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所謂的交流會自然因爲小泉的敗北而徹底結束。
楊浩還是履行了當初的諾言,在小泉殘廢之後,他依舊出了機票錢送這個傢伙回國。
這件事情在學校裡面引起了很大的風波。
雖然已經被校領導給強行壓下,不行外傳,但是仍舊在學校裡面掀起了一股中國功夫風。各種譚腿、洪拳、唐手……等社團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這些人大多都是看了交流會,而心生羨慕。
從來沒有人會想到,那些看似只是花架子,沒有半點實用的中國功夫會如此厲害。
甚至學校內的譚腿社團邀請黃鶯作爲社長,唐手社團邀請楊浩去掛名……當然,這都只是後話了。
這件事情不僅僅於此。
甚至在空手道界也捲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要知道,小泉可是極真會館下一屆的館主,是長谷川巨氣的大弟子,在和人的比試中居然被一拳打敗,甚至落的個終身殘廢的下場,這相當於重重掃了日本一耳光。
這個向來以以爲中國就是他們附屬國的島國勃然大怒。
在一陣空手道界捲起的風波,連帶上日本的政界一同向中國發難,要求交出兇手……但是這一切卻被陳興給壓了下來。他只拿出了一份當時楊浩和小泉簽署的生死狀,就讓這些聲音啞巴了。
生死狀在中國並不被允許,但是在日本武術界卻並不鮮有。
往往兩個會館之間的爭鬥也會簽署這一類的條約。
這件風波剛剛掀起,就被壓了下去。
楊浩自然無從知曉,事實上他現在的正愁着呢。
畢業考試沒有像楊浩想的那樣,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有的只是要從潘家園裡面逛一遭,買幾件老物件而已。這些物件不管值不值錢,只要年代在民國之前就可以。只是古玩系一兩千人涌入潘家園,就算有真品,也沒有那麼容易找到了。
那些商家精明着呢。
一瞧這些學生面嫩,年紀不大,把真玩意都藏了起來,拿出假物件擺在上面。
不少人就吃虧上當了,畢竟現在造假的技術很高,想一輩子不打眼
,那就只有像楊浩這樣擁有靈氣。
可是呢,這樣還不行。
就連楊浩都差點在潘家園裡面上當了。足足轉了三天,愣是沒有發現一個老物件。
“要不然去鬼市吧?”嶽洋提議道。
“北京也有鬼市?”楊浩愣了下。
嶽洋嘿嘿一笑。
北京自然有鬼市,不過北京的鬼市又被稱呼爲‘夜市’和‘曉市’。
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
這裡的鬼市也不一樣,潘家園人流大,來往客人多,所以每天都會有鬼市。但要是在六安那地方,每週就只有一次,而且去的人還不多。提到鬼市,楊浩突然想起來自己有五件成化鬥彩交給了徐夢瑤。
當初可是說是作爲物證呈上去的,現在也不知道在哪。
楊浩琢磨着,等把考試的事情結束之後去看看。畢竟成化鬥彩可沒有那麼容易得到,這五件玩意楊浩都沒有怎麼把玩過。
到了半夜,楊浩跟着嶽洋逛起了潘家園的‘鬼市’。
在解放前,夜市指的是從後半夜開始,以天亮爲限,一到天亮就收攤,所以百姓形象地稱它爲“三更半夜撂地攤的買賣”。要說潘家園,這可是老北京的鬼市,知名度可不小。
爲什麼叫做鬼市呢?
除了筆者之前介紹由於宵禁,不許點燈,烏起麻黑的市場。窮人擺攤,富人提着燈籠,沒有半隻鬼,卻多了鬼氣,這就有了鬼市一說。
還有一種說法。
在晚清時期,時局動盪,大清將亡,就連皇帝都快保不住了,更何況那些臣子們。
許多朝廷的貴族,破落的富豪,在家道敗頹以後沒有辦法餬口。怎麼辦,這就只能靠變賣祖宗留下來的那點家產苟且維生。
但是古人可比現在人還要面子,畢竟這些破落戶們曾經顯赫過一段時間,哪裡放得下架子丟得起面子去市場買東西?
再加上清朝又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論,商賈是被人最看不起的一種職業,和妓女無異。
所以爲了保住面子,這些人就只有趁着天亮前那半明半暗的光線,拿了家裡面的古董
偷偷到街邊擺攤販賣,不但躲開了熟人還做成了買賣。因爲北京是皇城,當年又是是官僚世家集中地,所以破敗的顯貴也不少,久而久之,沿襲成市就是“鬼市”了。
但是鬼市在嶽洋的嘴裡還有一種說法,這就相當富有傳奇色彩了。
“師傅,您說的那兩種都不對。我這裡還有潘家園鬼市的一種說法,我說給您來聽聽。”嶽洋笑了起來。
嶽洋是這麼說的。
相傳,在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的時候,她非得讓手下小太監們給自己準備一件狐裘。
那個時候正逢國難當頭,上哪裡弄狐狸皮去呀?
可是小太監們不弄又不行,對方畢竟是太后,保不準就會腦袋搬家。這些小太監們天天燒香拜佛,求上天賜給他一件狐裘。
沒有想到這還真有了迴應,幾個小太監趁着夜色在夜市上買來了一件極品狐狸皮,而賣狐裘的人竟一個轉身就化作一縷青煙而去。小太監再一摸狐狸皮,居然還是熱的。
直到這時,小太監這才醒悟那賣家原來是狐仙化身,脫下皮來救他一命。
所以這事情傳了出去,夜市也就被稱作鬼市了。
初入潘家園,很容易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唬住”,看見什麼都喜歡,只要價錢合適,就統統搬回家。
只是這些玩意有真有假。
雖然是鬼市,臨近早晨四五點鐘,但人流量依舊不少。
其實,來到潘家園,無論買不買東西,只要睜着一雙眼睛,光用看的,就已經不虛此行了。
且不論藏家淘友之間津津樂道的“鬼市”奇聞、廣爲流傳的“揀漏”的逸事。
單是這鬼市中4000多個古色古香地鋪陳着銅壺陶罐、木雕石刻、皮影年畫的攤位。
還有那些格外醒目地穿戴了民族服飾向你介紹苗家繡品、西藏唐卡、和田玉石的攤主,
以及那在各自的行當中早已赫赫有名的“葫蘆徐”、“表醫生”、“毛筆張”等人絕活兒,就足以吸着大批的商人旅者、名流政要來此購物遊覽。
就連楊浩也被這潘家園眼花繚亂的古玩給吸引住了。
(本章完)
ωωω ¸тт kдn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