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沒什麼毛病,可仔細分析,卻都部都是毛病。
吳太妃覺得自己的腦子有些不夠用,本以爲她今日來鳳霞宮告狀,就算太后不替楚貴找回顏面,至少也會對白洛箏那個賤人訓斥三分。
結果,太后不但對白洛箏沒有一點斥責之意,反而還將罪魁禍首的帽子扣到了楚貴的頭上。
“太后,我知道安怡郡主是您剛剛認下的義女,可國有國法,宮有宮規,您不能因爲她曾有恩於您,就讓這麼一個外人破壞了咱們宮裡守了數百年的規矩。”
“你說的那些繁文縟節,哀家已經下了口諭,若非重大儀式,安怡郡主可以不必遵守。這件事你之前不知道不要緊,只要現在能記在心裡那就夠了。”
吳太妃聽了這個回答真是又氣又恨。
她緊緊咬着自己的下脣,心裡暗罵這衛太后真是不識好歹,爲了一個丫頭片子,居然連宮規這種東西也能免去。
她氣得很想一走了之,可想到捱了整整三十個耳光的楚貴,又忍不住想要爲對方報這個私仇。
想到這裡,她只能做小伏低道:“既然太后已經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我要是再繼續胡攪蠻纏,倒顯得有些爲老不尊。
不過,就算安怡郡主再怎麼不把宮規當回事,如今她暫居在後宮之中,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影響。
我聽宮中不少人都在謠傳,說安怡郡主跟攝政王私交甚篤。
郎有情妹有
意本來無可厚非,可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安怡郡主是太后的義女,攝政王又是太后的親兒。
就算兩人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名義上,也是義兄妹。
安怡郡主卻不顧廉恥的將王爺引入她下榻的閨中,傳揚出去,打的不僅是太后的臉,就連咱們皇家的名聲,怕也要被她給影響了去。”
衛太后好懸沒被吳太妃這番話給氣到吐血,這該死的女人一計不成居然再施二計,連她的璟兒都敢拿出來利用,真是不識好歹!
趙璟接二連三找各種理由進宮見白洛箏的確有些於理不合,不過,她這個當孃的私心非常重,一方面想給白洛箏一個尊貴的身份,一方面又想讓兒子儘快抱得美人歸。
所以每當趙璟找理由進宮的時候,她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等着白正傑建功立業,名聲受損的白家也能借着這個機會再次擡頭。
到那時,皇家王爺與侯府小姐正式結親,就變得順其自然,理所應當了。
結果吳太妃竟然將這件事視爲醜聞,抵毀白洛箏的同時,還不忘把趙璟也給搭了進去。
饒是衛太后脾氣再好,此時也有些動了怒。
“哀家相信,璟兒也好,箏兒也好,他們都是懂事又懂禮的孩子,至於皇家的名聲,沒有哀家的允許,他們要是敢隨意破壞,哀家到時候自有法子收拾他們。
況且洛箏只是哀家認下的義女,跟璟兒之間沒有任何血緣牽扯,別說他們現在沒什麼
,就算真有什麼,也傷不到皇家顏面。
你有這個時間在這裡編排旁人是非,倒不如多找幾個大夫給楚貴瞧瞧。哀家可是聽說了,楚貴被打得很重,千萬別留下什麼後遺症纔是。
另外,有些話哀家早就想對你說了,先帝爺已經過世兩年,咱們這些孤兒寡婦能夠在當年的那場奪位之戰中存活下來,都是老天爺長眼,給咱們賜的後福。
你久居深宮,這些年也吃了不少苦頭,如今天下總算是太平了,與其像當年那樣爲了爭寵而勾心鬥角,倒不如想想如何享晚年之福。
吳太妃,你要是信哀家的,就聽哀家一句話,別把眼皮子放得那麼淺,知足焉能長樂,至於其它的是是非非不要隨便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活得更快活一些。”
衛太后這番話算得上是仁至意盡了。
她知道吳太妃私底下跟沈家走得很近,也知道沈家那個老太太三五不時就跑進宮跟吳太妃打小報告。
沈家和白家這些年因爲各種各樣的事情結下了不少怨恨,如今白洛箏被封爲安怡郡主,對沈家來說,無疑是兜頭給了他們一棍棒。
如果沈家夠聰明,就該懂得適可而止。
若是沈家想利用吳太妃在宮裡興風作浪,她只能說,沈家和吳太妃這主意打得實在是不怎麼美妙。
吳太妃當然知道衛太后話中所影射的含義,她心裡懊惱憤恨,面上卻不得不對衛太后的訓斥笑臉相迎,虛心接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