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

“這會兒有什麼要緊事,將我們都喚回來?”

徐心庵與唐盤、殷鵬、唐青四人走進屋來,看到屋裡徐懷、柳瓊兒、蘇老常、徐武磧、徐武坤、鄭屠、周景等人都在;院子裡則空無一人,韓奇帶着兩人堵在院門口,防止無關人等接近。

看這架勢,徐心庵、唐盤都知道徐懷使人喚他們回南裕巷,事情絕不簡單。

徐懷站在窗前,看到徐心庵他們走進客堂,才居中落座。

北上以來,他一直都在苦苦思索契丹各方面的情況明明更不樂觀,大越集結優勢兵力北征伐燕,爲何會遭受重挫?

他也一直都有奢想能夠逆轉既有的歷史軌跡。

現在他終算拂開遮眼的迷霧,但隱約若現的歷史真相,卻又是那樣的殘酷、令人無以爲力。

要說蕭林石有天大的能耐跟手腕,也不盡然。

蕭林石作爲契丹宗室之後,曾位居興義宮都部署、南宰相府知國事等重位,看着契丹國政日益衰敗,眼睜睜看着契丹男兒一茬接一茬的倒在赤扈人的鐵蹄之下,卻無能爲力。

蕭林石真要天大的能耐跟手腕,只需要在朔、應等地堂堂正正擺出十數萬精銳兵馬,便能拒敵於外,何需行這樣的險計。

然而對契丹衰敗局勢也無計可施的蕭林石在西京道佈下這樣的死亡陷阱,卻又如一張羅天大網,令徐懷即便此時已然看透,卻無力去阻止數萬大越兵馬懵然無知的踏進去。

廟堂之人,已無遠謀之人,到這一刻竟然都沒有幾人將赤扈人的威脅當一回事,他能阻止什麼?

良言難勸該死鬼!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廟堂既無遠謀,便不與之謀。

而他這時候將衆人緊急召集到南裕巷來,便是要在扈送朱沆北上之前,正式確定這個基調。

在這之前,徐武磧、周景、蘇老常他們都還傾向將陳子簫之事,通過王稟或王番稟知葛伯奕,期待這能對北征伐燕戰事有所幫助。

這一切也是他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家國情懷及忠義使然,也不覺得這個廟堂到無藥可救的地步。

徐懷他當然絕不會排斥對家國的忠貞義烈情懷。

徐武磧、蘇老常他們倘若不是有極深的家國情懷,怎可能會對他的生父王孝成有那麼深的認同;而他們倘若不是忠義之士,又怎麼可能付出那麼大的犧牲,十數年如一日蟄伏於桐柏山,掩蓋他的身世、照顧好他?

而徐懷他自己要不是奢望能力挽狂瀾,要不是想着去做點什麼,他也不可能帶着衆人冒險留在北地。

然而在他的眼裡,即便家國情懷不能棄,並不意味着要對這個廟堂忠貞義烈。

徐懷這一刻甚至要明確與既無遠謀、又爲狼貪鼠竊之輩佔據的廟堂進行切割,保證鑄鋒堂絕對的獨立性。

現在大家猶豫着不知道要不要將陳子簫之事通稟上去,還是小事。

也不說將來赤扈鐵騎如洪流南下,他們要千方百計的避免被無能而愚蠢的廟堂拖入火坑泥潭,就拿這次北上來說,他們倘若不能保持絕對的獨立與清醒,徐懷也不知道最終能有幾人活着歸來。

“到底何事,你這樣子可真是將我們唬住了啊!”唐盤笑着催問道。

徐懷將燕雲堪輿圖鋪開到長桌上,長吸一口氣說道:

“朔州守將曹師雄、曹師利率部奉朔州南附朝廷,天雄軍在嵐谷、寧武的兵馬最遲兩天後就會開赴朔州城,而我也剛剛接到王番郎君的命令,要趕在這個時間之前,護送朱沆郎君趕到朔州城督軍!”

“是嘛?”

乍聽徐懷說起這秘事,徐心庵、唐盤、殷鵬、唐青、鄭屠等人都很振奮。

徐武坤高興的說道:“朔州守將真要這麼幹脆利落的投降,看來不會有什麼惡仗要打,就能拿下西京道全境啊——心庵還抱怨編入監軍使院,沒有戰功可撈,要是從頭到尾都能這麼順利解決,還是編入監軍使院最滋潤啊!”

他們看不到隱藏在深處的危機,乍然聽到敵軍大將在戰前投附過來,怎麼可能不高興、不振奮?

即便王番、朱沆等人,又哪一個不是認定勝券成握?

這也決定徐懷以此時的地位,任何的勸告作用都抵不過一陣輕風。

卻是徐武磧、周景、蘇老常他們看到徐懷午後滿腹心事的要柳瓊兒將所有大同府的文本資料翻找出來,而且他們對徐懷又是絕對信服的,便猜想事情遠沒有唐盤、徐武坤他們所想的這麼簡單。

這時候聽徐懷說起曹師雄、曹師利投附之事也一愁莫展的樣子,蘇老常皺着眉頭問道:“怎麼,你覺得曹師雄、曹師利兩人投附是詐計?”

“……”徐懷搖了搖頭,說道,“曹師雄、曹師利本就是渤海漢人,雖說他們對中原未必有多少情義,但契丹日薄西山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實,他們也不可能是契丹人的忠臣烈子,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利用自己的漢人身份更容易爲大越接納這點,南降大越,應該沒有問題——”

“那整件事有什麼問題?”徐武坤不解的問道。

“雖說之前嶽海樓已代表朝廷與曹師雄、曹師利秘密接觸多次,朝廷也是冊封曹師雄爲忻州觀察使,但劉世中、蔡元攸以及葛伯奕猶是擔憂有詐,秘令曹師雄正式易幟之時,必須清肅朔州城裡的契丹、奚族等族衆。我率部護送朱沆前往朔州,與其說是督軍,不如說是監督朔州附軍是否照劉、蔡、葛等人的要求進行殺戮,”

徐懷說道,

“雖然王番郎君絕不對我透漏半句,但樞密院擬定的北征方略,此時在我眼裡已經完全不是什麼秘密了。你們看地形圖,東路軍五萬禁軍以及同等規模的廂軍已經在代州之雁門完成集結,將契丹在西京道的駐軍主力基本上都吸引到應州南部了。卻是我們西路軍這邊,天雄軍的集結拖拖拉拉,無疑給契丹人制造一個假象:在他們的西邊有朔州城控扼恢河兩岸,足以擋住十數年前就慘敗在他們手裡的天雄軍……”

“你是說天雄軍諸部實際上已經秘密完成快速北進的準備,但拖延不集結,實是等曹師雄、曹師利正式歸附,諸部直接奔赴朔州,甚至在朔州都不停頓,以最快速度的從西側突襲其西京道腹心地大同?”

徐武磧十數年前隨靖勝軍攻入過大同城,當時的行軍路線就是沿恢河北上,他對這種種情形非常熟悉。

“你懷疑契丹西京道主帥早已察覺到曹師雄、曹師利有問題,極可能在大同城裡藏下伏兵等天雄軍一頭鑽進去?”徐武磧問道。

“大同一定是個陷阱,這是毋容置疑的,但除了曹師雄、曹師利外,嶽海樓以及劉世中、葛伯奕不可能不在發動突襲前反覆確認大同的駐軍情況,所以說在天雄軍襲至大同城時,大同城裡一定是空虛的!葛伯奕、劉世中、蔡元攸這些蠢貨,非要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對契丹及雜虜舉起屠刀纔敢信任他們,怎麼可能不去反覆確認大同城有無伏兵?”徐懷說道,“真正的問題實際出在大越北征兵馬對契丹及諸蕃部的高壓政策上……”

徐懷又將柳瓊兒整理的一些資料扔到堪輿圖上,說道:

“近兩百年來契丹爲了加強對西京道、南京道的控制,除了本部族衆外,還一直都持續不斷的將他們所征服的鐵勒、鮮卑、柔然、奚族、渤海漢民南遷。大同作爲其西京道治,此時城裡就有近二十萬契丹及雜虜居留。此時禁軍在嵐代等地軍紀鬆馳,就多有劫掠、滋擾蕃民,等曹師雄、曹師利屠戮朔州虜民的消息,隨同突襲兵馬一併傳到大同城裡,這時候大同城裡近二十萬契丹人及蕃虜倘若被激起激烈的反抗,必將成爲突襲兵馬的死亡泥淖!”

徐武磧乃是知兵之人,這時候也是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契丹已日薄西山,其境內也是貪官污吏橫生,貴族、官吏肆意欺凌、盤剝民衆,官民對立情緒嚴重,甚至還不時有反抗事發生。

正常來說,契丹的西京留守司,絕難將二十萬契丹人、奚族及鐵勒、柔然等雜蕃組織起來對抗大越伐燕軍的北征。

另一方面,徐武磧又不得不承認契丹本族人及奚族、鐵勒、柔然、鮮卑等雜蕃民戶皆善騎射,體格強壯,善武者比例比漢民高得多,又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攜帶私藏兵甲的傳統。

要是七八萬精壯蕃民在大同城裡被人有心引導下,在大越突襲兵馬大肆殺戮、洗劫時激起激烈的反抗,三五萬突襲兵馬就一定能將其快速鎮壓下去?

而今日在肅金樓所發生的事情,也足以證明契丹密間有心在漢蕃矛盾上做文章了。

徐武磧也不覺得他們此時看透這一切,就能阻止什麼。

且不說王稟午前親自去勸戒葛伯奕,要他在軍隊搜捕敵間時多加約束軍紀,卻差點被氣出病來,也不去提禁軍那叫人頭痛、難以約束的軍紀,徐武磧心裡更清楚當朝令從中出、御筆指揮的慣例。

伐燕軍此時北征對契丹人及雜虜採取怎樣的策略,樞密院必然早已經擬定好方案,甚至就直接寫入劉世中、蔡元攸、王番北上攜帶的聖旨(御筆指揮)裡了,絕不是下面三五低級武吏提出異議,就能隨便改變的。

“王番郎君令我率二百人衆護送朱沆北往朔州,我不能拒絕,但此次北往朔州作爲督軍,也必然會隨同突襲兵馬前往大同,此乃九死一生之局,”徐懷說道,“而到這時,大家也應該看透廟堂諸公都是什麼貨色,即便王稟相公起復,孤身一人也絕不可能改變廟堂的短視本質——即便是爲社稷謀,我們也不能再對這樣的廟堂寄以太多的期待……”

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誤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五章 駐與戍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師其長技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七章 撤離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