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樑、突厥三方結盟對抗大華的消息,及時傳回了羅昭雲的手中,他看着信條上的情報,非常詳細,各方割地、出兵都有說明,不得不說,他十年前就建立情報網,在這個時代人還沒有發現它的巨大作用時候,已經被他發揮奇效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及時掌握敵軍動向,對接下來排兵佈陣有很大幫助。
“三方出兵的兵馬,接近三十萬,要是正面鏖戰,非死傷慘重不可。”羅昭雲沉思,他不可能跟三方聯軍硬拼,得不償失,只會把自己的精銳拼光。
這次是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羅昭雲沒有冒進,而是叮囑三軍將領,守住邊界,修築工事,然後防備三方聯盟大軍來襲。
侯君集帶兵去了來護兒駐紮之地,兵力達到八萬,嚴守郿城,這是京兆郡通往扶風郡的必經之路,也是接壤之地。
羅昭雲帶着精兵來到岐山城東北方位,岐山山脈與杜水之間,扼守要塞,這裡有通往仁壽宮的路線,所以城關隘口還在,被陳祾重新派兵加固,要對抗來自京兆郡、北地郡過來的敵兵。
郭孝恪、褚遂良、于志寧等人,聽聞唐國聯盟樑國、突厥一起來襲,都有些臉色大變,意識到大華這一次面對的強敵聯盟,非常強大,兵力懸殊了一半,濃重擔憂。
“陛下,要不然我們暫時撤軍,依靠西北的要塞和地勢,以逸待勞,讓三方軍馬疲於西征,我們避其鋒芒,然後在找機會,迎頭痛擊,然後反殺回來。”郭孝恪這樣提議,深諳兵法之理。
羅昭雲搖頭道:“不能退,否則,這半年的努力就白做了,拱手讓出幾個郡,委曲求全,這不是我大華的剛烈風格,一旦退卻,將士們士氣低沉,就不能一鼓作氣,出函谷關征討中原了,李家收回地盤,發展壯大,利用關中的優勢和人才,發展壯大,實在令人堪憂。”
“可是,三面同時應敵戰線太長,我軍兵力不足,當如何抵擋,臣等苦無良策?”褚遂良嘆道。
羅昭雲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戰略打法,古今中外,看過的典故和書籍,都在腦海過了一遍,覺得能夠直接用的很少,必須根據當前局勢,環境,兵力等,自己來分析解決。
“三方結盟,看似強大,實則互不統管,而且都各自防備,都希望對付能夠硬拼,兩敗俱傷,自己佔便宜,他們雖然都想要擊敗大華,但是彼此有耍心計,這是盟軍薄弱之地。當年東方六國聯軍,合縱攻秦,卻也沒有成功,難道我大華,會懼怕了三國嗎?”羅昭雲帶着幾分自信,穩住了這些文謀武將、肱股之臣。
“報——,啓奏陛下,轅門外,有人自稱李靖將軍,帶着數百衛士,求見陛下。”
“李靖來了。”羅昭雲露出笑容,終於等到了這位兵法大家到來。
在羅昭雲御駕親征與大唐李建成等人交鋒時候,就已經派人去河西走廊,調動李靖前來掛帥。
西北諸郡安穩之後,已經在各城縣安插了縣令、郡守,駐軍在正規,軍、政、司三方分開系統,結合當地習俗,使得河西走廊的幾個郡已經趨近平穩,不必再留李靖駐守邊陲之地了。
這位兵神在西北獨自帶兵多年,深受羅昭雲信任,換做任何將領,羅昭雲都不會這樣放心,因爲這李靖在歷史上的口碑太響亮,不是那種有做梟雄的野心,他只想施展抱負,展現自己軍事才華,男人本領,無愧天地和本心,這是李靖的追求。
這種人志向遠大,卻又不貪圖享受,一旦戰績彪炳,功成名就之後,往往就會功成身退,最值得敬佩。
“哈哈,快請李將軍入營,朕要親自接見!”羅昭雲頓時來了精神,面對着巨大壓力,大華的危機關頭,需要兵神的發揮,挑起大梁柱的作用。
羅昭雲雖然有天資,但絕對沒有一代兵法大家對於兵法的天賦,穿越者並非萬能,在許多領域,自己還是要發揮這個時代人才的相應能力,廣開言路,這纔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片刻,李靖一身戎甲,帶着幾名偏將來到營內,皇帳之前。
羅昭雲在大帳前迎接,算是對李靖將軍的器重,增漲他的軍方威望。
李靖步履沉穩,整個人都如一股山嶽般凝重,散發着一股鐵甲生寒、軍中威氣,他見到羅昭雲等人,立即抱拳,單膝跪地道:“臣將李靖,叩見陛下!”
他身後幾位將領,也都跟隨跪拜。
“李將軍,還要諸位將軍,平身吧!”羅昭雲頓了頓,等這些人站起後,微笑道:“諸位將軍從河西走廊,不辭萬里之辛苦,匆匆趕來,臨危受命,朕感欣慰,請入賬內,瞭解一下目前大華的局勢吧。”
“遵命!”李靖等人,跟隨羅昭雲和文武大臣進入賬內,然後由郭孝恪解說,把當前局勢認真概述一番,雖然三方盟軍隊伍還沒有正式趕來,但是,消息確鑿,已經可以預判進軍路線了。
河西將領聽到三方聯軍攻來,也都感到吃驚和擔憂,唯獨李靖臉色如此,古井不波,只是蹙眉,認真地思索破敵之計。
“李將軍有何看法?”羅昭雲試探地問。
李靖緩緩答道:“要破這聯軍,不能正面迎敵,當逐一擊破,最好能夠圍魏救趙的打法,迫使樑國、突厥,有了後患之憂,無心在這戀戰,到時候,撤走兵力,軍心渙散,就好逐一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