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欲擒故縱

大時雍坊絨線衚衕林瀚和張敷華毗鄰而居的兩座宅子,是當年兩人受召入京的時候,徐勳在朱厚照那兒說道了幾句,不費吹灰之力“賃”給兩人住的。三進的宅子每個月收賃錢五兩,簡直和白給差不多。倘若不是因爲林張二人都是一等一的清正耿介脾氣,這兩座宅子早就不是賃,而是賞賜了。如今兩人搬進來一年不到,除了當初徐勳早就置辦好的那些傢俱擺設,兩人是半樣新東西都不曾添設,甚至連逢年過節宮裡的賞賜,也都封存在庫房之中。

所以,這一晚楊慎應林瀚之邀登門,眼看林府的傭僕極少,用具簡樸,連待客的清茶也都是坊間常見的尋常貨色,竟比自家還不如,一時不禁肅然起敬。

然而,林張二人從之前酒宴上考較開始,到一路上閒話家常,此時再問及楊慎所學的經史,以及自己的見解,全都是眼睛大亮。

都說家學淵源,可官宦世家中更多的卻是上樑正而下樑歪。哪怕是當年三楊那樣聲名赫赫的閣老學士,不到數代家資就已經敗盡了,更不要說子孫出息。而林瀚張敷華平日忙於政務大事,對子孫輩也無暇時時理會,此時此刻竟分外羨慕楊廷和有個好兒子。

“雛鳳清於老鳳聲,想當年你父親便是弱冠名滿京華,沒想到如今你竟也是少年多才。你的功底已經紮實得很,我們兩個沒什麼好指點你的了,家中這些舊書放着也是放着,就都送了給你吧!”林瀚笑呵呵地捋了捋鬍子,見楊慎慌忙起身要辭謝,他就擺了擺手道,“好東西也要送給知音人,我那些子侄輩得了也是糟蹋東西,想來公實兄和我的心思也是一樣的。”

“你這麼一說,我就是吝嗇也不能夠了。”張敷華自失地一笑。旋即就看着楊慎說道,“你可過了鄉試?”

“本欲入春回四川應今秋鄉試的,卻不想之前有事耽擱了一陣子。”楊慎卻是絕口不提自己那時候違逆父親的意思不曾回鄉,正是因爲那一出紅遍京華的《河朔悲歌》。他看了沒幾折就給吸引住了。因爲急切於想看看康海那個狀元和唐寅那個解元聯手會怎樣演繹那樣一個結局,這才一直拖延至今。此時,他自然不好在林瀚和張敷華面前表露出來,只能含含糊糊混了過去,當下自是引得兩人又關切了一番。

等到他抱着那一摞書從林家出來,卻已經是月上樹梢時分了。因楊府和絨線衚衕只隔着沒多遠,他便謝絕了林家派車。隻身一路步行了出來。想想今日的經歷,他只覺得心下異常興奮,再加上席間喝了不少酒,這會兒竟連走路都有些輕飄飄的。等到一路到了衚衕口,他隨眼一瞥,發現對面停着一輛馬車,卻也沒在意。直到沒走幾步聽到後頭的馬蹄和車軲轆聲,回頭一看見是那車靠了上來。他才陡然之間心神一凜。

莫非是今天當衆揭了寧藩的罪狀,這就有人忍不住了?

他本能地雙手抱緊了那些書,然而。那馬車上來之後,卻在他身側停住了。那車伕下車之後輕輕拉開了車門,緊跟着車簾一挑,就有人探出了腦袋來:“楊公子可是出來了,我有幾句話要對你說,且上車一敘吧。”

楊慎藉着馬車旁邊掛着的那盞明瓦燈看清了那人的面目,一下子就愣住了。好一會兒,他才滿面驚疑地說道:“侯爺找我何事?”

“怎麼,難道你還疑心是我要害你?”徐勳含笑反問了一句,見楊慎面色一變。立時二話不說上前登上車來,他便往裡頭坐了一些,等到車伕放下車簾又關上車門,馬車緩緩向前行駛了起來,他纔開口說道,“今次我特地在這兒等着。是爲了你今晚遞的摺子。”

剛剛一時衝動登車,此時此刻藉着車廂中那昏暗的光芒,正坐在徐勳對面的楊慎少不得仔仔細細端詳着這位街頭巷尾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原本還在思量徐勳這新晉的侯爺爲什麼在這等天大喜事來臨的晚上守株待兔等自己,甚至還要避開林瀚和張敷華,但聽到這話,他立時自認爲是明白了,眼神當即冷了下來。

“莫非侯爺是出爾反爾,不想把這摺子遞給皇上了?”

儘管看上去年紀相仿,但徐勳兩世爲人,論奸猾楊慎拍馬難及,因而他早就料到自己那一句開頭語會引來這樣的反彈,當即微微笑道:“那倒不是。我也不瞞楊公子,你的摺子早在你離開徐家之前,我就已經遞給了皇上。或者說,不用我遞,皇上在裡間就已經聽到你的慷慨陳詞了。”

倘若說剛剛的話讓楊慎對徐勳的評價一落千丈,那麼此時此刻,他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大起大落。他愕然盯着徐勳看了好一會兒,這纔有些結結巴巴地問道:“侯爺是說……是說那時候您宴請賓客的時候,皇上……皇上居然就在後頭?”

“不錯,後來我藉口離席的時候,就已經把你的摺子遞給皇上了。”徐勳露出了一個越發和藹的微笑,又慢悠悠地說,“皇上此前聽你慷慨陳詞,就已經信了三分,得知你是楊大人的兒子,至少又多信了四分,所以已經吩咐人去江西徹查此事了。”

“皇上聖明!”

見楊慎眼睛大亮,幾乎想都不想便感動地迸出了這麼一句話,徐勳這纔不緊不慢地說道:“我知道你剛剛從林大人那兒回來,他們必然對你讚不絕口。而今日因爲你這一力諫,方纔使人知道江西之事,你這下揚名卻也不小。這清查的結果且先不提,畢竟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出來的,可楊公子是否知道,你已經給令尊惹了一個天大的麻煩?”

正高興的楊慎陡然之間聽到麻煩二字,頓時又警惕了起來:“侯爺這是什麼意思?”

“你覺得,如今朝中告老致仕還鄉的人不知凡幾,歷經成化弘治的老臣留在朝中的,已經不剩幾個了,可諸如林大人張大人這樣的,還有元輔和令尊爲何仍然留在朝中?”徐勳見楊慎眉頭微皺沉吟了起來,他便淡淡地說道。“無非是憂心於朝政被奸人把持罷了。”

面對徐勳那一副絲毫不在乎自己也是時人品評爲奸人之一的坦然態度,楊慎忍不住更生出了一絲好感,本想再次質問的衝動硬生生給忍了下去。而徐勳頓了一頓,又淡淡地說道:“所以。元輔不惜譭譽忍氣吞聲地在內閣操持,也是想爲保存那些正直敢言能做事的中堅力量,你不妨算一算,元輔這一兩年保下了多少人?至於令尊,致仕回鄉耕讀容易,但與其保自己的令名,不如在朝中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卻比因爲義憤而撂挑子的人值得敬佩的多!”

不論是誰,父親和師長被人恭維高看,那都是最值得高興的事,哪怕楊慎平日對恩師李東陽和父親楊廷和不曾力諫小皇帝親賢臣遠小人頗有微詞,但此時此刻卻也絕不會去駁斥徐勳的話。只是,他依舊耿耿於懷徐勳此前那句危言聳聽的話。

“侯爺不是說我惹了一個天大的麻煩,這和剛剛所說的這些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因爲你是元輔的學生。楊大人的兒子,所以你今日這慷慨激昂,不免人人都會當成是元輔的授意。楊大人的支使。”

見楊慎終於面色凝重了下來,徐勳方纔鄭重其事地說道:“寧王復護衛的事,上上下下都知道是司禮監劉公公鼎力支持的,如今你這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臉上,未免人人都認爲是元輔和令尊要向他發難。到時候針尖對麥芒,那恐怕就不會只牽涉到簡簡單單的寧藩一事了。所以,我只想問楊公子一件事,今日這番上書,僅僅是你自己的一腔義憤,還是曾經你聽說過了什麼。或是有人攛掇了你什麼?”

楊慎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徐勳的意思,一時面色大變。此時此刻,最初的衝動勁頭已經都過去了,而且在徐勳細緻入微的剖析之下,倘若他還不明白今次的兇險,那也枉在宦門之中這二十年。然而。對於徐勳的用意,他仍是不免有所疑慮,一時間便沉默了下來。

“我只是提醒楊公子一聲,但使真的是別人對你說了什麼,你也無須對我說,回去之後但對令尊和元輔明言就是了。另外,你今夜纔出了這麼大的風頭,雖則是大時雍坊絨線衚衕距離你家中近的很,但也不應該掉以輕心,須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萬一有人暗存壞心,打昏了你往那些花街柳巷一扔,讓你就此名聲掃地呢?所以,眼下我送你一程。還有,我聽說你原本打算今年回四川應試鄉試,近來天氣正適合,雖時間有些趕,但此時走也爲時不晚。”

侯爺莫非認爲我沒有擔當?

楊慎幾乎就要迸出這麼一句話來。然而,他終究是硬生生忍住了。而徐勳看出了他心下的掙扎之意,又笑着說道:“你也不用怕人說你沒有擔當。弘治十八年焦閣老的兒子焦黃中應會試的時候,先帝也曾經頒賜新書。回頭皇上自然也會頒賜新書等等給你,讓你安心去四川應你的鄉試。事情都已經出了,你徒留京城無益。另外,你不妨告訴你爹一聲,皇上剛剛點了提督內廠錢寧前去江西徹查寧藩之事。”

直到車伕再次挑起了車簾,楊廷和看到自家門口的那兩個燈籠,這才神情複雜地下了車。回頭眼看那車簾又要放下,他突然站在那兒長身一揖,目送了馬車漸漸遠去,他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轉身去叩響了門。不消一會兒,大門就打開了,一個提着燈籠的老家人看清了他,立時又驚又喜地把人拉了進來。

“大少爺,你怎的這麼晚纔回來!老爺問門上好幾次了!”

“爹還在書房?”

得到了肯定的回覆之後,楊慎也不多話,抱着那堆書便直奔書房。到了書房門口,他讓書童傳話過後,不一會兒裡頭就傳來了楊廷和的聲音,他連忙肅容進門。行過禮後,見父親盯着他懷中的那些書,他少不得簡略訴說了被林瀚和張敷華請到家中說話的事,可只說了幾句,他就被父親打斷了。

“你在徐府大出風頭的事,我已經聽說了,這些我也不想聽了。”楊廷和見楊慎表情一滯,他便淡淡地說道,“你是怎麼會想起建言此事,前因後果原原本本對我說一遍吧。”

楊慎張了張口,最終卻沒有照父親的吩咐先說此事的前因後果,而是低頭說道:“回稟父親,此事且容兒子稍後稟告。我從林家出來之後,卻在路口遇到了平北侯的車。他一路送我回來的時候,對我說了不少話。”

這番話大大出乎楊廷和的意料。當他聽楊慎幾乎一字不漏地複述了徐勳的原話之後,他立時沉默了。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斟酌了良久,待到楊慎又主動說明,是怎麼在外城四川會館遇到幾個江西士子,說起南昌那些不平事義憤填膺時,他終於擺了擺手。

“罷了,不要再說了。”楊廷和緩緩閉上了眼睛,隔了好一會兒方纔開口說道,“倘若皇上真的頒賜新書並賜金給你回鄉應試,你就立刻上路吧,不要在京城多留。”

“爹,難道平北侯所言是真的,我惹了大麻煩?”

見楊慎滿臉愧疚,想起自己一直以這個長子爲傲,楊廷和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如今談是不是麻煩,還爲時過早。總而言之,你挑起了事情,但接下來事情如何發展,卻已經與你無關了,你在京城於事無補,還是回鄉應試的好。我和你已故王伯父早早就定下了兒女婚事,王家姑娘如今也不小了,又是孤苦一人,這次你回鄉應試,順便也把婚事辦了,不急着回來應會試。”

楊廷和絲毫沒想過兒子會鄉試落榜的可能,如是吩咐了一聲,他便示意楊慎退下。等到兒子滿臉複雜地出了屋子,他才一時扼腕嘆息了一聲。

幾乎是差不多的年紀,可徐勳比之他這才高八斗的兒子,實在是老練太多了!如此一來,此刻楊慎就算覺得此前那幾個江西士子是有人支使,也絕不會認爲和徐勳有關,而且還會對人感恩戴德。而且眼下就連他也不得不領徐勳這個提醒的人情,也鬧不清楚這事究竟是不是徐勳指使,那真真是一隻小狐狸!

第74章 禍水東引(上)第535章 歸心似箭,殺意伏第396章 滅口餘波第220章 又一位一代宗師!第236章 興風作浪,當頭一棒第28章 秦淮風月,貴人何方(下)第228章 老而不死,謂之賊也!第525章 心狠手辣第444章 賞罰第394章 什麼樣的馬配什麼樣的鞍第243章 太子又病了!第433章 夫妻本是同林鳥第110章 貴人相助好出身第442章 最漫長的一夜第358章 正德長大了第146章 病急亂投醫,最毒老奸謀第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17章 名門第599章 烽煙乍起,歌舞疾第205章 有功當賞!不可輕賜!第611章 大勢已定,六虎出巡第261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318章 有機可趁,欺人太甚!第10章 投其所好(上)第6章 字紙尤可惜,惡訊不足理第216章 帝后都看好的賊船第272章 狼狽第186章 舌戰文華殿(下)第414章 心腹班底第573章 親賢臣,遠小人!第28章 秦淮風月,貴人何方(下)第449章 徐黨第232章 別有用心的救兵第640章 孤注一擲第78章 婚事第316章 突襲第89章 夜探,寶第205章 有功當賞!不可輕賜!第185章 舌戰文華殿(上)第415章 間其腹心,驕其心志第584章 朋黨已成(下)第112章 斬草除根,斬盡殺絕第431章 陽謀定勝負第619章 小皇帝神目如電,老劉瑾氣急敗壞第564章 觀大比君臣相得第448章 劉瑾很忙,徐勳很忙,皇上很忙第191章 御前薦陽明,太子需師友第151章 談笑定名分,空手套大權第170章 心術馭臣下,真情待至親第274章 生財之道(下)第430章 老焦芳吃癟,小正德立志第293章 得道多助?第63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83章 真正的信賴第209章 至親至疏第229章 純孝本天性,天家有親情第555章 逆鱗第601章 河朔雄風,雙管齊下第380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158章 御札密揭定乾坤第654章 恩怨情仇了第168章 護犢愛妻,天子之怒(下)第415章 間其腹心,驕其心志第364章 英雄配美人?第6章 字紙尤可惜,惡訊不足理第391章 悔,謝第329章 大璫苦心,天子情重第105章 軟硬兼施,箋書傳情第567章 賀客盈門大戲開場第525章 心狠手辣第593章 人各有志第156章 靈濟宮中遇貴人(下)第372章 單刀直入第199章 軍令如山,賭注豪情第53章 碰撞(一)第518章 知人善任第344章 覆雨翻雲好手段(下)第12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68章 借刀殺人最上,英雄所見略同第402章 金陵夢第329章 大璫苦心,天子情重第159章 徐良封爵,徐勳升官第302章 雙管齊下第427章 緩兵之計第588章 君臣義氣第428章 欽差對欽差(上)第652章 梟首之刑,一言決生死!第396章 滅口餘波第603章 得意之時透心涼第609章 老爹氣惱媳婦瞋,徐黨振奮劉黨炸第120章 刀鋒箭鏃的殺機第240章 倒焦(下)第559章 誰借誰的刀第246章 爹是別家的好第251章 先抑後揚,王嶽碰釘第221章 又一位一代奸臣!第587章 兵事婚事,國事家事第584章 朋黨已成(下)第15章 爭畫第646章 大隱隱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