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緝拿

小溪從羣嶺深處流淌而出,入冬之後水勢枯瘦,河牀上青褐色的石塊裸露出來,潺潺細流在石塊間歡快的流動着——百餘棟屋舍錯落有致的分佈於小溪下游的河谷之中,兩面乃是緩緩升起的坡崗。

清晨時分大地籠罩在薄霧之中,遠山變得模糊,稀疏的樹林隱隱約約可見,像是披了一層輕紗,別有一番韻致。

零散的馬蹄聲踏破清晨的寧靜。

田間早起的村民被從薄霧中馳出的數百馬步兵嚇住,錯愕的看着騎兵徑往呂家坳而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馬步兵趕到呂家坳的寨門前,沒有直接闖進河谷裡的村莊,分出兩隊騎兵,一隊往左首坡崗馳去,繞到呂家坳的左翼,一隊淌過溪河,往右翼的坡崗馳去。

有一小隊人馬往田間趕來,將入冬後還早起在田間勞作的十數村民召集起來詢問姓名,拿出一張名單對照。

“淅川縣尉劉武恭在此,奉京襄路刑獄司之令緝拿案犯,速速打開寨門,不得拖延!”劉武恭馳馬趕到倉促間緊閉的寨門前,將腰牌摘下來,扔到寨牆之上。

聞警倉惶趕到東寨門的呂季,探頭張望,確認是縣尉劉武恭帶隊,慌忙下令打開寨門,疾步迎上前來,驚訝叫道:

“縣尉大人是不是搞錯了,呂家坳怎麼可能窩藏案犯?卻不知荊獄司所要緝拿案犯是誰?”

呂季心裡驚詫無比,暗感寨子即便有誰犯下大罪他不知情,但刑獄司也不至於搞出這麼大動靜來啊。

這他娘是捉拿案犯,還是屠寨滅村來的?

這時候陳鬆澤御馬緩緩到近前來。

與身穿鐵甲,肩披猩紅氅衣的劉武恭不同,陳鬆澤還穿着打有補丁的襖袍,臉容枯瘦,在霧氣裡猶顯冷峻,陰翳的眼神盯看過來,像要將人的五臟六腑挖出來。

呂季看到陳鬆澤,心裡頓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強笑道:“陳爺如今也到刑獄司當差了?”

“呂員外好久不見啊。”陳鬆澤的胳脯肘倚鞍橋上,看着呂季而笑。

劉武恭到淅川上任也才一個多月,對淅川有頭有臉的耆老士紳都談不上多熟悉,之前也就見過呂季一次,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此時定睛看他不到五旬年紀,紫紅闊臉,腮幫子有些浮腫,左眉斷了一截。

“刑獄司辦案,你等配合便是,哪來那麼多廢話?”

在確認寨中並無埋伏之後,劉武恭示意身後人馬先行進寨,勒令寨丁民勇即將從寨牆之上撤出來歸家待命,由刑獄司及縣尉司的人馬接管東西寨門,這時候從左右兩翼坡崗包抄呂家坳的騎兵才收攏回來。

呂季將劉武恭、陳鬆澤一行人領導呂家大宅,再次按捺不住問道:“不知劉縣尉捉拿案犯到底是誰?呂家坳真要有作奸犯科之徒,劉縣尉招呼一聲,呂季自會將他綁到縣衙問罪,何苦勞煩劉縣尉、陳兄辛苦走一趟?”

“再辛苦也沒法指望呂員外自縛手腳跑到縣衙來投案自首啊。”陳鬆澤笑道。

“這是什麼意思?”呂季驚慌問道,“呂季一心爲善,從不與奸邪之徒過往,也自問從沒有做作奸枉法之事,前日還與縣尊大人飲宴暢談,怎麼今日就要淪爲階下之囚了?”

“此案乃刑獄司督辦,有人舉報呂員外與山賊私通。”劉武恭說道。

“絕對是有人栽贓污衊,我呂季身世清白,與山賊不共戴天,怎會與山賊勾結?劉縣尉,我呂季是冤枉的啊!”呂季叫道。

“是不是冤枉,憲司自會審查,劉某也是奉命行事,還請呂員外配合,莫叫劉某難作……”劉武恭冷冷的說道。

縣尉司轄管三班衙役,站班皁隸、捕班快手地位相對較高,州縣都不再以徭役充抵,而是折算成免役錢攤派下去;把守城門、倉房、縣獄的壯班刀弓手,一直以來都還主要從鄉兵中徵召,抵充徭役。

淅川乃京襄西屏,徐懷不僅親點劉武恭到淅川擔任縣尉,縣刀弓手擴編兩營人後,也一改以往抵充徭役的徵召,全面實行徵募制,接受府兵馬都監司的雙重管轄,指揮使、都將乃至隊率等軍吏,皆由府兵馬都監司調派,縣衙及縣尉司無權舉薦任命。

這基本上確保了州縣地方兵馬受制司直接控制。

刑獄司及軍情司在淅川的人馬有限,這麼大規模的行動,還是劉武恭統領縣刀弓手充當主力,同時從西峽都巡檢司、荊紫都巡檢司各借調一百名騎兵於外圍進行封鎖,確保核心案犯難以逃脫。

除了當場將呂季扣押下來,縣尉司人馬在控制呂家坳裡裡外外,配合刑獄司的偵稽武吏按照陳鬆澤提供的名單,將有可能經手私售官糧的管事、賬房等人一一緝拿歸案,同時還封鎖呂季大宅,搜查一切可疑證物。

這樣的事情,同時還發生在呂家在另外的糧鋪、貨棧、田莊等產業……

…………

…………

“呂季到底所犯何罪,爲何不經州縣,就直接將呂氏十數口人緝拿入獄?爾等置朝廷體制何在?”

呂季與糧鋪、田莊管事、賬戶等嫡系親信十數人被劉武恭率縣刀弓手緝拿,連同賬簿等十數箱證物一併搬入縣尉司,呂氏大宅及貨棧等七處產業暫作查封,禁人出入,在淅川縣自然是掀起軒然大波。

然而劉武恭是以刑獄司的名義辦案,除了刑獄司有憲吏參與審問外,範雍一度還親自趕到淅川坐鎮,餘漣、周鯉等人一時不便過問。

然而三天後範雍就悄然離開淅川,呂季等人還繼續被扣押在縣尉司不得脫身,餘漣拖了兩天就再也坐不住,帶着周鯉、呂方等人走入縣尉司大院,質問劉武恭到底想幹什麼,想要將呂季等人從縣尉司帶走。

“呂季所涉罪案非同小可,刑獄司直接提審,要是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縣尊大上奏朝廷糾正,劉某乃是一介武夫,只知道遵令行事,還請縣尊大人海涵……”劉武恭雖說是邊軍出身,也立過戰功,但在唐州及南陽府兵馬都監司前後幹了十數年的武吏,此時又有制司在背後撐腰,還不至於應付不了餘漣。

見劉武恭油鹽不吃,餘漣氣恨帶着周鯉、呂方回到內宅前堂,預感到情況不對勁,卻也無計可施。

雖說平時有什麼事情,餘漣作爲知縣自然有權調動三班衙役,但三班衙役卻是受劉武恭與縣尉司直接管轄。

而且在劉武恭到任之後,對三班衙役就進行了一番整頓,塞了很多楚山嫡系的軍吏進去。

這也意味着整個縣衙之內,除了餘漣他們私聘的幕僚、幕賓外,上上下下都是劉武恭的眼線。

就算上奏朝廷彈劾制司很多做法不合規制,就算奏書不被攔截,要拖多久才能遞到朝中?

更不要說朝廷真未必會搭理看上去並非有多嚴重的逾矩。

“制司參軍範雍又到淅川,此行還有通判周運澤周郎君,他們已經進了城,正往縣衙這邊而來……”

一名心腹親信跑來後堂稟報。

將南陽、襄陽、荊州併入楚山設立京襄路,汝蔡申三州作爲戰區,軍政官員悉受制司舉薦任命;非接敵州縣,除了南陽知府、襄陽知府以及荊州知州三個正印官、兵馬都監司以及個別佐貳官由制司舉薦外,其他官員還是由中樞吏部遵照舊規升轉調派。

原南陽知府寧慈已經調到中樞出任參知政事,但通判周運澤等官員卻都留了下來,甚至還擁有監察、彈劾制司、南陽府衙及諸縣官員的權力。

範雍去而復返,周運澤這次也趕來淅川,餘漣可不覺得是周運澤覺察到制司在淅川濫用職權,特地趕過來替他們撐腰來的。

也沒等餘漣與周鯉、呂方等人商議出什麼對策來,劉武恭便帶人趕到後宅前堂來,對餘漣等人說道:“縣尊大人與周縣丞、呂經承在這裡正好,制司範參軍與府衙周通判已到前衙公堂,着縣尊、周縣丞以及錢糧院呂經承一併過去,說是刑獄司將與南陽府衙及淅川縣衙共審呂季盜賣官糧案……”

聽劉武恭如此說,不要說周鯉、呂方了,餘漣都兩腿發軟。

盜賣官糧,數目驚人,乃是滿門抄斬的大罪,呂季怎麼可能不把他們供出來?

看到陳鬆澤一臉輕鬆的站在劉武恭的身後,周鯉這時候總算明白過來:

陳鬆澤那日故作狂態,在制置安撫使那裡還是發揮作用了,要不然範雍、周運澤這等人物,豈是劉武恭、陳鬆澤他們所能差遣得了的?

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