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反戈一擊

在糧食不足的緊迫驅動下,許軍的進展十分迅速,兩天後,宇文智及和元敏便率領六千軍隊進入了東海郡境內,軍隊只帶了三天的乾糧,不足以支撐他們抵達朐山縣,只能靠沿途掠奪來補充軍糧,他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三十里外的沭陽縣。

一路上元敏十分沉默,事實上,在年初時元敏便接到叔父派人送來的信,告訴他元家已不可能再取代李氏了,家族已決定放棄立國的計劃,催促他儘快返回長安。

幾個月來,元敏幾次想離去,但都被宇文化及察覺,宇文化及盛怒之下要殺他祭旗,多虧宇文智及力保才被寬恕,但宇文化及還是不放心,下令宇文智及負責監視他,並威脅兄弟,如果元敏跑掉,他宇文智及也將同罪。

也正是這個緣故,宇文智及去哪裡都要帶上元敏,包括這次去東海郡搶糧。

宇文智及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滿道:“元兄怎麼整天鬱鬱不樂的,就像欠錢被逼債一樣。”

元敏若有所思,緩緩道:“其實我之前就給陛下說過,我們應該和王世充聯手,南北夾擊瓦崗軍,瓦崗軍必敗無疑.......”

不等他說完,宇文智及便冷冷道:“然後就派你出使,等走到一半時,你就轉道去長安了,多吧!”

“這話怎麼說呢?”

宇文智及哼了一聲,“別以爲我不懂你那點小心思,你覺得我們宇文氏要完蛋了,所以你就想先溜,然後撇清和我們的關係,告訴你別做夢了,要不是我顧及從前的交情,你早就該死了。”

元敏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狡辯道:“是因爲你們不聽我的方案,所以才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若聽我的方案,我們早就佔據荊襄了!”

宇文智及惡狠狠地逼視着他,“我可沒有忘記,當初極力勸說我兄長北上徐州的人是誰?現在又想賴賬,當我是白癡嗎?”

說完,宇文智及狠抽一鞭戰馬向前軍奔去,那邊正有士兵在找他,望着宇文智及遠去,元敏恨得拔出戰刀,周圍幾名騎兵忽然警惕地望着他,一齊按住刀柄,這是監視他的士兵,元敏無奈,只得恨恨地將刀插回了刀鞘。

此時沉沉的夜晚即將過去,月華如水,草地、樹林、河流和山坡都蒙上了一層銀色的光暈,大地顯得各位寂靜。

軍隊已經停止前進,前方被一條波光粼粼的大河攔住了去路,這是沭水,發源於琅琊郡,流經大半個東海郡,最後流入東海。

沭水寬三十餘丈,水流比較平緩,而對岸就是沭陽縣,月光下,士兵們可以清晰地看見縣城城牆。

宇文智及看了看河水寬度,水流雖然平緩,但河水卻很深,他的大部分士兵都不會水,必須搭浮橋才能過河。

宇文智及隨即令道:“第四營、第五營和第六營去砍樹搭建浮橋,其餘三營士兵就地休息!”

出征的六個營中,前三營是宇文智及的嫡系,後三營是大將宋濤的隊伍,宇文智及當然會區別對待。

三千士兵罵罵咧咧地去周圍砍樹搭橋去了,其餘士兵則疲憊地坐在官道兩邊休息,宇文智及見士氣有點低迷,便對衆士兵打氣道:“等拿下沭陽縣,大家可以隨便搶,女人隨便玩,只要拿得動,財物可以統統帶走。”

宇文兄弟爲了掌控這支驍果軍,他們用了很有效但也是最惡劣的辦法,放縱軍隊搶掠****,軍隊士兵大多是關中人,一心想發財回家,對徐州地區沒有什麼認同感,半年多來,他們給彭城和下邳兩郡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但另一面,宇文兄弟卻由此控制住了這支軍隊,儘管他們付出了極大的道義代價,但這種代價對他們兄弟已經無足輕重了。

在宇文智及的承諾和鼓動下,數千士兵的士氣開始振作起來,砍伐大樹搭建浮橋的速度也加快了,人人都渴望着渡河殺進沭陽城內。

就在這時,大地忽然輕微地震動起來,不少士兵都察覺到了,躺在地上的士兵紛紛跳起身,驚恐地四下張望,這些士兵原來都是驍果騎兵,雖然戰馬當了軍糧,但騎兵的經驗還在,他們都立刻意識到這種震動意味着什麼,士兵們一片混亂,很多人大喊大叫。

“騎兵來了,有騎兵殺來了!”

宇文智及也愣住了,半晌,他忽然反應過來,立刻喝令道:“軍隊立刻集結!”

這時,在南面樹林裡砍樹的士兵哭喊着奔了出去,在他們身後,黑壓壓的騎兵從樹林內追殺了出來,雪亮的戰刀劈砍,銳利的戰槊無情刺殺這些四散奔逃的許軍士兵。

在西面和北面,鋪天蓋地的騎兵向河邊疾速奔來,許軍列隊還沒有完成,北面的數千騎兵便率先殺到了,裴行儼揮舞長槊大吼:“給我殺,殺絕這些畜生!”

馬蹄翻飛,在狂飆中奔入敵軍隊伍,無數士兵被戰馬衝撞摔倒,在鐵蹄下哀嚎掙扎,但冰冷的槊尖無情地刺穿了他們的胸膛,儘管許軍士兵拼死反抗,但勝負依然沒有任何懸念,三萬騎兵將六千步兵團團包圍,許軍士兵除了在絕望中死去,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元敏逃亡的念頭也終於斷絕,他死在亂軍之中,馬踏如泥,沒有人認識出那具血肉模糊的屍體便是江都事變的策劃者,他的人頭被一名士兵割走請功。

在絕望中,上千名士兵跳進沭水逃命,但大多數跳水士兵都被沉重的鎧甲拖進河底,只有極少數水性不錯的士兵及時脫去盔甲,泅水逃到對岸,他們害怕被民衆所殺,跌跌撞撞地向遠處奔去。

天快亮時,隨着最後數百士兵被騎兵殺死,這場屠殺終於結束了,六千士兵除了不到百人泅水逃生外,其餘士兵或被騎兵殺死,或淹死在沭水裡,隋軍不留戰俘,這些士兵罪惡深重,不值得憐惜,隋軍必須用最嚴厲的懲處來贏得徐州民衆的擁戴。

主將宇文智及卻沒有死,被隋軍騎兵認出,在突圍逃跑時被隋軍活捉,宇文智及被兩名士兵五花大綁拎地到裴行儼面前,他雙腿發軟,已經站立不穩。

“宇文智及,想不到你也有今天?”裴行儼冷冷道。

宇文智及嚇得面如土色,戰戰兢兢道:“我願勸說兄長投降,望將軍饒命!”

裴行儼搖搖頭,“我不會殺你,因爲我沒有權力殺你,你和宇文化及的生死都將由齊王殿下決定,拉下去打入囚車!”

宇文智及被帶了下去,裴行儼看了看被鮮血和屍體覆蓋的戰場,他心情着實不爽,這些士兵太兇悍,騎兵也傷亡了近千人,裴行儼隨即對左右令道:“打掃戰場吧!然後我們去朐山縣迎接主帥到來。”

宇文化及怎麼也想不到,他想殺向東海郡奪取朐山縣的糧食,但北隋攝政王張鉉卻在此時抵達了東海郡。

當然,張鉉只是路過東海郡,他是去江都視察,作爲北隋的實際最高統治者,當他的軍隊拿下戰略要地時,他就應該及時出現在那裡,安撫民衆,贏得當地大族支持,更何況江都還是他曾經呆過之地,對那裡有着一定的感情。

張鉉是在三千軍隊的護衛下抵達東海郡,受到了東海郡官民的熱烈歡迎,張鉉之所以選擇路過東海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要視察東海郡災民情況。

東海郡太守許延年當初雖然是被張鉉威逼利誘而投降,不過他這個太守做得很不錯,頗有能力,將東海郡治理井井有條,人口也逐漸增加,在應對突來的徐州難民潮時也表現得很從容,安排及時得當,沒有導致難民在東海郡造反。

朐山縣以南一望無際的曠野裡扎滿了密密麻麻營帳,這裡是數十萬徐州難民的臨時避難地,數百名從青州各郡臨時調來的官員正在大營中忙碌,他們對安置難民已有豐富的經驗,整個難民營被安排得井井有條,營中路徑縱橫交錯。

此時還是清晨,難民營內十分安靜,只有一隊隊士兵在營路上來回巡邏,維護着難民營的秩序。

許延年指着難民營對張鉉稟報道:“殿下,到昨天爲止,一共收容了二十三萬四千五百餘難民,基本上來自於彭城郡和下邳郡。”

張鉉聽他頗爲了解難民情況,便笑問道:“是許太守直接管難民嗎?”

“不是!微臣只是協助管理,負責管理難民是齊郡的黃郡丞。”

“****在這裡嗎?”張鉉笑問道。

“正是,黃郡丞雖然年輕,但非常能幹。”

張鉉點點頭,對左右親兵道:“去把他找來見我!”(。)

第44章 紫蟲玉蛹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794章 呂氏兄弟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82章 言而無信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44章 紫蟲玉蛹第44章 紫蟲玉蛹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69章 人蹤乍現第6章 替身之謎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578章 張裴聯姻(中)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64章 河邊少女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931章 草原異動(上)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403章 主動上門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677章 老將到來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7章 武之誘惑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572章 榮升高位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46章 最終決定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1章 莫非天意第1114章 遷都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