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袖低聲伏在月牙耳邊說:“你細細地看那柄壺,外形是一捆束着的柴薪,而被束的幾十根柴爿皆由雕刻精細的鬆幹,梅莊,和竹枝混合而成,其中兩端梅莊的自然衍生的枝幹別分成了壺嘴和壺柄,構造自然且頗具情趣,中間一段尚未突出的竹竿節頭,巧妙地被當做壺蓋的綴子,而那困住柴薪的又正是一根細嫩彎曲得可以當做繩子的竹梢,此壺雕工精湛細膩,松樹皮的紋路根根逼真可見,且又取了‘松竹梅’歲寒三君子形容品行高潔之意,因此,這把壺若不出我所料,應該是制壺名家陳鳴遠的佳作。”
月牙聽懷袖講解的聽得入了神,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那柄壺細細打量,心中對懷袖的博學越發佩服的五體投地。
此時,無爲宮女已將茶具一一陳設妥當,依舊順序退下去了。
正當懷袖仔細品裳眼前新擺放出來的精緻茶具時,突然耳邊一陣鏗嘣清脆的琵琶聲想起,音韻婉轉流暢,懷袖仔細辨聽,所奏之樂正是有名的古曲《月上東山》。
樂聲飄渺之中引入一位身着絕豔華服的麗人。懷袖看得不覺一怔,這位女子正是那日與康熙並轡而行的裕妃。
只見她輕挪蓮步,婉轉腰身,芊芊細腰如風擺柳枝一般婀娜嫵媚,頭上簪環叮咚,金步搖巍巍燦動,甚是華貴。她步進入殿內,身上異香頓時四下盈溢,四下所座皆爲之沉迷不已。
懷袖因不慣聞濃重香味略皺了皺眉,中原所產香料清淡居多,心下猜到其必定是用了西域進貢的香料薰了衣衫。
一曲終了,裕妃舞罷款款下拜。
康熙眉眼含笑,溫聲問道:“不知裕妃親自獻藝,爲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茶?”
果然豔壓羣芳,氣質不俗,懷袖心中暗想。
“臣妾本手拙,不慣於擺弄這些精緻的玩意兒,可那日翻看了一遍報名的帖子,見衆命婦侍妾皆踊躍參與,臣妾想若此刻臣妾還推卻躲懶不肯爲太皇太后,皇上以及衆親貴們增添些情趣,便有辜皇上平日對臣妾的提點和所沐皇恩,因此,臣妾便獻醜爲衆人添些情趣罷了。”說完再次盈盈下拜。
裕妃雖然身子下落,可一雙美目卻溫情直至送進康熙的眼睛裡。
懷袖心中暗歎:巧舌委婉,再加上媚眼如波,怎會不討得皇上的歡心?
康熙溫柔說道:“那就辛苦裕妃了,開始吧。”
裕妃緩緩步入茶海後面落了座,如青蔥般的玉指流連於杯盞之間,如初成形的蓮藕,豐潤曼妙。
懷袖看了看對面幾位滿八旗的王爺,瞪着眼珠子一刻不離那裕妃的身段,口水都流出來了,若不是估計皇家威嚴,恐怕還不知如何放肆。
懷袖淺然淡笑,脣畔先露出一絲不經意的輕蔑之色,收了目光,繼續觀賞裕妃的茶藝。
裕妃所選的茶葉雖然也是烏龍茶,卻比其他的幾位在行,她擇了福建安溪著名的四大烏龍茶之一的黃金桂。
旁邊有宮女端過來一個白瓷盆,裕妃淨了手,開口說道:“黃金桂乃烏龍茶中名品,茶乃是聖潔靈物,在沖泡之前,必定要先洗淨凡塵,讓燥然至氣收斂,心變得祥和安穩,方能體會茶的恬淡氣韻。”
康熙耳中聽着,忍不住微微點頭目露讚許神色,凝心專注欣賞着裕妃的茶藝表演。
淨手畢,裕妃又拿起火針輕輕撥動了幾下紅泥爐中的炭火,炭火頓時熊熊燎旺起來,裕妃口中說道:“接下來便是觀火候湯,靜心觀賞炭爐中的火相,從熊熊燃燒的火相中領悟生靈之短促和華彩……”說話間,提樑銅壺內的湯水已經翻滾起來。
裕妃墊了茶巾,緩緩提起壺水放置在銅架上說:“俗話講煎茶最難的便是侯湯,需燒至‘涌泉連珠’爲最佳。”
“原來燒個水都有這麼多的名堂呀?”月牙悉心瞧着裕妃所行茶藝,口中忍不住低聲感嘆道。
“下一步爲:仙鶴沐浴”這一道前面衆人做茶藝時皆講解過,不過是洗滌茶具一步,裕妃便不再多做講解,只精細洗過完了。
“此一步爲:烏龍入宮。”裕妃拿起茶匙盛了幾顆茶球分別放置在兩個白玉的燙過三才杯中,蓋了蓋子搖晃起杯身來。
口中不忘解說道:“此一步最爲重要,稱之爲:震甌搖香。趁着三才杯還尚溫熱,是茶在杯中均勻受熱,可搖出其幹香。”
說着舉起另一隻三才杯同時搖晃了幾下,放在小托盤內,親自端了走至孝莊和康熙面前拜道:“請太皇太后和皇上初聞幹香。”
太皇太后和皇上各自拿起一盞來,將杯蓋輕輕開了一道縫隙,一股溫熱的馨香頓時溢了出來,孝莊點頭道:“果真比平日直接沖泡的香味濃許多!”
裕妃直等到孝莊與康熙聞過香後,將杯收了方纔回至位置上,掀開兩隻杯盞,用懸壺高衝的手法向三才杯中衝入滾燙的開水,水柱如銀,向着玉杯內傾瀉而下,如山澗的飛瀑一般,裕妃緩緩開口道:“此一步爲:高山流水。”
“此步原應爲‘銀河飛瀑’”懷袖看得入神,聽至此處有誤,便無意識地輕聲矯了一句。
懷袖說話的聲音極低,旁人是聽不見的,而康熙卻偏偏將這一語收入耳中,目光側飄過去,見懷袖仍舊目光專注於湯水之間,康熙忍不住輕輕地彎了彎脣角。
水已注入白玉杯中,裕妃輕輕端起其中的一盞,用杯蓋颳去沖茶是泛起的淡黃色泡沫,而後用杯中的頭泡湯汁把杯蓋沖洗乾淨,旁座有人忍不住驚詫問道:“爲何將茶倒掉了,多可惜呀?”
裕妃淺然一笑說道:“此是頭一泡,稱之爲風吹浮雲,黃金桂的第一炮是用來溫潤茶葉的,因此通常不飲用。”衆人聞聽皆瞭然點頭。
裕妃緊接着第二次將滾水注入兩隻三才杯內,沖水時依舊是輕輕地提高了壺柄,並解說道:“此一步再次注入溫湯,稱之爲:再注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