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雲陽

徐懷在龍潭嶺住了幾天,走遍龍潭嶺周邊的礦山、陂塘水庫以及燒窯場、制瓷工場、冶煉工場、制甲工坊、鐵線工場等部門,然而回到向城。

向城舊名雉縣、雲陽,位於伏牛山南麓的白河北岸山谷盆地之中,東趙河從縣城東側繞過,匯入白河——因爲宛洛西道(三鴉路)的荒廢,曾經商賈絡繹不絕的向城縣也歸於沉寂,變成默默無名的山城小縣,甚至到大越中期就廢除不置,其地域併入南面的宛城縣,僅僅在白河北岸保留向城巡檢司(軍寨)搜檢盜匪。

建繼帝在襄陽登基,唐鄧二州並置南陽府,考慮到伏牛山整體上算不上特別的雄奇,山嶺間有一些隘谷、埡口經過簡單的鋪築就可以行軍,才重新設立了向城縣,加強伏牛山南麓的防禦。

向城縣轄域原先涵蓋白河中上游涉及的伏牛山南麓地區,鄭氏父子率神武軍調往淮南後,在楚山的力爭下,????????????????朝廷將包括龍潭嶺在內的伏牛山南麓山區都劃入汝州,以便當時的楚山行營統一整頓伏牛山裡的防務。

向城縣在大半轄區劃走之後,又再次廢置,重新恢復向城巡檢司編制,將原縣城以南的區域連同向城巡檢司在內,都劃入宛城縣管轄。

楚山行營兩年多前在接手伏牛山南麓山地之後,設立龍潭嶺、雲陽等六個巡檢司(鄉司),歸於魯山縣管轄。

之後行營組織人手對前朝在龍潭嶺遺留下來的冶煉場遺址進行進一步的勘測,發現龍潭嶺以東山地存在大量的可開發煤鐵資源,早年因爲山洪暴戰、戰亂以及礦脈較深、開採不易而荒廢。

楚山這些年在桐柏山裡大規模開採煤鐵,在坑道開採方面積累大量的經驗,龍潭嶺一帶看似較深的礦脈,對楚山卻構不成什麼障礙。

當時行營考慮到需要在靠近漢水的地區建造大型鍊鐵場,以便生產的鐵料能通過便捷、廉價的水運輸往荊湖、江淮等地,通過這些價廉質優的鐵料、瓷器換取南陽緊缺的資源,便決定在龍潭嶺設立大型鍊鐵場、窯場。

由於京襄路成立的時間,制司與朝廷約定,除了戰區外,諸州(府)除主印官與兵馬都監及清田司等少數佐官由制司直接舉薦任命外,包括州府州曹及縣級官員,還維持舊制。

因此京襄路設立也有半年多時間了,制司也沒有提向城重新置縣的事。

龍潭嶺即將因爲新式水輪機的使用,成爲京襄第一座劃時代的工業城鎮——制司所在的泌陽城以及南部的宛城縣都地處平曠,又不靠近煤鐵礦區,缺乏集中發生水力生產的條件;到年底之前與煤鐵及水力生產直接相關的人口將有可能增加到十萬以上,再加上駐軍以及其他方面的配套輔助人口,很可能會達到十五到十八萬之多。當世除了都城以及極少數位於水陸交匯要衝之地、同時又是監司所在的大城、雄城之外,極少有哪座城鎮會有這麼大規模的居住人口。

此時的泌陽,加上駐軍,也不過十萬人居住規模。

而且整個東趙河沿岸,要照三十萬集中居住人口進行規劃,很多規劃、配套工作都需要立刻啓動起來——原先的城池僅有六七百步見方,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同時分到幾個鄉司進行管理,顯然也跟不上形勢了。

然而向城重新置縣,勢必就得接受朝廷委派官員,同時水輪機的機密即便長期肯定難以做到保密,但也一定要爭取更多的時間,以便京襄在水力生產方面形成規模化優勢——

制司內部也討論過幾回,在好幾個方案之間猶豫,到這時候還沒有最終拿定主意。

徐懷經過這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回到向城縣的舊縣城,住進原縣衙,今日的巡檢????????????????司衙署之中,在朦朦春雨之中,與此行相隨的衆人說道:

“這邊看來還是有成立雲陽特別行營的必要,這個特別行營,不跟朝廷討要官職,僅制司內部掌控——七叔知兵善戰,這兩年也兼理都水、營造、軍械等事,我看就請七叔擔任這個特別行營的統制,主持向城-龍潭嶺-雲陽關一帶的建設、生產以及衛戍等事,你們看怎麼樣?”

王氏上一輩僅剩排行老七的王舉,範雍原乃王氏家將;而徐氏這邊,老一輩存在就多了,但真正能叫徐懷稱叔伯的,也就徐武磧、徐武坤、徐武江、徐武良、徐灌山等人,其他徐武磧排行老五、徐武坤排行老七、徐武江排行十七,而徐武灌山、徐武良不在五服之內,在徐氏沒有排行。

王舉此時率商團踏上遠赴瀘水的征程,不知道多久纔有可能返回泌陽,徐懷所說的“七叔”,自然是指徐氏老七徐武坤。

徐氏除了徐武磧以制司兵馬都部署、司馬,負責軍務方面的工作外,徐武江出知荊州兼領荊州兵馬都監,徐心庵出任左軍統制兼申州行營統制,徐四虎、徐忻、徐憚等人都在軍中擔任重要將職,徐武良出任營繕司左參軍,徐勝出任鑄鋒堂左參軍,現在設立雲陽特別行營,徐懷主張徐武磧從馬步兵院左參軍改任行營統制,徐氏在京襄的權勢也更加顯赫了。

不過,衆人對此也沒有什麼意見——徐氏原本就是徐懷統治京襄最重要的根基之一,王氏相比較之下還要略弱一些。

而說到徐武坤個人,他不僅早年就在靖勝軍任武吏,在徐武宣與徐武磧、蘇老常秘密將徐懷救到桐柏山撫養後,徐武坤也是關懷備至;徐懷崛起於桐柏山,徐武坤更是第一個站出來鞍前馬後奔走相隨。

徐武坤現在年近六旬,筋骨再不如以往那般強健,統兵陣戰可能不如陳子簫以及王憲、唐盤等後起之輩,但他性情沉穩,閱歷豐富、經驗老道,追隨徐懷左右的時間也最久,對徐懷冶政之法的精髓極爲清晰。

徐武坤即便不再安排到第一線督戰,統領雲陽特別行營也是完全能勝任的。

大家經過這一趟的實地視察,看到新式水輪機過去近一年時間裡在各個領域的實際試用,心裡都非常清楚龍潭嶺,或者說雲陽特別行營,即便暫時不跟朝廷討要具體的官職,但未來在京襄整個大局中的重要意義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也確實需要一個足夠分量的大將在此坐鎮、統領這裡的全局。

再說其他可能比徐武坤更合適的人選,也都身居要職脫不開身。

徐懷又與史軫、韓圭、徐武磧等人研究將煤鐵監、軍械監兩個衙署,甚至匠師學舍都搬到雲陽來。

徐懷單獨設立煤鐵監、軍械監,除了其在京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外,更主要的還是推動工造之法融會貫通、迭代發展,絕不能侷限於現有的成績。

畢竟當世工造之法不存在絕對無法跨越的鴻溝,也不可能絕對保證京襄所掌的先進工造之法永遠不泄密出去。

京襄需要的是一個不斷融會貫通、不斷迭代發展的工造體系。

既然要將雲陽打造成第一座劃時代的工造之城,承擔相應主要推研重任的煤鐵監、軍械監,都遷到雲陽,緊密跟隨着實際生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制司對煤鐵開採、冶煉以及軍械製備上的需求及反饋,按月聯絡、彙報都是可以的。

考慮到防衛、人員組織及保密的必要性,雲陽後續所建的生活區,還是以屯寨爲主,但東趙河沿岸建設用地緊張,屋舍要多建磚樓,甚至可以仿效廣南等地,利用坡地建吊腳樓。

接下來拓寬三鴉路以及修建雲陽關,也是當務之急。

進一步拓寬三鴉路,不僅可以加強雲陽與南陽府腹地的人員與物資流動,龍潭嶺所出的鑄鐵件、鐵器以及各式兵甲等種種物資,只需要走三四十里陸路,就能運抵汝水主要支流的沙河中游碼頭,再快捷便利的運往汝蔡諸城,支援前線作戰。

雲陽關城選址位於魯山縣與向城縣的分水嶺之上,除了就近屏蔽、保護龍潭嶺外,更是南陽盆地的西北門戶,駐以精銳,也可以快速增援魯山、汝陽、樑縣等地。

說實話留給京襄的時間還是太少了。

倘若赤扈人今年秋冬不在中路集結大軍進攻,叫京襄能多苟住一年進行內部治理、發展,各方面的物資都相對充沛起來,不要說赤扈人集結二三十萬大軍了,就算是集結四五十萬兵馬往中路碾壓過來,徐懷都不帶眨眼的……

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四章 景王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十章 去淮川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章 七寸第二十章 問策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十一章 襲寨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