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年幼,鄭太后不管願不願意,她都必須坐在王座旁邊,面見大臣。
雖然現在鄭王的話也就在逍遙臺管用,出了望仙城都不知有沒有人聽,但望仙城中,總還是有需要藉着鄭王這面大旗的世家的。
而在望仙城外,也有人發現了小鄭王和鄭太后的軟弱,他們不約而同的伸出手來,願“助”太后一臂之力。
鄭太后不是不懂這些人全都心懷不軌,就是魯王,也不是白替他們母子守着鄭國王位的。
可她一個弱女子,手無寸鐵,不借這些人的力量,怎麼保住小鄭王?
等小鄭王長大後,他們母子就熬出頭了。
這天,鄭太后請來魯使丁強,同時也是鄭國大夫——這個官,是鄭太后千方百計求丁強來做的。
丁強當了這個大夫之後,他就可以插手鄭國國事,就可以在國中替鄭太后和小鄭王撐腰了。
她本來還想以相位酬之,可丁強推辭了。
她只好退了一步,許以大夫之位,但這個大夫也不便宜,鄭太后恨不能天天把丁強給宣進王宮來,就讓他坐在王座下,除此之外,頻頻賞賜,賜衣賜車賜食都不夠了,她還親自牽線,替丁強在鄭國娶了一房妾室。
理由當然是丁強的妻室遠在魯國,如今他孤身在外,身邊怎麼能沒有人服侍?
於是一個靠向鄭太后的世家願意捨出一個女兒,送給丁強爲妾。
丁強收下了美妾,聽說還挺喜歡此女的,鄭太后才放下了半顆心。
拉攏男人,權勢地位美色財富,她樣樣都願意給。可仍是換不回丁強的忠心。
丁強仍然一心在魯。
鄭太后固然生氣,但也不得不繼續小心翼翼的捧着丁強。
今天,丁強一進來,她就不顧太后尊位,親自起身到殿中相迎,請丁強上座,還賜下酒食,言語溫和的問候丁強的身體、他的弟子、還有那個美妾。
又送出了一堆禮物之後,鄭太后才道出今天請他來的原因,因爲前幾天,丁強送進來了一封魯王問候的信。
信是以魯王的王后,鄭太后的長女鄭姬的名義寫的。鄭姬還是個幼兒時就被鄭國先王嫁給了魯王,從那時起,鄭太后就與長女分離,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鄭太后連女兒長什麼樣都不知道,想起女兒,也只記得她小小的手,閉着眼睛睡覺的樣子。
想起鄭姬,鄭太后不免落淚。
鄭姬在信中問候鄭太后,問候小鄭王,問宮中有沒有什麼艱難的地方?米夠吃嗎?衣服夠穿嗎?冬天凍不凍?周圍有人欺負鄭太后和小鄭王嗎?
然後鄭姬說她一切都好,她與魯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經有了身孕,而魯王再次拒絕廣選良女,以充後宮。
縱使大王喜愛遊戲,也不忘陪伴她
鄭姬在信中泣道,她時常擔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義,唯有將全身的鮮血,她的眼睛、心臟、四肢,還有餘生,全都獻給大王才能報答萬中之一。
鄭太后既爲鄭姬高興,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魯王對她的女兒如此愛重,那對他們母子總會多留幾分情面。
其實說起來,魯國除了佔了鄭國的城之外,其餘什麼也沒幹。
魯國占城並不凌虐百姓,仍舊讓百姓耕種,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離開,魯國也並不阻攔。
百姓種出來的糧食,雖然鄭人要花錢才能從魯商手中買到,但……就算不花錢,這些糧食也落不到他們母子手中。
直到現在,鄭太后和小鄭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魯國供給的並不假。
鄭國各城早就視歲貢如無物了。
如果不是魯王慈悲,給他們母子送糧送布,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鄭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鄭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爲他們手中無兵!
如果他們母子手中有一支強軍,那就不會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魯王助她建-軍!
她已經想好了,若要藏軍養兵,被魯國佔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爲了這個,她一定會對魯王有求必應的!
丁強問鄭太后:“太后請某來有何要事?”
鄭太后拿出信,問:“確有一件爲難之事,還請大夫先看看這信。”丁強就接過信,讀了一遍。
關於魯國的公主紙,現在倒大多都是在鄭國製作了。因爲鄭國造紙更便宜方便,鄭地的林多、水多。
而鄭國王宮中也早習慣了用紙製品。在鄭國稱其爲魯紙。
信裡除了魯王和王后對鄭太后的問候之外,就是問鄭太后有沒有什麼煩惱?有沒有什麼人難爲她。
丁強看過之後就明白了,鄭太后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鄭太后想養一支只忠心於她的軍隊。
丁強之前一直糊弄她,問她就算有軍隊,將軍在哪裡?
鄭太后就啞巴了。
但她還是不死心。她甚至覺得丁強只是不願幫她——雖然這是真的。
她上回就對丁強說,可以先偷偷把軍隊給建起來,至於將軍,到時就從軍中選拔。
這也是個辦法。
丁強就問她,就算這樣,從何處徵丁?
鄭國各城早就不聽王令了,丁從何處來?
不至於要魯國送她吧?太后想把軍隊放在魯國的城裡,叫魯人替她養,錢糧從哪裡來?難道也讓魯王替她掏了?
那這樣養出來的兵是魯王的兵還是太后的兵?太后真會相信這樣的軍隊會忠誠嗎?
既然這麼麻煩,何不求魯王借兵給太后呢?
鄭太后當然不敢借魯兵。
現在鄭國就有一支趙兵不肯走,再來一支魯兵,那這個鄭國還算是鄭王的嗎?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趙國,當然也不會信娶了她一個女兒的魯國。
鄭太后今天當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軍隊了,而是想要幾百個健奴、壯丁,當她的私軍。
首先人數少,這點人數買奴隸就行了。魯國是出了名的販奴大國,她不敢找魯王借兵,找他買幾百個奴隸卻沒問題。
其次,養奴隸不比養兵那麼麻煩,她當然還是想養在魯國佔的那些城裡,一來她總不能把奴隸養在王宮中,二來,她也需要有人幫她訓練這些奴隸,至少讓他們會拿起長矛□□,知道衝陣殺敵。
最後,關於養奴的花費,她還是有一些積蓄的。逍遙臺上搜刮一番,還是能找出一些金銀的。
丁強這回聽她又哭訴這個,還拿出魯王剛寫來的信當藉口,他就點頭答應了。
“某還有一計,可助太后。”
丁強的意思就是說,鄭太后想要奴隸,想養兵,何不養得更遠一點?
首先,不管是養兵還是養奴,鄭太后要的是能替她殺人的刀,不是擺設。就算把奴隸養在魯國的城中不會被發現,但他們不上戰場,不打仗殺人,怎麼學得會?
藏在城裡是不會有這個條件的。
鄭太后心動了,問丁強是有更好的辦法?
丁強說,不知太后有沒有聽說?皇帝的大將軍在外面打仗,聽說有不少流民、潰兵在外遊蕩。
當然,他們到不了鄭這裡來。不過那些潰兵、流民不正好是鄭太后需要的人嗎?
如果再恰好拾到一二會領兵打仗的人,太后稍加收服就可收爲已用。
鄭太后果然心動了!
丁強說,還有,這些人在外面正好可以練兵,只要太后派出親信心腹之人去即可。
鄭太后道:“除了大夫,奴奴哪還有可信之人呢?”說罷就低頭掉淚。
丁強嘆息:“我只恐太后不信我。”
鄭太后就起身離座,來到丁強身前,伏在他膝上,“我對大夫的心,大夫到今日也不信嗎?”說罷就解了腰帶。
丁強繼續嘆,替鄭太后穿好衣服,“我如此老朽,太后仙玉之姿,我實在不敢冒犯。這樣吧,太后既然信得過,我就讓我的弟子去一趟。只是成於不成,短時間內是無法有結果的。還請太后多些耐心,稍等些時日。”
鄭太后柔聲道:“我自然是都聽大夫的。”
夏天快要過去了,秋天就要到來了。
在鳳凰臺下的各城該要交上賦稅了。每年的賦稅遠的,現在就要出發了。
但這些稅車還沒有到鳳凰臺已經有流言傳出:據說今年不交稅的城,不止那八個。
姜姬的公主城中得到的消息最快,因爲去年就有城不想自己跑,僱傭商隊的人,有的城甚至只付錢,讓商人把聖旨上要的谷糧、奴隸送到鳳凰臺來。
今年商人仍去這些城詢問是不是跟去年一樣?今年要不要“幫忙”?
卻被不止一座城回絕了。
有的城還公然對商人說,因爲朝陽公主亂政,他們決定不向皇帝交稅了。
不交糧了,也不交人了。
皇帝的稅賦大概可以分成四類,糧食和人,這兩樣是最多的,其次就是金銀,最末是奇珍異寶。
如果要排個輕重順序,對鳳凰臺來說,前兩樣是最重要的。因爲都是鳳凰臺不可能現變出來的東西。金銀還好說,一時半會沒有了不會有大事。
但是,人,壯年的男人和年輕的女人,卻不是鳳凰臺一地能產得出來的。
就像姜姬拼命的從外面買進奴隸一樣,她需要人來填充魯國,人也是資源的一種。男人可以當兵,可以種地,可以建城修路,可以有許多用處。女人可以生息繁衍。
鳳凰臺也一樣。
她也需要無數的人來填。
以前佔大頭的是花千降。
現在換成朝陽公主和陶家,也一樣需要這些人啊。他們都不會嫌自己手裡的人多。
另一個就是糧食。
鳳凰臺本身並不產糧。他需要無數的糧食來餵飽這個城中無數張口,還有城外的無數張口。
這個大頭,以前仍舊是花家佔了。
現在朝陽公主和陶然也盯着呢。
姜姬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笑得說不出話來。
“這下他們可是搬着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鳳凰臺下,陶家。
陶然一腳踢飛了眼前的臺案,案上的東西全都摔在了地上。
“好狗膽!!”
他手中捏着的是一封信,一封他本以爲與他交好,卻在信中說今年他們不交糧,也不交丁了。
“懼戰”
信中說得再多,罵再多朝陽公主,但真實的理由只有這一個詞。
他們看到了那八座城的下場。
他們擔心變成那八座城。
所以他們要把糧食存下來,給自己的軍隊吃。他們要把人也留下來,壯大自己的軍隊。
陶然氣得頭暈,但仍然感覺到一絲不祥。
他覺得,這封信不會是唯一一封。
這樣的城,也不會是唯一一個。
他有一點後悔,一點隱約的感覺。
——是他與朝陽公主相爭,才讓局勢變成這樣的嗎?
——讓天下人都看到,皇帝軟弱可欺。鳳凰臺上,人人爭權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