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

“……”

青柳溪河北岸的草地上,賊騎三十餘衆從西往東疾馳而來。

倘若不是徐武坤眼疾手腳,跳下馬來一把抓住轡頭,強行將徐懷所騎之馬拽住,徐懷可能又要單槍匹馬往這夥賊騎衝殺過去。

站在寨牆之上的徐武富、徐仲榆等人,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拍打額頭,心裡都在悲鳴:

這莽貨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啊,爲何每次都要玩這麼驚險!?

要是頭鐵硬莽有用,整個桐柏山早就被那些刀口舔血、要錢不要命的賊匪霸佔了。

當然了,徐懷敢殺敢莽,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

十二三天來,又有七名賊敵被徐懷斬殺馬下。

從潘成虎率賊衆興師問罪到今日,已經整整十天過去了,徐氏族人受襲擾損傷二十多人。

賊兵也被殺死二十人。

不過,徐氏這邊取得的戰果,卻有一半皆是徐懷一人斬殺。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麼一個勇猛無前的莽貨,在關鍵時刻還是能發揮點作用,至少小股賊騎不敢再單獨跑出上柳寨活動了。

而潘成虎所部賊衆,也僅有五六十名馬兵,到此時已損失掉十數騎,現在剩下的大半都被吸引到青柳溪河北岸,鹿臺諸寨都在青柳溪南岸以及玉皇嶺中峰附近,生活、生產受到的影響就降低下來;獅駝嶺東坡新寨那邊的建設,從頭到尾都沒有停止過。

徐懷騎馬背上,假意與徐武坤撕扯一陣,卻見賊騎在三百步外放緩下來,先分出一小隊去搶佔北面的丘地,跟徐武坤嘆氣道:“現在賊兵真學乖了,又沒有上當。”

徐懷與徐武坤假意撕扯,主要還是想引誘賊騎匆忙從丘地與青柳溪之間的狹窄溪谷搶出圍殺他們。

那處溪谷地形狹窄不說,臨岸有嶙峋礁石,灘地多爲難行軟泥,賊騎不熟悉地形,倘若急着搶過那處溪谷,前列陣形一定會被拉扯開,那徐懷他們就有機會殺一波反攻,斃殺兩三賊再從容撤走。

卻不想賊騎這八九天來在青柳溪兩岸跟他們糾纏,又在他手裡損失幾名好手後,也學精明起來。

他們這邊只有五人,周景、徐忱所率的兩支小隊騎兵這時候都青柳溪河南岸,一時沒法趟水過來,這會兒好的機會,賊騎竟然都不再急着圍殺過來,徐懷也是無奈。

“潘成虎能在歇馬山立足這些年,左右大姓宗族都拿他沒有辦法,他跟手下怎麼可能個個都是蠢貨?不可能一而再上你的惡當。”徐武坤作勢拽着兩匹馬的轡頭往東走去,也不時拿眼角餘光觀察賊騎的反應。

徐武坤拖着徐懷往東撤出一箭地,與徐武良等人會合後,才重新跨上馬。

這邊是青柳溪河的一處淺灘,他們隨時可以撤到青柳溪河南岸去。

不過,賊騎控制住北側的丘崗後,卻也沒有再快速逼近,停在丘崗上的那十數騎人不停的往西北方向張望去。

徐懷他們視野被遮住,但北寨以及新寨在獅駝嶺北岸設立的哨崗,都示意北面有一隊人馬接近,徐懷與徐武良、徐武坤等人不知道來者是誰,也就先撤回到青柳溪的南岸。

這會兒他們的視野要更開闊,卻見一隊人馬從北面野柿子林後繞出,大約有百餘人,前列是二十餘騎馬兵。

隔了那麼遠,看不清人的面目以及馬步兵所扛旗幟,但從人馬所着服飾,看得出是巡檢司的武卒傾巢而出了。

鹿臺寨距離淮源巡檢司就二十里,潘成虎霸佔上柳寨,襲擾玉皇嶺都十多天了,鄧珪早不動晚不動,卻在這時候率領巡檢司的武卒趕過來?

他趕過來增援鹿臺寨打擊盜匪,還是以爲這邊兩敗俱傷了,他有趁火打劫的機會?

看到巡檢司有增援兵馬過來,賊騎也不敢青柳溪北岸野外滯留。

巡檢司是僅有百餘武卒,但作爲桐柏山之裡唯一的官方軍事機構,緊急之時可以邀請鄉兵圍剿盜匪。

而且潘成虎率賊衆襲擾玉皇嶺已經有十多天,誰知道巡檢司在州縣的指示下,跟晉、唐等大姓宗族已經談妥什麼條件,誰知道後面還有沒有更大規模的鄉兵在集結?

潘成虎再大的膽子,這時候也不敢在青柳溪北岸浪下去,數十賊騎倉促間往上柳寨方向收攏而去。

徐懷與徐武坤、徐武良也沒有急着離開,在青柳溪面側一處臨岸高地上駐足,不一會兒就看到二十數騎馬兵在唐天德的率領下,簇擁着鄧珪與另外一名身穿九品新綠武臣袍服的中年人行至青柳溪橋前。

相隔較遠,也看不太清那人的相貌。

柳瓊兒提着裙裾,在徐小環的陪同下,從獅駝嶺北岸匆忙趕過來。

獅駝嶺新寨沒有多餘的戰馬,徐小環坐到他爹徐武良馬背上,徐懷伸手將柳瓊兒拉到他身前共乘一個馬鞍。

“好快啊!”柳瓊兒花容慘淡的說道。

徐懷偷窺到陳桐給鄧珪的秘信,早就知道鄭恢等人會安排新的巡檢使來接替鄧珪,從而叫王稟的命運徹底落入他們的掌控之中。

雖說一個多月來,徐武江曾在武卒面前有提及王稟東山再起的可能,但也只是利用這點吊住大家的心氣,並沒有更多的動作。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刺客背後的勢力太大、太執着,王稟身死,刺客得手撤出,桐柏山恢復往昔的平靜,纔是對大家最好的選擇。

而王稟死於淮源,樞密使蔡鋌那邊安排了替罪羊承擔一切,到時候朝野驚擾,相形之下,徐武江投匪之事也就變得無關緊要。

或許州縣從此之後都不會去主動提及這事。

提了幹嘛?

將徐武江這些人當作新冒出來、佔據歇馬山的流寇就可以了。

能剿則剿,不能剿……

桐柏山裡頑寇那麼多家,多出一家,又翻不了天。

徐懷沒有說話,他看到北寨那裡緩緩打開寨門,徐武富在徐武磧、徐仲榆、周景等人的陪同下,往青柳溪橋迎去。

很顯然,徐武富也正期待新巡檢使的到來,期待王稟身首異處,便讓桐柏山恢復往日的平靜。

“我們回去吧!”徐懷意興闌珊的說道,似乎結局已然註定,他也不想再去掙扎什麼了。

…………

…………

“這些鼠目寸光的傢伙,大概以爲郭曹齡接替鄧珪出任巡檢使,王稟橫死淮源軍寨,一切就會恢復平靜!”

鄭恢等人藏身野杮子林裡,居高臨下可以清晰看到青柳溪橋左右的情形,見徐武富如此乾脆利落的出寨迎接鄧珪、郭曹齡,忍不住輕蔑的笑起來。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辦?”董其鋒問道。

“鄧珪如此配合我們,當然給他賺點軍功再走啊!”鄭恢笑道。

“爲何還要這般節外生枝?”陳子簫一臉好奇的問道。

“不將潘成虎這股人馬打潰掉,陳大當家你將他們納入虎頭寨,就不怕潘成虎將來也玩鳩佔鵲巢這齣戲?”鄭恢問道。

陳子簫拍了拍腦門,表示自己犯蠢了,沒有想這麼深。

見陳子簫這樣,鄭恢卻是頗爲得意,心想這樣的人最好控制,又耐着性子跟他解釋:

“這一個月來,虎頭寨暗中招兵買馬,是有四百多人手了,但近一半是新手,要是直接邀請潘成虎率三百賊衆加入虎頭寨,潘成虎即便願意屈居你之下,我們也能完全放心啊——潘成虎實力還在,不可能唯你馬首是瞻的!不管怎麼說,潘成虎被打得越慘,對收留他的虎頭寨才越感激,同時也越容易控制……”

“確是如此,先生看透人心了。”陳子簫讚道。

…………

…………

新的巡檢使人已經到淮源軍寨,就等泌陽知縣程倫英以兵馬都監的名義確認調令之後,就可以正式交接。而鄧珪這次是在交接前夕,最後率武卒深入桐柏山剿匪,各家都還是頗給面子。

接連三日,晉、唐、錢等家都陸續派出三五十寨兵過來助陣,連同軍寨武卒在內,很快就在青柳溪橋北側的營地,集結近四百人馬。

鄧珪目前還沒有新的調令,他打定主意,即便候缺一段時間,也比繼續攪和在這兇險泥潭裡更強。

這是他在淮源巡檢使任上最後幾天崗,他也就無需再去顧及地方宗紳的顏面,更無需去體恤手下這些主要來自各大姓宗族的兵卒。

待兵馬集結起來,他就驅使着往上柳寨進逼過去。

誰敢怠慢、拖延,鄧珪也是毫不猶豫的棍棒伺候,甚至還在陣前斬殺兩名不服管令的鄉兵。

當了兩年多的病貓,爺過幾天就走了,也該顯顯虎威了。

誰他娘攔着不讓他將最後的軍功撈走,誰就不要怪他翻臉不認人。

也就是在徐氏的地盤上作戰,需要徐氏提供諸多兵馬的補給以及強攻上柳寨的器械,而徐氏在這裡也人多勢衆,鄧珪纔對徐氏稍微客氣一點,不敢去驅役徐氏的族兵。

眼前這一幕,也是潘成虎看傻了,心裡悔之莫及。

他之前所以敢留在上柳寨,原是料定巡檢司才百餘武卒不足爲懼,而諸大姓宗族不會有哪家會拿自己子弟兵跟他們血戰硬拼的。

徐氏受他們威脅最大,而雙方在青柳溪兩岸糾纏十數日才那麼點死傷,主要還是折損在那莽貨手裡最多,這也足以證明他的判斷沒錯。

上柳寨是談不上險峻,寨牆也單薄,但左右村寨較多,就糧方便,更重要的是潘成虎知道越是危急之時,越不能手忙腳亂。

倉皇流竄,不僅諸大姓宗族不會輕易放過他,人心散了,賊衆各自散去,他最後能剩多少東山再起的資本?

他料來料去,卻沒有料到鄧珪會在這節骨眼上調任,而鄧珪會在臨去之時,會集結武卒鄉勇與他死拼一場……

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十一章 襲寨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五十章 編軍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六十章 職事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