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誰泄露了消息,或者是有人故意泄露,兩天之內,齊王殿下即將迎娶廣陵公主,同時登基爲帝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中都,同時以驚人的速度向天下各郡擴散。
這個消息遠比收復洛陽更加震撼人心,一時間,熱烈的輿論壓到一切,街頭巷尾,客棧酒肆、樂坊青樓,到處都在談論這件事,這確實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好事。
北隋這個國號已經失去了最初的作用,隋朝已經消亡幾年,大家對這個短暫的王朝失去了興趣,很多人對北隋這個國號開始憎惡起來,儘管大家都知道北隋只是短暫國號,但它的存在就像一個王朝的尾巴一樣令人不爽,令人沮喪。
現在齊王殿下終於要登基開國,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這讓每個人對新王朝都充滿了期望。
三元酒肆內吵成了一團,關於新王朝的國號大家各抒己見,每個人都言辭鑿鑿,相信自己一定會猜中。
“新國號肯定是齊,像李淵祖孫幾代都被封爲唐國公,他登基前又叫唐王,所以才定國號爲唐,齊王殿下應該也是一樣,建立齊朝應該是慣例。”
“胡說!怎麼會是齊朝,齊朝就應該定都在齊郡纔對,這裡是魏郡,又是戰國時魏國的中心之地,國號應該是魏,叫做魏朝纔是。”
“你才懂個屁!北齊的都城在哪裡?不就是在鄴城嗎?和齊郡有什麼關係?”
“你自己也說了,幾十年前纔有個北齊,現在又叫齊朝,不一樣是北齊的尾巴嗎?”
“那魏朝也一樣,齊王殿下是姓張,可不是姓曹!”
“我看不如叫晉,韓趙魏不都是從晉國分出來的嗎?”
“又不是定都在太原,叫什麼晉朝!再說已經有一個短命晉朝了,太不吉利,還是應該定國號爲魏纔對。”
食客們的爭論聲音越來越大,調門越來越高,齊朝幫和魏朝幫兩撥人怒目而視,就恨不得要打起來。
掌櫃對這一幕早已習以爲常,暗暗搖頭,真是一羣市井村夫,若是紫微閣議事肯定要比這個文雅的多,也不會討論齊朝魏朝這種沒水平的話題。
但掌櫃若有機會進紫微閣旁聽一次,他一定會爲自己的結論感到羞愧,紫微閣議事文雅倒不假,但相國們的發言內容比這羣市井村夫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關於新國號的商議,紫微閣已經進行過多次了,他們各抒己見,基本上分爲三派,一派是主張國號爲齊,以韋雲起、楊恭仁和陳棱爲代表,他們主張沿用齊王的稱號,將齊王升格爲齊帝,比較符合慣例,也是一脈相承。
另一派是主張國號爲魏,以蘇威、李綱和蕭瑀爲代表,中都自古便爲魏地,春秋時是衛國之地,戰國時屬於魏國,既然建都於魏地,那麼建國號爲魏更有說服力。
還有一派只有盧楚一人,屬於少數派,他主張定國號爲燕或者趙,他的理由稍顯單薄,他認爲無論齊魏,在數十年前都已有國號,在史書上不好記載。
而燕趙兩國都曾是河北大國,尚未有王朝用過這兩個國號,所以他傾向於燕朝或者趙朝,而且這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意見,也是河北世家們共同的心願。
他們三派在紫微閣時常討論此事,只是那時齊王登基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所以大家雖然意見不合,但也沒有過多爭論,反而有說有笑,引經據典,當做一次次有趣的學術辯論。
但今天就有點不一樣了,齊王已經同意考慮登基,新國號確定也就迫在眉睫了,他們都希望最後選擇自己的方案,所以爭論開始激烈起來,氣氛也略有點變得緊張。
不過爭論得再激烈也沒有用,按照慣例,紫微閣用投票來決定最終方案,但這一次有點尷尬,齊魏都是三票,盧楚便是關鍵一票,可盧楚又有自己的方案,他主張建立燕或者趙,他不支持齊也不支持魏,盧楚明言,如果齊魏雙方聯手先否決自己的方案,那麼最後他寧可棄權,也不投票表態。
這時,一直旁聽的尚書左僕射張玄素笑道:“幾位相國就別爭了,我覺得殿下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聽一聽殿下的方案,讓殿下來決定吧!”
衆人皆啞然失笑,這大半年主公都不在中都,他們已經習慣紫微閣獨立決議,爭了幾個月,卻忘記了齊王殿下的態度,簡直荒唐可笑。
這時,門外侍衛一聲高喝,“攝政王殿下駕到!”
說曹操曹操就到了,衆人紛紛起身,只見大門開啓,張鉉快步從外面走了進來,衆人一起躬身施禮,“參見攝政王殿下!”
“各位相國免禮,請坐!”
大家又坐下,張鉉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見中間圓桌上的議事牌寫着‘國號’二字,便知道今天紫微閣在商議新朝國號。
張鉉便笑問道:“不知各位相國是否有了定論,國號已有共識了嗎?”
張鉉也從杜如晦的報告中得知,議事堂已經商議了幾次國號,但意見分歧很大,一直沒有共識,不知今天他們是否達成了共識?
蘇威躬身道:“啓稟殿下,大家意見還是難以達成共識,但基本上集中在齊和魏上,當然,盧相國主張燕趙,也是一種方案,請殿下定奪。”
張鉉微微一笑,“爲什麼要選齊魏,數十年前已經有了元魏和高齊,如果再定它們,豈不是會讓人產生困惑?”
韋雲起道:“啓稟殿下,這個其實問題不大,無論高齊還是元魏,他們都是異族建立的王朝,並不是正宗漢人王朝,對傳承毫無影響,假如國號爲晉,倒是真不妥了,所以請殿下不用忌諱這一點。”
“可在我的思考中,齊和魏都是第一批放棄,可以坦率告訴大家,我不會選這兩個國號。”
衆人都愣住了,他們爭論了幾個月,卻被攝政王殿下一句話便否定,一點回旋餘地都沒有,這讓衆人心中頓時充滿了遺憾。
張鉉看出了衆人眼中的失落,又淡淡道:“很抱歉各位,我一直忙於戰爭,很少有時間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議此事,這是我的責任,我向各位相國道歉。”
衆人嚇了一大跳,紛紛道:“殿下不必如此,爲殿下分憂是爲臣之道,但這種重大決策應該由殿下決定。”
蘇威好奇地問道:“請殿下給我們說一說,殿下有什麼考慮?我們大家一起商議。”
張鉉微微笑道:“我先後考慮過四個國號方案,一個是雍,關中之地,那是我的故鄉,不過雍和庸同音,所以這個方案最先放棄,其次是漢,繼續傳承我們的大漢王朝,後來考慮到漢朝太強勢,我們的新帝國很難再超越漢王朝,反而淪爲牙慧,所以漢方案也放棄了,最後還有兩個方案,一個是衛,一個是周,大家可以商議。”
大堂上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蘇威問道:“殿下爲何選擇春秋衛國,而不選擇戰國魏國?”
“首先我們定都之地便是從前的衛國土地,這算是一個傳承,其次衛國沒有同名王朝,不用擔心什麼忌諱,其三則因爲衛國是春秋戰國延續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存在了九百年,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吉利。”
衆人都沒有吭聲,雖然攝政王解釋了三個理由,但大家都覺得有點牽強,而且衛是防禦之意,偏向於守成,缺乏一種進取精神,這個國號對立國不利。
衆相國商議一番,蘇威又道:“殿下,我們都一致認爲‘衛’字不吉,還不如直接選用戰國之魏,如果殿下也不願接受魏國,那麼我們大家再來商討一下週朝。”
張鉉沉思片刻道:“不如這樣,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來參加投票以決定國號,紫微閣可以草擬四個國號,就以齊、魏、趙,再加上我提議的周,四個國號以多數票決定,如果選中齊魏之一,我也會尊重投票結果。”
衆相國面面相覷,雖然大朝時也常常允許其他官員共商重大政事,但讓大臣們投票決定,這還是第一次聽說,讓人感覺有點在分散紫微閣的權力了。
不過衆人卻不願意向分權方向考慮,而寧可認爲攝政王是在考慮增強國號的認同感,如果是這樣,朝官共決也並無不可。
七相國又商議片刻,很快達成了共識,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朝官共決,國號很可能就是齊或者魏。
蘇威代表衆人對張鉉道:“我們完全同意殿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