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西進

景王趙湍深感無力受挫之際,聽徐懷說可以稍挫虜兵之志,抓住他的肩膀,情急問道:“有什麼辦法?”

“王相曾言,虜騎窺視鄭州,除了鄭州北接軹關、太行等陘,與其兵圍太原城下的西路軍相互呼應外,往西則能封堵西軍東進的通道。而西軍能否順利東進又是解汴梁之圍的關鍵,”

徐懷也不賣什麼關子,徑直說道,

“而說到西軍東進,從潼關出來,除了洛陽西邊的函谷關外,洛陽與鄭州之間,位於嵩山北麓的偃師、鞏縣、滎陽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也就是說虜兵打下鄭州之後,就算不繞過洛陽,直接將兵馬屯於函谷關之前,而是佔據偃師、鞏縣、滎陽等地,也能擋住西軍東進的道路。西軍是可以進入洛陽,但只能從嵩山南麓與伏牛山之間、經年失修的狹窄穀道,從汝州借道才能進入河淮地區,去解汴梁之圍。這不僅將令西軍士卒更加疲憊,時間也至少要拖延半個月到一個月之久,戰局將會變得更加的錯綜複雜,而令胡虜有更充裕的時間部署戰局。鄭州城大兵弱,城池四圍又開闊,易爲虜騎所圍,此時非人力能濟,但偃師、鞏縣、滎陽三城,城小倚山,守之以待西軍,便能破掉虜騎封道的如意算盤!”

鄭州是大城,一圈城牆長約三十里,徐懷率兩三千精銳填進去,即便鄭州防禦使孫化成全力配合,他也根本沒有能力兼顧這麼長的防線。

而鄭州城北鄰黃河,東面、南面皆平川,西南面有些山嶺,但起伏不大,註定會被赤扈騎兵封鎖得滴水不漏,後續再難有援兵進城來補充戰力的不足。

滎陽、鞏縣、偃師則不同,三城皆小,城牆周長約四到六裡,防禦面要比鄭州城窄得多,少量精銳更容易倚城而守。

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三城皆倚嵩山,虜兵短時間內難以徹底封死,一方面援軍可以翻山越嶺進入三城,一方面城池真不能守,徐懷他們還可以棄城退入嵩山,不是必死之局。

問題是,他們要如何進入其中一座城池,並取得指揮權?

徐懷直接率領五百精騎,假扮虜直接穿插過去,三城守將犯病了,會乖乖信他一面之辭,打開城門迎他們入內,還將整座城池的防禦指揮權拱手獻上?

還是說徐懷的臉特別大?

現在不要說進入縣城了,京畿任何一座寨子,在取得絕對信任之前,會輕易打開寨門放他們進去?

徐懷之前沒有想過這種可能,但在此時遇到無法歸京的景王,則又是另一番故事。

“……殿下安危要緊,萬萬不可行此險策!”然而未待景王開口,他身邊的中年人便先惶然勸阻,“徐軍侯倘若有把握助守一城,尚端願代殿下前往,殿下還是先去蔡州暫避!”

景王凜色說道:“鞏縣知縣是誰,我不認得,但鞏縣有兩千守陵軍,守陵使喬繼恩、都指揮使陳由貴,我都認得;也唯有我過去,他們纔會打開城門!”

鞏縣隸屬於洛陽府,城池修築於伊洛河入黃河的河口東岸,東南乃是重巒疊嶂的嵩山諸嶺,北抵黃河,西臨伊洛河,伊洛河西岸則是邙山。

鞏縣也是洛陽盆地的東翼門戶,沿伊洛河往西南,則是偃師。

京西北路雖說路治就在洛陽,但不多的駐泊禁軍早已全部抽調往東翼的鄭州、許州集中。

洛陽下轄十六縣,此時能肯定說城中還有禁軍參加防禦的,除了路治所在的洛陽城外,大概也就鞏縣了。

大越皇陵修建於鞏縣南部的深山之中,鞏縣城不僅是洛陽盆地的門戶,同時也是大越皇陵的門戶,長期有守陵禁軍駐守;這也誰都不敢擅調的兵馬。

又因爲鞏縣乃皇陵門戶,城池雖小,卻比滎陽、偃師都要堅險。

景王趙湍,與朝臣接觸不多,但他身爲皇子,作爲趙氏宗室中人,曾多次在重要祭日,代表天宣帝前往皇陵掃祭。

與地方州縣官員週期性輪替、景王趙湍接觸很少不同,守陵官員較爲固定,還多由宦臣擔任。

“請殿下三思,守陵史喬繼恩張辛與錢翊善都認識,我與錢翊善陪同徐軍候去助守鞏縣足矣。”張辛也勸景王慎行。

大越對皇子限制較嚴,親王府除了內官外,基本不設置長史、司馬、諮議參軍等職,主要以翊善、王友、記室參軍等屬官處理王府內部事務。

錢尚端作爲景王府翊善,掌侍從講授,就已經是王府屬史之首了。

張辛作爲武臣,隸屬於三衙,但在景王府也是隨侍多年的老人。

雖說他也是武舉出身,在軍中得上峰賞識,父祖也是軍中老人,一步步快速升轉擔任王府侍衛指揮使,卻沒有經歷過什麼戰事。以往他們在汴梁,對赤扈人的強弱缺乏直觀的認識,心存輕視,但近一個月來,他們追隨景王趙湍參與各種軍議,又四處勞軍犒賞,多少認識到赤扈騎兵的凌厲之處。

這次歷險,先是出汴梁城,百餘扈騎遭遇一小隊僅二十人出頭的虜兵,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就被對方殺死殺傷二十多人,剩下人等只能護送景王倉皇逃命。

虜兵突襲鄢陵城的過程,他們也是親眼所睹,虜兵根本就沒用什麼攻城器械,臨時造了一些簡易的雲梯,甚至用簡易的鉤索直接附牆攻上城頭,殺戮四方。

這短短兩三天的遭遇,叫張辛深刻認識到平時耀武揚威的王府侍衛、大越禁軍,與血戰四方的赤扈精銳差距有多大。

鞏縣是有兩千守陵軍不假,將卒還一個個儀表不凡、身材魁梧,但平時操練的多爲掃祭儀陣,指望他們守城,未必比刀弓手強出多少。

王稟、朱沆多次在景王面前稱讚徐懷與桐柏山卒英勇善戰,在張辛看來,王稟、朱沆即便沒有虛言,桐柏山卒也與他們遭遇到的虜兵不能比的,更何況徐懷身邊就帶了幾百騎兵而已,能抵什麼用?

“山河破碎,社稷無存,正需萬千士卒奮勇拼命之際,我身爲趙氏宗室之子,怎敢惜身?”景王趙湍站起來,慨然說道。

他與王稟、朱沆對局勢的變化討論很深,很清楚西軍精銳倘若被封在洛陽以西無法東進,其他諸路勤王兵馬都無力與赤扈騎兵對抗,只會眼睜睜看着汴梁城陷入赤扈人的重圍之中。

一百六七十萬人口被圍汴梁城中,城中存糧還能支撐幾時?

而他心裡也很清楚,守陵軍及鞏縣守軍都不足恃,唯有寄望王稟、朱沆對桐柏山衆人的稱讚不虛;而張辛、錢尚端陪同徐懷前往鞏縣,或能助徐懷順利入城,卻沒有辦法令喬繼恩及鞏縣其他守將,都聽從徐懷等人的主張,對防禦進行重新的部署。

“你們就三五百人如何能成事?”錢尚端也是急得直跺腳,抱怨徐懷胡亂慫恿景王冒險。

徐懷沒時間跟錢尚端、張辛解釋,跟景王說道:“還請殿下寫一封信給胡使君我們先趕去鞏縣,兵力還是略少了一些,還需要胡使君從蔡州調一些精銳,貼着伏牛山、嵩山北上,與我們會合!”

赤扈騎兵封鎖平川,重巒疊嶂的伏牛山、嵩山,暫時還是他們鞭長莫及之地,貼着山脈邊緣北上,遇敵則避入山中,甚至直接走山野小陘,最終能有三五百人趕到鞏縣跟他們會合,勝算就能多出一二成來。

錢尚端、張辛見徐懷還來勁了,竟然連筆墨都隨身攜帶,真是急得直跳腳。

在朱桐伺候景王寫信的當兒,徐懷才抽出空跟錢尚端、張辛解釋:

“錢郎君、張軍侯,非是徐懷慫恿殿下犯險,實是形勢危兇之極,非殿下不能力挽狂瀾。而此去鞏縣,也未必有你們所想象的那般兇險:首先虜兵前期心思必然還會放在鄭州,唯有先攻陷鄭州,纔會出兵西進嵩山北,我們趕去鞏縣,並不會猝然遇敵。而殿下親自鞏縣犯險,洛陽府絕不敢坐視不理,我們還有望從洛陽借調一部分援軍;此外,孫化成孫使君在鄭州,鄭州也有兩萬兵馬,未必就一定會失陷……”

張辛、錢尚端想想也是,洛陽府真窘迫,還是能擠出一些兵力來的,只是殿下未去鞏縣之前,洛陽府未必會派兵去增援鞏縣就是了!

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八章 大戰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十三章 人心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三十章 接戰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十章 收編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四章 望山津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七十章 送別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