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

洛陽城外,死屍遍地,破損的甲冑、攻城器械散落到處都是,義軍損失很大,依舊沒有攻下了洛陽,對義軍的士氣影響很大。

哪怕楊玄感身先士卒,數次帶兵親自上陣,可是面對堅固不催的銅牆鐵壁,也感到力不從心。

城內的守軍,不再出城硬拼,完全仗着城牆的高厚堅韌,居高臨下,抵擋着楊玄感義軍的攻城。

六七日過去後,這種僵持的鏖戰,使得義軍將領們都陷入了焦灼情緒中。

大營帥帳,楊玄感正在跟將領謀士們商討破城之計,還有何去何從。

“玄感,得到城內放出的消息,咱們楊府已經被禁衛軍抄家,沒收了所有財產,男女都被押往大理寺的地牢。”楊慎說道。

楊玄感點頭,這也是他所擔憂之處,在考慮李密獻策時候,他就把家人因素考慮其中,打算先攻洛陽,不可捨近求遠,如果能很快順利破城,楊府自然保得住,現在楊府上下,除了提前被接走的嫡系子弟外,其它旁支、妾侍、家眷等,幾乎全都被抓了。

“可知楊廣派回的先鋒部隊,抵達哪裡了?”

李子雄抱拳道:“啓稟楊將軍,楊廣已經回來燕郡,不日就能抵達涿郡,穩固北方騷亂,目前已經派出了楊義臣、屈突通帶兵南下,抵達河陽,即將要渡黃河了,從東面來襲,楊義臣從北門壓來,我軍若不能三日內破城,便會陷入了內外包圍之中,必須要撤走了。”

楊玄感聞言沉默下來,局勢從剛開始的主動,變成現在的被動,可以說,戰局瞬息萬變,他舉義旗的時候,本要效仿楚霸王一般,帶着楊家子弟崛起,號召天下各路反王,舉義兵揭竿而起,加上幾個亡國後裔響應,隋朝也會如暴秦那般,很快動搖。

可是,他估算錯了形勢,這次起兵後,各地響應並不積極,許多地方的隋民,因爲沒有收到徵遼東、開運河等影響,反而過着平靜的日子,而河南、山東地帶,壯丁都被抽調了,還有大部分逃入荒林,一時難以召集太多的壯丁來入伍。

還有不少義軍首領,都在觀望,秘密集結,但因爲比較倉促,都在觀望中,還沒有過多響應。

“軍師,你還有何高見,能解燃眉之急?”

李密聞言長舒一口氣,說道:“當務之急,時間緊迫,不能再浪費時間了,兩日,集中兵力攻打洛陽,若還不能成功,連夜撤走,西進函谷關,然後派重兵在那裡屯守,關中乃是龍興之地,地形複雜,當年秦國吞併天下,就是以函谷關、虎牢關等爲要塞,把六國雄兵擋在東方,難以攻入關內。”

“我軍若攻入長安,那裡畢竟是西京,關隴貴族的根基所在,許多沒落的貴族,曾累世公卿,人才濟濟,秦川土地肥沃,我等完全可以扎住根基,憑藉楊公積累的威望,楊族門閥的勢力,足以站住腳,廢掉西京皇室,然後我軍再發檄文,公佈楊廣罪狀,號召天下義軍起兵,紛紛對抗朝廷軍,願與天下諸侯分封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這樣一來,響應者必如過江之鯽,咱們在關內不動兵卒,就可以發動各地義軍如螞蟻般,咬死隋朝廷這隻大象了。”

衆人聽完之後,都露出驚容,覺得此計穩妥,而且非常可行,楊慎、楊約等人咀嚼之後,露出喜色,這個策略,足以讓他們立住腳跟,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楊慎神色雀躍,說道:“玄感,軍師的計策很高明,我覺得可行。”

“是啊,楊將軍,屬下也覺得可靠。”史懷義抱拳說道。

楊玄感擡頭,看到大帳內的謀士、武將、參事們,目光殷切地盯着他,微微點頭道:“好,就按照軍師的計策來辦,接下來兩日,加速猛攻,若不破城,連夜西進,專攻長安城。”

衆人聞言後,都鬆懈幾分,沒有剛纔的茫然和憂色了,現在有了新的目標,皆認爲切實可行,使得諸將生氣恢復。

李密心中暗歎,他很想提議,馬上就撤走,直接攻打長安,因爲時間太寶貴,時機稍縱即逝,必須要抓住抓牢,遲則生變,但是覺得肯定會被楊玄感和諸人否定,所以,退而求其次,讓衆人再攻打兩日爲限。

.........

羅昭雲帶兵退回了遼東城,接近十萬大軍,沒有折損分毫,全部安全撤離回來,麾下的將領和士卒們全都引以爲傲,因爲高句麗的追兵,始終不敢近前,只是在後面搖旗吶喊,虛張聲勢,雙方竟然沒有交鋒上。

不過,高句麗軍也有收穫,畢竟在城外和沿途,得到一些器械、兵甲、糧草,雖然只有隋軍攜帶的幾分之一,但也夠高句麗的兵馬使用一段時日,算是豐厚戰利品。

而且主力軍保全,沒有再損耗一兵一卒,這是乙支文德要倚重的軍力,不敢輕易損耗掉。

副將車彥奇道:“乙支將軍,我軍離遼東城還有十里,要繼續前進嗎?”

乙支文德詢問:“前方的隋軍如何了?”

“已經進入遼東城!”

乙支文德道:“傳令,停止進軍吧,聯繫方圓城邑,收編殘軍,另選擇交通隘口,設下障礙,召集當地壯丁、漁牧民參軍,提防隋軍擾民在這裡殺伐百姓。我國需要休養生息,否則,離着真正亡國不遠了,即便不被隋國消滅,可那些虎視眈眈的突厥、契丹、靺鞨、鐵勒等部落,可是都盯着咱們,不能再這樣消耗下去了。”

副將呼延川點首道:“是啊,即便歸順隋國,充其量成爲附屬國,還是咱們割據遼東,自己管理一方,若是被突厥、鐵勒、靺鞨攻陷,恐怕我高句麗人都要成爲底層的奴隸了。”

乙支文德坐於馬背,望着遼東城的方向,眼神深邃,感嘆道:“不錯,那些野蠻的草原遊牧民族,遠比中原人更可怕,不得不防,若是下一次,我軍抵擋不住隋軍的時候,不滅選擇城毀人亡,玉碎保節,而是應該主動歸降,自降封號和身份,抱住高句麗之根本,在這休養二十年,就可以再度崛起,跟中原爭鋒!”

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壽辰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一百四十章 局勢嚴峻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會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軍心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三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伐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六百零二章 抵達西海郡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