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言儲(一)

“前些時候,禮部侍郎呂伯遠,御史劉孝恭等人上書議遷祖宗陵寢之事,爲陛下所斥,呂伯遠罰俸一年,劉孝恭外貶河洛,其他諸人,多降職留用,不知將軍於此事上如何看法?”

趙石眨了眨眼睛,目光閃爍。

李圃好像看穿了趙石的心思,接着便道:“當年遷陵之事,風波迭起,想來將軍應該記得,而今多事之秋,若行此舉,必定便要動搖國本,老夫已經勸阻過陛下幾次,呂伯遠,劉孝恭等人所行,或有不對之處,但卻也都存着爲國爲民之心,奈何陛下心意難測。。。。。。。。將軍爲陛下信重,老夫等多有不及,還望將軍坦言。。。。。。爲家國計,好能多規勸一些。。。。。”

實際上,趙石對此事前後因果知道的別旁人還要清楚一些。

成武皇帝登基之後,從成武三年開始,遷陵之事便一再被提起,直到如今,卻有着愈演愈烈之勢。

而此事,說起來肇始之人,卻還是避居承恩湖畔,貌似不問朝政的大長公主殿下,這主意出自大長公主之口的時候很是輕描淡寫,但卻在朝堂上,掀起了很大的風波,據說,禮部尚書方謙,沒少爲了此事受人詬病。

但相比從前,他受到的壓力實際上反而減輕了許多,藉此,他還得到了皇帝陛下的信重,朝堂上的事情,就是這般的變幻莫測。

照南十八,陳常壽兩人的推測,皇帝陛下的心意是非常堅定的,這個趙石也知道,成武皇帝陛下的心結。沒誰比他更清楚。

但據兩人觀瞧揣測,朝堂之上,鬧的雖然越來越兇,看以稱得上是風波不斷,但皇帝陛下未必是要一意孤行。非要將此事立即辦了。

當今陛下,心性之隱忍,在長安之亂中便能見得一般。

所以,此事屢屢提及,反對者衆,但到得此時。也未有人從陛下口中親耳聽到什麼,估摸着,皇帝陛下只是在爲將來做着鋪墊罷了。

一件事,提的多了,反對者們屢屢受挫,等時日一長。哪裡還會有現在的銳氣,而時機一旦來臨,陛下親自開口,受到的阻撓也就不會太大了。

這是爲政者慣用的一種手段,而呂伯遠,劉孝恭等人上書言及此事,實際上卻是被當做了出頭鳥。正好讓皇帝陛下發作了一番。

當然,裡面到底有着什麼樣的牽扯,若非置身於其中,誰也說不太清楚。

李圃身爲相輔,這裡面的關節應該很明白纔對,但此時還是說了這樣一番話,趙石估計,這位李相大人,是不怎麼確定皇帝陛下的心意,他也怕皇帝陛下性子發作。或被人逼的急了,將此事發到中書議決。

那結果幾乎不用問,定然要在中書被否決,那樣一來,於皇帝陛下。以及中書重臣們來說,面子上都不會太過好看,那也就很可能淪爲純粹的意氣之爭。

在這樣一個時節,中書絕對不會以封還陛下聖諭爲榮,更不會在此事中得到什麼真正的好處。

而趙石這裡,按照南十八,陳常壽的意思,三緘其口,靜觀其變纔是正理,皇帝陛下已有定見,勸了,收效甚微不說,還會惹的陛下不快。

那麼,李圃的意思的也就很清楚了,並非是要趙石勸得陛下改主意,當然,那樣最好,但讓這位大將軍冒死力諫?怎麼瞧,這位大將軍也不是那樣的人不是。。。。。。。。

所以,他想要趙石做的,便是在陛下身旁,時不時的規勸一下,不要弄的太過劍拔弩張纔好。

而實際上,在李圃以及一些人看來,相比大秦正在急劇擴張的疆域,西山皇陵確實顯得太過於侷促了些,已經與大秦的威勢無法匹配了,皇家陵寢,早晚是要遷移的,只是絕對不能是現在罷了。

說到底,其實還是怕皇帝陛下年輕,性子太急,朝臣們反對之聲越多,越是可能讓陛下惱怒,他嘴上說是呂伯遠等人爲國爲民,但心底裡,可就未必那麼想了,多數是要給這些傢伙加上一個不識大體的評語。

惹惱了皇帝陛下,又惡了相輔大人,這些人的宦途實際上已經暗淡無光,沒有多少起復的希望了。

當然,這裡面若是另有因由,卻又當別論了,要不怎麼說朝堂風波險惡呢,只在這一件事上,其實就可見一斑了,對錯在這裡顯得分外模糊,也無關輕重,考量的其實是人們的眼光。

前前後後想了想,他的反應並不算快,卻也不算慢,畢竟有着信息的支持,比旁人知道的多,也就能更快的想清楚前因後果。

這一次,他很準確的把握到了李圃話中的重點,這對於他來說,真的算是個不小的進步。

遂點了點頭道:“本來,這應該是禮部尚書方大人頭疼的事情,不過既然李相如此說。。。。。趙石自然當仁不讓。”

“只是李相也不用太過憂慮,陛下英明神武,哪裡會冒然行事,此時鬧的雖然厲害,但到底都是些傳言,只要聖旨沒到中書,便也不必太過理會,咱們做臣子的,若是說的多了,因此惹的陛下不快,反而不美。”

這後一句纔是點睛之筆,李圃輕輕一拍桌案,順勢舉杯,“將軍此言甚爲有理,來,老夫敬你一杯。”

飲畢,趙石剛剛緩口氣兒,李圃好像並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接下來的話題,比方纔那個還要讓人難受。

“此事事關國本,將軍能夠如此,老夫實是欣慰,不過。。。。。。。。。還有一件事,老夫要與將軍商量一下。”

趙石腦袋有些隱隱脹痛,不是酒喝多了,明顯是用腦過度的徵兆,地位帶來的變化,讓他在一些事上,有着旁人無法企及的發言權,但在這些事情上說話,耗費的心力也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說實話,趙石並不擅長動那許多的心思,一直以來,也算是能夠揚長避短,但今時今日,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李圃頓住話頭,眼睛卻看向旁邊的李吉,用目光示意了一下。

李吉雖是不太情願,這裡說的每一句話,差不多都能影響到將來的朝局,即便是受些委屈,他也斷不願意過早的離開。

但李圃很顯然是要跟這位大將軍單獨談一談,說的事情肯定是不容旁任何人聽到的話題,即便是他這個堂弟,更是戶部尚書,卻也不能與聞。

什麼樣的機密大事,李吉心裡猜測着,簡直就是心癢難搔,但還是緩緩站起身來,施了一禮,“將軍稍坐,老夫已不勝酒力,卻是不能相陪了。”

趙石回禮,眼瞅着李吉拖着步子,緩步離開廳堂。

此時,李圃才正容道:“陛下登基已有四載,嘗言,儲位,國之本也,本猶未正,朝野上下,無所繫心者也,今陛下盛年,然臣下者,安能不慮乎長遠,只計今朝?”

“如今朝中,已有立儲之聲做,老夫以爲然也,只不曉陛下心意若何,今邀將軍來府,所議之事,當以此爲首,不知將軍以爲如何?”

聽罷,趙石當即就動了動身子,眉毛也揚了起來,很想照着往常的習慣說上一句,這事跟我沒什麼關係吧?

但他很快就明白,這事不但跟他有干係,而且關係還不小。

兩次擁立之功,看在旁人眼中,這眼光就不用提了,再者說了,以他如今的地位,在立儲之事上說話,根本就是理所當然,即便他自己不願意開口,也是不成。

當年景帝是日防夜防,不讓人開口,而今再想悶不做聲,也不可得。

實際上,文武重臣,私下談及立儲之事,是很犯忌諱的一件事情,但卻也有例外,就像如今,李圃可以不問樞密使汪道存的意思,也不會跟中書衆臣私下裡商議,多數上是一二親近,略略談及此事罷了。

而真要上書言及立儲之事,也定然不會是這些朝堂重臣,而更多會是一些言官先提出來,然後衆人瞧一瞧陛下的反應,再跟進上書,或者緩行之類,這是朝堂常例。

但趙石身份不同,在朝中一直只掛着一個兵部侍郎的虛銜,卻又很能能左右立儲之事,在李圃這裡,有心提及立儲之事的時候,不得不顧及到趙石的看法,尤其是在長安之亂後,誰也不願見到那樣的亂事重演。

因爲東宮之位一旦定下,就很難更改了。

就算是景帝一朝末年,景帝恐怕已經有了廢立太子之心,也是猶豫不決,只因改換太子,有着太多阻撓的理由,就像正德一朝廢立太子,雖說最終景帝勝出,還是留下了很多的首尾,得位不正之下,平蜀之戰前後,差點就被人趕下皇位。

而成武皇帝登基,別看弄出了一場兵亂,也有着得位不正的傳言,但他是正經的東宮太子,即便得位之時名聲不好,不過最終,朝堂上很快便平靜了下來,當然,其中有着兵威震懾之功,但其中未嘗沒有人覺着,皇帝駕崩,太子登基,乃理所當然,只是手段上有些激烈罷了。

可見,這個大義名分,真的很重要。

第575章 戰機第167章 揚威(一)第621章 陛見(三)第214章 年關(七)第1347章 緣由第1328章 賭博第556章 奇士第678章 相遇(一)第1243章 西涼(七)第390章 爲官第680章 相遇(三)第383章 兇險(一)第692章 新鮮(六)第1403章 女人第1490章 行路第1488章 雄豪第1396章 敵人第1174章 宮飲第557章 寨子第818章 南宮第931章 見客第1004章 所見第1177章 女人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三十九章 國武三第650章 倉促第1562章 大軍第262章 練兵第254章 夫婦第1457章 密談第162章 分配第156章 祝壽(六)第1046章 來人第313章 香侯第1165章 遠見第255章 變起(一)第474章 飛燕第1379章 啓程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404章 獎懲(九)第1163章 下風第820章 天妖第711章 妹夫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1360章 陰暗第811章 駙馬第613章 哭了第1229章 軟硬第1075章 分封第1506章 滅遼第838章 秘聞第1380章 價碼第1279章 兵敗第1197章 小兒第347章 許諾(二)第964章 降順第635章 定計第1410章 佈局(二)第528章 七娘第696章 苦口第247章 歸家第562章 話題第1088章 終結(一)第1217章 左廂第314章 異數第938章 走馬第972章 女奴第1287章 繳獲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1400章 商隊第29章 平涼第916章 請降第548章 故交第591章 自污(一)第1345章 肺腑第986章 清除第39章 慶陽第624章 處置第1081章 冬天第20章 戰後第657章 講學第1381章 進軍第973章 圍獵第1484章 輕鬆第573章 窮途第1414章 笑話第1405章 夜宴第1270章 元康第1549章 降人第1491章 路遇第949章 賞識第418章 聖旨第202章 嚴苛(四)第470章 秘聞第126章 波瀾第912章 行程第556章 奇士第350章 山寨第272章 開拔(二)第1361章 結果第1509章 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