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破關

秦軍攻蕭關,並沒有太過出奇的地方,既沒有使人詐關,西夏人這裡也沒有不戰而逃……

秦軍只是在關前列開軍陣,殿前司禁軍各部連番上前,強攻關城。

蕭關守軍,可謂是驟然接敵,其中因由,之前已經說過,並不需重做細述,西夏守軍慌亂在所難免,但在守將率領之下,死守不出,仗着關城險要,跟秦軍激戰不休。

但終是人少力薄,蕭關要隘,最盛時有西夏守軍三萬,又可與會州遙相呼應,秦人北來,多數都會阻於此處,待得各大軍司準備停當,也就沒什麼戰機可乘了……

但到得如今,蕭關上的守軍也只剩下了五千餘人,加上徵百姓成軍,也不過盡萬人而已,疏於操練,守備懈怠之處,也自不必多說什麼。

第一日,蕭關第一道城牆便幾易其手,還是秦軍殿前司禁軍所部戰力不足,才被西夏守軍拼死趕下了城頭,不然的話,換了猛虎武勝軍,或者那些蠻族兵馬,也許蕭關已經被破了也說不準……

實際上,這也是趙石故意爲之,過了蕭關,不論會州,韋州,靈州,都是西夏大城,攻城之戰,在所難免,作爲主力的殿前司禁軍,怎麼都不可能總在後面偷閒,早早見一下陣仗,也能讓殿前司禁軍士卒多些磨練。

其實,還是那句老話,軍中精銳都是打出來的。沒有上過戰陣的軍兵。操練再勤。裝備再是精良,也脫不了新兵的範疇。

這一天的戰事,就能看的出來,殿前司禁軍各部戰力參差不齊,後勁也是不足,配合起來,也顯生疏,擱在大同太原這樣的雄城之前。這樣的人馬,別說十萬,就算是二十萬,三十萬,也別想正面奪下那等堅城要塞。

一天的戰事結束,殿前司禁軍的各部將領也都羞慚不已,幾次攻上城頭,卻莫名其妙的就都退了下來,犯下的其實都是新兵常犯的錯誤。

趙石並沒有疾言厲色的訓斥於衆人,但殿前司禁軍衆將心裡也不好受……

尤其是漢中宣撫使郭猛。回到自家軍中,更是暴跳如雷。將手下的幾個領兵官罵的狗血淋頭,率兵攻城的是他一個內侄,當下還吃了他二十軍棍,若非趙石沒開口說些什麼,不然的話,恐怕有人腦袋也不會留在脖子上面了。

實際上,殿前司各部領兵將領,也都曉得自家不足之處,但十餘萬大軍面前,各部輪番上前攻城,傷亡不多,卻沒打出個樣子來,大帥還在後面看着,這麼一來,人人皆覺臉上無光。

而且,攻下蕭關,可是實打實的軍中第一功,眼瞅着就這麼在手邊溜走,哪個心中不覺得窩火兒?

尤其是這些將領多數都是憑着軍功升遷上來的,看着手下軍兵的窩囊樣子,那火氣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第二日攻城,都憋着勁想要上前,但此時,趙石卻以張峰聚所率猛虎武勝軍爲攻城主力。

猛虎武勝軍,幾乎便是大將軍趙石的親軍,而其成軍的傳統,向來是有進無退,大軍之前,更不可能給自家大帥丟臉。

猛虎武勝軍一旦上前,蕭關的命運其實已經註定,猛虎武勝軍將士前赴後繼,一個浪頭過去,城頭上便已經站滿了秦軍士卒,在如狼似虎的秦軍精銳面前,西夏守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被秦軍殺的抱頭鼠竄。

不到半個時辰,城頭便飄揚起猛虎武勝軍戰旗,蕭關外城城破,守軍退守第二道城牆。

張峰聚意猶未盡,派了人到趙石面前請戰,要一鼓作氣,破了蕭關,卻爲趙石所阻。

接着又是殿前司禁軍上前,殿前司禁軍各部將領明白,這並非大帥要將功勞都給了自家嫡系,而是在告訴他們以及麾下士卒,軍中精銳到底應該是何模樣。

在各部將領喝罵聲中,殿前司禁軍上下士氣就不用提了,第二道城牆,比外城還要高大堅固幾分,但在殿前司禁軍強攻之下,竟是連一個時辰都沒撐到,便被擊破,守軍退往內城……

到了這個時候,十餘萬秦軍已經將蕭關緊緊圍住,會州方向一直沒有動靜,等待會州援軍的西夏守軍再無任何戰意。

本來,趙石還打算讓蜀中蠻兵,也上前戰上一場,看一看這些蜀中蠻兵到底有何出奇之處,是不是真如想象般,可爲攻城之勁旅。

但被肆意蹂躪的西夏守軍,卻再沒給他這個機會。

激戰兩日,西夏守軍已不足兩千,若是野戰,早已潰不成軍了,但守成被圍,根本沒有逃走的機會,又接連迎戰,投降的機會都沒尋出來。

戰事間歇當中,守軍佐將王珩倉促說服了幾個軍中官佐,殺守將庚成,打開內城城門,降於秦軍。

至此,蕭關一戰也便落下了帷幕。

戰事並沒有多麼慘烈,戰後,清點傷亡,秦軍上下,死傷七百餘人,殺傷五千餘衆,俘獲兩千餘人。

這一戰也沒什麼好說的,在十五萬大軍北進之中,這隻能算是一場小打小鬧的戰事,而且,傷亡有些多了……

當然,若是在當年,能在傷亡如此輕微之下,攻破蕭關,應該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但如今嘛,西夏沒落之景象,隨處可見,蕭關重鎮就這麼丟了,攻下來的人沒覺着有什麼自豪之處,估摸着西夏人丟了此處,也不會有多惋惜……

隨即,趙石令郭猛率一萬兵馬,轉攻會州。

實際上,之後等郭猛率軍到會州,根本沒費一兵一卒,便佔了會州城,因爲會州守將,以及會州官吏,皆已逃走一空,只留下了一地倉皇之百姓罷了。

當年慶陽鎮軍頓並會州城下,與吐蕃兵馬合兵一處,屢攻不下,然到了如今,卻是如此一番模樣,寧不讓人心生感慨……本來郭猛還覺着力有不足,但得了會州之後,才覺得,大帥實是英明無比,當然,若非他與大帥有着故舊之情,這樣一場功勞,也落不到他郭某的頭上纔對。

在這個時候,青銅峽天險已經失去了任何的意義,隨後,郭猛留五千人馬與會州降卒守城,自己則迴轉蕭關,追着大軍足跡,往韋州方向而來。

不過郭猛如何,只說攻下蕭關,按照趙石習慣,盡斬党項一族將領,關中百姓,凡党項人,或與黨項人有涉者,盡殺之。

沒費多少工夫,便留下兩千殿前司禁軍駐守於此,大軍啓行北向,不遠處,便爲西夏西壽軍司故地。

之所以稱之爲故地,因西壽軍司乃西夏當年立國時十二大軍司中首先廢棄的一個軍司,當年秦軍伐夏,雖然慘敗,但伐夏之初,卻還是佔着優勢的,也正是那一役,與左廂軍司諸部不合的西壽軍司覆滅於蕭關之內。

後因種種事故,西壽軍司並未得以重建,其實,是以蕭關守軍,代替了西壽軍司的位置,但不設軍司,也是蕭關守軍日益消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糧草輜重,借不能與各大軍司相比,在地位上,也差了老遠,到了今天,秦軍北來,兩日之內,蕭關已經失守告破,可以說,禍根早種於多年之前了。

大軍所過之處,屢屢能見軍營城寨的遺蹟,多爲當年西壽軍司所留,如今卻已荒草遍佈,陰森森的,連野獸都很少現蹤於其間。

沿着唐時古道,大軍滾滾向前,不一日,已臨近韋州重鎮……

而這個時候,左路吐蕃兵馬在歸義王李匪率領之下,已經兵圍涼州,吐蕃兵來的太快,來到涼州,卻是將根本沒來得及有什麼反應的右廂軍司主力,整個圍困在了涼州城內。

涼州重鎮,乃西夏西南第一堅城,而西涼古城,屹立於瀚海大漠之間,也已愈有千年,歷經風雨依舊不曾倒下,這裡,也乃西北兵家必爭之所在。

千多年間,西北各族戰士,都曾在此城之下,流淌過熱血,奮勇廝殺,而近幾百年來,爭奪此處最烈的,還屬党項人,吐蕃人,漢人以及回鶻人。

不過,最終党項人勢盛,吐蕃,漢人漸漸絕跡於此,党項羌人又降甘州回鶻各部,終是將這一西北重地牢牢握在了手中。

南制西秦,西屏吐蕃,北控西域,讓西夏西南,整個有了支撐之處,一百多年來,再不曾易手他人……

李匪率十餘萬大軍兵圍西涼,和秦軍不同的是,吐蕃兵幾乎是一路劫掠而來,當大軍圍住西涼古城,周圍已經再沒有西夏人城寨之蹤跡,只剩下了這一座千年古城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裡,淒涼而無助……

求贊,阿草要換約了,還不知詳細內容,不過,這個時候換約,阿草也只能苦笑了,這本書寫到現在,其實也快要到結尾的時候了,再換個新約,得到的好處應該有限,嗯,看看吧,還不知合約的具體內容,相信應該比之前的合約好纔對,當然,這是個喜事,呵呵。)(未完待續……)

第613章 哭了第1257章 韋州(三)第1423章 告示第240章 血夜(八)第592章 自污(二)第1401章 商隊(二)第171章 厚禮(一)第1347章 談論第342章 突圍(一)第515章 雲涌(十五)第541章 奏表第86章 風雲(四)第607章 夜談(二)第330章 鏖戰(四)第171章 厚禮(一)第1255章 韋州第1477章 殿議第1090章 終結(三)第1257章 韋州(三)第1164章 惱火第417章 家事(二)第197章 孤僻第404章 獎懲(九)第1559章 包圍第1206章 進攻第210章 年關(三)第1141章 家宴第1354章 開端第1435章 驟聞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80章 收徒第241章 天明第489章 勞軍第465章 突然第383章 兇險(一)第1018章 說服第1111章 盟約(六)第457章 君臣第1384章 向西第1073章 獻策(二)第486章 發作第802章 傳話第1039章 自信第889章 毆鬥第1398章 戰爭(二)第1381章 進軍第370章 部落第842章 風浪第507章 雲涌(七)第1052章 拖延第757章 獻計第246章 故人第976章 會盟第39章 慶陽第1568章 逃亡第1240章 西涼(四)第14章 血戰(一)第1455章 起意第797章 見駕(三)第934章 論賞第1535章 議戰第741章 請見第345章 入山第822章 天妖(四)第1225章 蠻王第820章 天妖第626章 任命第827章 王氏第645章 生員第1130章 喜事(二)第1380章 邀請第709章 君臣第906章 王子第376章 蒙古第1292章 大案第45章 說笑第793章 家人第1085章 迴轉第599章 皇子第155章 祝壽(五)第1264章 韋州(十)第761章 驚濤第378章 風雪(一)第135章 密議(一)第42章 謀算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362章 變更第583章 末路第367章 狂戰(三)第190章 相交第423章 來客(一)第1285章 漢官第1406章 目的第421章 明尊(二)第599章 皇子第1032章 交戰(五)第185章 太液第973章 圍獵第852章 大亂第1123章 盟約(十八)