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權爭

樞密使府中的遭遇,讓趙石終於有了一個清醒的認知。

即便來到今時今日,他或許讓許多人忌憚,但像汪道存這樣的老臣,也不可能言聽計從,甚至於,心中對他都存着成見……

說起來,李圃那裡還要婉轉的多,提防有之,妥協有之,交換有之,忌憚也是少不了的,但終歸不會有任何敬服之心。

到了汪道存這裡,則直抒己見,將他要說的都堵在了嘴裡,分外的乾脆決絕。

相比李圃,他和汪道存打的交道還要多上一些,畢竟其人多年任職樞密使,每次回京,都要拜訪一番,算是保持着下官對上官的尊重之意。

給他的印象,雖然這位老大人看上去官威甚重,但卻非是一個有魄力的人,不然的話,也不會容兵部漸漸勢大至此,有將樞密院架空的危險。

但今天,給了他當頭一棒的卻是此人,這裡面的因由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不過不管其人有着怎樣的心思,這個時機可是選錯了,別說他趙石人在京師,就算不在,你一個樞密使,在皇帝陛下心意已定的時候,在那裡唱反調,如果是私下裡跟皇帝陛下說說也就罷了。

但要是結連黨羽,爲自己張目,那纔是自己找死……

三朝老臣,聽上去不錯,但實際上,如此的年紀,又怎麼能跟得上皇帝陛下的步伐。老老實實像當年同門下平章事楊感那般。在皇帝陛下屬意之人上位之前。將事情辦好,還能有着餘蔭澤及後人,還要跳出來折騰,說自己不服老,說不定下場就悽慘無比。

當朝堂上真是個敬老尊賢的地方嗎?

還是那句老話,大浪淘沙,看不清情勢之人,定然要被碾成齏粉。

趙石心中的火氣很快就平復了下來。樞密院現在能左右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樞密使汪道存到底如何,其實無足輕重。

怕的其實是他和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站在一處,那樣的話,纔是威脅大增。

不過,會嗎?

趙石暗自搖了搖頭,若是長安之亂前,兩人還可能在景帝授意之下,聯合起來一起壓制軍中將領,但現在嘛。李圃的態度已經表明,兩人根本不可能就將來的戰事達成一致。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圃如果支持汪道存,在其中根本無法獲得一點的好處,還要得罪很多人,其中首當其衝,便是當今聖上……

在這一點上,李圃比汪道存要聰明的多,眼光也很準確,不過反過來看,汪道存的風骨,卻要比李圃強的多,不過,身爲朝廷重臣,風骨這樣的字眼,還是不要用在他們身上爲好,窮酸書生可以用,一些見識廣博的大儒也可以用,甚至御史臺的很多人也能用。

但惟獨文武重臣們不可以用之,爲何?

因爲風骨者,剛強也,文武重臣一旦剛強起來,那是十分可怕的,因爲朝堂大事,往往要瞻前顧後,兼收幷蓄,軟硬兼施才成,妥協和折中之策,佔了一大部分,如此一來,何來剛強可言?

再者,剛則易折,即便是趙石,如今到了這個地位,很多時候也已不會行那快刀斬亂麻之舉,因爲他已經漸漸明白,權勢愈長,顧忌便越多,已經無法像當年般肆無忌憚的行事了。

回到正題,說起汪道存來,其人是否有什麼風骨,連趙石想了想,都搖頭失笑,做了那麼多年的樞密使,要是有風骨,早在長安之亂中便掉了腦袋,如今哪裡還能坐在他面前跟他侃侃而談……

回到自己的興國公府,趙石招來幾個幕僚,將事情一說。

陳常壽當即便笑了,他這一笑,接着便是一連串的咳嗽,與汪道存不同的是,咳的幾乎將肺都吐出來,臉上升起許多血色,之後又瞬間蒼白下去,看上去很是駭人。

幾個人都憂慮的看着他,李博文還起身,上去給他拍了拍後背,埋怨着,“這個樣子,還笑什麼笑,當大夥兒都瞅不出來,那位老大人戀棧權位,在做垂死掙扎嗎?”

咳聲稍止,陳常壽苦笑着搖了搖頭,“這毛病啊,也跟了惜身有些年了,冬末時節,才又重些,不當事,李兄說的不錯,那位老大人啊……”

說到這裡,嘆息了一聲,“惜身這裡氣短,還是由南兄來說吧。”

南十八一笑,“哪裡是氣短,怕是多有感慨吧?”

調侃了一句,南十八才扭頭對趙石道:“大帥實不用顧忌此人,汪真如位在樞密多年,才幹遠不如種大人,卻還能爲官至今,不過適逢其會罷了,垂垂老朽之人,已是時日無多,卻還自不量力,行螳臂當車之舉,無非爲權位迷住了眼睛罷了。”

“汪真如此舉用意有三,一來,可向東邊的張大將軍以及軍中將領示好,以得其支持,二來,大帥回京,已經有人說大帥可履任樞密使之職,此議若是到了中書,恐怕樞密院多數人都要拍手相慶,汪真如掌樞密院,江河日下,威權漸爲兵部所奪,許多人不滿久矣,汪真如此舉,怕是之後要與大帥相爭一番的意思了。”

“三來,大帥這名聲威望,在軍中自無旁話,但在朝中,卻是褒貶不一,很是有些朝臣,忌憚於大帥權勢……所以,汪真如之後必定會上書於陛下,許是還要將事情鬧的更大有些,如此,莫過於御前議事之時,與大帥脣槍舌劍了,而這樣一來,許多人怕是要敬佩其爲人,站在他那一邊呢。”

“這位老大人到也是好算計,也許,可以藉此穩固權位,即便不成,還能搏個好名聲,而且,只是政見不同,大帥也發作他不得……”

“這麼多年,卻是少見這位老大人能拿出如此氣魄來,許是也看出來,將來這些年間,天下風起雲涌,正是英雄豪傑成名之時,在樞密使的位子上多呆幾年,不定便能多上許多功勳,而後世青史之上,定也能有他的名字。”

還是那樣的風格,抽絲剝繭,一切都說的清清楚楚。

純粹的權位之爭,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趙石沒惱,這樣的事情,他見的已經太多……

他嘴角掛着淡淡的笑意,抹着下巴沉吟了半晌,才突兀的問了一句,“這位老大人祖籍是哪裡人氏?”

幾個幕僚當即都呲了呲牙,心裡話,這位已經位高權重至此,怎的還如此嗜殺?這是要找那位老大人的後賬?

南十八苦笑了一下,不說話了。

到是孫文通,轉着一雙牛眼,嘟囔道:“大帥,不至於此吧……”

趙石笑笑,“聽說這位老大人家資甚豐,也不知是怎麼來的,他做什麼,我不管,但藉着我立威,聯接友好,卻是不成,既然他想得個好名聲,那我就成全他一次……”

“南先生,讓下面的人查一查這位老大人的根底,你離京之前,把手裡的事情都交給李博文吧,我不會在京中多呆,我離京之後,把查到的東西放出去,那個時候,怕是這位老大人正在啓程回鄉,也算是我給他送送行。”

掃了衆人一眼,趙石搖頭失笑道:“不要用這種眼神瞅我,權位之爭,什麼時候都有,但這位老大人選的時機太差,若是讓其人能安然回去,卻也太對不住他這番心思了,旁的人,有樣學樣,也來做耗,之後定是麻煩不斷,不如殺雞儆猴,讓旁人知曉,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一年半載,我回到京師,可能就要在長安多呆上些日子了,要想過的安穩些,還是要行些非常手段才成,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李博文和陳常壽兩人最是清楚,這簡直就是當年鞏義縣之事的翻版,當年趙石回鄉省親,就有鞏義縣縣令拿問趙石的姐夫,以求名聲,那會兒趙石用出來的手段,和如今如出一轍。

好像……這位大帥在毀人名聲這方面,有着特別的愛好……

南十八快要離開的人,說話就沒有多少顧忌,笑着點頭道:“大帥此舉雖然欠妥,且有失心胸氣魄,但在長遠看來,到也不失爲良策,大帥放心,十八離去之前,定然將此事辦的穩妥,李兄,這些日怕是你那逍遙日子也到頭了,跟着十八到處走一走吧。”

李博文已經長的頗爲圓潤的臉上,掛上了苦笑,南十八一旦走了,他這清閒人也就再也清閒不下來。

嘟囔着,“這樣的苦差,爲什麼總落在咱的頭上……”

(未完待續……

———————————————————————————————

第1466章 參劾第217章 年關(十)第594章 自污(四)第731章 決斷(二)第576章 破營第380章 風雪(三)第1244章 西涼(八)第1261章 韋州(七)第1274章 白晝第747章 震撼第1007章 戰果第306章 擒王第1060章 殺人第990章 決定第1200章 祭祖第142章 出行(一)第1349章 周枋(二)第997章 榮耀第136章 密議(二)第1405章 夜宴第1373章 局面第1306章 忘形第1188章 氣惱第910章 草原第1431章 整編第965章 長遠第756章 施政第484章 舌劍第468章 貴客第1566章 不安第1261章 韋州(七)第162章 動盪第917章 序幕第1344章 大坑第1400章 罪責第101章 捉賊(五)第540章 宮城第1542章 南下第927章 部衆(三)第540章 宮城第1056章 宴請(四)第771章 鏖兵(四)第1076章 分封(二)第1232章 匪類第1310章 君臣(二)第990章 決定第706章 亂子(五)第203章 嚴苛(五)第86章 風雲(四)第97章 捉賊(一)第714章 無題第1234章 山匪(二)第1362章 變更第548章 故交第328章 鏖戰(二)第1426章 論妃第857章 大事第1384章 教誨第103章 先生第487章 帳內第100章 捉賊(四)第1285章 漢官第1379章 伏戰第162章 分配第497章 軼事第406章 親族(一)第81章 捉賊第1296章 交易第1370章 旅程第1367章 禁軍第931章 見客第1020章 安達第1060章 殺人第891章 冷淡第1389章 兄弟(三)第1422章 黃四第923章 安定第176章 壽宴(三)第649章 偶遇第1150章 國策(完)第857章 大事第918章 死戰(一)第1362章 變更第240章 血夜(八)第1451章 揪心第943章 刺客(三)第121章 頑劣(一)第780章 議和(二)第627章 衆謀第1271章 元康(二)第744章 決議第966章 衝鋒第603章 孩子第532章 商議(二)第580章 戰後(一)第1175章 麻煩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1426章 論妃第541章 奏表第270章 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