驚天屏息凝視,將體內的殺戮劍氣合而爲一。六道地階,二十五道玄階巔峰,融合到一起的殺氣,讓蔣驚天自己,都冒出了一身冷汗。靈魂之力在飛速消耗,以蔣驚天此時的修爲,控制兩三道地階劍氣,就已經達到了他的極限,如今全力而爲,超負荷運轉,他又怎敢耽誤片刻。

這威力足以毀天滅地的殺戮劍氣,以超越流星閃電的速度,直奔玄重石層而去。一丈的距離,耗時不足一瞬,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整個萬獸城都被震得地動山搖。

那位於大火之外,以爲一代少年英豪,石龍就此殞命之人,全都於此時驚駭的睜大了眼睛,其中包括那已經哭成淚人的石府丫鬟,包括那遙望嘆息的紀中庭和衛星城,包括那自以爲大局已定的羅寸,也包括那立於窗口,默默流淚的石嫣然。

蔣驚天也沒有想到,這一擊的威力竟然會如此之大。將他自己都震得一個跟頭,從藏身之處跌落了下來,重重的摔在了碎裂成一塊一塊的玄重石中。

蔣驚天暈頭轉向的從碎石中爬起,半天才緩過神來。這一擊,幾乎抽空了他所有的靈魂之力,不過等他將這一地碎石,全都拾進儲物戒指後,其靈魂之力估計也就恢復的七七八八了。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可就極其枯燥難熬了。不但要重複着這看似無邊的工作,還要忍耐着四周襲來的高溫,大約消耗了三壇清水,兩壇空氣的時候,蔣驚天終於將這一擊炸碎的玄重石盡數收入了儲物戒指。

不過忙乎了半天,挖掘的速度卻並不理想,只挖出了半丈左右的距離。若是以這個速度挖下去,就算不被熱死,蔣驚天也會渴死在這裡。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蔣驚天只需要挖掘一個,能容一人通過的地道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他這一擊炸出的地道,卻足以讓馬車通行無阻。

抓住了問題的癥結,事情便好解決多了。接下來,蔣驚天採取開山炸石的方法,挖掘地道,其速度提升了十倍不止。他先控制一道玄階巔峰劍氣,下潛至腳下五丈之處,然後將其引爆,將玄重石層炸鬆。緊接着,蔣驚天便一邊控制着地階劍氣,照着地面狂劈亂砍,一邊將一塊塊脫離主體的石塊,拾進儲物戒指。

蔣驚天在地下一路挖掘,也不知道時間過了幾許。他只知道共引爆了玄階巔峰劍氣十五道,飲水二十壇,空氣也已經所剩無幾。不過好在周圍的溫度已經降下來了,而且還隱隱泛起了潮溼之氣。正在蔣驚天打算暫時罷手,重返地面弄些空氣的時候,他卻突然聽到一陣“嘩啦啦”的流水之聲。

第475章 風沙四起第四十章 深入蛇穴第244章 秋風葉起疑第481章 滅族第548章 湖心小居第453章 逢場作戲第二十四章 香滿山殞命第400章 應龍城第581章 ,四個條件第317章 冥龍王的計劃第434章 尉遲金剛第十章 九品沙蔘第306章 銀川傷愈第560章 怒海驚濤第410章 討價還價第310章 亂石墜落第348章 事實第一百二十一章 席位之爭第279章 地宮崩塌第523章 劉正風第450章 最後一面第六十三章 血戰到底第363章 算無遺策第510章 重返蛟龍城第一百六十章 醫仙石廣陵第六十七章 氣勢之戰第229章 一顧傾人城第506章 絕醜之人第一百零七章 各自療傷第548章 湖心小居第527章 心照不宣的配合第543章 烈火七殺第607章 蒞臨帝都第586章 拓跋家的底蘊第七十章 最後一劍第四十八章 分出勝負第507章 殺殺殺第193章 詳閱秘典第408章 開打,開打第372章 情敵第253章 羅府戰況第368章 軍營搭夥第一百五十一章 傷兵入城第407章 溫昭然第302章 威壓長矛第552章 夢歸何處第587章 呼延霸天第369章 箭指蛟龍城第506章 絕醜之人第452章 王恆泰第447章 人皇聖旨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錦竹與小蘭第244章 秋風葉起疑第271章 戳穿第533章 突破地階第一百四十四章 情絲難了第274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赤炎反水第460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01章 天妖奪舍第553章 美人在懷第376章 老驢第十二章 逃出昇天第548章 湖心小居第八章 聲東擊西第444章 爲求活命第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580章 吳黑龍第566章 人皇法旨第七十三章 三拳之約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醫門第559章 火魔真身第485章 遁去的劍芒第577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一百六十章 醫仙石廣陵第八十六章 順利突圍第448章 望風茶樓第368章 軍營搭夥第九章 遁走大漠第605章 何爲魔?第390章 驢爺叫囂第475章 風沙四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殺戮劍心第271章 戳穿第一百二十二章 殺戮之爭第403章 開席第247章 密室之談第330章 命喪弩下第十章 九品沙蔘第371章 不走了第528章 宋春華第五十二章 負荊請罪第600章 天魔的暗算第179章 解救清風第276章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420章 墜落第394章 封天筆法第五十一章 九幽紫晶第五十九章 逆境登崖第607章 蒞臨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